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勇
上消化道出血为临床常见病,主要为肝硬化门脉高压引起,也是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发生死亡的主要原因[1]。目前临床止血方法很多,包括药物止血和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内镜下注射硬化剂等,急诊手术止血技术要求高,患者术后并发症多,且药物止血具有方便快捷的优点[2],因此多数患者采取药物治疗。特利加压素对门脉高压并发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有很好的疗效,可在最短时间内止血避免失血性休克[3]。特利加压素是一种合成非生物活性三甘氨酸赖氨酸加压素,应用于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作者选取2018 年9 月~2020 年3 月辽宁省大连市第六人民医院重症加护病房(ICU) 80 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分析特利加压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9 月~2020 年3 月辽宁省大连市第六人民医院ICU 80 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 例。对照组男20 例,女20 例;年龄52~83 岁,平均年龄(63.5±7.4)岁;体质量指数23.5~23.6 kg/m2;病程0.7~2.3 年,平均病程(1.5±0.8)年。试验组男19 例,女21 例;年龄52~76 岁,平均年龄(62.3±5.2)岁;体质量指数23.6~26.4 kg/m2;病程0.5~1.6 年,平均病程(1.3±0.3)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临床表现为呕血、黑便、贫血等症状;急诊内镜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提示有不同程度的胃食管静脉曲张;所有患者均已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且之前未使用研究药物。排除标准:因冠心病、慢性肾功能不全、心律失常、支气管哮喘引起的胃肠道出血或上消化道溃疡引起;主要脏器疾病或资料不完整的患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补充血容量,纠正水电解质失衡,预防和治疗失血性休克,积极给予止血治疗,控制基础疾病。试验组患者给予特利加压素(Ferring GmbH,注册证号H20030669)治疗,第1 次注射量为2 mg,然后每4 小时静脉注射1 mg。对照组患者给予奥曲肽(Novartis Pharma Schweiz AG,注册证号H20090948)治疗,第1 次注射量为100 μg,然后每4 小时静脉注射25~50 μg,止血后维持3 d 根据患者出血情况逐渐减药停药,同时给予对症和支持治疗,监测患者血压和呼吸等生命体征。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发生情况。疗效判定标准:显效:给药后24 h 患者心率和血压恢复正常,吐血停止,血红蛋白>95 g/L,红细胞压积>35%;有效:给药后48 h 患者心率和血压稳定,吐血或便血停止,血红蛋白>90 g/L,红细胞压积>30%;无效:给药72 h 后心率等生命体征不稳定,仍有活动性出血。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不良反应包括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心悸胸闷。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7.5%高于对照组的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试验组患者发生腹痛腹泻5 例,恶心呕吐4 例,心悸胸闷3 例;对照组发生腹痛腹泻7 例,恶心呕吐5 例,心悸胸闷6 例;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2.5%低于对照组的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n(%)]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n(%)]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高发病,是失代偿期肝硬化最严重的并发症,具有发病快和进展快、死亡率高的特点。相关文献[3]报道的急性出血的死亡率可达37%。安全有效的止血药物可以缩短出血时间,减少继发性损伤而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流行病学调查显示,>50%的肝硬化患者有食管静脉曲张。食管静脉曲张导致大多数肝硬化患者发生门脉高压,增加了出血风险。门静脉压力的大小取决于门静脉肝血管阻力。肝硬化晚期门静脉系统阻力增加使门静脉血流量增加,患者食道和痔静脉等侧支循环开放,使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一旦出血,病情发展迅速且临床死亡率高。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有内窥镜检查、二腔三囊管压迫等治疗。其中二腔三囊管压迫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并且临床止血效果不理想,患者再出血率高。虽然内镜止血是治疗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措施,但临床技术要求高和成本高,基层医院往往缺乏必要条件以及技术并难以推广,因此药物治疗仍是本病治疗首选[4]。临床治疗关键是选择有效的药物降低患者门静脉血流量压力。
特利加压素是国内外广泛应用的有效药物。特利加压素能增加食管下括约肌压力降低胃泌素。随着肝硬化研究的深入,门静脉血流量增加在门静脉高压症中的重要作用逐渐引起临床重视。药物止血也开始注重降低门静脉高压的流量。特利加压素是一种由8 个氨基酸组成长效加压素的合成药物,在进入人体之前没有活性[5]。静脉注射后在氨基肽酶作用下N 端的3 个甘氨酰残基被清除,转化为活性亮氨酸加压素减少后者。静脉给药后的可选择性,血管平滑肌细胞结合促进收缩减少内脏血流量,迅速降低胃食管门静脉的血压并广泛应用于临床,其作用已初步证实。特利加压素具有止血快的优点。特利加压素的半衰期可达6 h,可增加全身血管阻力降低心输出量,有助于降低门脉高压。特利加压素的动物实验表明,静脉注射后几分钟门静脉和肝脏的血流量下降30%,脐静脉的低血流量和肝静脉的压力梯度下降20%,但不影响心脏血容量的增加[5]。
虽然奥曲肽也能降低脐静脉的低血流量及压力梯度,但研究表明,静脉注射其他药物奥曲肽后的效果持续时间短,只会在短时间内降低血流量。反复给药后的奥曲肽能迅速失活,对静脉曲张内压无明显影响。试验组仅几例出现腹肌痉挛性疼痛以及腹泻,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特利加压素比奥曲肽更安全。由于本研究观察时间短,两种药物再出血发生率没有比较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6]。今后计划扩大样本量对两种药物治疗的患者进行中长期随访,并评价远期疗效。奥曲肽相比的特利特利加压素能显著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但其临床安全性优于奥曲肽,故应首选特利加压素。本试验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7.5%高于对照组的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2.5%低于对照组的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取特利加压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少。但是本研究的样本例数较少,再加上观察时间较短,观察指标较单一,希望广大同仁继续进行本方面研究,为临床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提供作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