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的实践研究

2021-01-21 03:01赵咏娟
文学天地 2021年12期
关键词:重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

摘要:本文从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目标出发,讨论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需要从重构教材内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深入挖掘思政资源,细化课程思政元素挖掘设计、重构课程思政之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几个方面的研究和实践。

关键词:大学英语 课程思政 融合 重构

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必须将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其中,必须抓好课程思政建设,解决好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相互融合的问题。依据大学英语课程的性质,要在教学过程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实现融合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为一体的教学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国际化人才。与此同时,坚持课程目标意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情感态度、价值的升华。教师们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需求,除文本语言特点之外,将品德塑造、思维启发、跨文化交际、文明传承等诸多目标纳入课程教学目标,在语言基础知识传授的同时,有意识地增强课程的育人功能。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学要结合自选素材,确保线下教学内容优良。同时也可以借助慕课和智慧教学工具,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教学,建构了新型课堂生态。首先,要确定课程思政建设方向。基于“以文化人,实践育人”的理念,培养“知国爱国”的外语人才,重点实施知识、能力与人格塑造相结合的全人教育。其次,树立课程思政建设目标。通过学习祖国灿烂文化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并通过实践创作提高学生文化传承意识和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实现培养中国文化传播者和践行者的课程思政目标。作为高职院校,学生以学习技能为主,因此在技能学习的过程中,更要以价值塑造为引领,培养有理想有文化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如何能将大学英语和课程思政更好的融合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一. 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

形成围绕“家国情怀、人文情怀和个人修养”的知识和价值体系,完善并整合教材内容,以此来呈现“中国文化之美”,展示中国当代最新成就。以笔者所使用《新理念英语》第二册第五单元为例。本单元的标题为“Music”。笔者结合单元主题,弱化了课文的内容,加入了本土文化。要求学生在上课之前,搜集具有自己地方或者民族特色的歌曲,感受这些歌曲带来的情感认知,来讨论“What can you feel from these songs?”学生会很容易引发对本土文化的自豪感。在本单元中,主题讨论增强学生辩证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欣赏音乐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进一步探知欲望以及感受音乐的力量。学习并学唱被翻译成英语的本土音乐,提高了学生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增强爱国、爱乡和爱校的情怀。与此同时,课程思政的融合要以语言交际为目标,培养综合应用能力。笔者所教授的是高等护理专业的学生,根据本单元的主题和学生专业的性质, 自定主题为:“民歌嘹亮,医路唱响”,鼓励学生把民族情怀和自己的医护专业相结合。教材的组合与重构围绕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在职场环境下运用英语的基本能力这个基本理念和根本目标。在选材上,充分考虑新时期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学习需求与习惯,更加注重内容的时代感和趣味性,练习的针对性和多样性。通过挖掘教材的内涵与育人元素,结合语言学习,实现语言与育人的融合。

二. 深入挖掘思政资源,注重融入,细化课程思政元素挖掘和设计。

通過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可以设计“英语课程思政案例集”等积累素材的方式细化思政元素的嵌入与融通,实现“课程思政”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的传承与更新。以《新理念英语》为例,每册书共有八个单元,每单元都有一个主题。每个主题都可以深入挖掘思政资源。通过单元主题gratitude引出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的德育内容,了解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学习做人的根本—忠孝仁义礼智信。加深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理解,通过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帮助其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在单元主题“travel”中,课堂任务是: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四类游客挑选酒店并通过 e-mail 做简单的书面介绍,这一任务关注时代热点,体现职业特色,能够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教师在分析各组学生的酒店广告思维导图时不仅提到了词句表达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还对各小组细致根据不同顾客需要求而进行相应酒店介绍的做法进行肯定,并赞扬介绍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四合院酒店的小组,这是对上一模块中国古建筑介绍的承接和延伸,彰显了语言与育人融合的成效。

三、重构课程思政融合的教学模式

教学遵循职业教育教学规律,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与管理成效,高效化解教学重点和难点。以文秋芳教授“产出导向法”和布鲁姆(Bloom)的认知分类理论为依据,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学、做、成”三阶段教学,课前是以语言和思政知识输入为导向的线上学习,课中是以能力输出为导向的翻转课堂,课后是以知识内化和价值塑造为导向的语言输出,通过“驱动--促成--评价”提升学生的跨文化思辨能力,培育正向价值观。

四、重新构建评价体系

考核评价分为知识、能力、思政三个层次,平台、教师、同伴三个评价主题,将课程思政学习过程纳入评价指标,从思政知识学习、思政内容表达、思政选题价值三个层次进行考查。文秋芳教授主张“以评促学”,在教师专业引领下,学生边评边学、边学边评,打破“学”与“评” 的界限,将评价作为学习的强化、深入阶段,实现手段是“师生合作评价”(Teacher-student

Collaborative Assessment)(文秋芳,2016)。“师生合作评价”(TSCA)不仅弥补了单一教师评价方式的不足,还能将教师从 POA 产出任务多,教师评价负担重的困境中解脱出来。“师生合作评价”分为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点评,贯穿于课前、课内和课后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还辅以机器评价,实现评价的快捷与高效。 有利于分析学习成效,满足学生的即时评价需求,增强学习内驱力,方便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针对性。

参考文献:

[1] 文秋芳.构建“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4):547-558.

[2] 文秋芳. “师生合作评价”:“产出导向法”创设的新评价形式[J].外语界,2016,(5):37-43.

[3] 教育目标分类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美)克拉斯沃尔(Krathwohl,D.R.),(美)布卢姆(Bloom,B.S.)等编, 1989

作者简介:赵咏娟,女,汉,1980.11,宁夏青铜峡市,铜川职业技术学院,英语语言学,硕士,副教授,陕西铜川市,727031。

猜你喜欢
重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
青少年劳动教育实施的认知与策略重构
“双减”能否重构教育生态?
长城叙事的重构
重构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
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