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研项目奖励制度的经济学分析

2021-01-16 12:24王春雷
科学与管理 2021年6期
关键词:奖励制度科研项目高校教师

王春雷

摘要:目前关于高校科研项目奖励制度的分析主要是归纳奖励制度“是什么样”以及建议“应该怎样”,缺乏一个理论框架论证制度为什么“应该那样”。将高校教师厌恶风险这一特征纳入分析框架,构建一个经济学模型阐明高校科研项目奖励制度的内在逻辑。由于现行奖励制度一般只奖励“成功的结果”,无法降低或消除高校教师申报项目面临的收益风险,因而是一种无效率的制度。本文进一步探讨了什么是有效率的制度及其实施面临的一些约束,表明高校能够实行的科研项目奖励制度虽然不是最有效率的制度,但其结果要优于现行只奖励“成功”的制度。

关键词:高校教师;科研项目;奖励制度;效率

中图分类号:G311文献标识码: ADOI:10.3969/j.issn.1003-8256.2021.06.011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科学基金项目(71363006)

0引言

科研評价导向及激励制度与科研产出息息相关,政府与社会有什么样的外部评价体系,高校内部就有相应的激励制度产生,从而影响高校教师的科研走向[1]。无论是大学排名还是学科评估,高等级科研项目都是可以量化的最硬性指标。为了调动广大教师的科研积极性,高校出台了一系列的科研奖励政策,鼓励教师发表论文和申报项目[2]。科研项目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可以分为申报、评审与实施三个环节,每一个环节均存在如何设计好的激励制度的问题。现有研究文献主要讨论的是项目评审与实施两个环节的制度设计问题。关于项目评审这一环节,一些研究者借鉴国外科研项目评审制度的经验提出了适应国情的改革措施[3-4],还有一些文献利用博弈论方法探讨了科研立项中的合谋[5]以及寻租[6]现象。关于项目实施这一环节,阿儒涵和李铭禄[7]建议通过成本补偿机制来降低科研项目执行中的道德风险,而阿儒涵和李晓轩[8]关于科研项目间接费用的分析也属于这一范畴。在项目评审与实施环节中,高校只是作为项目依托机构承担管理职能,并不直接参与相关的激励制度设计工作。只有在科研项目申报这一环节,高校才作为参与主体设计相应的奖励制度。然而,这方面的文献通常是归纳高校的科研项目奖励制度整体看来“是什么样子”以及建议“应该怎样”[9-10],缺乏一个理论框架阐明科研项目奖励制度为什么“应该那样”。

高校教师是科研活动的主体,但研究什么问题、去哪里参加学术会议、发表怎样的论文等科研活动都有很大程度的自由,是否项目申报也基本上是高校教师自由选择的结果,因此本文研究的是高校如何设计制度激励教师自发申报科研项目,而不考虑强迫教师申报项目的情况,虽然笔者了解在一些高校里面科研管理部门确实要求教师申报特定的项目。由于高校对科研项目一般采取的是对立项进行奖励的制度,本文将高校教师厌恶风险这一特征纳入分析框架,构建一个经济学模型阐明高校科研项目奖励制度的内在逻辑。由于现行激励制度只奖励“成功的结果”而不管“失败的过程”,这一制度无法降低或消除高校教师申报项目面临的收益风险,因而是一种无效率的科研项目奖励制度。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讨了什么是有效率的制度以及其实施面临的一些约束条件,进而提出了高校能够实行的科研项目奖励制度。它虽然不是最有效率的奖励制度,但显然要优于高校现在实行的只奖励“成功”的制度。

1分析框架

如果不申报科研项目,高校教师可以利用全部时间精力进行收益确定的工作,将这些确定性收益标准化为1。申报项目需要占用高校教师一部分时间精力,其成本为E,0 < E≤1。一旦立项,教师获得的收益包括内心满足感、同行认可、课题研究便利等,记项目申报成功给教师带来的物质、精神等方面的收益为S。为了与高校提供的奖励区分开来,称S为“内在收益”,而高校提供的奖励被称为“外在奖励”。如果项目申报失败,内在收益为0。

2最优科研项目奖励制度

根据上面的分析,如果能够对申报失败的教师给予一定补偿,将会降低风险厌恶型教师面临的收益风险,或许能够更有效率地激励教师申报项目。下面我们来分析这一可能性。

由于教师申报项目只有两种结果,一种是成功获得立项,另一种是没有获得立项。因此高校根据这两种结果设置相应的奖励,令奖励制度为(x,y),其中x和y分别代表的是申报成功和失败时的奖励。前面讨论的高校通常采用的奖励制度可以表述为:x > 0且y = 0。但这仅仅是一种奖励制度而已,高校可以选择的奖励制度还可以有很多种,例如x = 0且y > 0,即仅对申报项目失败的教师进行奖励。为了找到最有效率的科研项目奖励制度,这里不对x和y的取值进行限定。

4简要结论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对高校现行的科研项目奖励制度进行反思。本文构建了一个简单的经济学模型表明,高校现在采取的只奖励“成功”的制度并不是一種有效率的制度。考虑到高校教师厌恶风险这一特性,高校可以通过奖励制度完全消除其面临的风险,可以达到一种最有效率的制度安排。然而,由于激励相容约束和奖励非负约束的限制,高校能够制定的奖励制度并不能达到最有效率的结果,但其结果要优于高校通常采取的只奖励“成功”的制度。

尽管本文分析了在什么情形下高校才应该激励教师申报项目以及应该如何设置奖励,但并不表示高校在实际中就应该采取本文提出的科研项目奖励制度。模型是对复杂现实的简化,为了分析高校现行科研项目奖励制度的缺陷,本文做了许多简化假设,例如模型只包括一位教师或者认为教师是同质的、高校和教师从科研项目申报成功中获得的收益为共同知识、高校有完全的自主权设置奖励制度而教师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等等。只有在这些假设的基础上,才能推导出可行的科研项目奖励制度应该是怎样。考虑到实际情况的复杂性,完全照搬模型结论来制定科研项目奖励政策显然是错误的。本文的意义在于为分析复杂的现实情况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感兴趣的研究者可以根据现实情况对模型进行扩展。更重要的是,本文希望让高校的决策制定者认识到科研项目奖励不能只关注成功,也要顾及失败。特别是当决策制定者认定了什么是好的结果,进而依据好的结果来制定相应的激励,却不考虑结果产生的过程,最终不一定能产生好的结果。

参考文献:

[1]卢立珏,薛伟.地方高校科研:外部评价体系重构与内部激励机制改革[J].中国高校科技, 2019(4): 46-50.

[2]于洁.如何实现大学教学与科研并重——一个研究框架的构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4): 15-22.

[3]常旭华,陈强,刘笑.美国NIH和NSF的科研项目精细化过程管理及对我国的启示[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9(2): 134-143.

[4]李杏林,贡毅.美国NIH、NSF评审制度研究及对深圳的启示[J].科研管理, 2019, 40(8): 293-296.

[5]侯晓辉,谢祥,黄磊.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前后科研立项合谋博弈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 2018, 38(6): 184-196.

[6]王欣,贾元华,马晓飞.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立项中的寻租博弈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8): 27-30.

[7]阿儒涵,李铭禄.我国科研项目成本补偿机制改革的路径选择分析[J].科学学研究, 2016, 34(4): 558-563.

[8]阿儒涵,李晓轩.政府科研项目间接费用补偿的典型模式及启示[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5, 36(8): 28-36.

[9]杨忠泰.公立高校科研奖励过度问题研究——知识发展流程视角[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7): 113-119.

[10]张红伟.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科研奖励办法比较[J].高教发展与评估, 2017, 33(2): 10-16,106.

[11]刘海洋,吴龙,董维刚.为什么中国学术研究数量众多但缺乏高水平成果? [J].科学学研究, 2012, 30(8): 1134-1142.

Economic Analysis of the Reward System of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s in Universities

WANG Chunlei(School of Economics, Guangxi University, Nanning 530004, China)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analysis of the reward system of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s in universities is mainly to sum up what the reward system looks like and how it should be, lacking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to demonstrate why the system is like this and why it should be like that. In this pap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isk aversion of university teachers are included in the analysis framework, and an economic model is constructed to illustrate the internal logic of reward system of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s in universities. As the current reward system only rewards "successful result", it cannot reduce or eliminate the risk of income faced by university teachers applying for projects, so it is an inefficient system. This paper further discusses what is an efficient system and some constraints it faces. It shows that although the reward system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s that universities can implement is not the most efficient system, the results are better than the system that only rewards "success".

Keywords: university teacher;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reward system;efficiency

猜你喜欢
奖励制度科研项目高校教师
医院科研项目信息化管理应用探讨
幸福从“心”开始
高校教师党建参与的“四度”模型研究
浅谈高校科研项目管理模式的创新
高校本科生奖励制度新探
高校本科生奖励制度新探
班级奖励制度“保鲜”之法
唤醒和培养少先队员的责任意识的几点实践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内化及其促进机制探讨
国务院印发《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