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职业院校校园欺凌问题调查及综合治理研究

2021-01-21 05:29王爱军靳桂林
文学天地 2021年12期
关键词:综合治理校园欺凌职业院校

王爱军 靳桂林

摘要:本研究立足于新时代职业院校校园欺凌现状,主要以问卷和访谈形式对于校园欺凌的时间、地点、形式、获取信息的方式以及对于校园欺凌综合治理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职业院校;校园欺凌;综合治理

2016年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印发《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是我国政府第一次在正式文件中使用“校园欺凌”这一概念,其含义是 :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行为。校园欺凌主要指发生在校园及校园周边或者以校园为媒介的社交群体内针对学生的欺凌行为,是力量相对较强的一方在未受激惹的情况下对较弱的一方重复进行生理或心理攻击,使受害者长期成为骚扰和侮辱对象的行为。

本调查共在两所职业院校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 968份,问卷回收率为96.8%。

一、职业院校校园欺凌问题调查报告

由于调查院校属于理工类院校,男生高达83. 82%,女生占比仅16.18%。独生子女的比例达到70.59%,92.24%的同学认为自己的家庭关系是融洽的。

(一)校园欺凌的认知方式

1、校园欺凌的范畴、易发生阶段及了解的主要途径

调查结果显示:看到身体被侮辱或者攻击占到99.67%,其次是被威胁或者强迫做事和被勒索钱财,分别占到了93.81%和92.18%,网络欺凌也占到了80.78%。所以想要降低校园欺凌的发生率,仅凭有效的法治教育和学校父母的正确引导是不够的,还要加强网络社交平台方面的管理。从校园欺凌范畴的统计中看施暴者附加于他人身体上的危害是主要欺凌手段,言语上的侮辱或者群体孤立情况相对较少,这可能由于受调查的群体多为男性同学而导致的,对于钱财的勒索这一行为的概率位列第三,说明校园欺凌的目的性已然显现。

调查显示校园欺凌易发生的阶段主要是在初中、中职和高中,分别占到了52.08%,20.67%和17.79%。从数据中校园欺凌的发生在中职阶段与高中阶段的对比来看,更良好的文化教育可以让学生更快的成熟,从而让自己意识到自己行为上的正确与否。整体来看,随着学生受教育程度的提升使得校园欺凌问题得到很大改善,也侧面印证了文化教育是校园欺凌问题的重要影响因素。这提醒我们在关注青少年成长的同时,不仅要注重学习成绩更要注重道德素质和法治意识、人文素养以及正确人生价值观的培养。

从学生如何获取校园欺凌信息的渠道来看,由于受信息社会的影响,来自网络的信息更容易被学生所获取,其次就是电视和朋友交流。这说明年轻人更容易接受来自同龄人的劝导与教唆。由于网络获取信息方便快捷,网络对于学生的影响力明显高于其他手段,家长与学校应当更加重视对于学生们网络文明道德的教育指导,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工具,健康进行网络交往,提高辨别是非能力。

2、校园欺凌易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调查显示校园欺凌主要发生在校园拐角及附近、卫生间、宿舍和校园无监控地段,分别占到了86.44%、70.99%、66.03%和62.24%,同时易发生在下午放学后(79.45%),课间(66.76%)以及中午放学后(51.17%)。从校园欺凌的地点来看,校园欺凌多发于缺乏教师与家长监管的地点,学校应当注重对于宿舍和卫生间走廊等地点的监管力度,力争将校园欺凌杜绝在源头,同时也应当在放学时段对于走出校门外的学生进行合理的关注角。从校园欺凌易发时间上来看,校园欺凌很大程度上是在学生自由活動的时间进行的,学校应当重视这些学习时间的空隙,加强对易发生欺凌的重点区域和时间节点进行管控,及时发现并制止校园欺凌行为的发生。

3、校园欺凌的发起者和受害者

调查结果可见,高达76.53%的学生认为脾气暴躁蛮横的学生更容易发起校园欺凌,其余前三位依次为性格偏执、心理异常(59.77%)和家庭不和谐、处理矛盾方式简单粗暴(48.1%)。多数学生认为天性暴躁蛮横的人更容易成为施害者,学校应当加强与学生监护人的联系,从多方面影响学生。对于施暴者的认知,紧随其次的就是心理不健康、性格偏执和家庭不和睦、处理问题简单粗暴。

容易成为校园欺凌受害者的前三位依次为:胆小怕事的学生(83.53%)、人际关系不太好的学生(65.45%)和外表不太讨人喜欢的学生(54.66%),紧随其后的就是有先天智力缺陷的学生(48.25%)。由此可以看出,想要避免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首先要加强对于青少年心理素质及性格问题的教育,同时鼓励他们勇敢的尝试与挑战,使其发现自身优点,同时增强其沟通能力,对于特殊的学生进行重点帮扶。外表不讨人喜欢(包括体型异常)的学生更多是从个人素养提升等方面鼓励其积极寻找亮点,逐步建立自信。

(二)校园欺凌的应对方式

由数据可见,校园欺凌的处理方式主要是报警、报告老师和家长以及保存证据等,分别占到了68.08%,65.74%和32.65%,所以加强教师对于该问题的认识及解决办法培训,增强父母对孩子的关注度都显得尤为重要。大多数同学都能选择正确的方式(报告警察68.08%和老师及家长65.74%)来应对校园欺凌,是因为调查对象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法治观念,并且有了一定的心智成长,且已经度过了逆反期带来的影响。同样选择成为施暴者的人数也非常低(4.08%),这也可能是受调查群体年龄增长的缘故。

对于受到校园欺凌选择隐忍的原因中的调查发现,更多的原因是学生不懂得如何保护自己,害怕变本加厉(81.49%)。对于隐忍原因第二(59.18%)的理由就是学生认为丢脸。教师应当教导学生们形成正确的荣辱观与是非观,让学生们知道承认自己的不足并不是一件可耻的事情。除此之外还有57.29%的学生不想让父母担心,可见家庭和学校教育仍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体现了学校教育在校园欺凌问题上的重要性。

(三) 校园欺凌的网络传播

1、获取校园欺凌信息的主要网络媒体及最能引起注意的网络传播形式

面对校园欺凌,有效的网络传播可以起到一定作用,由调查可知微博、微信、QQ,新闻媒体等方式可以很大程度上引起我们的注意,同时有效真实的图片,文字描述及音频也可以吸引社会及大众的注意力。其中视频最能引起学生注意(72.89%),其次为文字描述(15.31%)。

2、对于网络上校园欺凌信息的获取需求、看到相关内容会做出何种反应

学生从网络获取校园欺凌信息的需求主要为如何避免校园欺(65.89%)、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62.1%)和遇到欺凌如何求助或保护自己(61.52%),对于什么是校园欺凌以及其危害等概念性知识不太感兴趣,更多还是从如何实现自我保护的角度出发。网上浏览校园欺凌相关信息还是“随便看看”的居多(36.01%),其次会选择“向老师、家长或有关部门反映”(26.53%),评论和留言的为15.01%。但令人欣慰的是有76.97%的公众在浏览时对受害者感到同情,有68.37%的公众对实施欺凌者感到可恨,无所谓或者没有特别感觉的仅占到9.48%,可见学生对于校园欺凌问题总体上还是持非常正向的态度,正确的舆论引导在杜绝校园欺凌现象上作用明显。

3、对于网络上校园欺凌方式、不良后果及传播者上传目的的认识

学生在网络上浏览过的校园欺凌方式与校园欺凌范畴的问卷结果基本重合,校园欺凌方式中殴打,掌掴他人,勒索他人钱财及威胁恐吓他人占到了81.78%,71.72%,70.26%都是较为极端的暴力行为。拍不雅视频上传(58.45%)、散布谣言(58.31%)和起侮辱性的绰号(56.71%)也是非常值得关注的因素。网络是把双刃剑,网络的飞速发展让我们及时了解到了欺凌事件,但同时它也对受害者造成了二次伤害(87.46%),而上传者的目的也集中在为了炫耀自己的能力(37.9%)和受到更多人的关注(24.49%),为了伸张正义的仅为15.16%,这也提醒我们要根据事件的真实程度和发布者的目的理性看待事件,这就要求教育者充分利用学生正向积极的认知,对于拍摄不雅视频上传、散布谣言和起侮辱性的绰号等偏隐性校园欺凌行为进行及时的宣传教育。

(四)校园欺凌的媒体作为及综合治理举措

调查显示面对校园欺凌,综合的管控和治理措施还是必要的,70.12%的学生认为应注重学生的管理,学习氛围好; 64.72%的学生认为应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环境优美;60.64%的学生认为应加强家校沟通。学校重视在学生管理和校园文化建设两个方面来铲除校园欺凌的滋生的土壤,同时开展一定的课外活动来给学生更多展示自己的平台。

二、调查研究主要结论

1、学生获取校园欺凌信息高度依赖网络

新时代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呈现信息化和网络化的特征。学生从网络获取校园欺凌信息的需求主要为如何避免校园欺(65.89%)、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规定(62.1%)和遇到欺凌时如何求助或保护自己(61.52%)。学生获取校园欺凌信息的主要网络媒体主要为微博、微信和手机视频APP等,视频最能引起学生注意,其次为文字描述。在日常教育管理中应充分关注学生对于校园欺凌信息的获取与传播途径,密切关注影视作品、漫画、游戏、短视频等对于学生的潜在影响,在开展相关学生管理工作中有效运用视频、文字等形式进行宣传,尝试以多种载体进行防范校园欺凌主题宣传教育活动。

2、校园欺凌防范需要加强人防和技防

密切关注课余时间在校园区域内发生的欺凌事件,加强对学生情緒、心理、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关注。调查显示下午放学后、课间休息以及中午放学之后是校园欺凌较为高发的时间段,而且是远高于其他时段,校园欺凌的发生地点更常见于校内外没有摄像设施的僻静处(86.44 %)、卫生间(70.99 %)以及宿舍(66.03 %)等地,网络欺凌紧随其后,占比相对较高(57.87 %)。学生管理工作者应该重点关注以上几个关键的时间节点,同时加强对卫生间、宿舍等区域的重点管控,校园内的僻静处通过加装摄像设施、重点巡视等方式尽可能减少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在对公安司法人员的访谈中也提到了人防和技防相结合的重要作用,建议学校在部分重要场所增加高清监控摄像头,对已有的非高清摄像头进行部分更换,从技术上提高防范、发现、制止校园欺凌事件的能力。

3、多方联动机制有利于校园欺凌防范

调查显示多方联动机制在校园欺凌防范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针对校园欺凌的综合治理工作赢得各方关注。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在校园欺凌事件防范综合治理中,学校维度以及家校沟通所起的作用还是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如70.12%的学生认为应“注重学生管理,学习氛围好”有利于防范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可见学校的教育及学生管理工作、校园文化建设成效在预防校园欺凌事件中的作用还是得到了学生普遍认同的。在与公安司法人员的访谈中也提到学校应该建立完善的校园欺凌预防与处置制度,开展校园欺凌预防教育,普及校园欺凌防范与应对知识,严肃校规校纪,规范学生行为,同时加强法治教育。公布学校 “校园欺凌”救助电话,加强家校沟通和联系,发现苗头问题及时提醒,并共同教育。对已发生的校园欺凌事件,学校会同教育主管部门应及时调查处置,根据相关管理规定进行处理。涉嫌违法犯罪的,由学校或受欺凌学生及其监护人向公安部门报案并配合立案查处。 此外国家立法机关在未成年人家庭教育立法方面既要规定行为模式,更要突出法律后果,同时应强调监护人应对未成年子女的教育承担主要的法律责任。教育机构、社会及家庭之间应定期互动,将法治教育常态化,并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生理、伦理道德教育,共建平安和谐校园,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对于校园欺凌的意见和建议

1、从国家干预的角度给国家立法和社会环境营造的建议

面对校园欺凌事件,从法律层面应完善相关方面法律法规,制定更完善的惩治机制与手段,细化实施条例,目前《刑法修正案(十一)》已经生效实施,刑事责任年龄也有条件的降低,这也需要《治安管理处罚法》也要进行对应修订。在2020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写到“让每一个孩子都沐浴在法治的阳光下”。面对校园欺凌事件,从社会角度应打造良好的社会风气,面对校园欺凌事件,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避免网络中的暴力文化。同时大力宣传互帮互助的风气,让社会温暖起来。

2、从行业管理的角度给相关教育主管部门的建议

面对校园欺凌事件,从教育主管部门的角度应通过媒体或网络等方式加强以校园欺凌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督导各个学校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品德教育,引导校园文化氛围正向发展,同时指导学校建立校园欺凌预防体系,完善应急预案,严格落实各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关注学生心理上的问题和创伤,同时及时严肃处理校园欺凌事件。

3、从学校教育的角度给学校及相关教育管理部门的建议

从学校的角度,应加强监管力度和保护措施。学校不仅是教书的地方,同样也是育人的地方,与家长建立快捷的沟通方式,宣传校园欺凌的危害及后果,增强学生对校园欺凌的认识,使学生对校园欺凌产生清晰明确的认知。学生处于容易被周围环境影响的阶段时是校园欺凌事件的高发期,形成的原因是多元的,学校只有提升对于学生的教育管理力度才能有效地避免环境因素产生的校园欺凌。学校应当更多地注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法治教育,正确的引导学生建立健康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让学生做到体谅他人的同时知道如何正确的保护自己。

4、从家庭教育的角度给学生家长的建议

面对校园欺凌,从家庭角度家长要时常和孩子交流,不要单纯的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要走进孩子的内心,与其建立起沟通桥梁,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有青春闭锁心理,一些触及到尊严和隐私的事情是不会也不知道如何与家长沟通交流。这就更加要求家长细心观察孩子,了解孩子,这样才能在此类事件发生前后发现异常,及时发现解决问题。

5、从个人成长的角度给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面对校园欺凌事件,从学生自身角度应及时与父母沟通,与老师沟通,必要的情况下可以选择以法律途径解决。同时作为学生,如果以第三人的身份遇到校园欺凌,一定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采取合理方式帮助受害者,不要冷漠。最后如若作为欺凌者的一方,也要认真思考会给他人和自己的一生带来的影响。

猜你喜欢
综合治理校园欺凌职业院校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社交媒体背景下中学生校园欺凌探析
涉毒案件场所变化趋势的分析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问题探讨
应立法解决“校园欺凌”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