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铭 刘勇 张文君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新阶段中国经济的典型特征,江西省国家级开发区数量在全国名列前茅,理应成为引领我国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排头兵。本文首先从实践层面,归纳了在调研过程中发现的江西省国家级开发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增强要素供给能力、提高产城融合水平、推进管理体制改革等手段,更好地助推江西国家级开发区高质量发展。
截至2020年底,江西省共有10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7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这些国家级开发区已成为推动江西省高质量发展和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然而,与周边省份特别是沿海省市比较,江西省国家级开发区仍有较大发展空间,针对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还有较多的待完善之处。
一、基于实地调研的江西国家级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制约因素
(一)传统优势趋弱化
由宏观经济理论可知,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土地、资本和劳动力等传统生产要素。经过深入调研发现,与外省比较,江西省开发区具有的传统生产要素优势逐渐弱化,新的优势尚未显现。
1、要素成本优势弱化
很长一段时间,江西省各开发区靠税收优惠足、用地成本低和环保压力不大的优势吸引了不少外商外资企业。然而,近年来江西在要素成本方面的比较优势逐步弱化,“洼地效应”逐渐消失。在税负成本方面,随着《国务院关于清理规范税收等优惠政策的通知》以及营改增政策实施后,江西省各地在降低税负成本上的政策空间明显收窄。“成本洼地”优势的逐渐消失,使得江西省近年来在各开发区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方面不具有竞争优势。
2、高端要素供给不足
一是金融支持不足。为了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江西省在财力允许的范围内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最大程度的支持。然而,开发区内的大项目落地需要的金融支持具有数量大,周期长,成本低等特点,江西省政府提供的支持无法满足其要求。
二是人才供给不足。一方面,人才没有“引进来”。目前,江西省绝大多数市、县呈人才净流出状态。另一方面,人才没有“动起来”。调研发现,一边是省内大量的高校理工科博士没有实践基地,在实验室里“造论文”;一边是当地的企业开不出吸引博士落企的足够优厚的条件,企业购买的高科技设备放在车间“开不起来”。
(二)产城融合未形成
1、要素融合方面
目前开发区产城融合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重要问题之一是产业与城市要素的融合不够。从城市的要素角度来看,在很多开发区所在的城市不论是要素的总量方面还是要素的质量方面,都对产城融合贡献有限。总量方面,很多城镇的总人口、产业产值、财政收入不能很好地吸引技术密集型产业,更不要说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服务业。
2、功能融合方面
当前我省开发区产城融合发展中的主要问题之一是产业与城市功能的融合不够。很多开发区在发展的过程中,重点强调其产业的功能而忽视城市功能,园区中引进了很多企业,建设了相应的厂房同时进行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然而很多开发区没有考虑到园区的商贸设施、休闲设施、教育设施、卫生设施及文化设施等生活设施的建设,这样使得一些开发区生活性功能缺失,严重滞后于生产性功能。
3、空间融合方面
产城空间融合程度低级也是当前开发区产城融合发展中的问题之一。可以看出,园区建设重“工业”,甚至仅重视“工业”是导致其少城市功能甚至无城市功能的根本原因,城市功能设施无地可建为园区发展埋下隐患。
二、推进江西国家级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增强要素供给能力
1、完善融资服务机制
園区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大量投入,而政府在园区资金投入方面往往显得力不从心,因此政府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完善融资服务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园区企业和社会资金共同参与园区建设。
首先,引导金融机构。鼓励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在规划的产城融合区域设立分支机构并开设绿色通道,简化信贷流程。鼓励金融机构进行创新,发展形式多样的贷款品种,如企业联保、股权、知识产权、各种票据等。第二,吸引社会资本。政府部门要充分利用“市场”这只手,引导社会资本以合资、合作等方式参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及园区经营,以缓解投资主体单一带来的资本短缺,提升园区的产业能力和国际化水平,全面改善园区的硬环境。
2、实行差别化土地政策
在土地的使用方面,一方面,政府要规划好园区和城镇建设用地,优先保障重点产业和民生项目用地需求,并将其纳入绿色通道中,以保证项目顺利落地。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等重点产业,它们不但可以优先发展,还可以享受所在地土地等级对应工业用地基准地价标准的一定百分比来确定土地出让底价。另一方面,政府对土地管理要创新。如美国桑迪亚科技园赋予土地所有权人对土地及其地上附着物的商业化运作的权利,以鼓励私人参与园区建设并维持土地价值。
3、健全人才激励保障机制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人力资本作为生产要素的一部分可以通过市场来调节,但是不可能完全靠市场来解决,还需要政府的各种优惠政策来聚集人才。
第一,建立多层次保障投入机制。政府要树立“人才投资是效益最好的投资”观念,进一步加大投入,财政应该向人才培养、培训及科研方面倾斜。第二,强化知识产权要素激励。政府要重视知识产权的实施,鼓励专利、商标、专有技术等无形资产参与要素分配。
(二)提高产城融合水平
1、努力实现产业、城市和人的发展
要在尊重产业发展规律的同时,在生产过程中尽可能充分利用所有的生产要素,让产业产值尽可能地达到最大值。同时要让产业的质量大幅度提升,下力气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行业。
2、着力打造要素、功能和空间的融合发展
首先,实现要素融合。一是园区企业强优汰劣,不符合低碳环保要求的企业应改造合规,不能实现的逐步淘汰,进一步增强企业特色、优势产业强化技术、管理等核心竞争力,提升园区经济功能实力。二是园区商业和生活设施的建设力度应着力提高和改善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人均生活用电量、单位能源消费的碳排放因子、人均生活能源消费量、人均二氧化碳排量、城镇化率等指标,提升园区城市功能实力。
(三)推进管理体制改革
1、搭建企业化管理平台
探索实行“定岗定员、任聘分离、竞争上岗、双向选择、全员聘用、按岗定薪、量化考核、绩效挂钩”的企业管理制,建立“干部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待遇能升能降”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用人机制与分配机制。
2、搭建市场化运作平台
采取“管委会+集团公司”的创新性经营和管理模式,逐步建立“小政府+大公司”的运行机制和“机构精简、机制灵活、运行高效”的管理体制。按照市场运作模式,成立从事开发、建设、运营、投融资配套服务等方面业务的全资国有企业,实行实体化经营、市场化运作,负责不同区域内建设的融资、建设和管理,管委会对其生产经营情况进行目标管理考核。
〔本文系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路径与对策研究:以银行信贷为例”(项目编号:JD18092)〕
(作者单位:江西行政学院经济管理教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