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向荣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1]。2018年,教育部提出要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2]高校财务管理作为高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充分发挥高校财务管理的优势和作用,必须顺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趋势,构建科学的财务管理模式。大数据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伴随着各个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应运而生。在大数据背景下,高校财务工作者应该主动升级财务管理思维,加速推动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探求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新路径。
当前,多数高校的财务管理人员习惯于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缺乏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意识。很多财务管理人员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不足,在短时间内难以接受全新的财务管理模式。[3]一些年龄大且财务管理经验丰富的财务管理人员,接受财务管理信息化理念速度较慢;个别财务人员甚至认为现有财务软硬件水平能解决所有财务问题,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
数据安全防范关系到高校财务信息的安全。大数据时代,数据信息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对大数据信息资源进行挖掘利用,能为高校创造新的价值。但是,目前许多高校的财务管理数据安全机制存在严重问题。其一,很多财务管理工作仍然使用人工操作方式进行,失误在所难免。其二,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财务人员虽能自主完成财务出纳支付、会计记账、复核等工作,但数据管理多依赖校内的网络信息中心或是校外的软件运维人员。在这样的模式中,财务管理人员大多缺少安全防范意识,既不能及时发现问题,更不能及时解决问题。其三,部分高校对财务信息管理的审批权限划分不科学,导致信息查询等权限设置过于随意。这就为高校的财务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较强的技术手段作支撑,需要掌握信息化技术的财务人员来操作。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但目前很多高校的财务管理人员信息化素养较低。这些财务管理人员习惯于传统财务管理工作模式,并对之存在极大的依赖性,缺乏创新意识,对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不够积极主动,最终阻碍了财务管理信息化工作的落实。在落实财务管理工作时,一些财务管理人员专业水平不高,极易导致财务管理工作基础不牢固,埋下安全隐患。另外,高校的社会公益属性,决定了经济效益不是高校财务管理追求的主要目标,对于财务管理的专业性没有太高要求。随着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创新改革的需要,传统的财务管理人员只有转型升级才能够满足工作要求。[4]为此,财务管理人员应积极提升财务素养以及专业能力,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奠定基础。
在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下,财务工作的主要内容是预算、学费收缴、成本支出、结算等。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张以及教学质量的提升,高校的财务活动更加复杂,高校也面临诸如固定资产管理改革、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校属企业的发展与运营等问题,这些都对高校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高校可持续发展或扩张要求,粗放的财务管理模式也无法为高校提供精细化服务,不利于学校的管理层做出正确、精准的判断和科学的决策。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为了尽可能地实现发展目标,加快推进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成为必然选择。
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必须不断增强财务管理人员的信息化建设意识。首先,高校的财务管理人员要充分认识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财务管理人员要认识到,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提高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水平的必要前提;系统学习财务管理信息化知识,在财务管理中熟练地应用信息技术,是提升财务管理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其次,高校要积极宣传财务管理信息化理念,营造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环境,提高财务管理团队的新财务管理思维水平。再次,高校应聘请专家团队向全体职工宣传普及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理念,为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离不开具备较高信息化素养的财务管理队伍。首先,高校可以通过引进信息化技术财务管理人才来满足大数据背景下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相关要求。其次,高校要加强人才培训,提升在职财务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技术水平,确保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充分发挥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作用。再次,财务管理人员要主动学习财务管理信息化知识,通过转型升级提升自身的财务管理信息化能力。高校和财务管理人员双管齐下,共同努力,就可以打造一支具备较高信息化素养的财务管理队伍,促进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实施,实现财务管理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在大数据背景下,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机遇和风险并存。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推进,大数据为财务管理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也带来了相应的财务安全风险。财务安全风险涉及数据信息的泄露以及盗用,必须在财务管理当中打造信息安全防火墙,并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防范意识,确保财务数据信息的安全。第一,构建完善的沟通协作机制。学校财务部门应与相关各部门深入沟通,争取其他部门的支持,使其能够主动对数据信息安全进行防范,保证相关数据信息真实可靠。第二,财务部门要对数据信息安全进行定期维护,建立健全安全评估报告制度,确保数据安全的稳定性,以便相关负责人及时了解准确信息,从而做出科学决策。第三,高校需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构建信息化平台的防火墙,严格设置财务数据信息的访问权限,保障数据信息的安全性,降低财务风险。[5]
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财务机器人”已经问世,并逐渐应用到各行各业中。就财务管理工作而言,那些简单重复的财务会计工作完全可以由机器人承担。财务会计其实是管理学下的一个分支,只不过一直以来只体现了记账功能,管理属性不明显。世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已紧跟时代步伐启用“财务机器人”开展财务工作,引发了会计从业者的内心焦虑。基础会计工作由机器人代劳,会计自动化、智能化解放了财务管理人员的双手,在这种背景下,会计该怎样转型呢?对于高校来讲,被智能机器解放出来的财务人员,可以运用大数据对高校的投入产出比进行规范分析和审慎分析,借助大数据信息,提升财政资金利用效率,帮助高校做到财务风险的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从而推动高校财务管理水平实现质的提升。
在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加快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时代的必然要求。在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高校财务管理人员需要具备先进的信息技术理念,推动财务管理工作改革创新;高校需要打造专业的财务管理团队,推动财务智能化转型,应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