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对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办学的启示

2021-01-17 19:06申鑫玉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应用型办学设置

申鑫玉

(湖南师范大学,湖南 长沙,410081)

做好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办学,是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实现“制造强国”目标的重要举措。然而,应用型本科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提出的时间并不长,在发展中依然面临着许多问题。

德国高等职业教育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以及办学特色对于推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做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办学,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一、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产生与发展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Fachhochschule,简称“FH”)兴起于20 世纪60 年代末,至今已有50 多年的历史,为德国培养了一大批高级技术人才。本文梳理德国应用科技大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过程,旨在更好地为我国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办学方向提供借鉴。

(一)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产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德国经济受到重创,建筑物遭受严重破坏,粮食供应紧张,百废待兴。在这一背景下,德国迅速发展职业教育,培养产业工人,生产紧缺用品。到了20 世纪50 年代,德国经济迅速发展,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和高新技术领域操作人员的需求激增。然而1961 年德国柏林墙的修建使得原民主德国的劳动力无法再进入联邦德国管辖区域,让原本稀缺的劳动力更加紧张,德国企业不得不大量招聘外国劳动力。与此同时,德国政府开始意识到发展教育、培养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的紧迫性。德国高级专业学校和工程师学院在办学水平和应用技术上比部分工科大学更有特色,培养的人才也更加接近实际生产需要,但它们并不属于高等教育的范畴。

1967 年,德国颁布《达伦多夫计划》,首次提出将工程师学校和其他同等类型学校纳入高等教育的范畴[1]。1968 年10 月,德国通过了《联邦共和国各州统一专科学校协定》,各州以工程师学院为基础,合并其他办学条件相对较好的高级专业学校,对原有教师进行再次培训并调整专业设置,提高合并后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使其达到高等教育办学的要求,这一类学校被称为为应用科技大学[2]。

(二)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发展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办学特色鲜明,展现了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独特优势,学校数量迅速增多,有数据统计:1998 年,德国有2/3 的工程师、近一半的计算机专业和商业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来自应用科技大学[3];2007 年,德国有应用科技大学176 所,占到了高校总数的46%;2010 年,德国应用科技大学数量增加了32 所,达到了208 所,在校学生人数达到61 万人[4];2013 年,德国又增加了6 所应用科技大学,注册学生达到了82.8 万人[5];2017 年,应用科技大学已成为德国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有3/4 的工程师和1/2 的信息技术人员毕业于应用科技大学[6]。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经历了50 多年的发展,不仅在数量上不断增加,人才培养的质量也不断提高,其课程设置着重传授专业实践知识和技能,教学方式侧重培养学生解决实践性问题的能力,培养目标定位明确,即培养技术应用性高级职业人才,其人才培养的质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一致肯定,毕业生具有扎实的专业实践知识,较高的职业技能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受到许多行业企业的欢迎,就业率高[7]。

二、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特点

(一)专业设置:专业性与适用性的统一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专业设置体现了专业性与适用性的统一:在一些专业领域下设置若干专业方向,学生可以在学习专业领域的基础上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方向进一步学习;不断将一些窄专业并入宽专业,体现了宽窄并存的专业设置原则。此外,它的专业设置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依据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以及企业行业的实际需求不断更新,具有高度的灵活性。

(二)课程设置:专业课程与通识课程的融合

一方面要培养学生从事某一职业或者某一岗位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也要能够让学生应对市场的灵活变动,传授普遍适用的基础知识。德国应用科技大学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可以表达为“为职业实践而进行的科学教育,而不是带有某些理论的职业教育”[8],可见其课程设置十分注重应用性,强调与职业相关的实践课程。但德国应用科技大学课程设置在强调专业性的同时,还会融合通识课程,以专业为载体,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样的课程设置不仅可以保证学生在毕业时能够达到企业的岗位要求,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促进学生进入企业以后的终身职业发展。

(三)师资队伍:职业实践和学术研究的兼顾

德国在选拔职业教育师范生源时就有严格的审查制度,如果要报考职业学校的师范教育专业,除了普通师范生的要求以外,还需要到企业进行一年的实习工作或者参加“双元制”的学习,入学以后,职教师范生在毕业前必须经过26 周的企业实习和4 周定向实习[9]。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教师聘任也具有严格的要求,一是要求具备博士学历,二是要求在应用或开发方面具有至少5 年的职业实践经验(并且要求3 年以上高校以外领域的工作经验)。这些都体现了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师资队伍在实践方面的高要求、高水准。其实,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师资队伍在学术研究方面也有较高的质量要求,目前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教授一般都在开展研究,但是他们侧重于科学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而不是理论方面的学术研究,此外,德国应用科技大学也十分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科技的研发[10]。

(四)学位授予: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的颁发

1968 年10 月德国颁布的《联邦州应用科技大学统一协定》中第一条明确规定:“应用科技大学是教育体系中高等教育领域的独立机构,设置文化部长联席会议认证的至少一个专业,它传授以科学基础为依据的、参加国家认可的毕业考试并且能在职业领域中独立工作的教育。”

在学位授予上,1999 年德国引进了国际通用的学士和硕士学位及课程,德国的综合大学和应用科技大学都有授予学士、硕士学位的权利,两者根据各个专业理论与实践的侧重不同授予不同的学位,侧重于理论知识传授的专业授予文学硕士、理学硕士等学位,侧重于职业实践能力培养的专业则授予工程硕士等学位[11]。

三、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办学探索

2019 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到“高等职业学校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部分,由专科、本科层次的职业高等学校和其他普通高等学校实施。”标志着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办学即将进入法律保护的时代。自提出“本科层次职业学校”的呼吁以来,我国教育部就不断在进行实践探索,主要有以下三种做法。

(一)高等职业院校由专科层次升为本科层次

我国由专科层次升为本科层次的高等职业院校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由高职高专院校独立或合并升格的综合性新建本科高校;二是由师范专科院校升格的本科高校,以教师教育为主;三是以工科、农科、经济管理等为主的专科院校升格的本科高校,以理工科相关专业为主[12]。这些院校从专科升为本科,在探索过程中并没有厘清自己的办学定位和办学方向,有一部分院校其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还是沿袭原有的专科模式,还有一部分试图模仿综合性大学的办学模式,在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学方式上都与综合性大学趋同。

(二)高等专科院校与普通本科院校的联合培养

高等专科院校与普通本科院校联合培养实现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办学在我国主要是两种模式:一种是“4+0”高职本科协同育人培养模式,指由合作本科学校进行招生,学生的学籍放在本科学校,但是由高职院校提供教学场地,以此来实现普通本科院校与高等专科学校的贯通培养[13];另一种是“3+2”专科本科分段培养模式,指学生在专科院校学习3 年后,通过考试进入合作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对应专业再继续学习2 年,毕业后可以获得本科学历和学士学位。高等专科院校与普通本科院校联合培养本科层次高技术技能型人才,有效衔接专科职业教育与应用型本科教育,为探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积累了经验。

(三)普通本科院校转型为应用型本科院校

2013 年以来,教育部明确高等学校的改革方向,即全国将有600 多所普通本科高等院校逐步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变,转型的大学本科院校正好占高校总数的50%。在政策驱动下,广东、河南等20 多个省市出台了相关政策,并成功吸纳300余所地方本科高校加入转型试点队伍,《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也确立了到2022 年实现一大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目标。

四、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对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办学的启示

(一)明确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办学定位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是在工程师学校和高级专业学校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直秉承着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其师资力量、办学条件、专业和课程设置都是在专科层次职业教育上的完善和升级,其围绕的核心主题都是在于“如何为学生的未来职业生涯而服务”,强调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应用性。在我国,不管是高等职业院校由专科层次升为本科层次,还是高等专科院校与普通本科院校的联合培养,或是普通本科院校转型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办学目标都应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而不是理论型学术型人才。应用型本科职业教育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较,其根本区别在于是重理论重学术研究还是重实践重职业技能。只有明确办学目标,厘清办学定位,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实践才能往正确的方向发展。

(二)做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专业设置有许多做法值得我们借鉴:一是要处理好专业设置稳定性与灵活性的关系,一个专业的设置需要科学的调研和规划,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因此新专业的产生和旧专业的撤销都不是随意变动的,专业设置需要保持相对稳定性,但现代社会科技变化日新月异,市场需求也在不断更新,专业设置也需要一定的灵活性来保持职业教育的活力;二是要处理好专业设置宽广性和窄专性的关系,其中宽广性是为了增强专业的适应性,窄专性是为了增强专业的针对性,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在专业领域下设若干专业方向,体现宽窄并存的专业设置原则,此外,做好职业教育专业群建设也是平衡专业宽窄的重要措施。

(三)做好本科层次职业课程设置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采用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融合的做法,旨在同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实现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应用型”要求与“高等性”要求。以往我国的职业教育更强调“专业性”与“实践性”,而忽视了职业院校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我国要办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课程设置更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做法并不是简单地增加通识课程,而是要思考“如何在具体实践中将通识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之中,立足于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

(四)建设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师资队伍

从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教师聘任要求可以看到德国职业学校对教师“实践”方面的高要求、严标准。我国也十分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但是高等职业院校对于教师聘任的“企业实践”经验并没有严格的标准要求,导致部分教师出现理论知识强、实践技能欠缺的情况,不利于学生的技能培养,难以实现应用型本科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此外,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对于教师科学研究方面的要求也值得我们借鉴,教师参与企业项目的研发,有利于教师了解最新的市场需求,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体系。要进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办学,必须要建设一支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能够进行企业项目研发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五)完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学位制度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实际上可以授予三种学位:专业硕士、学士、硕士,一般会加上(FH)以注明是应用科技大学的毕业生,并且德国会在法律的层面上认定“FH 是‘另一种类型’的高等教育,和普通综合大学具有同等地位”。我国并没有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颁发特定的“学士学位”证书,应用型本科和普通本科在学位证书颁发时并没有进行区分。教育部应该新设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技术学士学位”,在法律层面保障“技术学士学位”的与普通学士学位具有同等地位,并促进社会对“技术学士学位”的理解与认可[14]。

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办学还处于探索之中,应当积极借鉴国外的优秀经验,但也要避免生搬硬套,而是将“他山之石”本土化以后再来“攻玉”,也就是在立足于我国国情、职业教育发展现状以及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学习国外高等职业教育的先进做法,以期促进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

猜你喜欢
应用型办学设置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应用型本科层次大学生网络在线学习策略及实践
船舶防火结构及设置的缺陷与整改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7招教你手动设置参数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