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爱斌
厘清历史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对于用好历史新教材非常重要。“用联系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历史问题,而不要孤立地看待历史”,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历史思维的主要特征就是建立历史事物之间的联系。历史探究活动正是通过构建历史事物之间的各种联系来实现的。
一、厘清歷史知识间内在联系的重要性
第一,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需要。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是时空观念。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强调事件之间的联系。新教材强调历史发展的脉络,更强调历史发展的时序性。新教材采取“通史+专题史”的编写体例,突出了历史课程的时序性,以大时序小专题的呈现方式,引导全体学生形成对相关史实的整体认识,这就要求我们重视历史事件的前后联系。如新教材每课的子目都以时间顺序贯穿整个历史演进的过程,探究它们之间的有机联系,提示社会历史发展的因果关系。
第二,是开展“大概念教学”的必由之路。最新的高中课程方案及学科课程标准均在前言强调:“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核心素养的落实。”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大概念教学,实质上也是宏观上强调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它为人们整体认识历史提供了一个宏观框架,实现对时间与空间、解释与视角、实证与逻辑等方面的联系,并在联系中理解历史的发展与演进。
第三,是整合新教材学习内容的需要。新教材内容比较多,只有有机整合教材知识,才能使教材内容更适于教学。对教材的再度整合包括课时整合、单元整合及大单元整合。厘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是整合好教材学习内容的前提。
第四,是挖掘新教材隐性知识的需要。隐性知识是指在教材中没有直接表述出来的知识内容和知识联系,是教材显性知识的深化、比较、概括。隐性知识挖掘程度的深浅是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相关隐性知识的教学能帮助学生更加深入、主动地思考历史问题。
二、新教材整合中存在的问题及案例分析
1. 完全依据新教材或按照旧教材思路来处理新教材
一方面,完全依据新教材来处理新教材内容,是教学中比较普遍的现象。究其原因,是教师观念落后,对新教材缺乏深入的学习和理解。教学时只是满足于照本宣科地教新教材,对于如何对新教材进行整合思考不多,这在薄弱学校或刚入职教师中比较普遍。另一方面,有些教师试图按照旧教材思路处理新教材内容:在旧教材基础上累加新内容、用旧教材体系来套新教材。他们不关心编者为什么这么选择,主观认为新教材的编排显得散乱,还不如按照旧教材的内容顺序来教授。
以新教材初中历史九下第16课“冷战”一节为例,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的子目设置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教材设置了“冷战的发生”“德国的分裂”“从北约到华约”三个子目,在“冷战”的概念描述上也和旧版教材有很大不同。有些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认为新教材不如旧教材线索清晰,采用旧教材的思路进行了整合:
第一篇章:盟友反目探因由——寻“冷战”之因
第二篇章:明争暗斗出奇谋——识“冷战”之策
第三篇章:紧张缓和交相映——评“冷战”之果
新教材的第一个子目“冷战的发生”包括冷战的背景和冷战的开始,第二子目“德国的分裂”、第三子目“北约与华约”都是冷战的表现。如果按旧教材的思路处理,三个子目都有冷战的表现,内容太多,教学非常不方便;而将第二子目“德国的分裂”整合进冷战的表现中,又难以全面体现德国的分裂与冷战的关系;冷战的影响并非本课标要求内容,作为一个主要问题处理不符合初中教学的要求。如采用旧教材的教学思路反而会增加教学负担。
新教材的编排需要教师有新的教学思路,吃透、厘清新教材三个子目的内在联系是做好内容整合的第一步。该课新教材的三个子目从表面看是三个孤零零的史实,但是设计者把这三个子目巧妙地串联起来,既展示了冷战一步步加深(从政治对峙到政治、经济、军事全面对峙)的过程,也向我们展示了冷战一步步扩大(从两国对峙到形成两极对峙的世界格局)的过程。
2. 因为对新教材理解不到位而不能有效整合
以新教材初中历史七下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为例,本课有“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发达的中外交通”三个子目,这三个子目特别是前两个子目与第三个子目的关系确实不好处理。很多教师在教学时,要么没有进行联系,要么不会联系,影响了教学效果。以下是三个教材设计的对比:
本课的课标要求是:“通过学习宋元时期三大发明的应用和外传,认识中国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从新教材的叙述来看,教材最后强调中外之间的双向交流,体现出文明互鉴是认识历史文化的新角度。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从以上所列的前两个设计来看,共同缺点就是缺乏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仅强调中国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却忽视了对外来文明的学习,不能体现新教材中文明互鉴的新理念。第三个教学设计则挖掘出宋元时期的三大发明、中外交通、文明的交流互鉴之间的内在联系。最后教师应加以引导:双向交流说明宋元文明是开放的文明;从交流的内容来看,宋元文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世界影响更大。整合教材不只是把教材子目换个词语而已,只有处理好教材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才能根据课进的学习主题和线索进行整合。
下面是一位教师对新教材初中历史七上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所做的教学设计:
本课的三个子目内容相对独立,其中的内在联系不易把握。这一设计成功的关键是通过课标和课程内容进行主题教学,把握本课的核心主旨,帮助学生厘清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一设计大大提高了学生对本课知识的宏观认识。
三、厘清历史知识间内在联系的方法和途径
要用好历史新教材,应处理好新教材知识的宏观联系,做好大概念教学的文章。进行大概念教学,首先要把具体概念作为课时立意。从学科知识体系和逻辑结构出发,将学科大概念落小,作为课时教学的立意或主题。其次,进行单元主题教学,是厘清知识间内在联系的重要方法。单元教学是近些年的热点教学问题。随着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落地,单元设计用好新教材的一个支点。单元教学设计通常要对知识进行整合,也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探究空间。这一设计可以有效地避免就课论课、孤立看待历史问题的教学思维。
注意中外关联与古今关联。对比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也是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历史知识之间往往存在古今中外的相似性,找出它们之间的可比项,进行纵横之间的联系。在“模块—单元—课时”的教学设计下发现历史事物之间大与小、内与外、因与果的关联,并用逻辑疏通这种关联,把复杂的史事以简单化、条理化的形式呈现出来,构建思维导图,有效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厘清历史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是用好历史新教材的必由之路。教师必须更新观念,研究新教材并进行有机整合,才能适应素养教育的需要。需要注意的是,厘清知识间的联系要注意从宏观入手进行主题教学。根据教学主题,紧扣课标,有所取舍,合理调整教材结构。通过对新教材内容的整合,帮助学生厘清历史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复杂的内容变得简单有序,是用好历史新教材的有效途径。
(作者单位:山东省菏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责任编辑:闵 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