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腾,单伟超,侯瑞田,李金萍,高 宇,金凤表,刘 畅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 a.心脏电生理科,b.心脏内科,c.内分泌科, 河北 承德 067000)
原发性高血压(EH)和2型糖尿病(T2DM)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两种慢性疾病。在血压或血糖控制不佳的情况下,严重影响患者,尤其是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长期存活率,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1]。高敏C反应蛋(hs-CRP)是肝脏合成的蛋白,在调节炎症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广泛存在于血清或血浆中,大量的hs-CRP可以激活补体系统并促进炎性介质和氧自由基进一步释放,从而破坏血管内皮细胞[2]。而脂蛋白相关的磷脂酶A2(Lp-PLA2)是一种新的炎症生物标志物,由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T细胞分泌,在血液循环中,Lp-PLA2主要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结合,通过水解LDL-C和HDL-C的磷脂来生成促炎分子溶血磷脂酰胆碱和氧化的非酯化脂肪酸,可介导血管内皮炎症反应[3]。hs-CRP及Lp-PLA2都是炎症因子,都参与了血管内皮的炎症反应,但与EH合并T2DM的关系尚不明确,本研究拟探讨血清Lp-PLA2及hs-CRP在EH合并T2DM的水平及意义。
1.1一般资料 2017年1月至2017年4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EH且年龄≥60岁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T2DM分为单纯EH组(n=60)和EH+DM组(n=68),选择同期单纯T2DM患者为单纯DM组(n=63)及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n=61)。纳入标准:①年龄≥60岁;②EH诊断标准参考《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4],在未应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收缩压(SBP)≥140 mmHg和(或)舒张压(DBP)≥90 mmHg(1 mmHg=0.133 kPa)。③T2DM诊断标准参考《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5],即1)典型的糖尿病症状加上随机血糖≥11.1 mmol/L,或2)空腹血糖(FBG)≥7.0 mmol/L,或3)行OGTT后2小时血糖≥11.1 mmol/L。④研究对象均知情同意,并经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①继发性高血压患者;②T1DM及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者;③心功能不全患者;④肝肾功能不全患者;⑤恶性肿瘤患者;⑥内分泌系统疾病及风湿免疫疾病患者。
1.2临床基本资料收集 记录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史、SBP、DBP等基本资料。
1.3生化指标及Lp-PLA2水平测定 所有研究对象于次日清晨抽取5 ml空腹静脉血,离心获得2份血清,1份血清在我院检验科采用日立HITACHI-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谷草转氨酶(AST)、血肌酐(Scr)、三酰甘油(TG)、LDL-C、HDL-C、FGP、HbA1c、hs-CRP等生化指标。另1份置于-80 ℃冰箱保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患者的Lp-PLA2水平,试剂盒均购自上海酶联有限公司,操作步骤完全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2.1一般资料及生化指标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EH+DM组、DM组、EH组LDL-C、hs-CRP、Lp-PLA2均较高,而HDL-C较低(均P<0.05);与DM组相比,EH+DM组BMI、LDL-C、hs-CRP水平较高(均P<0.05),与EH组相比,EH+DM组TG、LDL-C、hs-CRP、Lp-PLA2水平较高(均P<0.05),见表1。
表1 4组间一般资料及生化指标比较
2.2EH+DM患者不同高血压亚组FPG、HbA1c、hs-CRP、Lp-PLA2的比较 在EH+DM患者中,随高血压级别的升高,FPG、HbA1c、hs-CRP、Lp-PLA2均升高(均P<0.05),见表2。
表2 EH+DM患者不同高血压亚组FPG、HbA1c、hs-CRP、Lp-PLA2比较
2.3hs-CRP、Lp-PLA2不同亚组FPG、HbA1c、SBP、DBP比较 将hs-CRP、Lp-PLA2按三分位分成低分位组、中分位组及高分位组3个亚组,hs-CRP:≤1.77为低分位组、>1.77且≤3.54为中分位组、>3.54为高分位组;Lp-PLA2:≤172.27为低分位组、>172.27且≤204.13为中分位组、>204.13为高分位组。分析得出:随hs-CRP水平的升高,FPG、HbA1c、SBP均升高(均P<0.05);随Lp-PLA2水平升高,SBP、DBP均升高(均P<0.05);见表3。
表3 hs-CRP、Lp-PLA2不同水平组FPG、HbA1c、SBP、DBP比较
2.4hs-CRP、Lp-PLA2与HbA1c、SBP、DBP的相关性分析 hs-CRP与HbA1c、SBP、DBP呈正相关(P<0.05);Lp-PLA2与HbA1c、SBP、DBP呈正相关(P<0.05);同时HbA1c与SBP、DBP呈正相关(P<0.05),见表4。
表4 hs-CRP、Lp-PLA2与HbA1c、SBP、DBP的相关性分析
2.5EH合并T2DM的危险因素分析 以是否合并T2DM为因变量,以年龄、性别、吸烟史、BMI、TG、LDL-C、HDL-C、hs-CRP、Lp-PLA2为自变量,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校正了年龄、性别、吸烟史、BMI、TG后,LDL-C、hs-CRP、Lp-PLA2水平升高是EH合并T2DM的危险因素,HDL-C水平升高是EH合并T2DM的保护因素(均P<0.05),见表5。
表5 EH合并T2DM的危险因素分析
原发性高血压是老年人群的高发疾病之一,我国60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高达60%,患者血压长时间得不到有效控制,会导致多种器官的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6]。根据国际糖尿病联合会(IDF)2017年的报告,全球糖尿病成年人总数(20~79岁)约为4.25亿,预计到2049年,糖尿病人数将增加约6.29亿[7]。当EH合并T2DM时,对各靶器官的损害加重,严重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在沙特阿拉伯,已故的糖尿病患者中有69.02%有高血压病史,大大超过了仍活着的患者[8]。
相关研究表明[9-10],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在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血管的炎症反应通常是导致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重要因素, 在T2DM患者中,hs-CRP、Lp-PLA2等外周血中的炎性细胞因子过表达,加重血管内皮损伤, 因此在某种程度上T2DM患者加重EH血管内皮功能障碍。hs-CRP是血清最常见的炎症标志物,Bakirci等[11]证实,较高水平的hs-CRP是非杓型高血压的独立标志物。Hanan等[12]的研究发现HbA1c与hs-CRP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表明在T2DM患者中hs-CRP与血糖控制之间的密切相关性,并在糖尿病的发病机理中起着重要作用。Ali等[13]通过对100例冠心病合并T2DM的研究发现hs-CRP与FPG和HbAlc呈显著正相关和与HDL-C呈负相关(P<0.05)。证明hs-CRP参与T2DM的发生、发展过程。Lp-PLA2是一个新兴的炎症标志物,Li等[14]通过对208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观察性研究发现血浆Lp-PLA2水平升高预示着顽固性高血压的风险增加。Tsai等[15]通过对2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研究发现Lp-PLA2水平随血压升高而增加。Saswati 等[16]通过对冠心病合并T2DM患者的研究显示:与仅有冠心病的患者相比,合并T2DM患者Lp-PLA2升高,Lp-PLA2被认为是预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风险的良好标志物。周学玲等[17]通过对219例初诊T2DM患者的观察研究显示Lp-PLA2与T2DM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Lp-PLA2除了作为T2DM心血管风险预测因素外,还可以反应T2DM患者胰岛素抵抗程度。因此,EH及T2DM在发病机制中存在相似性,而炎症状态是EH和T2DM共存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Lp-PLA2、hs-CRP作为炎症因子,均通过影响血管内皮功能,直接或间接的参与EH及T2DM的发生发展。
本研究通过将EH合并T2DM患者按照高血压级别分为3个亚组,分别比较不同血压级别血糖指标及炎症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显示:随高血压级别的升高,FPG、HbA1c、hs-CRP、Lp-PLA2均升高,证明血压越高,机体炎症状态越严重,进而促进的糖尿病的发展,同时糖尿病的发生,又通过炎症反应导致血管内皮损伤,促进高血压的发展,当EH合并T2DM时,通过炎症反应形成恶性循环,加重了对机体靶器官的损害。
本研究为进一步观察体内炎症指标是否与高血压及糖尿病存在浓度水平关系,将hs-CRP、Lp-PLA2按三分位分成低分位组、中分位组及高分位组三个亚组,结果显示:随hs-CRP水平的升高,FPG、HbA1c、SBP均升高;随Lp-PLA2水平升高,SBP、DBP均升高,证明血清hs-CRP、Lp-PLA2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患者高血压、糖尿病的严重程度;另外,经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hs-CRP与HbA1c、SBP、DBP呈正相关(r分别为0.360、0.465、0.406,均P<0.05);Lp-PLA2与HbA1c、SBP、DBP呈正相关(r分别为0.381、0.304、0.341,均P<0.05);且HbA1c与SBP、DBP呈正相关。并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校正了年龄、性别、吸烟史、BMI、TG后,LDL-C、hs-CRP、Lp-PLA2水平升高是EH合并T2DM的危险因素,HDL-C水平升高是EH合并T2DM的保护因素。
综上所述,hs-CRP、Lp-PLA2水平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可预测EH合并T2DM的严重程度。另外,hs-CRP、Lp-PLA2是EH合并T2DM的危险因素,可以反应患者血压、血糖控制情况及高血压分级情况。但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无法明确因果关系,也未能观察到hs-CRP、Lp-PLA2水平变化与EH合并T2DM终点事件间的相关性,同时本研究为单中心、小样本研究,有待于今后多中心、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加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