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梅
關键词:主题班会;小学;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它贯穿教育的始终,是基础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成人成才都有重要影响。而主题班会课程不同于其他的课程教学,相比于知识更加注重学生品格德行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主题班会的开展,积极发挥主题班会的作用,推动小学德育教育的开展。
一、尊重学生明确主体地位
主题班会课不同于其他的课程教学,更强调师生的互动交流,注重情感的传递和共鸣。主题班会课就是以此为契机,找寻相对充足的时间将学生集中起来相互了解,学习和了解在其他课程教学中学不到的知识,学习课本以外的知识,帮助学生在学好知识的同时进行自我内在的提升。教学的目标是学生,教学成果也由学生来体现,因此主题班会课需要围绕学生来设计和开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班会课堂中,从而更好地发挥主题班会课对于学生的影响力,更好以此开展小学德育教育。
例如: 可以带领学生阅读《怀念母亲》这篇文章,以此为切入点并且播放相关的歌曲和视频,让大家感受到母爱的伟大,每个年代都会有歌颂母亲的作品,母亲的爱是伟大的永恒的。引导大家讲述自己印象中母亲的形象,讲一讲自己和母亲之间发生的日常但是感人的事情,包括母亲制作的可口的饭菜、购买的合适的衣服等等,母亲的关爱是贯穿在我们生活之中的,是存在于细微之处的,从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感悟更好的理解作者的感情,更好的认识到母爱的伟大。通过学生的主动分享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
二、定期召开主题班会课
德育教育是贯穿在教学过程中,但是相对来说是碎片化的、零碎的,所以在小学德育教学中,老师和学生交流的时间是有限的,效果并不明显,因此要召开专门的班会课程,但是德育教育是一个长期过程,偶尔一次并不能发挥其效果,因此主题班会课应该形成定期召开,从而有效增进师生交流,更好进行德育教育。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活动更能够让学生产生共鸣,同时多样化的活动更能够保持学生的好奇心,可以更好地发挥活动对于学生的教育意义。同时举办多样的活动也可以强化对于学生的影响,增强教育意义,避免学生短暂感动后迅速遗忘的情况发生。活动要注意频率和方式,从而最大限度发挥对于学生的教育功能。
例如:班会的形式和主题要及时更新,形式要多样,从而吸引学生注意力,更好达到既定的效果。开展故事分享会,分享身边的平凡人的不平凡事,通过身边的真实故事分享,更好地为学生树立榜样的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内生动力。或者是分享身边的反面教材,例如学生长时间玩手机电脑,视力下降严重,生活带来很多的不便,也可以让学生模拟盲人的生活,学生蒙上布条开展一节课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会到频繁看手机带来的后果从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有更好的学习状态,或者带领学生外出,参与到农业的劳作过程中,让学生明白父母的辛苦,了解粮食的来之不易,更好理解父母和珍惜粮食。
三、创设多元的情景模拟
进行德育教育,不单单是口头上的号召和感悟,更重要的是在实践当中去进行感悟和实践。德育教学的开展仅仅依靠理论、依靠道理是远远不够的,通过实践可以让学生有切身的体会,更加真实的和深刻地感受怎样做是正确的,是有益的。而目前的小学课堂难以进行真正的实践,所以可以通过课堂的情景模拟,让学生有相对真实的感悟和体会,通过情景模拟更加深刻地体会德育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对于我们生活无时无刻不在产生着影响,从而更好地在实践中践行理论,真正意义上的做到知行合一。
例如:可以根据最近课程内容或者时事热点进行模拟和评价,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例》就可以进行场景模拟,有学生扮演总理,有人扮演老师,有人扮演其他学生,有人旁白在模拟中教师通过语气、神态、心理活动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对于这个故事有更加深刻的体会,让学生明白总理当时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感受拳拳爱国之情,在国家逐步富强的今天,我们更应该继承先辈遗志,热爱祖国,为祖国富强贡献力量。这些都是学生在情景模拟中的感悟,并在实践中践行的道理。
四、结语
主题班会课作为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应该高度重视并且充分利用,应当将主题班会课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积极融入德育主题课堂,在快乐中感悟精神,在潜移默化中提升道德修养。
参考文献:
[1] 薛燕.小学生主题班会课德育功能的研究[J].学周刊,2019(32):170.
[2] 蒋国碧.如何开展小学生主题班会经验点滴[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7(4):766.
[3] 张艳萍.新形势下中小学生主题班会课教学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9(18):161.
[4] 席润娟.依托主题班会塑造小学生的良好品德[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1(5):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