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型园林对美丽中国建设作用研究

2021-01-17 01:48邓凤玉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节约型园林土地

邓凤玉

(福州黎明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9)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是“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这为我国未来5年生态文明建设以及15年后的美丽中国建设擘画了新蓝图。节约型园林作为一种以最少的地、最少的水、最少的钱,选择对周围生态环境以最小干扰的园林绿化模式,不仅有利于缓解资源约束,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构建宜居的生态环境,更是有助于落实《美丽中国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及实施方案》中提出的“空气清新、水体洁净、土壤安全、生态良好、人居整洁”5类美丽中国环境指标体系[1]。

一、“美丽中国”的基本要旨

第一,缓解资源约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内在要求。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文明兴衰的决定因素。习近平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节约资源,就必须转变资源利用方式,推动资源利用由粗放到集约、高效、循环地转变,以节地、节水、节能、节材等综合利用方式为重点,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果,从而破解资源短缺的瓶颈约束,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物质支撑。

第二,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措施。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时代和社会进步提出的新要求,已成为人民群众的新期盼。习近平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明确指出: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基本消灭城市黑臭水体还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景象,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让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2]。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推进蓝天保卫战,着力推进碧水保卫战,稳步推进净土保卫战,这为美丽中国建设开好局、起好步。

第三,创建美好生活,是美丽中国建设的根本目标。十九大报告关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新表述,使生态文明建设按下“快进键”。美好生活是充满生机活力的原生动力,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应有之义。美好生活就是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看得见星星、听得见鸟鸣,让人民群众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优美的生态环境、优质生态产品是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指标,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是美丽中国的根本目标[3]。

二、节约型园林的内涵

节约型园林作为一种集约和高效的人化自然,既不是简单的节约,也不是简单的节省,它追求的是最大限度节约自然资源和能源,获取最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节约型园林的内涵也应该从多角度理解。从经济学角度分析,节约型园林的内涵主要从园林建设资本投入和效益产出来分析,就是指在园林建设过程中使投入的成本最小化,建设完成后产出的环境和社会效益最大化;从生态学领域看,节约型园林就是将地形、水土资源、动植物等作为重要的生态因子进行综合分析,运用自然化、生态化的手法营造节约、可持续、自我维持、循环再利用、高效率、低成本的园林生态系统。从社会学领域解读,节约型园林建设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休闲、交流和防灾避灾的场所;二是因地制宜结合当地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营造体现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的景观;三是作为文化教育的园地,向人们开展各种科普和环保教育,培养当代人节约资源、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

三、利用节约型园林,有条不紊地落实节能减排战略

“十四五”是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阶段性胜利的关键期。纵观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影响一国能耗和排放的因素众多,包括资源禀赋、产业结构、技术水平、生活方式等。因此,节能减排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性的,甚至是全球性的系统工程。为了节约资源与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以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共赢,节能减排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近年来,中国政府在不断扎实地推进节能减排力度,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同时也提出了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落实减排承诺,这不仅充分地体现出中国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决心,更反映了中国是自觉对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作担当的责任大国。

园林绿化是美化环境的基础设施,是区域内唯一的自然碳汇,可以有效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比重。合理的园林规划可以高效的使用资源、降低污染物、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功效。

3.1 节约土地资源

土地是美丽中国建设的空间载体和物质基础,能否合理保护、节约集约利用好土地资源直接影响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命题。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人口集聚,造成了土地资源大量消耗和浪费,致使土地资源承载能力迫近底线。为了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新要求,第28个全国“土地日”把“珍惜土地资源,建设美丽家园”定为宣传主题。这不仅充分地展现了“建设美丽国土,共筑生态文明”的时代召唤,也为土地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珍惜土地资源,建设美丽家园”必须提升节约集约用地水平,盘活各类废弃、闲置土地,坚守生态保护红线[4]。

园林是指对土地和室外空间的营造或加工。土地作为园林建设中最为核心的要素,对其合理利用,既符合“珍惜土地资源”节约型园林的思想,也发挥了“建设美丽国土,共筑生态文明”的作用。节约型园林在土地节约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绿化生态技术。即挖掘园林的建设用地潜力,在不占用额外土地的地方开辟新的绿化领域,提高土地利用率,走节约型绿化道路。如开发建筑物内、外的平面绿化及其他立面绿化,这三种特殊空间绿化几乎不占用土地资源,合理地避开了城市用地的矛盾[5]。据统计,如果广泛推广特殊空间绿化,绝大多数城市能节约30%的土地能耗。二是废弃地再利用技术。废弃地就是闲置不用的土地。废弃地的产生使大量土地闲置,既浪费土地资源,也影响景观,有些废弃地甚至还会对土壤、水及空气造成严重的污染。节约型园林通过规划对废弃地进行生态恢复与重建,不但赋予土地新生,使其焕发新的活力与生机,也可以重建区域的生态平衡、调和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例如2016年在唐山举办的世界园艺博览会其会议场地就是利用采煤区废弃地和垃圾填埋场改造而成。园区改造是国内节约土地成本,改善生态环境的成功范例。因此对废弃地再利用,既缓解了用地紧张的问题,也为城市废弃地的生态修复提供了有效的解决途径。

3.2 节约水资源

我国是全球13个缺水国家之一,缺水类型可分为资源型、设施型和污染型。缺水的原因不同,解决缺水的途径也不同。节约型园林根据不同的缺水类型出发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一是,在资源型短缺上采取控制水资源的用量和节水植物选择与配置技术。在建设水景观时,根据当地水资源条件和水资源的承载力,以简约的水景设计为主,避免为了追求效果盲目人工挖湖造景,建设高耗水景观。在植物选择上,以选择耐旱、耗水率低的树种,乡土植物树种以及减少草坪种植等方式,这样在栽培、养护阶段都可以节约大量的灌溉用水。二是,在设施上采用先进节水灌溉技术。如喷灌、微灌、滴灌、根灌、渗灌、涌泉灌等技术方式,据统计涌泉灌和普通的地面灌溉相比可节水60%以上;三是,在污染型上设置区内采用废水再生利用技术,把中水回用用于景观用水、植被浇灌和消防用水上,这样既能减少污、废水的排放,又能高效的节约水资源。雨水回收与利用技术,将雨洪蓄渗工程技术与城市绿地景观相结合设计,在提升城市绿地汇聚雨水、蓄洪排涝、补充地下水功能的同时构建以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为目标的“海绵城市”[6]。

3.3 节约能源

能源是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既给国家带来了繁荣,也给环境带来了污染。“十四五”规划提出:推进能源革命,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提高能源供给保障能力[7]。目前,我国开发利用新能源、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已经成为缓解能源供需矛盾、减轻环境污染、调整能源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举措。节约型园林在清洁能源、新能源、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与降低能源消耗方面已经步入快速发展阶段。如,太阳能利用技术。园林中采用太阳能主要体现在利用太阳能发电,进行光电转换,并将其运用在园林小品、景观照明上。这些园林设施通过白天吸收的太阳光在夜晚便能发光,这样即减少了额外电能的耗用,又能产生独特有趣的景观;风能利用技术。园林中高耸的风车不仅能给人们带来无限的遐想,还能利用风能结合光能电系统实现为广场、公园、小区、雕塑等365天连续供电照明的功能。生物能源利用技术。园林中枯枝、落叶,修剪中产生的植物残体、草坪碎屑,野生的杂草,这三大类的废弃物作为潜在生物能源的原料,通过技术手段可以转化为替代化石燃料生物能源。

3.4 减少排放

原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认为,节约型园林的核心是坚持节土、节水、节能这“三节”以达到减小城市热岛效应、减少城市空气水体污染、减少城市建筑和基础设施能耗、减少城市交通和其它方面的能耗的“四减”功效。节土型园林的特殊空间绿化技术,在增加城市植物的覆盖率的同时,不仅能降解空气污染物,净化空气又能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当一个地区绿化率超过50%,就具有明显地缓解热岛效应[8]。据测算,屋顶绿化在夏季可使室内温度下降4至6摄氏度;节水型园林的水处理与利用技术,可以有效地节约水资源的使用,缓解城市内涝,减少污水、废水的排放,又能净化水质。节能型园林除了能降低能源的消耗,还能通过技术对清洁能源进行开发利用,替代会产生大量污染气体的传统化石能源,大幅度减少了污染气体的排放,减少温室效应。可见,利用节约型园林是落实节能减排工作的有效途径。

四、矫正城市病,建设宜居的生态环境

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2021年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占63.89%。目前,我国城镇数量和规模在不断地扩大。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带来的既可能是无可比拟的未来光明前景,也可能是前所未有的灾难凶兆。因为城市扩展不但强烈地改变了自然原有的地貌与生态结构状况,而且也会破坏城市内外乃至整个的生态系统,产生不利于人类生存的诸多问题,其最明显的表现为城市病。面对城市的种种问题,目前迫切需要转变原有的城市建设模式,对城市进行系统的、科学的、合理的规划,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干扰和破坏,并建设生态化的城市以实现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城市的生态化改造和建设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关键。“十四五”规划提出,要“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统筹地上地下空间利用,增加绿化节点。”城市中的各类园林绿地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绿色基础设施,利用园林矫正城市病,为城市环境安全提供保障刻不容缓。节约型园林作为一种以生态学相关原理为指导的建设模式毫无疑问与生态文明城市密切相关,是美丽中国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4.1 带动城市建设模式的转变

城市的蓬勃兴起与迅速扩展是工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传统的城市建设模式建立在以工业文明时代的价值观念和技术进步的基础上,是人们针对工业文明发展带来的各种城市问题的被动的反应,是一种短期的、片面的发展模式。

园林绿化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载体,与城市发展模式息息相关。园林绿化以其开放的空间、生态、休闲、娱乐兼备文化的表达等功能,成为城市健康发展的主要组成部分。节约型园林作为一种生态型的园林绿化模式,是人类对整体生态系统中的各个景观元素进行协调的一个过程,这为城市与自然进程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种新的解答。因此,节约型园林在带动城市建设模式的转变有着更为鲜明的作用。

4.2 实现城市的生态可持续发展

从生态的观点来看,城市是以人为中心的复杂的生态系统。城市的生态可持续发展需要兼顾多种要素:交通系统是城市的命脉,影响着城市的发展及城市的生活质量;人地关系和谐是城市的肌体,城市的发展需要合理配置土地资源,优化城市布局;环境优美是城市的形象,其中包括自然的环境,生产生活等各方面的环境;文化积淀是城市的灵魂,城市是以物质形式延续,但内涵却是以文化形式延续的。一个繁荣和发展的城市应充分体现出其文化特色的弘扬和再创造。因此,当这些要素都兼顾时,才能构建一个生态的、文明的、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节约型园林绿化不仅构成城市生态环境的主体,影响着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健康,并成为在中国现今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实现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首先,交通结合绿道规划。绿道作为一种功能复合的线性土地网络,具有滞尘、净化空气、降低噪声等独特的环保功能。如何让绿道用于消除汽车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通过交通与绿道融合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节约资源,为生态文明建设领航,这已经引起城市交通规划学者的高度重视。自2009年始的珠江三角洲绿道网就充分证明了在其改善城市空间结构、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建立可持续的城市生态网络等方面优良的综合效应。节约型园林的绿道规划设计是从资源的节约、整合等方面出发,使交通与绿道达到有效结合。

其次,善用土地。土地是生态文明的空间载体和构成要素,城市土地利用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城市布局、环境质量和城市形态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此,2017年3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需按照居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入园”的要求,优化城市绿地布局,均衡布局公园绿地。因此城市规划要贯彻节约土地的基本国策,按照生态优化、利用最佳的原则进行,拓展绿色空间,提高城市绿化效果。低层高密度、高层高密度等设计,拆迁建绿、破硬复绿,向天空要地、立体绿化、见缝插绿的节约型园林绿地充分体现了还地于民、还绿于民,让公共绿色空间资源利用率最大化、最优化。

再次,打造环境优美的宜居空间。宜居城市的首要判别标准就是城市生态系统良好,一个生态系统良好的城市才称得上生态的、健康的、可持续的,才能满足城市居民身心健康的基本需求。生态园林城市是落实城市宜居性的重要抓手,节约型园林作为生态园林的一个子系统,要求在园林建设过程中充分利用现有的绿地资源,最大化地实现绿化的生态效益。如,在尊重与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前提下充分利用城市内的山体、河流、海岸、湿地、植被等基址自然资源,充分活用绿化植栽,挖掘现有的土地资源和绿化空间使其最大程度地发挥园林的环境功能和生态效益,这些与建设生态园林城市、宜居城市中的自然环境优美、生态系统良好等方面的要求完全一致。

最后,塑造城市特色。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所在,也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源泉。美丽中国建设正是要突破现有城市建设中千城一面的“美学平庸”困境[9],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充分尊重城市的特色,因地制宜制定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城市建设方案。节约型园林最突出的特性就是遵循“因地制宜、生态优先”的原则。设计师以尊重场所的自然过程为依据,在设计过程中尽量地保留城市原有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这样的设计既反映自然环境的特色,又有益于城市的历史和文化的传承;乡土植物的运用也是节约型园林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乡土植物不仅可以节约管理和养护的成本,维护当地微生物、植物、动物群落的生态平衡,又能凸显地方风貌。漫步于杨柳依依的河道旁,就会感受到江南水乡的悠悠韵味,而穿梭于傲然挺立的白桦林中,便会使人感受到北国的特有风光。一木一石、一花一草处处都流露着沉淀的历史文化和地域特征。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2035年的远景目标是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建设美丽中国,不仅反映了人民群众对未来美好生活环境的期盼,也对今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生态理念的节约型园林绿化作为当今园林建设的主要趋势,必定会对美丽中国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猜你喜欢
节约型园林土地
基于节约型视角下绿色财政税收政策分析
我爱这土地
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民宗局上榜全国首批“节约型机关”
清代园林初探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高校节约型校园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的探索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分土地
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获全国自治区创建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