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天津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通过开创“党建 + 帮扶”的创新模式,教师党员和学生党员用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的职责和使命,自2017年以来与蒙古族学生结对子以来,采取多种形式,通过蒙古族学生学习、生活、思想等方面的全程帮扶,切实关心蒙古族学生的成长、成才。其中蒙古族学生孙同学在大学期间与机械学院党员结对子以来,学业成绩显著提高,综合能力明显提升,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大学生。
关键词:党建 + 帮扶;少数民族学生;学业
一、案例简介
孙同学,男,就读于机械工程学院。大学入学时,因为工作主动积极,文字和表达能力较强,担任班级班长一职,学习成绩也比较稳定。进入大二之后,该生逐渐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沉湎于各种网络小说的写作和阅读中,旷课比较严重,学业成绩也一落千丈。
二、案例分析处理
(一)“党建 + 思想”引领帮扶,扎实做好入党启蒙教育
1.聘任教师党员担任成长导师,给予全面指导。孙同学同学的班主任和本学院一位具有多学科背景且责任心强的教师党员担任孙同学同学的双导师,对孙同学同学进行一对一帮扶,从孙同学的实际需要出发,让成长导师成为少数民族学生的知心人、引路人,激发蒙古族学生对于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2.定期开展座谈,及时了解思想动态。2017 年以来,机械工程学院定期开展“书记与你说”、“师生共话”等系列座谈会,引领蒙古族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引导他们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不断提升思想认识。
通过“党建 + 思想”引领帮扶,其中包括孙同学同学在内的所有蒙古族同学坚定了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决心,在大一学期全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蒙古族同学入党申请率同比增长40%。
(二)“党建 + 学习”支持帮扶,增强成长动力
1.组建学生党员帮扶小组,启动“机智未来”之少民学业攀登计划。学院要求专业课教师要充分考虑蒙古族学生基础薄弱、善于表达、内心细腻的特征并结合学生所学专业,改变创新教学模式、丰富课堂内容、加强专业内容的实用性,增强蒙古族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可度和专业学习的自信心,建立自主学习并制定学生的学业目标和计划。
2.鼓励学生阅读经典,构建读书交流平台。机械工程学院与博雅书院合作为蒙古族同学整理并赠送了经典阅读书目,并组织少数民族专场读书分享会,布置学习任务,激发民族学生阅读积极性,有效将民族学生“要我学”的学习现状向“我要学”的积极状态扭转,将思想引领工作持续化常态化。
通过“党建 + 学习”引领帮扶,其中包括孙同学同学在内的蒙古族同学挂科率相比去年下降20%,成绩达到专业前30%的蒙古族同学增长30%。
(三)“党建 + 素质”拓展帮扶,重视文化融合
1.开展少数民族文化主题班会,展演彰显文化魅力。为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参与机械学院活动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参加学校各类活动,少数民族同学参加学院迎新晚会、毕歌会等多次演出,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增强了少数同学同汉族同学的交流活动,激发大学生对于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2.启动协同之旅,加强红色实践教育。从2017年开始,机械工程学院秉承打造“实践育人共同体”的理念,孙同学同学跟随学院参观了周邓纪念馆、平津战役纪念馆、盘山烈士陵园等红色教育基地,提升政治觉悟。“党建 + 素质”拓展帮扶有效激活组织吸引力,发挥党组织的育人功能,增强蒙古族学生的“五个认同”,引导蒙古族学生树立远大目标、充实学习生活、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学生更乐于接受、成长更得以支撑。
(四)“党建 + 能力”提升帮扶,注重实践与就业能力培养
1.启动民族学生工作坊,提升综合技能。机械工程学院启动少数民族学生工作坊,将少数民族学生能力提升工作常态化系统化,设置每月第一周周三为“实践开放日”,少数民族同学协助辅导员老师安排读书、演讲、座谈学习等形式,鼓励少数民族学生参与活动组织、主持等工作,帮助同学们提升综合能力。
2.利用“新媒体”平台,学会自主学习。“天工机械”官方微信公众号,设置“赤轮领航”“党风廉政”“学院党建”“学‘习’专栏”板块,提供学习党的知识线上平台,极大程度改善了学生课程分散,无法经常集中学习的问题,学习资料深入浅出,适合蒙古族同学利用零散时间补充学习,传播主旋律、弘扬正能量。通过“党建 + 能力”提升幫扶,孙同学等蒙古族同学能够积极加入学生社团,积极参与学院集体活动,孙同学同学担任本班团支书、学院党建新媒体主任及民族学生工作坊负责人。
(五)“党建 + 生活”关怀帮扶,培养积极心态
1.重视少数民族学生资助,启动励志计划。机械工程学院少数民族学生经济困难比例高达 60%,机械工程学院秉持把“扶困”与“扶智”,“扶困”与“扶志”相结合的精神,启动励志计划,在学习提升、读书实践、志愿服务等方面对于受资助的同学做出要求,构建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资助育人长效机制。
2.定期电话家访,加强家校联动。机械工程学院关注民族学生成长,尤其重视蒙古族学生的学习生活。各年级蒙古族学生辅导员和班导师定期每个月与蒙古族学生家长沟通学生在校情况,实行家校联动。通过“党建 + 生活”关怀帮扶,孙同学等蒙古族同学积极加入勤工俭学工作,孙同学同学曾获励志奖学金,并被评为学院自强之星。
三、案例反思
机械工程学院在少数民族学生工作实践中,结合蒙古族学生的特点,主动加强政治担当,形成了一个集“思想引领、学业支持、素质拓展、能力提升、生活关心”于一体的“党建 + 帮扶”的创新模式,对提升蒙古族学生的学业成绩、 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发挥重要作用。但是有这两个方面还显得不足,如还没能形成行之有效的目标管理机制,蒙古族学生在学习和生活方面尚缺乏主观能动性等.今后机械工程学院仍将民族工作作为学院工作的亮点和抓手,真正发挥基层党建在民族学生安全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参考文献:
[1] 颜文朗.精准扶贫视觉下构建高校“双困生”职业能力提升模式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6,7(5):82- 85,148.
[2]宝月.本科学业困难学生帮扶工作模式探究———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专业为例[J].中国市场,2016,(4):76-77.
[3]宋强玲.大学生朋辈教育的优势及实践应用[J].教育与职业,2014,(11):68-69.
作者简介: 吴曼 (1993-),女 ,籍贯:河北廊坊,民族:汉族,职称:助教,学历: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