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一茜
【摘要】中华传统节日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美好记忆,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窗口,但却屡屡被当代青少年儿童忽略。为此,笔者带领“我们的传统节日”项目小组以七大中华传统节日为载体,着力挖掘其中适宜小学生学习和吸收的内容,充分运用各种资源,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认识、了解和学习有关传统节日文化的概念、形式、内涵和价值,积极探索中华传统节日的多元化育人途径,让中华传统节日走进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充分发挥中华传统节日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中华传统节日;小学;多元化;育人途径
中华传统节日,气氛浓郁、活动有趣、故事精彩,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美好记忆,更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印记。但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外来文化逐渐渗透进来,而中华传统节日文化却被慢慢淡化甚至是遗弃。据调查显示,许多小学生不清楚我国的传统节日具体有哪些;还有部分小学生把中华传统节日和我国现有的一些法定节日混淆,将元旦、国庆节也视为中华传统节日;还有部分小学生将中华传统节日和西方节日混淆,将圣诞节、万圣节也视为中华传统节日。甚至还有许多小学生对中华传统节日本身感到迷茫:为什么要过节?如何过节?过节有什么意义?可以说,小学生对中华传统节日的认识现状不容乐观,而且很多学生更喜欢过西方节日而冷落中华传统节日。由此可见,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迫在眉睫。
根据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结合2017年8月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提出的德育工作的“六大实施途径”,笔者带领“我们的传统节日”项目小组成员尝试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这七大中华传统节日为载体,带领学生走进并了解中华传统节日,发挥中华传统节日的育人功能。
一、课程育人
《指南》提出:“要充分挖掘各门课程蕴含的德育资源,将德育内容有机融入到各门课程教学中。”项目小组着力挖掘中華传统节日中适宜小学生学习和吸收的内容,并根据不同学段的小学生特点,将中华传统节日元素融入到语文课程、主题班会课程、绘本课程、英语课程、综合实践课程、美术课程中,整合多学科资源,围绕中华传统节日主题进行跨学科、融合式、多元化的教育教学(详见《“我们的传统节日”课程、活动安排表》),并在课程中发挥中华传统节日的渗透式的育人功能。
二、文化育人
中华传统节日,由古至今,源远流长,积淀着丰富多彩、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项目小组充分挖掘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将七大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分别罗列如下:
春节——祈福攘灾、欢庆娱乐、民俗饮食;
元宵节——大地回春、合家团聚;
清明节——扫墓祭祀、踏青游玩;
端午节——拜祭龙祖、祈福辟邪、祛病防疫、纪念历史人物;
七夕节——爱情、乞巧;
中秋节——思念故乡和亲人、祈盼丰收和幸福、期待团圆;
重阳节——祭祀祖先、推行敬老。
项目小组以七大中华传统节日为载体,以培养“文化自信”为引领,以传承和创新“中华传统节日文化”为主线,把中华传统节日元素融入育人的过程,聚焦传统文化育人,注重习俗传承和发扬,发挥文化育人的浸润作用,逐步形成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育人模式。
三、活动育人
《指南》提出:“利用节庆纪念日、仪式教育活动等,开展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教育活动。”项目小组利用七大中华传统节日,采用多种形式,通过多种途径,开展介绍传统节日由来、概念、形式、内涵、习俗和价值等活动,如节日故事会、节日手工制作、节日习俗体验、节日亲子活动、节日诗词大会、节日知识竞赛等,唤醒中华传统节日的仪式感,提升学生对中华传统节日的体验感,增强学生对中华传统节日的认同度,激发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四、实践育人
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教学做合一”,鼓励人们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项目小组通过开展各类传统节日主题实践,以增强学生传承和发展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七大中华传统节日中的每一个节日,我们都开展了故事搜集、手工制作、美食分享、习俗体验等实践,以期达到知、情、意、行统一的效果,让中华传统节日文化在师生的实践中得以传承。为了创新传统节日的表达形式,让中华传统节日得以国际化的呈现方式,我们还举行了中华传统节日的英语主题手抄报和英语演讲比赛,让中华传统节日焕发新的活力和魅力。
中华传统节日的英语主题手抄报作品展示
五、协同育人
《指南》提出:“要积极争取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学校德育工作。”为了加强中华传统节日的育人效果,开拓传统节日的育人途径,一方面,项目小组成员积极在校园内开展各项传统节日主题教育活动;另一方面,我们发动家长协同参与传统节日的校外活动。春节,我们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大扫除、买年花、采购年货、贴对联、准备年夜饭等;元宵节,我们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做灯笼、看灯展、猜灯谜等;清明节,我们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回乡祭祖、踏青春游、放风筝等;端午节,我们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包粽子、品粽子、挂菖蒲、观看龙舟比赛等;七夕节,我们鼓励孩子在家积极分担家务活;中秋节,我们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分享月饼、观赏月亮、欣赏花灯等;重阳节,我们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观赏菊花、登高远眺、陪伴老人等。此外,我们也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参加社区举办的各项传统节日主题公益活动。以期建立多方联动的协同育人机制,搭建更广阔的育人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家校社”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文化自信”。而中华传统节日在长期的积淀中包含许多值得弘扬和传承的优秀文化,是当代教育的重要资源。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有必要将中华传统节日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课程教学中、学科融合中、文化熏陶中、实践活动中、家校协同中感知中华传统节日的魅力,以多元化的育人途径,充分发挥中华传统节日的育人功能,达到知、情、意、行统一的效果,让中华传统节日文化在新时代得以进一步的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楚.依托传统节日文化 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2).
[2]刘志勇.浅谈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有效利用[J].考试周刊,2019(A0).
[3]杨芳芳.中国传统节日教学与小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培育[J].教育文化论坛,2018(6).
责任编辑 陈红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