柯福荣
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积极探索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途径,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引领学生走上个性化发展之路,深入挖掘其内在的潜能,是语文教师的职责所在。细化了教学流程,改进了不足之处,確保小学生爱上学习,在之后的探究活动中有着出色表现,他们的认知水平不断提升,发展机会越来越多,更容易成为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小学语文;良好学习习惯;培养途径
引言: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知识学习习惯很难一蹴而就,教学过程极大地考验着教师的教学能力,需要教师精心优化教学设计,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活跃学生语文思维,让他体会到学习乐趣,积累下丰富经验,转化为个人能力。枯燥乏味的教学过程精彩纷呈,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轻松突破自我,今后的发展之路必然走得一帆风顺。就此,笔者阐述了一些自己的教学看法,希望可以为其他语文教师提供有效参考。
1、培养小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
语文教师要先培养小学生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借此提高小学生自主预习的能力,不断强化他们主动预习的意识。课前预习环节,语文教师必须给出学生们最需要的教学指导,把握合适时机加强教学指导,方便学生们认真阅读课文后,获取到不一样的认知体验。一边阅读一边理解,预习效果极佳,习惯养成以后,小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学科成绩可以有最大的进步空间[1]。比如,在教学课文《小蝌蚪找妈妈》时,笔者就布置下这样的预习任务:进行课文内容的预习,找到不认识的生字生词,在家长帮助下或自己查阅字典,认识新的生字生词。紧接着,直接评价小学生的预习效果,明确指出他们身上的“优缺点”,帮助学生改进问题,慢慢养成好的习惯,不断提高预习能力,取得最佳的阅读效果,大大提升阅读理解力和想象力等。
2、培养小学生主动观察的习惯
语文教师应耐心指导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应结合主要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联系着生活实际,进行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应用,启发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美好,感悟生命的价值[2]。培养小学生主动观察的好习惯,强化他们仔细观察的能力,继续加强教学指导,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可以开展的异常顺利。比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时,笔者就以提问教学的方式,引导班级学生对比观察了葫芦在开始时和最后葫芦的样子,让学生观察之后“场所欲望”,说出自己的所想所感,产生课堂主人意识。通过展示动画视频和相关的图片,最大程度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观察能力,学生习惯养成的过程,也必然是知识经验不断积累的重要过程。
3、培养小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
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始终按照自己的想法安排课堂活动,完全忽视了小学生的主体意愿,没有深入挖掘学生们的内在潜能,帮助他们开启智慧之门,不断地提升认知水平、主体优势等,是无法取得最优化教学效果,真正得以育人计划的贯彻落实的。新课改背景下,重新构建小学语文教学模式,通过创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坚持着以生为本的原则,有序推进指导工作,其必要性不言而喻[3]。语文教师尊重学生,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也能观察学生,及时发现他们的问题所在,教育教学有的放矢,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得以整体提高,对于小学生终身发展来说非常有利。我们教师需要培养小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给予他们“质疑问难”的机会。如:提出问题以后引发学生思考,预留下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们“质疑问难”,主动尝试小组合作,得以养成合作探究好习惯。再如:创设情境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再有针对性的思考,不要害怕想错或者说错,勇于提出问题的过程,就是他们个性化发展、成熟化发展的最好时机。语文教师不要急于评价学生,不必专门评判学生的对与错,依然鼓励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评价彼此,实现共同进步。每一名学生都体会到学习语文知识的最大乐趣,在养成好的习惯,熟练掌握多项技能以后,充分发挥着主体优势,所学知识的学以致用,有望收获意外惊喜。
结束语
总而言之,积极探索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途径,更好地实施教学策略,是语文教师必须完成的艰巨任务。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全方位、多角度提升着核心素养、认知水平、主体优势等,学生建立正确三观,找到明确发展方向,更容易成为高素质的优秀人才,更为积极的、主动的学习文化知识,真正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1]杨慧玲.小学语文课堂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之我见[J].科普童话·新课堂(下),2020(16):131-132.
[2]陈晓梅.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J].语文课内外,2020(25):199-200.
[3]张佳慧,李文荣,许悦.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教学对策研究[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9(01):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