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晶
关键词:六大解放;幼儿;动手能力
陶行知先生有关幼儿教育的理念思想,一直都是幼儿园教育工作者工作开展的重要依据。“六大解放”通过引导老师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空间,给幼儿提供更多的动手机会,能够让幼儿在手脑并用的过程中实现能力和思维的最大化提升,满足新时期素质教育的理念要求,也符合当前阶段幼儿成长和发展的客观规律。
一、多样教学形式,激发幼儿动手需求
老师在教学中通过结合教材内容,给幼儿提供丰富的、富有层次性的材料。比如,在进行“油和水”的活动时,老师可以让个人能力较强的孩子在材料中找出可以溶于油和水的材料;对于能力中等的孩子,则让他们在小范围内进行材料的选择;而对于能力较低的孩子,则只需要找到一种可以溶于油和水的材料即可。通过层次化的目标设置,能够让教学在满足幼儿发展具体情况的前提下得以正常进行。然后,老师可以给学生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如:“记录表里应该填写哪些内容呢?每一行每一列填写的内容有什么区别呢?”通过问题的设置来帮助幼儿发现表格的不同,明确记录的内容,从而减少操作的随意性,强化操作的目的性。再比如,老师还可以在尊重幼儿不同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允许幼儿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完成相应的任务。比如在进行社会活动“男孩女孩”的时候,老师可以结合幼儿的动手能力将他们分为三个小组,让他们自由的选择装饰物来进行装扮,其中能力较强的小组在完成个人任务之后可以给予其他小组帮助。这样不仅能够让每个孩子都能够完成任务,让他们在已有能力基础上获得提升,在心理上对自己产生信心,而且能够通过激励的方式来激发并维持他们参与实践活动的兴趣和热情。
二、引导主动参与,调动幼儿动手信心
在日常的教学中,老师可以让幼儿在实践中进行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比如,在开展科学活动“沉与浮”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在给幼儿提供操作所需要的各种物品之后,让幼儿自主的进行实验,并在实验中得出有关“沉”和“浮”的简单认识。在多次开展这样的活动之后,幼儿的自主性和专注力会得到显著的提升。幼儿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会尝到成功的快乐,从而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后续的操作环节中去。老师在孩子们进行实验操作的时候,要有意识地给孩子们创造成功的机会,并且要以赏识教育为主,发现幼儿在实验中的闪光点,及时进行“你真棒!”“你可以的!”等的鼓励赞美,让幼儿因为受到老师的表扬而备受鼓舞,从而逐渐建立起自信。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让能力相对较弱的孩子也受到精神上的鼓励,变得敢动、能动、乐动,而且能够让能力较强的孩子具备向更高难度实验发起挑战的勇气,让孩子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实验中得以提升。
三、强化家园合力,拓展幼儿动手空间
幼儿阶段学生的能力培养,不仅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有意识地引导,还需要家长在家里给予幼儿一定的练习空间。因此,老师需要与家长进行密切的沟通和交流。老师可以在幼儿园的家长园地信息板报处及时分享孩子在学校的实验作品、发布最新开展的实验活动,便于家长在参加家长会或者接孩子上下学的时候能够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老师还可以将孩子们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照片拍摄和视频录制,然后上传至班级群,让家长能够获取孩子的第一手信息。同时,老师还需要定期与家长取得沟通,向家长介绍培养孩子动手能力的重要性和具体方法。比如,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空闲时和孩子一起搭积木玩游戏等等,让家长在家庭生活中给孩子树立勤动手的形象,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动手能力的锻炼和独立意识的培养。对于依赖性较强的孩子,老师要和家长保持密切的配合,共同制定并执行培养方案。老师在学校对学生进行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家长在家中对孩子动手的情况和习惯进行监督,从而让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更具连贯性,通过发挥两方的合力来为幼儿今后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实的保证。
四、结语
幼儿阶段,是学生意识和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对幼儿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老师在“六大解放”的教育理念指导下,优化教学的方式、调整师生的地位,通过激发幼儿的主体意识来引导他们积极地参与动手实践,从而让他们能够在实践的过程中获得新知,获得能力的提升,以满足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需求。
参考文献:
[1]张丽艳,王园园,马娜.乡土材料在农村幼儿园手工活动中的运用现状与策略探析[J].教育观察,2021,10(3):66-68.
[2]沈燕婷.基于陶行知六大解放思想的幼儿园美工区创设的研究——以大班“在金色的秋天里”美术活动为例[J].教育观察,2021,10(3):38-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