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鲁商与徽商商业伦理的相似性及新时代启示

2021-01-17 15:16王海洋伍旭中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徽商经商商人

王海洋,伍旭中

(1.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 管理系,安徽 芜湖 241000;2.安徽师范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明清时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商业繁荣,商人活跃,形成了商帮。其中,鲁商与徽商是较有名的两个商帮群体,虽然两大商帮崛起的地域不同,但是他们拥有着极为相似的商业伦理。笔者将从“诚实守信、崇尚信义,洞察时势、善抓商机,团结互助、共谋发展,货真价实、重视信誉,以义为先、利缘义取”五个方面来阐述两大商帮商业伦理的相似性,并探索其新时代启示。

一、诚实守信、崇尚信义

《中庸》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也就是说,“诚”本是上天赋予人们的道理,履行诚,就是做人的道理。“信”则更是儒家崇尚的传统教义。孔子曾经提出“民无信不立”[1]153“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1]21“主忠信”“言而有信”“信近于义,言可复也”[1]4-7等语。也就是说,“信”被视为人们为人处世立业的根基。可见,“诚”“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鲁商和徽商大多能做到“诚实不欺,信守承诺”。

明清鲁商受到儒家思想的浸润与陶冶,在经商过程中童叟无欺,讲求信誉,最终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如“左文升,质实不欺。有周继先以钞二百缗托转货,准常值估利二分,后值钞钱偶缺,倍获归,悉付周。周曰:‘价有定议,外不敢取。’文升曰:‘尔钱获利,何敢以私?’又尝贸易,误市假银十余两,仆持以绐他贾,转巾帕归。文升曰:‘人既误我,安可更误他人?’命追还之”(1)载自(清)万邦维修,卫元爵、张重润纂:《莱阳县志》卷8《人物志》,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修,十七年(1678年)刻本,山东大学图书馆藏。。“李俊……少时家渐落,尝贩丝至山东周村鬻以市布,行店误以绸予之。比至家,展视非布也,乃悉数送还,仍易以布,由是信义著闻。”(2)载自(清)祝嘉庸修,吴浔源纂:《宁津县志》卷8《人物志》,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刻本,山东大学图书馆藏。以上几则材料反映出鲁商讲诚信,重信义,先义后利,以义制利,最后赢得好的名声,达到名利双收,甚至成为富商巨贾。

《论语·子路》则有“言必行,行必果”之语。明清鲁商在“诚”和“信”的基础上,又能严格做到信守承诺,做到“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如“朱汝贤……废读就贾。适有南客至镇,与语奇之,假以金,约次年取偿,如期不至,久之仍不至,亟寻至家,而客已故,出原金付之,告以故,然后返”(3)载自陈庆蕃修,叶锡麟、靳维熙纂:《聊城县志》卷8《人物志》,清宣统二年(1910年)刻本,山东大学图书馆藏。。这表明了废读就贾的鲁商朱汝贤讲求信义,不义之财不要,信守承诺。“朱文绣……太学生文某以六百金假文绣货殖,其家不知。某死,文绣持橐籍子母还之。”(4)载自(清)胡德琳、蓝应桂修,周永年、盛百二纂:《济宁直隶州志》卷27《人物五·孝义》,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刻本,山东大学图书馆藏。这体现了鲁商朱文绣信守承诺,重诚信。

明清时期徽商在继承传统儒家文化中的精粹内容方面,更充分做到了以诚待人,诚信服人,以信接物,崇尚信义。如“公讳镶,字公辅,……商游吴越,吴越之人喜其忠信,遐迩归心,夙夜懋迁,遂获奇赢,置田拓址,雄于一乡矣”(5)载自《休宁率东程氏家谱》卷4《明故处士公辅程公行状》,万历元年(1573年)刊本,安徽省图书馆藏.。这能体现出徽商继承了传统儒家思想特别是朱熹理学的精粹:忠诚和诚信。“(程)永洪,字涵度,国学生,……行尚信义,善于商贾,贸易豫章数十年。”[2]105“黄龙孙(婺源人)……贸易无二价,不求赢余,取给朝夕而已。诚信笃实,孚于远迩。”(6)载自(清)吴鹗修,汪正元纂:《婺源县志》卷36《人物·义行》,清光绪九年(1883年)刻本,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明歙县商人许镇“尝挟资游淮扬间,不屑屑于规利,而信义所孚,人不忍欺,浸浸乎将自埒于陶、猗矣”[2]273。由此可见,众多徽商依靠诚信经商,最后大都跻身于富人阶层,甚至成为了富甲一方的大商人。

综上,鲁商和徽商在对待顾客时都能坚持“顾客就是上帝”的理念,充分有效地把传统儒家文化中的“诚”和“信”运用到经商过程中,做到“以诚待人,诚实守信,崇尚信义”。

二、洞察时势、善抓商机

俗话说“商场如战场”,商人在经商的过程中往往会面对一些可遇而不可求的机遇,对于商人来说,机遇就是金钱。未雨绸缪、有经商智慧的人能够洞察时势,因时而变,善于发现机遇,及早抓住商机,才能在商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中关于春秋战国时期著名商人白圭、计然、子贡、范蠡等的记载,为明清时期的商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商策略、经营思想和管理方法,而这部书也成为了明清时期鲁商和徽商必读的教科书。

清朝嘉庆以后,朝廷对东北地区的封禁政策开始松弛,尤其是咸丰兵燹之后,清政府开始认识到东北的边疆危机,实行各种优惠政策鼓励移民到东北垦荒、经商。当时的鲁商及早抓住机遇,积极踊跃到关东贸易。咸丰十年(1860年),烟台、营口开埠后,“每年去东省贸易之人有五千余人”[3],其中鲁商是主要组成部分,以致后来关东成为了山东人的第二故乡。“(朱)先生讳美先,号少川,……夫先生故天下才,出智囊绪余,权盈缩贵贱,数年立致奇赢,渐操巨资……”(7)载自(清)周家齐修,鞠建章纂:《高唐州志》卷5《朱昌祚传》,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刻本,山东大学图书馆藏。这说明了鲁商朱昌祚利用市场规律,竭尽全力抓住商机,最终获利丰厚。“处士(王治祥)世居新街前后……处士年十八,即承之(父)为商,涉历湖海间。他商盈缩,或难把捉,处士善识货物,又善与时消息,获利奉母。”[4]可见,鲁商王处士在经商过程中心领经商之道,善于收集和抓住商业信息,洞察时势,因时而变,体现了鲁商通达、灵活、机智的经商才能。

徽商在经商过程中审时度势,善于抓机遇。在机遇即将来临之际,徽商表现得更为明智,准备得更为充分,能够做到“因时而变,洞察商机,善抓商机”。“翁姓汪氏,讳忠富,字好礼,别号荫墩。……挈赀北游淮泗间,能明物情,识时势,获自然之利。而以深刻取赢羡、机巧趋便利者,翁弗有也。”[2]294“公姓黄氏,讳存芳,字汝贵,别号东庄,世为(歙)竦塘里人。……年十六,从父商于历阳……甫弱冠,即能与时俯仰,握计然之划,数年遂累千金。已而治鹾居市天门,审积著,察低昂,择人而任时,故财货日振,致赀累万。”[2]327“君讳莹,字元洁,姓黄氏,别号云泉,歙竦塘里人。……君治业务存大体,谨出入,明会计,时低昂,不屑屑竞锥刀,而赀镪大殖。其所规画,视计研七策、猗氏邪赢,往往暗合。”[2]327-328“公字以瑞,(明成化嘉靖间歙人)……弱冠失父,无昆季,且患钣,挟微资往来江湖间,人罕见其走陆,又善相时投机,故遂致足。”(8)载自吴吉祜纂:《丰南志》第5册《正芳公状》,民国间稿本,安徽省图书馆藏。由以上资料中“识时势”“时低昂”“善相时投机”,可知徽商能够审时度势,善抓商机,往商品急需地贩运商品,利用地区差价来获得利润,即使小本起家,然“相时投机”,最后大都成为富贾。

综上,鲁商和徽商都能够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地区差价,进行长途贩运,在机遇来临之际,能够因时而变,及早洞察商机,善抓商机,这为两大商帮称雄商界打下了基础。

三、团结互助、共谋发展

团结在许多时候往往是做好一件事的必备条件。明清鲁商和徽商在经商过程中都很重视团结的力量。

鲁商的团结互助、共谋发展,主要体现在同乡人之间,其中最为明显的表现就是鲁商通过会馆,热心帮扶。鲁商在经商过程中,时常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甚至是生命危险,在面对危难之际,能够表现得稳定自如,想方设法一起脱离危险。如“尉世杰……弘治间贾江西,被寇执在山。先是乡人王继宗,林观亦被执,三人矢为兄弟。尉泣告贼,愿取金赎三命。贼许其归,寻悔为绐己。果如期贷金至,贼义而并放,还其金”(9)载自(清)万邦维修,卫元爵、张重润纂:《莱阳县志》卷8《人物志》,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修,十七年(1678年)刻本,山东大学图书馆藏。。这能够从侧面反映出鲁商在落难之际,同心协力,想方设法,竭尽全力,救同乡人于危难之际。日本人守田利远在《满洲地志》中曾提到,山东商人“互通缓急,恰如一大公司,其各商店恰似支店,互相补给商品,以资流通。而金钱上尤能通融自在,故虽有起而与之争者,奈山东人制胜之机关备具,终不足以制之也。‘满洲人’及俄国商人固无论矣,即德国人之精于商者,亦退避三舍,不能与山东人抗衡”[5]。这段话形象地描述了鲁商之间团结互助、齐心协力、共同发展的状况以及随之产生的竞争优势。清人丛洞在《东齐会馆碑记》中记载:“自康熙廿年间,吾乡胶西及潍邑诸君慷慨输资,适倡购造焉……至雍正四年,胶西王君太和、高君清源、杨君再三,潍邑邵君魁生,诸城齐君盛之,登郡黄君丹崖等,眷兹地以襄弇,共蕴情而潇洒,抚灵构于前贤,续神功于来哲,同心共济,宁费水衡之钱,协力并营,……会馆之设,义亦大矣哉!”[6]这说明了鲁商在外经商会遇到各种困难,需要同伴之间同舟共济,才能更高效地排除困难,利于经商。同时,这也反映了商人会馆对于商人经商的重要性。从明朝中后期开始,大批鲁商走出家乡,远赴外地,从事商业活动,为了增强实力,共谋发展,鲁商常在经商地建立商人会馆,结成团体,团结合作,齐心协力共同对抗外帮商人,会馆发挥了为商人排忧解难的作用。

徽商在团结互助、共同发展方面尤为明显。“新都(徽州)人……商贾在外,遇乡里之讼,不啻身尝之,醵金出死力,则又以众帮众。”[7]这里的“出死力”“以众帮众”就是时人对在经商地受欺辱时徽商之间互帮互助、团结合作的一个鲜明总结。与鲁商相比,徽商在注重乡情的基础上,更偏重宗族因素。如“公讳海,字伯容,(姓许氏,歙县人)。……公挟赀往来吴越燕赵间……尝游湘潭,会豪诬其族人,公力脱之,即费终弗言,亦无德色”(10)载自(明)许国:《许文穆公集》卷13《良源公行状》,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刊本,安徽省图书馆藏。。这表明了徽商许某救助族人于危难之际。此外,对遭遇困难的同宗、同乡和同行提供帮助,是徽商会馆团结同宗、同乡和同行,增强凝聚力的重要手段,因而徽商会馆大都实行各种善举,兴办多种公益事业。总之,明清时期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徽州会馆和同业公所不计其数。而这些徽州会馆是徽商团结互助、相亲相助的最为有力的证据,有些徽商会馆和行业公所至今犹存。从某种角度来看,明清时期以会馆和公所为依托的商帮,在市场机制日趋完善化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涌现出了团结互助的徽州商帮和山东商帮。

四、货真价实、重视信誉

顾客买东西,追求物美价廉、货真价实。商品的质量决定着商品的生命,同时也关系着商人的声誉。鲁商和徽商都尤为注重这一方面。

鲁商在药材、餐饮等行业中,特别注重产品的质量关。如“常公讳依者……设药室一间,令长男守之,料不假易,制必精洁,出有微息,曾不足价而去者,今其嗣君犹遵之不替云”(11)载自(清)舒孔安修,王厚阶纂:《重修宁海州志》卷25《常公台栋先生传》,清同治三年(1864年)刻本,山东大学图书馆藏。。这说明了鲁商中的药材商人特别讲求质量。清代济南太和阁药铺广告碑曰:“陆兴山开设药铺百有余年,凡一切膏丹丸散,无不拣选道地药料虔制修合,所以价值与众不同,言无二价,赐顾者尽知。”[8]这也就是说,济南太和阁药铺能够始终做到诚实守信,物美价廉,质量有保证。北京“便宜坊”烤鸭店在山东荣成人孙子久当了掌柜后,一直保持烤鸭店货真价实,烤出来的鸭子外皮肉酥,内肉鲜嫩,肥而不腻,颇受顾客欢迎,最后成为和“全聚德”齐名的北京烤鸭老店[9]。号称东方巨商的济南章丘旧军镇孟洛川执掌的瑞蚨祥,因绸布产品质量优良、价格实惠,闻名遐迩。鲁商严格保证产品质量,赢得了顾客的普遍认同和好评,提高了本身的商业信誉,造就了一大批流传至今的山东老字号。

徽商在注重产品质量、提高商业信誉方面,表现得有过之而无不及。在药业、“文房四宝”行业、粮食业、食品业等行业表现得尤为明显。万历时,休宁人汪一龙,“后由休宁迁居芜湖西门外大街”,创立正因药店,字号“永清”,由于他“慎选药材,虔制丸散,四方争购,对症取服,应效神速。每外藩入贡者,争取道于芜,市药而归”(12)载自(清)梁启让修,陈春华纂:《芜湖县志》卷24《志余》,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刻本,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藏。。徽墨老店胡开文店的辉煌历史,同样离不开胡开文墨的质量。在胡余德执掌家政期间,始终以墨的质量为第一,为了制出高级墨,不惜重金购买高级原料,坚持严格按照“易水法”制墨,绝不偷工减料,粗制滥造,故其“苍珮室”墨质量超群。后来,胡余德还在阄书上立下了“分家不分店,分店不起桌,起桌要更名”这一重大原则[10]。这些做法都是为了长期确保墨品的质量,维护店铺的声誉。徽商黄玄赐在经营粮食过程中“耻谈智尺寸窥窬分毫”,决不干缺斤少两的事。黄氏由于讲究质量而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最后“致数万金,誉重素封”[11]22。创于咸丰十年的屯溪程德馨酱园,以生产、经销“三伏酱油”而闻名。为了确保酱油的质量,严格操作规程,规定每缸的原料黄豆、面粉、食盐都有一定比例[11]112。以上史料较为明显地反映出徽商重视药品、墨、粮食、酱油等产品质量,最终名利双收。

可见,鲁商和徽商在经商过程中非常注重产品的质量,始终坚持做到“货真价实、物美价廉”,进一步提高本身商业信誉。

五、以义为先、利缘义取

义与利的关系是儒家思想中的重要内容,孔子把“义”看作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根本,主张“见利思义”“见得思义”。孟子继承孔子的义利观,主张“以义制利、以义胜利”。明清时期具有儒家理念的鲁商和徽商,在获利之道上始终严格遵循利以义取的原则。

求利不贪财,这是鲁商传统的经营思想。如“郑才,字君召,商河人。富而能仁。家设典肆,邻村所质虽过期,必留数月,以待能赎。其有急需者,虽所持衣物不如价,亦如愿以付。其或于所质之衣借出不归,亦置而弗问,由是积欠至数百绵,悉焚其券”(13)载自(清)李熙龄修,邹恒纂:《武定府志》卷26《人物》,清咸丰九年(1859年)刻本,山东大学图书馆藏。。“庄宅中,字宏图,善居积而能散。乾隆丙午,岁大祲,米粮腾贵,余粮数百石,独减价沽。邻有告贷者,与无吝,且倍其数。或曰:‘凶年易富,盍广置产?’宅中曰:‘吾活千百命,胜吾增数百亩田多矣。’”(14)载自卢少泉修,庄陔兰等纂:《重修莒志》卷65《人物》,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铅印本,山东大学图书馆藏。“郭世玉,威海卫贫民也,以力田贩果为生。夏月以杏易麸,内有银十四两,以布裹之。玉初不知,后取麸晾晒,见之,诧曰:‘此李某麸也,银从何来?贫富有命,吾不可幸非分之获。且李某妻为再醮,媳为童养,恐有意外之祸。’即时返璧,李阖家惊喜,拜谢称叹。”(15)载自(清)李祖年修,于霖逢纂:《文登县志》10卷(上)《人物三》,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修,民国十一年(1922年)铅印本,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藏。由以上几则材料可以看出鲁商的言行,彰显了鲁商在经商中坚持缘义取利,不取不义之财,舍利取义,急人之难的品质,即求利不贪财的具体表现。

另外,商人拾金不昧的精神,也是以义制利、舍利取义的鲜明体现。鲁商的高尚道德品质,非一般商人能比。鲁商受到了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产生了不取不义之财、拾金不昧的高尚品质。如“于祥,……卖饼为业,康熙五十三年,有里长赴县纳粮,取钱买饼,误遗银五两,祥急呼不应。久之,里长回,曰:‘吾收里中粮银代纳,今遗去,将何以偿?’祥曰:‘吾待子久矣。’还之,里长欲分其半以谢,祥不可,遂持去”[12]。“刘三全,齐礼乡尧沟店人……设油肆。有油贩孙某者自济南至,入门解装,失其资,顿足号哭,几不欲生,三全畀之油,而不索其直。”(16)载自(清)张承燮修,法伟堂等纂:《益都县图志》卷41《孝义传》,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刻本,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藏。“赵运亨,瀑水庄人,业贩丝。适长山之周村镇,将近市,拾遗金二百,遂候伺道侧,自平旦至午,忍饥不赴市。忽一人来,仓皇四顾,呼天太息,问之即遗金者,诘其数,果符,遂付之。其人固与分,亨曰:‘与其得若半,孰若得全?’力辞不受,其人感极,问姓名,不以告。”(17)载自(清)张鸣铎修,张廷寀等纂:《淄川县志》卷10《人物志》,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刻本,山东省图书馆藏。“孟长智……弃读学贾……尝路行,拾金百余两,访之为滨州卢姓所遗,往返百里,觅其人还之。”(18)载自(清)倪企望修,钟廷瑛、徐果行:《长山县志》卷10《人物志》,清嘉庆六年(1801年)刻本,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藏。“庞铎……一日贸易安民山,有临清贾人遗金一封,铎拾之厕中,而不知其为贾人金也。贴招白众,无应者。后至滑口埠头,始闻遗金人因是被讼矣。铎乃急赴临清还金,以白其事,而讼遂息。”(19)载自周竹生修,靳维熙纂:《续修东阿县志》卷11《人物志上》,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铅印本,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藏。以上数则材料都是鲁商拾金不昧品格的具体体现。

徽商在经商过程中,也始终贯穿着以义制利,乃至舍利取义的思想。比较明显地体现在典当业、粮食业等行业。如徽州典商利率为一分、二分、三分,其他商帮典商的利率都高于徽商,国家规定的是三分。这样一来,明清徽州典商势力日益强大起来,徽州典商巧妙地打赢了一场价格战。更有一些徽商在人们困难之时,能够舍利取义,不取利息。如程次公业典,“诸细民从次公质钱,惟以什一为准,无所干没。脱贫乏不能出子钱(即指利息),次公惟取母钱(即指本钱)废质剂”。正因为如此,他的典业才得到发展,“细民归之者如流水,息业益滋”[13]364。明代休宁人程长公,中年经商,“癸卯,谷贱伤农,诸贾人持谷价不予,长公独与平价囤积之。明年饥,谷涌贵,长公出谷市诸下户,价如往平,境内德长公,诵义至今不绝”[13]1267。“汪鈆,字惺凡,(明休宁)上溪口人。性恺悌,旅京口,同舍有遗金五百两,留还之,其人愿分其半,不受。”(20)载自(清)廖腾煃修,汪晋徽纂:《休宁县志》卷6《人物·孝友》,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刻本,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藏。诸如此类事例在徽州方志、谱牒等史料中俯拾即是。

综上,鲁商和徽商都奉行利缘义取的经营原则,这赢得了顾客的好评,获得了良好的商业信誉,促使了两大商帮后来的兴盛。

六、新时代启示

综上,明清时期鲁商和徽商商业伦理存在着众多相似之处,也给新时代商人带来一些启示。

首先,沿袭优秀品格,坚守为商之道。从古至今,诚实守信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新时代商人继承了明清时期鲁商与徽商“诚实守信,崇尚信义”的优良传统,能够体现新时代商人的基本素质,坚守为商之道的底线。新时代商人在传承明清十大商帮“诚信真善”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发展为重视遵守市场法规、以法律为基础的契约交易方式,特别完善了第三方中介机构,利用完善的社会服务机构减少交易中的不透明和欺诈,为新时代商业诚信注入独特的品质[14]。明清鲁商与徽商的“信义观”不仅是我国重要的传统伦理共识,也是健康市场经济与吏治的内在价值理念支撑,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

其次,借鉴经商之道,巧夺时代商机。当代地域商人群体在中国改革开放时期适时抓住了发展机遇,对时代作出回应,充分利用了“后发优势”,并且形成了“后发”的先发优势。他们通过三次跨越实现了三次蜕变,即由农民(包括少量小商贩)变成小业主,由小业主变成老板,由老板变成企业家[15]。新时代商人借鉴了明清时期鲁商与徽商的“洞察时势,善抓商机”的商业伦理,紧紧抓住国家法定节假日或商业文化特殊节日,如元旦、春节、三七女神节、三一五、六一八、国庆节、中秋节、双十一、双十二或一些商店的周年店庆等,通过线上线下多种销售渠道,大搞促销活动,薄利多销。

再次,学习团结互助,力争荣辱与共。新时代商人学习了明清时期鲁商与徽商的“团结互助,共谋发展”的商业伦理,在受到重大社会冲击时,齐心协力,共渡难关。明清鲁商与徽商内在的团队协作意识使得两大商帮创造了百年商帮的奇迹,也为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与思想价值革新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最后,奉行货真价实,恪守利缘义取。新时代商人仍然奉行明清鲁商与徽商“货真价实、重视信誉,以义为先、利缘义取”的商业伦理观,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绝大部分新时代商人都能坚守“顾客至上”和“利缘义取”的理念,大力支持国家的“315消费者权益日”,以优质的商品和合理的价格赢得顾客的满意,重视自身信誉。即使是在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新时代商人也没有抬高商品价格,仍然传承着明清鲁商与徽商“以义为先,利缘义取”的商业伦理观。明清鲁商与徽商的义利观给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市场经营管理理念与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文本和借鉴价值。

总之,明清时期徽、鲁两大商帮的商业伦理留下了丰富的从商智慧,对重塑现代商业道德和调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徽商经商商人
从部队到经商,从员工到老板,从200万到2个亿,看好润刘爱民三十载奋斗史
言而无信的商人
论“新徽商”的定义
威尼斯商人
哪些方言有利于经商
西湾村采风
我所见识的印度商人
徽商回归之路
徽商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