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瑞梅
摘 要:农业是影响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深受我国政府的重视。玉米秸秆还田是影响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通过实施玉米秸秆还田能够提升小麦产量。为此,文章阐述了玉米秸秆还田的重要作用,探究了如何更好地将玉米秸秆还田应用到小麦种植中。
关键词:玉米秸秆;小麦种植;作用;应用
文章编号:1005-2690(2021)21-0077-02 中国图书分类号:S141.4;S512.1 文献标志码:B
玉米秸秆还田的实施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性状,提高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在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背景下, 玉米秸秆还田作为小麦可持续生产的重要措施,开始被人们广泛的应用到农业生产领域。但是从实施操作角度来看,玉米秸秆还田后会出现出苗率低,苗黄、苗弱等现象,最终会降低玉米的产量。
1 玉米秸秆还田在小麦种植中的作用分析
第一,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经过研究分析发现,玉米秸秆的内部蕴含丰富的氮、磷、钾、钙、镁元素等营养物质,这些物质中的有机质含量超过15%。
第二,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秸秆还田后会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形成腐殖酸和土壤酸钙,土壤内部会形成大量的团粒结构,土壤的容重降低,总体孔隙度和渗水率提高。在发生一系列变化之后土壤的通透性和肥力会增强,内部所拥有的水分得到提升。
第三,提升土壤的生物活性。玉米秸秆内部蕴含大量的有机化学能,这些有机化学能是土壤微生物生命获取的重要能源。在土壤内部微生物增加的情況下,会增加细菌、放线菌的数量,纤维分解、氨化的作用得到强化[1]。
2 玉米秸秆还田在小麦种植中存在的问题
2.1 秸秆还田数量、时间不适宜
在玉米收获后,秸秆还田过多、过少都会对小麦的生长产生不利的影响。在玉米秸秆过多的情况下会妨碍植物根系的生长;在玉米秸秆过少的情况下无法达到培肥改土的效果。
2.2 秸秆粉碎不符合实际情况
由于秸秆还田作业速度较快、秸秆倒伏、接卸调试技术使用不到位都会使秸秆粉碎较长,在成堆后不利于耕翻,最终会影响到小麦的播种。细小的秸秆和土壤的接触面积较大,在这个过程中会吸收较多水分,分解速度较快。在实施操作的过程中如果植株不经过粉碎就直接翻压处理,不仅不易分解,而且还会形成隔离层,十分不利于作物的生长[2]。
2.3 整地质量较差
田间存在比较多的玉米秸秆,整地后土壤会变得十分松散,土壤的孔隙率较大,种子和土壤无法紧密接触,由此会影响小麦的播种,影响小麦种子的发芽、出苗,导致出苗不整齐,缺苗断垄现象十分严重。
2.4 作物的播种质量较差
一些地块粉碎秸秆较长,较长的秸秆不仅会影响整地的质量,而且还会影响作物的播种。在应用传统开沟小麦播种时会影响到小麦的播种质量。
2.5 争氮现象十分严重
在实施玉米秸秆还田后需要进行后续的微生物分解,在分解完成之后秸秆中的养分会被作物吸收。在具体实施操作时,适合土壤微生物活动的碳、氮元素比例为25∶1,而玉米秸秆的碳、氮元素比为80∶1。在播种的过程中由于土壤中氮元素较少,会使得微生物和小麦争夺氮元素,在争夺氮元素的过程中会加速秸秆的分解,最终导致小麦生长不良[3]。
2.6 病虫害现象十分严重
玉米秸秆上会存在较多的病菌、虫卵,这些病菌和虫卵在被带到田间时会诱发病虫的蔓延,病虫的持续蔓延会为害到小麦的健康生长,减少小麦的产量。同时,病虫害十分严重的玉米秸秆不适合直接还田,而需要经过高温处理后才能还田。经过处理的高温秸秆可以作为饲料、燃料来防治病虫害。
3 玉米秸秆还田在小麦种植中的优化对策
3.1 加强对秸秆还田数量的合理把控
一般情况下,玉米的经济系数在28%~40%,在具体实施操作时针对一些中等肥力的田块,秸秆还田操作所获得的秸秆可以全部用在还田操作上。对于一些氮肥缺乏的地块,秸秆还田操作可以在播种期进行,但是秸秆还田操作不适合使用较多的秸秆。对于氮肥施加比较多的地块,需要在播种前的一定时间内完成还田操作,结合实际情况适当增加秸秆的数量[4]。
3.2 秸秆粉碎操作
粉碎之后的秸秆不能过长或成堆,秸秆旋耕操作需要进行至少两次粉碎操作,经过粉碎处理秸秆的长度一般在5~10 cm。在实施粉碎操作时要保障秸秆不能过长,也不能过度粉碎。
在对秸秆实施粉碎处理之后要将其均匀地覆盖在田间,每667 m2施加腐熟剂1~2 kg,使用完化学添加剂后挖约28 cm的深坑,保障玉米秸秆能够全部进入到土层中,由此在增加土壤接触面积的同时使得土壤能够更好地吸收水分,加快植物的腐烂速度。
3.3 精细化整地
在使用深耕、深松机械化设备处理秸秆时要注重实现对耕作层的深耕、深松处理,处理深度需要超过25 cm,保障深耕深度的目的是为了保障所有玉米秸秆都能够深入到土层中,促进秸秆腐烂。在旋转深耕两遍之后还需要对土地实施平整处理,使得土壤能够保持上虚下实的状态,土壤保持在这样状态时对其实施必要的镇压处理,目的是避免出现土壤漏风[5]。
3.4 提升作物的播种质量
第一,在进行作物播种时要注重选择适合的机械设备完成播种。一般情况下,相关人员会选择使用圆盘开沟播种机实施播种,在机械设备的支持下有效提升作物的播种质量。第二,水分管理。通过开展必要的水分管理来保证土壤的稳定性,加速玉米秸秆的腐烂速度。在玉米播种之后,如果发现不合理的情况需要立刻完成灌水处理,灌水处理之后立即开展划锄操作,避免出现土壤板结。第三,及时做好查苗补种工作。在小麦出苗之后要对苗情进行分析,对同类种子实施必要的浸种催芽处理,并完成后续的补苗工作,提升小麦的总体产量。第四,选择适合的播种技术。在作物耕作的过程中要使用机械设备,在实施播种操作时选择使用包衣包裹种子,将种子的深耕控制在3~5 cm,在小麦播种后要在第一时间实施镇压处理,并根据当地土壤的实际情况来进一步优化水分管理。考虑到秸秆对小麦出苗所产生的影响,在实施操作的时候要适当增加小麦播种量,每667 m2田地的播种量在9~10 kg,适合的播种时间是10月5—15日。
3.5 补充氮肥
在开展农作物种植管理时不仅要为其补充足量的有机磷肥,而且还需要补充氮肥,在有机磷肥、氮肥的综合作用下保障玉米秸秆在分解时可以充分满足微生物的需要。比如在耕作时可以使用磷酸肥提升小麦产量。在小麦种植管理时为了避免出现小麦脱肥的情况,还需要为小麦的种植补充充分的养分,在补充养分的过程中还需要施加一定的底肥,目的是促进小麦更好地生长发育,提升小麦产量。在小麦种植的过程中,及时补充氮肥会有效促进小麦健康生长,提高小麦的产量,提高农户的总体经济效益。
3.6 做好病虫害综合防治工作
玉米秸秆还田技术对病虫害综合防治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在种植生产管理的过程中,秸秆会具有较多的病原菌和虫卵,还田之后会被带入到土壤中,不仅会影响下一阶段作物的生长,而且还会诱发一系列的病虫害。另外,不恰当使用秸秆还田技术或掩埋深度不够会使得小麦的根系无法向下生长,降低小麦成活率。玉米秸秆还田技术的实施能有效提升土壤微生物的总体含量,但是在土壤氮元素含量不够的情况下微生物会和小麦中的一些成分共同争夺土壤中的氮元素,不仅会降低秸秆的分解速度,还会在麦苗氮元素缺乏的情况下出现生长不良的现象,由此引发一系列病害现象。为了减少病害出现,要注重提升作物抵抗不利环境的能力。为此,在使用玉米秸秆还田技术的过程中需要做好病蟲害综合防治工作,在作物生长的过程中要着重防治小麦条锈病、白粉病、赤霉病等病虫害,从而为作物的健康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3.7 做好田间管理
第一,开展查苗补缺和移稠补稀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虽然玉米秸秆还田能够为小麦的种植以及健康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但是如果玉米秸秆还田量比较大,就会使得小麦无法与土壤紧密接触,由此会出现缺苗断垄现象。为此,在玉米播种出苗之后要及时做好查苗工作,通过查苗来提升小麦的产量和质量。第二,通过施加一定的肥料、水分来为小麦健康生长提供支持。土壤水分较低会降低小麦的生长速度,为此,在小麦种植的过程中需要采取措施控制土壤的水分,选择滴灌的方式来代替喷灌或喷淋,由此提升小麦的产量。
4 结束语
玉米秸秆还田技术在小麦种植中的使用能够达到一个理想的作物种植效果,提高小麦的产量。为此,结合玉米秸秆还田技术应用的基本特点,立足小麦作物生长需要,对如何发挥出玉米秸秆技术在小麦种植中的应用及作用进行了分析,能够在玉米秸秆还田技术的支持下提高小麦作物的总体产量。
参考文献:
[1]齐永志.玉米秸秆还田的微生态效应及对小麦纹枯病的适应性控制技术[D]. 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14.
[2]王瑞.玉米秸秆还田技术在小麦栽培中的应用探讨[J].农民致富之友,2019(10):26.
[3]刘新房,张向华.河南扶沟县小麦种植中的玉米秸秆还田技术要点[J].农业工程技术,2019,39(11):56.
[4]王哲武,丹蓓.玉米秸秆还田技术在小麦种植中的应用研究[J].农业工程技术,2017,37(23):39.
[5]高新敬.浅探玉米秸秆还田技术在小麦栽培中的应用[J].农民致富之友,2017(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