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镜吸痰治疗颅脑损伤继发肺部感染的护理

2021-01-20 01:22刘嘉慧吴格怡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呼吸内科广东湛江524000
吉林医学 2021年1期
关键词:体征炎性气管

刘嘉慧,梁 华,吴格怡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呼吸内科,广东 湛江 524000)

颅脑损伤后,患者由于长期卧床,吞咽功能减弱,导致食物反流、误吸、继发肺部感染,免疫功能受损。肺部长期大量蓄积痰液[1]。临床上需要长期大量应用抗生素治疗,但效果欠佳。而应用气管镜吸痰是一种有效清除痰液,解除气道梗阻,协助治疗肺部感染的手段[2]本研究从护理的配合角度观察如何协助气管镜吸痰,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8年7月~2019年7月本院呼吸内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住院患者,所有入选患者均经头颅CT和肺部CT明确存在颅脑损伤及肺部感染,痰多需行支气管镜吸痰。按随机化原则分为观察组45例及对照组45例,观察组男23例,女22例,平均年龄(68.9±11.3)岁,平均病程(4.43±1.12)年,合并高血压21例,冠心病6例;对照组男24例,女21例,平均年龄(69.2±12.3)岁,平均病程(4.66±1.08)年,合并高血压22例,冠心病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合并证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研究。入组前签署知情同意书及气管镜操作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有严重心肺功能障碍不能耐受气管镜操作;②有出凝血功能障碍;③严重低氧;④疑有肺栓塞、心肌梗死等。

1.2护理方法:对照组45例患者给予定时翻身,观察病情,监测生命体征等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45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以下护理措施:

1.2.1吸痰前准备:严格遵守气管镜检查的规矩,把握适应证和禁忌证。要确认患者是否禁食4 h以上,检查患者出凝血功能,达到标准后方可进行吸痰治疗。吸痰前,评估患者血氧、体温、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情况,生命体征不稳定时先做适当处理,不可立即开展气管镜操作。当患者达到标准后,予告知气管镜风险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时向患者解释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适,鼓励患者积极配合医生的操作,如难受时就深吸气以缓解憋气感,想咳嗽的时候就尽量忍耐,避免越咳越想咳的情况,尽量消除患者紧张的情绪[3]。

1.2.2吸痰时的护理配合:对于清醒可坐立患者,吸痰前给予2%的利多卡因2 ml进行雾化,以麻醉声门;对于长期卧床或气管切开患者,则气管镜到达声门到再注射利多卡因进行麻醉。行气管镜吸痰时,予纱块遮住眼睛,操作时动作要轻柔。入镜后,及时给予利多卡因麻醉气道,在吸痰的过程中,遵医嘱及时给予生理盐水局部冲冼痰液,以利于痰液的稀释和吸出。同时在操作过程中,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操作过程要保持血氧饱和度在90%以上。有少量出血则给予肾上腺素或冰盐水局部注射止血[4]。

1.2.3吸痰后护理:吸痰出镜后,患者休息片刻,待患者平稳后,予送返病房,告知患者或家属,2 h后方可进食。同时如果有气道损伤时告知患者或家属可能会咯出少量血丝痰,咯血会自行停止,如果咯血较多,则需要告诉医生作相应处理。最后消毒备镜以进行下次操作[5]。

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进行评估,比较两组差异。

1.3评估指标:①炎性反应指标:检查两组患者行气管镜吸痰治疗前后炎性指标PCT和CRP,比较两组差异;②痰量指标:记录两组气管镜检查治疗前后每天排痰量。比较两组差异;③临床疗效评估[6]:显效:患者咳嗽,痰量减少乃至消失,无发热,炎性指标下降至正常,影像学检查提示病灶吸收明显;有效:患者咳嗽,痰量减少,无发热,炎性指标下降,影像学检查提示病灶有吸收;无效:患者咳嗽,痰量未减少,或仍发热,炎性指标无下降或有上升,影像学检查提示病灶未吸收或增多。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CT、CRP和痰量:两组患者治疗前的PCT、CRP和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PCT、CRP和痰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CT、CRP和痰量比较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疗效:观察组显效10例,有效27例,无效8例,总有效例数37例,总有效率82.22%;对照组显效3例,有效26例,无效16例,总有效例数29例,总有效率64.44%。两组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3 讨论

对于颅脑损伤患者,气管镜吸痰治疗对患者有很大帮助。气管镜吸痰时如何在护理上给予患者更大帮助,使患者舒适性更高,医生对气管镜的操作更顺畅是临床需要关注的事情。

在术前把握好适应证和禁忌证是一个有效的保障。护理的术前干预是患者吸痰操作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措施。术前声门麻醉的好坏,对患者交代操作过程的清晰度,心理安慰程度等是决定吸痰开展好坏的先决条件[7]。在操作过程中,笔者在护理上配合的程度,对流程的熟悉度以及操作配合的熟练度都随时让患者体验到安全感和信任感,保证了吸痰操作的顺利进行。操作后的病情交代,对生命体征的观察,也保证了患者的安全,减少了术后出血的风险以及痰堵的可能性,促进患者更快康复[8]。

笔者观察到用总结的经验进行气管镜吸痰护理的患者,患者的炎性指标下降,痰量减少,较对照组更明显。因此,笔者认为这是一种有效的、适用于临床的护理措施,宜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体征炎性气管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Endoscopic pedicle flap graf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fistulas: A case report
柔性可穿戴生命体征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新型多功能气管切开堵管器的制作与应用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炎性因子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气管镜介入治疗并发大咯血的护理体会
探讨早期气管切开术对防治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作用
以高热为主诉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
吸入式气管滴注法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