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应
【摘要】 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教师接触的教育理念促使其产生了主动创新教学方法的想法,以求真正发挥自身蜡炬成灰泪始干的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进步与发展.基于此,作为一名新时期的高中数学教师,考虑教学方法是否有效依赖于学生是否真正得到了进步,所以教师要始终坚持为学生发展着想的原则,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并以兴趣作为支撐,主动开展学习活动,最终掌握数学知识.
【关键词】 新课改;高中数学;教学方法
一直以来,数学由于它的抽象性、逻辑性很难被学生理解被公认为是重点学科,各个学段皆是如此.但是在传统时期的教育教学中,绝大多数教师所实施的教学方法严重打击着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自信,使学生对学习数学知识产生了惧怕心理,显然这种教学方法已经不符合当前社会的要求.基于此,在新课程改革教育理念指导的时代环境下,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应当以新的思想认识到创新教学方法的必要性,认识到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尊重学生主体的重要性,并通过实际行动做出研究,使学生爱上数学学习,最终将喜爱转变为学习的动力,实现课堂学习质量的提升.
一、以问题情境活跃学生的大脑思维
问题情境的应用是教师在课堂上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水平的有效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立足其特征,以循序渐进为原则,设计具有层次感的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同时强化学生的体验感.该方法是提高课堂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这是新课程改革教育背景下经过教学实践证明后不争的事实.作为新时期的高中数学教师,要不断地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要充分认识到素质教育理念下题海战术的错误,并杜绝对学生实施题海战术.教师要拿出对数学教材进行研究的态度,在充分了解本班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设计有效的问题情境到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当中.教师需要把握课堂的最佳时机设置问题情境,教师的语言要简洁明了,思维要清晰,并且设置的情境要有层次、有难度,要考虑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能专为少数学生设置.实际上,学生在数学问题情境中能够让自己的思维变得更活跃,迸发更多想法,这些是灵活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前提.因此,教师要发挥问题情境教学的优势,并以此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垫脚石,发挥其最大的作用,让学生深刻理解与记忆数学理论.
以“程序框图”的教学为例,教师在开课前,先对学生说道:“算法指的是什么?有哪些特征?”这种复习提问的方式在学生的学习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原有基础,为学生学习新知做了良好的铺垫.然后,教师简单介绍程序框图的概念,让学生对程序框图有了初步的认识,使学生了解了程序框图的种类,再对学生提问:“如何画出程序框图呢?”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结合课本对此问题展开思考,再让学生仔细分析相关例题,从中理解程序框图的原理,在学生掌握算法基本逻辑结构的基础上使其对程序框图的画图规则有所了解.之后,教师通过一些具有针对性的习题给予学生消化新知识的时间,在巡视过程中看到学生出现错误或答题不规范时要及时给予指导.
最后,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做激励性的评价,以此来增加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并鼓励学生用思考的大脑去学习数学知识,不断培养创新思维.这样,教师通过问题情境进行授课,不仅让班级的学习氛围变得更加活跃,加快了学生数学思维的运转,同时让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强化了学生的探究能力,从而充分达到提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以直观画面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
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较比以往更抽象、更复杂、更枯燥,因此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再加上部分学生虽然在数学身上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但是成绩却无法提高,这些都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有些学生由于听说了这一情况,便对数学这门学科产生了消极的学习态度,失去了学习数学的信心,从而变得不主动参与课堂去获取数学知识与技能.基于此,在教育现代化的新时期,高中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直观画面改变学生认知里的观点,解决教师难以用语言描述清楚或者学生无法想象的形状构成,让学生在感受数学学科趣味性的同时可以更好地对其进行理解,从而摆正学习态度,使其可以以积极、主动、乐观的学习态度全身心地融入课堂,紧跟教师思路不落下每一个重点.教师以恰当的引导方式帮助学生降低了学习难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和学习效率,相应地减少了教师对重点、难点的讲解时间,从而为学生留下更多的自主时间.
以“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的教学为例,首先,教师可以对学生说:“立体几何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物体形状、大小与位置关系的数学知识.”接着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将现实世界中许多经典建筑物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充满了数学,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数学是极具魅力的一门学科.然后,教师在大屏幕上出示一些几何体,让学生观察并指出图片中的几何体是由哪些简单几何体组合而成的,这一过程提高了学生对图形进行观察、分析的能力,使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与几何直观能力得到了培养,一步步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数学逻辑思维.之后,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带领学生经历抽象空间几何体的过程,引导学生了解柱体、锥体、台体的基本特征,并抽查学生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几何体的基本特征,检验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做出恰当的知识反馈.学生在进行柱体体积的学习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为学生演示将圆柱底面分为16,32或64等份,然后将这16,32或64等份拼成近似的长方形,学生观察到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与长方形越接近,然后根据长方体的体积推算出圆柱的体积.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可以更加方便直观地让学生看出这些模型的构造,从而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最后,教师进行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归纳重要的知识点,向学生强调学好本节课数学知识的重要意义.这样,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创设直观画面,营造了相对愉悦的课堂环境,点燃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状态变得更加专注,而恰当的语言引导也会再次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难度降低的感觉,由此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使学生可以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更加自信地开展探索.
三、以合作学习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合作学习是让学生将小组作为基本单位进行合作探究从而完成学习的方式,经实践调查证明,不少教师将此方法运用于课堂实践活动中后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为此,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尽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将其划分成具有科学性质的学习小组,小组内的成员根据具体问题进行讨论,在小组内如果一个学生忘记了知识点其他学生可以迅速地提醒和补充,互相帮助,从而实现知识的共享,使学生以高涨的学习热情参与课堂.教师在课堂上以合理的方式不断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在生机勃勃的学习环境中帮助学生高效获取数学知识与技能,提升数学学习的能力,掌握数学探索的方法,并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比如,以引导学生学习“抛物线”这一节为例.首先,教师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将其科学地划分成若干互助学习小组,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对抛物线的认知,小组内成员可以互相纠正彼此的错误认知,从而在课堂环境民主化的基础上为学生介绍了学习目标.然后,教师要求学生独立思考教材中的例题,再在小组中互相探讨,总结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归纳抛物线的几何性质.接着,教师抽查小组代表回答问题,通过恰当点拨深化学生的认识,并留一些时间给依旧不太明白的学生让他们请教小组内成员或者教师,让班里的每个学生都学会知识.之后,教师通过一些习题使学生熟悉抛物线的应用,同时让学生深刻地意识到数学学科的价值与意义.最后,教师组织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即抛物线的概念、标准方程以及几何性质做出系统梳理,让学生交流学习体会,相互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学习心得,实现相互成就与帮助的目标.总之,教师通过合作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突出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小组内成员的思维碰撞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其竞争意识,在共同解决数学难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能主动融入和参与课堂,助力学生高效获取本节课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提升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呈现出高效的高中数学课堂.
四、以生活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是对现实生活的升华,数学和生活是统一的有机整体,尤其是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看似远离生活,实则与生活密切相关,所以新课程改革才会强调不可将生活与数学学科内容进行割裂,应让学生在生活中感知数学,在数学中解决生活问题.为此,教师要遵循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了解,找到与之相关的生活元素,并将其融入课堂实践活动,使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知识的学习价值,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动力,让学生能够在此动力的支撑下开展数学学习活动,进而帮助学生提升数学技能,在新课改背景下优化学生将数学知识学以致用的实践能力.
比如,在“函数模型及其应用”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首先,教师从现实生活的角度为学生介绍了几类不同函数模型的特点,帮助学生对旧知识做了系统的复习,为学生用已知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奠定了基础.然后,教师通过实际例子,以对比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以及幂函数的差异,使学生对描绘三种函数的形容词有清晰认知.最后,教师拓展了生活中普遍使用的函数模型,使学生充分感受函数模型的广泛应用,令学生深刻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是具有紧密联系的,同时会增强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这样,教师通过在课堂上将生活元素与教学内容融合的方式助力了学生获取数学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充分理解了新的知识,增加了学生将所学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的推动力,提高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得到强化.
五、以师生互动创建和谐的课堂气氛
教师与学生之间仅仅是引导者与被引导者的关系,而在过往的教育教学中,大部分教师过于看重自己引导者的身份,将自身视作课堂主体,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存在,所以才会造成紧张的课堂氛围,阻碍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造成了教学效果的不理想.除此之外,部分教师还过度重视学习成绩,认为学习成绩好的就是好学生,对学生进行区别对待,让学生对教师产生距离感.基于此,作为新时期的高中数学教师,应该积极转变教师的角色,在课堂下要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以及兴趣爱好,公平地对待每个学生,与学生形成良好的关系,消除学生对教师的距离感和恐惧感,创造更轻松的班级气氛.在课堂上应当加强师生互动,主动与学生和谐相处,让课堂氛围更加和谐、友好、平等,保持师生之间良好、有效的沟通,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并以愉悦的心情获取数学知识与技能,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以“函数及其表示”的教学为例,首先,教师通过与学生互动了解了绝大多数学生对于函数的认知程度,进而帮助 学生复习和集合相关的内容,结合相关例子指导学生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刻画函数,使学生初步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然后,教师帮助学生归纳映射的概念,鼓励学生积极大胆的发言,让学生尝试说出函数的构成要素,通过从旁进行语言指导加深学生的印象,使学生充分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对于积极发言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口头表扬.之后,教师可以通过随堂检测帮助学生懂得如何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这一过程使学生对表示函数的图像法、列表法和解析法有了更加充分的认识和理解,并且提高了学生简单应用分段函数的技能.最后,教师与学生一同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让大家讨论本节课的学习心得.在课堂的最后几分钟,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指出其优点与不足,之后也可以让学生总结教师的表现,说出教师的不足和可以继续保持的地方,说出自己期望的授课方式等.这样,教师通过师生的互动可以总结彼此的优点与不足,在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帮助学生学会数学表达与交流,增强学生的数学理解力,学生的数学思维也得到相应的发展,最终实现数学综合实力的稳步提升.
六、结束语
总而言之,新课程改革对数学教师的教学水平、数学教学质量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应顺应时代变化,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同时以学生为本,围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开展教学活动.基于此,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成长状态,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结合数学学科特征,为学生创设更多新颖、具体、科学的教学策略,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力、理解力、应用力都得到有效的提升,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最终实现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化,为教育教學趋势的良性发展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苏兴中.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思考[J].教育观察,2017,6(18):50-51.
[2]韩震.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研究[J].西部皮革,2017,39(10):166.
[3]王虹芸.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的问题与对策浅析[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6(10):67-69,84.
[4]姚发.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研究[J].中国培训,2015(0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