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静荣
唐代花釉为钧窑前身,故也习称为“唐钧”“唐花钧”。它是以黑釉或黄釉为底釉,上施蓝斑、褐斑、月白斑的多层施釉装饰的一种高温陶瓷釉色,在装饰效果上与唐三彩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以斑斓的色彩,反映出气势磅礴的盛唐文化艺术。河南鲁山窑、黄道窑、禹县窑、内乡窑,陕西耀州窑及山西交城窑均有生产。其造型有壶、盘、罐、花浇、腰鼓等,尤以罐类最多,腰鼓最为出名。唐代南卓著《羯鼓录》曾记载唐代盛行陶瓷腰鼓,产地“不是青州石末,即是鲁山花瓷”。故宫博物院藏一件花釉腰鼓,器形硕大,釉色奔放,是国家级文物。它与鲁山窑出土瓷片质地釉色相同,可以确认为鲁山窑产品。上世纪80 年代陕西出土一件花釉腰鼓,系耀州窑产品。80 年代以来,仿唐花釉产品问世、开始于鲁山地区,先是仿故宫藏花釉腰鼓,仿品被文物贩子购去,到广州为海关查获,并在电视台曝光。笔者从电视中看到录相,还真有些貌似,未及看到原物便将此事编入自己的一本书中,后来看到实物方知其假。借此机会,一是纠正前书的错误,向读者致歉;二是提醒读者千万别看录相和照片鉴定文物,一定要仔细观看实物后再下结论为妥。此波未平,一波又起。内地一家非常著名的博物馆,也收了一件花釉腰鼓,并从当地公安局开出证明信,证明此腰鼓为掘墓所出。其实真正的文物就在故宫陶瓷馆中展出,若将二者放到一起对比,真假昭然若揭。一个文物工作者,要相信自己的眼睛,不要去聽信天方夜谭式的故事。此后,我见到几位收藏家上了假腰鼓的当,而发财的是那个最早仿唐花釉的厂长。现在花釉仿制已扩展到河南其它地区,腰鼓因遗址出土资料证明有大、小多种尺寸,故新仿腰鼓的尺寸型号也多了。除腰鼓外,壶、罐仿品也不少。
唐代鲁山花釉与禹县花釉十分相似,黄道内乡及耀州窑的差别也不大。若以腰鼓而论,前二者基本一样,后三者胎体一样,釉色略有差异,黑色底釉均呈灰黑或灰褐色、不如前二者黑色纯正,唯山西交城窑黑色乌亮,但腰鼓胎体轻薄。新仿花釉与唐花釉鉴定要点如下:
1. 唐花釉有黑釉蓝斑、褐釉蓝斑和褐釉酱斑及茶叶末釉蓝白斑等多种釉色,蓝斑均是月白色中混杂蓝色,其蓝色当为钛蓝。新仿者则多为黑釉蓝白斑,其它釉色少见,且白色过白,不是月白色,蓝色则过于蓝艳,当属钴蓝。
2. 新仿者的文化层次较低,造型设计不精巧,仅得貌似,没有一件造型准确达到九成的。故牢记唐代花釉各种造型曲线变化,直接便能断其真伪。
3. 新仿者修坯及修足时刻意模真,或过于精细,或失之呆板,均有破绽可查。
4. 新仿者多用酸咬作旧,细心观察酸咬痕迹、也可断其真伪。但也有用复烧法作旧的,即使用黄土中的石结核物碾成细粉,和泥罩于仿器外表,再入低温窑复烧,所得效果极类出土物,甚至连土浸都有,浮光也一扫而光。这种作旧法是近几年新发明的,望读者注意观察其状态。记住一点、凡是用这种方法作旧的,土浸均有,而真正的出土物并不一定有土浸。
5. 新仿者使用的釉料均是现代化工原料,现代颜色釉中均可找到范本,而古代所用釉料当为本地区所产矿料。据笔者所知,仿制者至今未能找到其矿料,故只能以用现代颜色釉代替。现代颜色釉成分单纯,古代矿料成分复杂,反映在釉面上,后者的色斑均是多种呈色的组合体,前者则是纯一的单色。
6. 呆板的蘸釉方法,拘谨的淋釉斑,仔细品味,也与真物那种自然、潇洒的风格有异。
7. 凡真物大块月白或蓝色斑彩釉上均有后期开片,且开片中均混有黑色杂物,新仿者则少有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