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双减政策的提出,对于初中学段的语文科目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师必须改进自身的教学模式,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将教学思路进行更新与改进,不断放缓新课教授制度,从而使得学生的负担有所降低。本文以此为基础,对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语文科目应如何改进教学方法进行深入探讨,并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提出,应如何进行教学质量提高的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双减”政策;初中语文教学方法;作业负担;课后服务
2021年7月,我国正式提出双减政策,并在8月对于双减政策中的相关制度进行了补充与说明。双减政策的提出,给我国不同学段的教学提出了更为明确的要求,同时也使得各科目教师必须紧跟时代潮流,面对新的政策变化与挑战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进,以全新的教学方法面对双减政策的落实。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要明确“变化”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要向失德初中语文课堂的质量有所提高,那么必须对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教学质量观加以改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通过实践教学,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并且体现出学科育人的价值观念。在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要使得学生通过语文学习过程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养和相关能力。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高课堂质量时,必须以语文科目的本质为基础,结合学科特点。
聚焦语文素养,“双减”政策之下,语文教学更加关注生活。语文源自生活,生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基础。生活的体验是阅读,生活的诠释教学,而生活的再现就是作文。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语文一旦脱离了生活,就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双减”之下的语文课堂更应与生活血肉相连,教师要把课堂转变为学生发现探索新世界的一个渠道。学以致用最终回归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这才能达到语文学习的终极目标。杜威说,教育即生活。这指的就是教学具有的生活性。回归到生活,学习生活中的语文,读身边的语文,用语文服务于生活,把生活融入语文课堂。孩子在课堂学语文,离开课堂也在学语文。课堂是生活,生活也是课堂,生活的需要应成为语文素养的目标。,“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教师应该做一根火柴,去点燃学生学习的激情,教育应该要回归本真,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课堂上精心设计各种有效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引起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利用各种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和经验,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
(一)调整教学难度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初中语文教材的学科教材特点与学生的实际学情对教学难度进行调整。教师必须改进以往的超标教学模式,将教学进度调整为课程标准。首先要做到深入研究教材,做到精准备课,教师要灵活使用教材,包括教材的编排顺序及其深意,教材中的知识结构体系,教师要对教材科学地进行合并重组、缩小放大、删改,让教材更贴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应该充分熟悉学生已经了解的知识与方法、生活经验,生长点和兴趣点,以及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背后的变化。教学设计方面,要包含一堂课的框架与流程,主干问题和辅助问题之间形成的的问题串,分层设计的内容与时间,反复研究每一个提问和每一句措辞,检查每一页的课件、每一份教具和学具,还有每个环节之间的时长及其之间的起承转合,教师应该什么时候时开口询问、什么时候静候不语,最后是把握鼓励与总结的时机。课堂评价方面,表扬是激励孩子努力学习的动力,也是激励孩子健康成长的必要因素,更是学生迈进成功的力量源泉,课堂上我们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表扬方式,只要实实在在、真真切切的,都能带给学生极大的鼓励,有了赞赏这一课堂“催化剂”,高效的课堂就形成了。学生在学习中,就能常常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成功的喜悦,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习效果也就更好。
其次,教师要重视课前预习,培养初中生预习的习惯,丰富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课堂是“减负增效”的主阵地。语文教师必须专注于自己的教学,改进教学方法,运用高效、趣味的授课工具,新颖创意的教育方式,利用生动有趣、幽默形象的语言来提高授课质量。教师要利用课堂主阵地,讲课,要适当的留白,要精心安排。课堂上除了一对多的讲解,还可以组织同伴互助、小组共学让每个孩子都“在场”。
以初中语文学科中古诗词的课标为例,在教学过程中应控制对于课内外古诗词的运用,不能让学生盲目的学习过多的古诗词,这种内卷效应会使得实际教学进度与标准差距越来越大,甚至会让学生开始讨厌语文科目。
(二)放缓新课进程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必须放缓新课的教学进度,改进以往的教学模式。在以往的教学设计中,会将大块的时间用来考试或者进行超标教学,因此由此现象的教师必须加以改进,使得新课教学比例占比增多,逐渐放缓教学进度。在实际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要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在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同时,可以结合实际生活加以运用,让学生不仅知道知识内容,还要知道如何运用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要以理论依据确定学习任务,而学习任务要在情境中呈现。同时,在进行单元教学背景分析的时候,一定要有整体观,一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找出教材的架構和线索,摸清学生情感认知的发展规律,分析教材线索的编排特点,基于教材和教参对教材的原始思路进行研究。另外,学情分析是备课过程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当下学情调研是基于以往经验分析的,不够完善,因此作为教师在备课时,要尽可能地用实证来把学情分析出来。
以初中语文学科的文言文教学为例,在进行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将更多的时间放在对学生阅读思维的训练与教导之中。教师必须通过相关的教学设计,使得学生可以诵读文言文,并且识记其中的知识点,让学生通过由浅入深的了解文本内容,同时可以灵活掌握文言文中的词类特点与特殊句式。这会使得学生逐步形成阅读思维,无论是课内课外的文言文都可以良好阅读,形成文言能力并不断提升。
(三)转变教学观念,强化教师职责
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强化教师职责。“双减”政策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促使教师把学生的“多元评价”纳入工作的重要内容。
要通过日常评价让学生“看见自己”,找到自己,并鼓励他们勇敢地朝一个更好的自己走去。这就要求我们彻底告别“唯分数”“唯升学”的评价方式,多角度评价学生,包括正式的、系统化的评价和日常教学、生活中的口头评价,一定要坚持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学生得以个性化成长。要注重重成长轻成功、重过程轻结果式评价,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树立成长比成功更重要的理念。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学生正面鼓励。即使结果不理想。但只要学生努力了,老师就一定要表扬学生的鼓励过程,这种评价正是鼓励他们做“更好自我”的最好方式。
(四)优化作业设计与批阅方式
在“双减”当中对“作业量”的减少,并不是简单地按比例机械性地减少作业量。真正要为孩子减少的是机械性、重复性、惩罚性的低效率作业,减少课后书面性的作业,是通过“减”来优化作业的构成和质量,不是靠量多来取胜,而是靠指向性和针对性来达到目的。这也就是说,虽然学生的作业量在逐渐“减少”,但留下来的,都是更加高效且具有针对性和诊断性的优质作业。
二、初中语文课后服务要满足学生的多元需求
在初中学段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受到双减政策的影响,在开展课后服务时,必须以学科为基础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由于双减政策的影响,学生的补课情况有所减少,因此更多学生会依赖于课后服务提高自身学习成绩,初中语文教师必须掌握这一现状并加以改进。在课后服务过程中,语文教师不仅要对语文成绩稍差的学生进行课后辅导与答疑解惑,还应指导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不断深化语文科目学习,通过多样化的兴趣小组加深对学科的了解。
课后延时服务是以学生完成作业、老师答疑解惑为主,老师可以根据孩子的掌握情况、完成速度给部分孩子少量题目做补缺、提优练习。教师要多关注中下学生,特别是基础差的学生,利用课后延时时间进行辅导。
(一)充分考虑实际效果
首先在进行课后服务是初中语文教师必须以学校的教学计划为基础,结合国家所设定的课程目标进行综合考量,对课后服务的实际效果进行充分考虑。
具体而言,在课后服务过程中,语文教师必须充分利用时间,对于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强化性学习,利用作业辅导的方式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引导。例如部分学生的阅读能力相对较差,那么老师可以利用课后服务为学生进行阅读强化训练,促使学生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二)制定科学的辅导方案
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后服务的过程中,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辅导方案,使得课后服务的时间被有效安排,学生通过课后服务,不仅可以弥补学习过程中的不足,还可以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
具体而言,在课后服务开始前,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联系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并制定出多样化的选择方案,供学生自由选择。语文学科在进行课后服务时,可以与相关美育与艺术学科相结合,共同形成特色课后服务项目。
以语文学科的字词积累为例,可以与美术学科相结合,在课后服务时间举办特色绘画字词大赛,要求学生按照字词要求进行绘画,选出最优秀的同学进行适当的奖励。这种特色课后学习方式可以使得学生加深对字词的积累程度,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获得乐趣,从而更加积极的投入到學习之中。
(三)提高语文素养,家校共育
双减政策之后,作业量普遍减少,剩余了大量时间,家长可能会产生一些焦虑情绪,老师们可以和家长做更好的家校沟通,阐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依托家长的助力共同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根本,海量阅读是培养孩子语文素养基本功之一,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影响孩子终身。“双减”之下,老师更应反复告知孩子们阅读的重要性,阅读能更好的积累:词语的积累、素材的积累、情感的积累等。词语的积累能帮助提高写作能力,独特的构思、神奇的用词都来自阅读,孩子见多识广而语文根底厚实也同样来自阅读。因此家长引导孩子在家进行大量阅读就非常有必要了。除了阅读以外,老师还可以建议家长在家里让孩子大声朗读课文、练习生字、练练字帖、背诵古诗,语文综合素养就是在这样的日积月累中慢慢形成。
三、结束语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一种实践性和综合性课程。语文教学不能够完全局限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上,还需要通过丰富多样的实践性活动,以达到不断接触文化、感知文化、传承文化的教学目的。“双减”政策之下,既要做好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减法”,更重要的是要做好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加法”。“空袋无以为立”,增值赋能是教师停不下来的人生课。顺应当前“双减”政策的落地,在增增减减中回归教育的本源。
综上所述,受到双减政策的影响,初中语文学科的教学过程迎来全新的改变,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改进目前的教学方式,通过多样化的针对性策略里青双镜要求依据现有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教学资源的作用,实现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获得进一步的发展,不断深化语文科目学习,提高学科素养,促进成绩的提高的同时可以将全面性人才转变。
总之,当下“双减”政策下的语文教学,无须在“量"上下功夫,应在“精”上下功夫。在有限的时间与空间中,如果课堂教学能实现以点见面、以小见大、课中有人,那就能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赵永刚.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效率的教学策略[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19(04):115+117.
[2]王初薇,王琳琳.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8(12).
[3]华靖.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对中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的启示[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05):13.
作者简介:董丽娟(1983-11-),女,汉,甘肃定西人,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五十三中学,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