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 以富民兴陇为目标全力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1-01-19 10:15康军
中国经贸导刊 2021年36期
关键词:文旅县域园区

康军

“郡县治,天下则无不治”(出自《史记》)。县的建制最早始于春秋时期。甘肃是历史上最早置县的地方,早在公元前688年,秦国秦武公在邽戎、冀戎地区设立邽县、冀县,即现在天水清水一带和甘谷县境内,开创了中国郡县制的先河。县域自两千多年来一直是我国国家结构的基本单元,稳定存续至今,县级始终处于安邦富民的第一线。

一、把握新时期新阶段新任务,深刻认识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县域发展和治理重要论述的内在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县域发展和治理,早在正定、宁德等地方工作期间,创造性的提出一系列县域发展和治理的思路,像“正定翻身”“弱鸟先飞”“晋江经验”等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论述,指出“一个县就是一个基本完整的社会,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强调“县一级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是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维护稳定、促进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要求“准确把握县域治理特点和规律,把强县和富民统一起来,把改革和发展结合起来,把城镇和乡村贯通起来,不断取得事业发展新成绩”。这些重要论述,为推动新时代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二)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开启现代化新征程的现实需要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我省工作期间深刻指出:“甘肃发展的阶段特征非常明显,主要表现在城乡发展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发展不平衡”,这些问题在我省县域发展中更为突出。当前,虽然脱贫攻坚撕下了“苦瘠甲天下”历史标签,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我省县域经济发展也进入了做大增量、提升质量、转型升级、开放协同的关键阶段。县域作为经济增长稳定器、资源要素贡献者、生态屏障守护者、社会治理主阵地的地位作用进一步凸显。

(三)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两新”任务的必由路径

首先,实现“两新”目标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短板在县域,潜力在县域,根基在县域,筑不牢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个底盘,就实现不了“两新”目标这个高线。其次,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和连城带乡的基础行政区域,是实现现代化的重要环节,也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形成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重要纽带,过不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关,就过不了现代化建设这一关。再次,县域经济作为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把这个“细胞”激活了,把“板块”做大了,把“血脉”打通了,才能更好融入新发展格局。

二、立足省情县情实际,充分认清县域经济发展的挑战和机遇

从全省实际情况看,一是县域普遍较弱。生产总值过百亿的县域只有20个,大多数徘徊在30亿—80亿之间,30亿以下的有18个。二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一产占比超过20%的有39个,大多县市区工业化依旧处于起步阶段,一产比重过高、二产不强、三产滞后的格局仍未得到根本改善。三是县域税源涵养能力偏低。全省县域平均税收15.01亿元,仅高于青海和西藏,63个县区无纳税亿元以上企业。四是县域财力严重不足。县级平均自给率为13.4%,有39个低于10%,临潭、玛曲、碌曲分别仅为1.2%、1.2%、0.8%。五是城乡收入水平不高。72个县市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几乎所有县域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都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从横向比较看,全国百强区里,仅有城关区入围,排第53位,全国百强县市尚无陇籍踪影。原来的西部百强县市中,仅有玉门市入围(排第93位),而四川29个、云南12个、内蒙古12个、新疆11个、贵州10个、陕西9个、广西7个。我们与其他省份的发展差距还在持续拉大。

挑战和机遇并存。在看到困难的同时,也要看到克难而进、乘势而上的有利形势。一是有潜力可挖。甘肃除了地形地貌的丰富多样、文化底蕴的厚重多元,在特色资源上也拥有很多比较优势甚至是绝对优势。比如农产品方面,“甘味”品牌獨树一帜。据不完全统计,甘肃县市区获得了90多个“中国之乡”美誉,像“苹果之乡”静宁、“黄芪之乡”陇西等在国内外都有较大知名度。二是有空间可为。甘肃矿产、太阳能、风力等资源丰富,成为与东中部实现资源、资本等要素流动交换的重要依托,我省风、光新能源资源(根据中国气象局2020年资源评估结果,风能、光能技术开发量分别为5.6亿千瓦和95亿千瓦)在全国分别排第4、第5,在“双碳”背景下,拓展好资源空间是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比如,甘肃还有16个县不通高速,接近10万公里的村组道路需要硬化,一批骨干水网、防洪减灾、生态治理项目急需建设,其投资空间也很可观。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较全国低11.7个百分点,56个县(市、区)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据初步预测,城镇化率每增加1个百分点,可带动消费并拉动经济增长1.5个百分点。三是有机遇可抓。近年来,中央出台的重大战略和重要政策都把县域发展提到突出位置。今年开始将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随着财政体制省直管县和中央资金直达机制的建立完善,涉农资金县级整合等,县级在项目安排、资金使用、资源调配等方面越来越具有较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同时,未来五年将是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窗口期,紧紧抓住东部产业转移和新一轮东西协作的有利时机,将为县域经济提档升级、动能转换安装新引擎。

三、树立鲜明的发展导向,因地制宜推动县域经济特色化发展

县域经济之争,其本质是特色之争。如何扬长避短、发挥优势、转化动能,需要每个县找准适合自己的跑道。各县(市、区)要结合主体功能区定位,聚焦特色、分类施策、错位发展,树立鲜明的发展导向,按照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县域发展类型,即城市服务型、工业主导型、农业优先型、文旅赋能型、生态功能型5大类,集聚要素,分类施策,强化产业融合、区域联动,推动错位发展,共同构建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繁荣兴旺的县域经济发展新格局。

(一)在工业主导上促增量

按照“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的总体要求,围绕龙头企业建园区、强配套,引强培优,加快培育壮大一批发展基础好、增长潜力大、产业链条长、市场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大幅提升新型工业化水平。一是在依托资源上做足文章。资源富集是外在比较优势,关键是要转化为发展动能,不能守着“金碗碗”没饭吃。在当前“双碳”背景下,甘肃正值新能源项目大干快上的绝佳时期,要推动项目加快建设,打造河西新能源基地,把风光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经济效益。进一步加大煤炭油气勘探、综合开发和清洁高效利用力度,有序释放产能,强化产业配套,推动陇东综合能源化工基地加快建设,支撑县域发展充能续航。二是在延链补链上下足功夫。围绕构建“1+N+X”产业链布局,本着“差什么引什么、弱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深入推进产业链“链长制”,筛选一批基础良好、链条清晰、龙头支撑明显的产业链,选好定准“链主”企业,让“链主”自主延链补链,弥补市场缺失。三是在培育集群上铆足干劲。要推动县域产业链条稳定可持续发展,集聚更多的市场主体,做大产业规模,培育产业集群。要积极争取引进头部企业、培育龙头企业、集聚配套上下游企业,打造完整的产业集聚区。天水长城开关从当初“三线”布局建设的老国营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延伸链条,不断扩大规模,强化产业体系建设,转型发展为集设备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一体的大型国有控股公司,成为天水先进制造基地的龙头集群。

(二)在城市服务上拓体量

城市型区县大部分是市辖区或者紧邻中心城市县,区位优势明显,是承载经济、人口的核心区域。要突出优先发展、创新发展,加快构建以快速路网为基础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强商贸流通和物流通道体系建设,要注重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合理谋划新区新城,加快老旧城区改造升级和“腾笼换鸟”,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性服务业、总部经济、夜间经济等,培育区域性金融服务、人才交流、产业集聚、科技创新中心和增长极,全面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提升城市生活品质,打造城市独特魅力,吸引和承载更多人力资源要素,带动消费升级,做大经济规模,当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三)在农业优先上提质量

加快建立健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进县域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持续加强农业产业前沿和核心方向投入,促进农业产业向高端化发展、向市场需求端对接。甘肃静宁苹果产业种植面积持续保持在100万亩以上,位列全国第一,是名副其实的“中国苹果之乡”,也是全国苹果价格最高、储藏能力最强的果品大县。大面积、高品质,释放出巨大的品牌效能。全国苹果产业50强县中前12名均来自甘肃,百强镇中前26名均来自甘肃,绝对领先优势十分明显。近年来,国家对农业产业园区的支持力度逐年加大,甘肃作为农业大省,农业产业园区数量和规模也很可观,要按照工业园区的发展思路,强化科技赋能,像静宁苹果一样打造一批现代化农业产业示范园区,以点带面推动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强基固本。

(四)在文旅赋能上挖潜量

甘肃文旅优势得天独厚,资源富集度位居全国第5,曾被“孤独星球”评选为亚洲最佳旅游地第1名,但文旅綜合收入和入境旅游人数等指数与资源优势不够匹配。县域谋划包装文旅项目数量很少,档次低端,体现文旅融合不够。要坚持强化项目带动、科技引领和品牌打造,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历史遗迹、自然风光、民俗风情等文旅资源,将文化元素融入景区景点,把文旅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要把文旅资源串点成线,打造精品文旅线路,强化景区服务、交通摆渡、餐宿娱乐配套和品质提升,树立良好口碑,吸引更多文旅消费,共唱“交响丝路,如意甘肃”。

(五)在生态功能上增容量

生态功能区的县市区,往往都面临发展和保护的两难境地,要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守生态功能定位,围绕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强化水源涵养功能。要围绕祁连山国家公园、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深入谋划推动实施一批生态修复、水土保持、流域综合治理、生态搬迁等示范带动好的重大工程项目,通过改进生产方式、优化产业结构、转变消费方式等途径,加快绿色低碳发展,提升生态环境容量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力促生态经济加快发展,实现经济与生态共赢、发展与富民同步。

四、抓住重点领域和环节,以务实举措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取得新突破

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可能面面俱到、四面开花,要善于从战略谋划向中微观操作转变,找准基础支撑点和关键环节发力,拿出过硬举措,抓好各项重点任务。

(一)聚力用好园区平台载体

园区是实现产业集聚效应和规模经济效益的主要载体,强县域必须抓园区,必须强化园区的主体地位,把园区增长极作用发挥出来。要整合优化园区空间布局,提升园区基础设施配套水平,加快培育“首位产业”,推动要素向园区集聚、项目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群,打造一批重点特色专业园区。要大力推行“管委会+开发运营公司”管理运行模式,引导各类资本参与园区建设管理,加大向园区放权赋能力度,提高园区能级,推动园区做精做专、做大做强。

(二)合力做好招商引资工作

县域经济不能关起门来搞发展,必须打开门、走出去、引进来。要建立专业招商队伍,把脉政策动向、行业现状,紧盯龙头企业和领军人物,采取“点对点”方式,精准招商、委托招商、以商招商。要处理好“引资”与“选资”的关系,把好项目准入关,统筹算好经济账,选准、选好、选优投资主体。要健全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跟踪协调服务机制,推动项目加快落地投产。要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用活用好“一企一策”招商引资服务保障机制,发挥好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生力军作用。

(三)大力抓好项目投资建设

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是关联产业发展、促进消费升级的关键环节,扩大有效投资,提升投资产出效益,对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是把握好投资重点领域。要聚焦特色产业集群,引导市场主体扩大先进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方面的有效投资,谋划包装一批支撑县域发展的基础设施补短板、园区建设、乡村振兴、生态环境、文化旅游等项目。二是引导投资主体多元化。规范有序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不动产信托基金(REITs)等新投融资模式,盘活存量资产推动项目尽快落地实施。更好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拓展社会资本投资空间,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公共卫生、仓储物流等短板领域建设。三是拓宽投资筹措渠道。重点对照各类资金投资方向,加大项目申报和资金争取,抢抓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政策窗口期,用好用活企业债券、产业基金等其它渠道,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最大限度发挥政府投资“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

(四)全力推动改革创新发展

改革的最大动力来源于体制机制创新,但发展的最大束缚也同样来源于体制机制,破解县域经济发展难题,必须从改革中找动能,从体制上激活力。要着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抓好扩权强县、财税让利、基层减负等激发县域积极性的改革,加快符合条件的县撤县设市(区)以及“乡改镇”“镇改街道”“乡镇撤并”等理顺县域发展体制的改革。要着力破解融资难题。进一步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更加注重发挥政府融资平台公司作用,加快市县级融资平台整合升级,提高直接融资能力,破解发展建设融资瓶颈,为县域重大产业、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作者为甘肃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

猜你喜欢
文旅县域园区
整合后开发区(园区)名单“3+17”
论提升县域环境质量的现状及治理思路
深度拓宽文旅融合边界
待疫散云开,来园区赴一场春的修行
基于融媒体环境的县域媒体技术创新
推动文旅消费提质扩容
河北邯郸拥有现代农业园区167个
文旅地产 破局模式
文旅地产或将逆风飞扬
县域高中文科数学生态课堂的“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