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苗
关键词:小学劳动教育;问题现状;解决策略
当今时代尤其注重教育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变换,国民素质在不断提升。并且,每一代的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更新。现阶段,在重视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也开始重视劳动教育,认为学习教育与劳动教育缺一不可。但是仍存在着许多学校对劳动教育不够重视的问题。所以,笔者根据劳动教育的现状,提出几点具体实施劳动教育的对策。
一、小学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劳动教育得不到发展,这是现阶段劳动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应试教育的“分数至上”原则、传统的教师刻板教学方法和应试教育的价值导向等等,让部分学校和家长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学生劳动素质的发展。在笔者的观察中发现,在当前的小学教育中,部分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上,对于学生的劳动能力的提高很少提起。同时也很少有学生家长关心孩子的劳动情况,而是比较注重孩子学习成绩是退步还是进步,这使得劳动教育得不到重视。
不仅是学校和家长方面的问题需要重视,在其观念影响下的学生,也存在着大大小小的问题。例如,学生对于劳动存在懒惰心理,劳动的过程中不认真、不仔细等。很大一部分学生都存在着这样一种观点:现在的劳动都是家长的,自己只需要认真学习便好。而家长全部揽下家务劳动的行为,也无异于助长了这种心理。这是以上种种因素的构成,导致了劳动教育存在着很多缺陷和漏洞。
二、小学劳动教育的对策
(一)培养劳动教育观念,增加劳动教育内容
由于学校、家长、学生的劳动教育观念的缺失和劳动教育内容的不足,导致劳动教学难以开展。所以,及时培养和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十分重要。因此,学校和家长需要下意识地将劳动教育重视起来,而教师则需要在日常的课程中增加关于劳动教育的内容。
例如:为培养劳动教育观念,学校可以增加学生劳动体验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进去,体会劳动的意义;在社会生活中,可以鼓励开展多种多样的义务劳动和志愿者劳动服务,让学生家长参与其中,体验劳动的意义,这有益于培养学生家长的劳动教育观念。为增加劳动教育的内容,可以将小学劳动教育活动进行年级划分,进行年级化劳动教育改革,增加学生的劳动教育能力。如:一二年级学生要求学会擦桌子、扫地、帮父母收拾碗筷等简单活动;三四年级的学生学会整理自己的被褥、穿戴衣服、帮父母盛饭洗脚等活动;五六年级的学生学会洗衣服、做饭、整理基本家务等等。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劳动教育开展的意义所在。
(二)健全劳动教育体制,建立劳动教育激励机制
要想将劳动教育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建立科学完备的劳动教育体制和教育激励机制必不可少。只有有了制度的保障,学校内的劳动教育才能更好地发展下去,学生也会有更多的动力去投入到教师安排的劳动中。
例如,学校可以组织有关部门对现如今先进的劳动教育思想进行学习和分析,从中总结出一套适合自身学校劳动教育,较为本地化的学习管理体制和相关的劳动内容等。针对激发学生对于劳动的兴趣,教师也可以根据班级现状,制定一套合理的激励制度。例如,每个劳动小组之间进行比拼,哪一组的卫生做得又快又好,就奖励一朵小红花。在学期结束后,看看哪一组的小红花最多,并授予“劳动之星”的称号。
(三)开发劳动教育资源,进行劳动教育评价
由于对于劳动教育的不重视,导致进行劳动教育的课程资源的不足,不利于学校劳动教学的开展,也不利于学生对劳动教育系统地有条理地学习。同时,不仅要开展劳动教育,还应该对其进行总结,归纳和评价。
因此,將劳动教育纳入评价体系,对学生日常的劳动情况进行考核。特别是在学期末的时候,对于学生的学习评价,更要偏重于综合评价,不仅要看考试成绩,还需要注重学生劳动方面的表现,以此来鼓励学生和引起家长对于劳动成绩的重视。与此同时,在开发劳动教育课程方面,教师可以增加劳动教育不同内容的学习视频、学习文件甚至相关书籍,提供给学生丰富多样的学习内容,保证学习效率。这样将开发劳动教育资源与劳动教育评价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劳动教育的同时得到正向的劳动教育评价,让学生更加容易的接受劳动教育,深入了解劳动教育知识。
三、结语
在教育素质高要求的现代,发展小学生的劳动教育被逐渐得到重视,因此 解决现今我国劳动教育出现的问题,为我国小学劳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排除障碍,进一步为社会和国家培养高劳动素质的人才,有利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嘉圣.新时代推进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三重维度[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2):157-163.
[2] 杜建群,刘丹.振兴乡村,发挥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功能[J].基础教育课程,2021(2):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