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佳燕
摘 要:探究性的学习方式成为了小学生自我思维形成與锻炼的一个重要途径,探究性学习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更具创造性、开放性、探究性。
关键词: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创造性
“填鸭式”的教学时代已经过去了,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学习。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注重开启小学生智力与脑动力的同时,也要不断的激发出小学生潜在的思维能力与思考方式。因此,探究性的学习方式成为了小学生自我思维形成与锻炼的一个重要途径,探究性学习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更具创造性、开放性、探究性。
一、探究性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并不在于认识一眼就能看见的东西,而在于认识深藏的奥秘”。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是懵懵懂懂的,他们对新事物、新知识是充满好奇的,他们特别容易被新奇的事物所吸引。如果在上课时只是让学生翻开课本,告诉学生本节课的上课内容,机械似的讲解书上的题目,学生就会觉得自己在家看看书也是会,书上的题目自己可以提前完成,他们对学习数学就会感到烦躁。如果在课始教学生一首儿歌、看一段视频、听一首歌,孩子们就兴致高昂,对这节课的上课内容有着满满的期待和兴趣。
例如在教学《2和5的倍数特征》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教师提问:为什么判断一个数是2或5的倍数,或者不是2或5的倍数,只要看个位呢?请举例说明。
学生自主探究,展示汇报:
20个5 4个5 1个5
(2)187=1×100+8×10+7×1
100和20,100和10都是5的倍数,只需要看个位上的数是不是5的倍数。125是5的倍数,7不是5的倍数,187不是5的倍数。
(4)386=3×100+8×10+6×1
(5)7632=7×1000+6×100+3×10+2×1
1000、100和10都是2的倍数,只需要看个位上的数是不是2的倍数。个位上6是2的倍数,所以386是的2的倍数,2是2的倍数,所以7632是2的倍数。
教师:所以怎样的一个数是2或5的倍数呢?
学生总结: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个位上是0、2、4、6、8的是2的倍数。
教师提问:你能用这样的方法来研究25和4的倍数特征吗?举例两个例子,先根据特征判断,再用除法验证。
学生自主探究,展示汇报:学生推测:后两位是25或4的倍数,则这个数是25或4的倍数。
(1)25÷25=1 16÷4=4
1000是4和25的倍数,100是4和25的倍数,所以只要看末两位,末两位是25或4的倍数,这个数就是25或4的倍数。
在这样的探究氛围下,学生对于2和5的倍数特征记忆深刻,对于其他数的倍数特征充满探究的欲望。
二、探究性学习可以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层次
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应该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学生通过学习课堂上的知识智力能到发展,能力得到提升。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学生知识领域的扩大,认知结构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第二个层次是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第三个层次是学生的应用能力、创造能力和发现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上要给予学生充足的实践和空间,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的实践中学好数学,获取知识。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时,我这是这样设计的:
课始提问,你学会了三角形的哪些知识?
学生:三角形有三个顶点、三条边、三个角
提问:你想研究三角形的什么?
学生:我想研究三角形3个角的大小;我想研究3个角有什么关系;我想研究3条边的长度;我想研究3条边有什么关系……
活动:小组合作,任选三张纸条围一围,是否能围成三角形,记录结果。想一想,小组讨论,能围成三角形的3条边之间有怎么样的关系?
小组交流:
结论:(1)能围成三角形的,两条边相加大于第三条边。
(2)2条边相加的得数等于第三边或者小于第三边的,就不能围成三角形。
(3)短的两条边相加大于最长的那条边,就能围成三角形。
为学生提供材料,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动手操作、记录数据、观察讨论,得到了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虽然学生的语言表述不够完整或者有所欠缺,但是主要意思都表达正确了,自己得出的结论,记得更牢,对于接下来的3条边能否围成三角形的判断,学生得心应手。
探究性学习方式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不仅要研读教材,知道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教授学生知识,引导学生学习,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自己去学习,自己去探究结果和结论,自己去探究数学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