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子敬
摘要:随着时代的变迁,教师在课堂上面对着各种新的教学问题,偶然性问题突增,由此,切实提高教师教育机智,增强课堂说服力是提升教师综合素养的必然要求和根本途径。本文借助传播学中霍夫兰的“说服模型”对教师教育机智题的说服要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旨在为有效提高教师课堂上的应急应变能力和有效回答在教师资格面试中教育机智题提供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说服传播;教育机智题;应对策略
一、霍夫兰“说服模型”在教育机智题运用的可行性分析
在各种各样的说服效果研究中,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揭示说服的效果。美国心理学家霍夫兰及其团队通过大量的实验,综合传播学和心理学的两门学科的优势进行说服效果的研究,于1959年提出了一个标准的说服模型,诠释了说服产生的内在机制和过程,这一模型被称为霍夫兰“说服模型”。说服者、说服对象、说服信息和说服情境构成态度改变所关联的四个基本要素,其中说服者、说服信息和说服情境构成了态度改变的外部刺激,说服对象需考虑其免疫人格特征,考虑说服内容在作用过程中产生情感转移,才能有效进行信息传递,从而达到态度改变的效果。借助霍夫兰的“说服模型”分析,在突发性教育情景中,教师作为说服者,学生作为说服对象,特定的意外作为说服情景,应对意外的引导方法作为说服过程。以下对四个说服要素及其在说服中的功能定位进行具体分析和阐释。
1.1教师自身的可信性:说服的前提条件。霍夫兰模型认为,在说服对象态度改变的内在机制中,说服对象在理解和接受说服信息之前,往往先要对说服者进行评价,以此来决定如何取舍说服信息。其作用机制如下:说服对象如果认为说服者学有专长、可靠诚实、意图公正,就会对说服者产生喜欢、认同的积极情感,说服对象对说服者的这种好感就会泛化到他所传播的说服信息上。反之,说服对象就会产生心理抵抗,拒绝合作和情感参与。因此,从以上意义上讲,教师的可信性特征是说服的第一道“门槛”,是学生能否参与教学过程进而产生说服效果的重要前提条件。
1.2学生的主体性:说服的必要条件。霍夫兰的说服模型认为,说服对象不是接收信息的“容器”,说服的过程是说服对象根据自身的知识结构、价值体系、个人需求等对说服信息进行自主选择的过程,说服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说服对象对说服息的认同和选择,取决于说服对象和说服信息之间的互动。实际上受众总是自主地选择自己所偏爱和所需要的传播内容和信息,从这种意义上来讲,传播活动的主动权最终是由受众而不是传播者所掌握的。受上述传播理论的启示,在说服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对教育效果所起的决定性作用。
1.3说服内容的有益性:说服的根本原因。上文分析了传播者自身的可信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对说服效果具有重要影响,但另一方面,霍夫兰等人在实验中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高可信度信源的说服效果会出现衰减,而低可信度信源的说服效果则有上升的趋势。这一现象表明,信源的可信性对信息的短期效果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但从长期效果来说,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内容本身的说服力。对于课堂意外而言,说服内容要具有说服力,一是要情感共振,说服者与被说服者都愿意接受说服内容,即说服内容体现教师和学生的共同价值追求,二者的共鸣促成了说服效果的生成;二是说服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只有当说服的内容是说服对象需要或感兴趣的话题时,说服才是可能的。
1.4说服方法的适切性:说服的促发条件。在传播学效果研究中,传播技巧被列为影响传播效果的重要变量。传播技巧指的是在说服性传播活动中为有效地达到预期目的而采用的策略方法。研究传播技巧对于教师选取适切的说服方法有很大启示。对说服方法的真正理解是说服产生的决定性因素,良好的说服方法可以通过影响学生的思维过程及学生求知的主动性,从而为说服创造必要条件。
二、教育机智题题型分析
通过对教育机智题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发现教育机智题通常具有以下三个重要的特性:一,事件的突发性;二,处理的迅速性;三,效果的良好性。对教育机智题进行综合归纳,探究课堂意外的来源,发现意外主要可归为内部和外部两个来源。内部为教师自身无可避免的失误,外部为课堂教学中学生导致的偶发事件。
2.1课堂中学生偶发事件。课堂教学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教师的个人禀赋、性格特点、教学方式各不相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和个人特质各有差异,因而,教学过程的各种意外情况无可避免的会出现。一般情况下,课堂上意外的出现主要来自于学生。在新的时代变迁下,学生信息获知渠道增多,学生思维更加活跃,加之师生平等的观念影响,由学生引发的课堂意外居多。比如“新学期开始教师接了一个新班,走进教室后,突然发现黑板上画了一幅自己的画像,此时教室里出奇地安静,几十双眼睛齐刷刷盯着你。你会怎样灵活应对?”,解答此题首先需考虑教师的宽容和大度,但是又需要将恶搞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回答“画得多好啊,确实像我,希望这位同学以后为班级的板报宣传多出一份力量”,既化解尴尬,又做善意提醒,希望学生将优势用到“正轨”。
2.2自身失误事件。课堂教学是复杂的,尽管教师认真准备,但仍避免不了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自身失误,如读错字、写错字、算錯了题、做错了实验等等,出现失误并不奇怪,关键在于教师正确对待,随机应变,实事求是地纠正失误。此外,由于教师能力不足导致的意外,又需要教师及时做好课后反思,提升专业能力。
三、教育机题答题策略
在课堂上不能有效处理意外事件,会耽搁上课的时间,还可能伤害很多学生感情,损害教师形象。为此,首先需控制意外状况,避免事态进一步恶化。其次,采取措施有效应对,将学生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上。最后,课后进行反思,分析产生意外的原因,力求避免再次发生。通过对教育机智题的答案进行分析,可总结出应对的一般性思路,即“控制状况——避免恶化——有效应对——事后反思”。而在具体的教学意外情景中,又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此,下面总结了三条具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
3.1灵活应对,因势利导。灵活应对要求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情景,灵活处理未预料到的问题,及时化解矛盾。因势利导就是根据发生的意外,顺着学生心理、思想、行为的发展趋势,加以有效地引导。
3.2实事求是,有的放矢。实事求是要求教师在面对意外事件中,根据事态发展,有效审时度势,针对不同的问题,不同的情景,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组织些班级活动,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与交流,加强班级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避免不愉快事件的发生。
3.3掌握分寸,言行适宜。掌握教育分寸就是讲究在教育学生和处理问题时,能通情达理,且说话合适、行为得体、方式适宜。在教育工作中,如果不注意分寸,不仅达不到预期的结果,还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在教学能力方面,我会向一些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请他们提出建议,并虚心学习,不断改善自身的不足,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平时也会进行自我反思,发现自身问题,解决问题,充实专业知识和相关的教学技能。在教学方式上,还要针对学生的不同个性,不同知识基础,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做到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取得收获和进步。”
四、总结
教育机智题展现出教師的知识水平、灵活应变能力、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在面对此类题型中,采用霍夫兰“说服模型”进行思考,要求教师的可信性是说服传播的前提条件,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是说服传播的必要条件,说服内容的有益性是说服成功的根本原因,说服方法的适切性是说服成功的促发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教师在课堂意外中需控制意外状况,避免事态进一步恶化,这就需要教师平时就注重提高其可信性,为说服传播创造前提条件,在平常的工作中积累经验,逐渐培养起较高的教育机智。而考生在面对教育机智题时亦可从上述出发,做好习题积累,分析教育机智的背后逻辑,刻意培养,在面试时做好有效应对。
参考文献:
[1]传播与劝服[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霍夫兰,2015.
[2]彭韬,林凌.教育机智:赫尔巴特的实践智慧及其历史意蕴[J].全球教育展望,2018,47(06):89-100.
[3]王萍.教育现象学视域中的教育机智[J].教育科学研究,2012(04):71-75.
[4]刘野.教育机智的内涵及其运用策略[J].教育科学,2008(0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