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木科
摘要:小学,是连接幼儿与初中时期的基础教育重要阶段,是国家教育建设的重要领域。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也是国家强有力的少年后备支撑主力军,他们的思想教育水平影响着国家未来的建设与发展。因此,作为小学教师,在教学之中,应该首当其冲将德育工作融入其中,加强培养学生们的道德意识水平,促进其优秀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并且教师们还可以通过生活化教学来更好的促进小学德育工作的有效发展,更好提升学生们的思想意识与道德文化素质。基于此,本文将从小学德育出发,由点入面,首先探讨生活化教学融合小学德育的策略发展,以期能更好地展现与发挥德育工作的艺术之美。
关键词:德育;生活化教学;策略探讨;小学
前言:小学,是学生们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教师们尤其要重视对于小学生们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注重结合多样教育形式培养其道德品质素质。小学,是学生们从幼儿迈入基础教育校门的第一步,是一个十分大的转折点时期。在现今新时代的发展之下,素质教育不断推行深入人心,德育工作成为教学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小学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与榜样作用,并利用各式优秀教学方法,例如生活化教学,来更好促进学生们的道德素质提升,促使其能够在生活中不断践行所学到的道德知识,提高道德品质,实现高效的德育工作教育,渗透做好优秀德育工作。
一、生活化教学在小学德育中的发展现状分析
(一)部分教师德育教学方式保守落后,较少创新
在当今教学当中,虽然有一部分教师紧跟时代潮流,积极转变发展德育教学与学科教学方式,进行更好的生活化创新教学模式。但在实践中笔者发现,依旧还存在着部分教师对于德育教学理念较为古板落后,仍然采用过去以往常用的古板机械式教学模式,方式相对单一与落伍,十分不利于德育教学发展的进步与提高。
除此之外,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还看到,有些教师还受着以往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片面化的理解了德育教学理念,并且在对其进行真正教学与落实之时,仍靠传统单向讲解等方法来向学生们教授德育学习相关内容,使得学生往往难以对这样的德育教学提起兴趣,并且使得“大一统”模式下学生个体德育发展难以更好进步与改变,更加不利于学生们的个性成长发展。
(二)“假大空”式的德育教学发展盛行,不适应学生实际生活
在小学阶段,为了抓住这一黄金时期,广大小学教育工作者都在探索更加有效的德育方式,而生活化教学就是其中的一部分。在利用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有了一定程度上的发展,但是在具体的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小学德育与学生的生活相脱离。
目前虽然绝大多数学习都开始设置了德育教学与相关课程学科发展,但在实践中不难发现学校在发展设定德育教学之时往往会出现认知上的偏差,使得小学德育教学常常没有真正基于小学生的真实感受与体验,难以促进学生们的真正发展与进步,同时也使得教师们的德育具体教学也难以更好实施。
除此之外笔者还发现,现今德育理论还存在着“假大空”盛行的趋势,使得学生在理解时存在困难。而在教学当中,部分教师们流于表面不引入生活实例,没有将德育的理论与生活元素结合在一起,这就使得小学生只能掌握德育内容的表面形式,而无法更加深入地理解德育的内涵,从而没有取得良好的生活化教学成果。
(三)难以有效利用生活化教学元素,德育教学效率低
在进行德育教学之时,采取生活化教学模式往往能更好的促进其教学实现与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就要求教师能够更加重视与认知生活化教学,并且结合生活元素更好落实德育教学工作、扩展教学活动。
倘若教师在教学时只重视理论的教学,而忽视实践应用教学,往往会使得教学过程中缺少生活化教学模式与元素,使得学生难以将所掌握的知识内容应用到实践中去,难以切实认识到教学工作和实际应用之间的关系,影响教学效果。
同时,还有部分教师即使已经意识到了德育生活化实践活动的重要作用,但是他们却形成了一种片面化的思想,使得活动仍然按照传统教学的方式,没有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也没有融入丰富的生活化资源,从而出现了实践活动效率过低的现象。
二、探索生活化教学在小学德育中渗透发展的意义所在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与时代的不断快速发展,小学德育在小学教学当中的地位愈发明确与重要。而想要更好的进行小学德育教学,利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必不可少。
在实践中教师们发现,往往生活化教学最能够使得小学德育教育更好的进行学习发展。学生实际生活的“写照”,能够使得德育教学工作更好被理解与学习,从而不断提高学生们的核心德育素养。
除此之外,在小学教学中,将德育教育融合生活化教学,也能够为学生们更好构建一个高效的德育生活化学习环境。在保证教师教学质量水平有效提高的同时,也能够使得学生学习与价值观养成发展获得更好的提高。
三、浅析生活化教学在小学德育中的有效融合策略发展
(一)从教师本身出发,挖掘生活化德育教学问题,言行引导德育教学发展
小学生,正是处于对各项事物都极具好奇与模仿心理的成长阶段。因此,他们有时对于教师们的言行举止都容易进行模仿与学习。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小学教师们的言行与德育发展往往会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影响学生的学习发展质量。那么想要更好进行德育教育与生活化教学相融合的话,教师自身“以身作则”必不可少。
教师还可以从自身出发,挖掘相关德育生活化教学问题,给学生们起好的德育教学示范作用。
就比如,在教学过程之中,班主任们可以通过对待每堂教学课程都精益求精的态度,展示良好的精神面貌与高质高量的教学风采,来进一步培养学生们对待学习认真钻研、积极探索的优秀品德。同时,在班级管理时,班主任们还可以通过自己随时发现教室或办公室地面不整洁,就把垃圾丢入垃圾桶之中,身体力行的教育学生们注重对于环境卫生整洁的保持。
这样,通过班主任以身作则,学生们能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意识与水平,通过对于班主任的许多优秀行为的学习与模仿,来令优秀品质行为得到内化,进一步促进德育教育的更好发展。
(二)利用教学环节与活动,设置有效生活化德育教学情境,
情境教育往往是各科目教学中常常采用的有效教学措施。但情境教学,其实不仅仅是学科学习的有效方法,更是德育工作开展的重要手段。情景教学与德育相互配合,常常能更好的利用生活化教学,打造良好的德育教学氛围,帮助学生们将道德思想深化到自己内心与日常点滴,提升学生们的认识与价值观建设,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
教师可以在教学当中,着重突出与科目学习相关的德育品质内容,促使学生们能够在进行科目学习的时候,潜移默化的进行德育学习熏陶。除此之外,教师们还可以在教学当中设置德育活动环节,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更好的使其加深对于德育的理解与运用。
除此之外,教师们还可以在班级营造出有爱的教学环境,主动关心关注学生动态,并引导同学们互帮互助,友爱相处,形成良好的班风,潜移默化进行德育工作开展。
四、小结
小学德育在小学教学之中十分重要,是当前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必要。作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我们只有加强德育教育建设,结合生活化更好教学方式进行引导教学。保证“德育先行,润物無声”,使得学生们能够更好学习培养正确的德育理念,在学科学习的同时,养成优秀的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苏立辉.谈小学实行德育生活化的意义与价值[J].中国农村教育,2019(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