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贞
(沈阳音乐学院,辽宁 沈阳 110000)
我国文化艺术博大精深,诗词歌赋作为重要的文化构成之一,其表现的美不仅体现在意境上,还体现在形式上,古代诗歌具有非常强的韵律及节奏感。因我国古诗词具备形式美、音乐美、意境美的文化特色,诗词中的意境不仅给人带来身临其境的感觉,而且还会给人带来十分强烈的乐律感,而这种乐律也会让人更加深刻地体会诗歌内容的意境美。这些古代诗歌正是由于强烈的音乐韵律、丰富的内容和较高的文学价值而流传至今,成为千古绝唱。
艺术歌曲主要指将音乐与文学进行有机融合的一种声乐体裁,歌词大部分选择既有文学特征又有音乐特征的经典诗作,其旋律通常只采取一个声部,以此强调二者间的关系,而作曲家在创作时也力求表现出诗词中的情感与意境。这种音乐体裁流行于19世纪的欧洲,直至20世纪20年代传入中国,并与中国历史文化发生激烈碰撞。中国古诗词既可咏也可诵,且中国汉字通常有四个声调,抑扬顿挫,其诗歌本身便具备音调特征。我国最早入乐的诗歌便是《诗经》,其音乐是以朗诵音调为基础进行创作的,发展至宋朝时期,诗歌和音乐之间的结合也更加紧密,创作者利用汉字的发声进行创作,采用各种手法将二者进行相互渗透[1]。艺术歌曲与我国古诗词进行融合的历史十分久远,两者之间的结合不单单是中西方文化的结合,更是古诗词所具有的古典韵味与不同时代作曲家采取的不同技法间的时空对话。演唱者在演唱时需对歌曲进行解读,不但要了解其内容,包含的情感和展现的意境,还必须对其旋律和伴奏进行详细分析,再配合演唱者的演唱技巧,才可以创作出别具韵味的艺术佳品。
李清照不但精通诗词,而且在音律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因此,在读李清照的诗词时,会让人体验到别样的韵律美,时而舒缓、时而紧促,带给人百转千回的美感体验。
在诗歌的开头部分采用几组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由此不难看出,整首诗歌的重点在于叠字,其韵律美也是通过叠字体现的。这句只由七个字组成,除“觅”和“冷”两个字外,余下的几个词均为齿音和清音。其中,齿音指一种通过舌尖来发音的方式,发音时舌尖通常会顶住上门牙,所以发音短促、纤细;而清音主要指声带不震动的一种发声方式。这七个字将两种发音有机融合,尽管是重叠使用字,但却毫无累赘之感,读者在朗读时只觉得婉转凄楚,犹如女子悲伤啜泣,进而使语音结构更具张力。李清照写这首词时已经国破家亡,所以,整首词充满凄婉悲凉之意,七个字将不同发音进行组合,带给人极佳的语感体验。
“声声慢”既是这首诗歌的标题,也是一个词牌名,而词牌名划分为平韵体、仄韵体。《声声慢》首句部分的“戚”字同下文中的“息”字、“急”字、“识”字、“得”字等均为入声字,此处选择入声押韵形式的仄韵体,是为了表达词人的情感,抒发其悲伤之情。汉语音调有四种: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通常为追求韵律美,会把第一种音调定为平声,后三种则为仄声。其中,音调不一样则代表情感和韵律感也不同。例如,平声为陈述语气,而上声则比较慷慨激昂,去声带有哀怨情绪,入声为比较短促的语气[2]。所以,入声词读起来具有短促的特点,这与齿音比较相似,均为短促发音。整首诗歌均存在入韵押韵,所以,每句都会停顿,正是这种停顿使得诗句更具音乐感,表达出词人的失落情绪和悲痛的心情。
在《声声慢》中常看到声音的平仄变化,且声音起伏也十分明显,词人孤寂、悲伤的愁情仅用文字来表达还远远不够,通过音乐韵律则能很好地将其体现出来。例如,“寻寻觅觅”从字面上看指的是寻找某种东西,李清照在写这首词时,生活正遭受巨大变故,国破家亡,与丈夫阴阳相隔,其内心非常孤寂,没有什么能够排遣其内心孤寂之感,她想寻找可以排遣孤寂的东西,结果却找来“冷冷清清”,感受到的是“凄凄惨惨戚戚”。由此不难看出,词人内心冷清凄惨的感受。这些句子展现的音乐感给人一种悲哀、凄凉的感觉,让听者也不免为其境遇所感慨。再如“满地黄花堆积,……怎一个愁字了得!”这几句又将作者悲伤之情进行强化,此处尽管没有叠词押韵,却流露出真情实感,采用许多简短的句子,使诗词更具韵律感,且节奏感也更强,作者的情绪得到很好的体现。
这首词开头部分采取四四六的排列格式,朗诵时两字一顿。其中和乐而歌,包含三小节,前两小节共四个字,后一小节为六个字,所以,在进行和歌时前两节相对比较舒缓而后一节则相对比较紧凑。虽然叠字的韵律感比较强,但使用起来却非常麻烦,要想用的让人不厌烦,则需增强其韵律感,不仅要让叠字不断反复,还应不断变化,就如同一首歌曲尽管有段落重复,但却一直发生变化,给人的音乐体验也有所不同。例如,“寻寻觅觅”属于动词叠用,表现出作者左顾右盼,四处寻觅,但寻而不得的一种若有所失的惆怅之情,“冷冷清清”尽管是描写环境的词语,但却起到烘托作者情感的作用。“凄凄惨惨戚戚”主要描写心境,体现作者内心的纠结和悲伤。这些叠词从轻至重、从内至外的排列方式,将作者从神情恍惚至环境凄凉再到内心郁结进行层层递进,其节奏也由缓至急,促使音律节奏和情感节奏产生共鸣。
叠词通常会产生很好的音效,使用叠词时可通过音调的不断变化,使韵律更加丰富,例如,叠词发音通常是一轻一重、一徐一急等,这都会使词句变得更加曲折流转、更具音乐美。李清照创作的《声声慢》便犹如音乐中重复出现的音乐旋律,虽然每段的主旋律非常短,但却有规律地重复,更具韵律感。李清照通过短短的文字,抒写了内心极其丰富的情感。第一,“寻寻觅觅”是作者作为一位愁苦的妇女因内心的空虚寂寞而四处寻找心灵慰藉的表现。作者所寻觅的也许是其以往的幸福生活,也许是丈夫生前的脉脉温情,也许是其心爱之物等,总之“寻”“觅”两个字重叠使用,形象深刻地将国破家亡的悲痛形象刻画出来。第二,“寻寻觅觅”最终的结果却只是得到“冷冷清清”的一番景象,仿佛所有的一切都消失不见了,内心的冷冷清清更显得凄凉和无奈。第三,内心的“冷冷清清”使作者的心绪进展为“凄凄惨惨戚戚”。其中,“凄”字、“惨”字和“戚”字的含义都比较接近,但将其重叠至一句之中,其强调的语气更重,周围的环境是无比的凄冷清寂,而主人公内心则是无比悲戚惨痛,通过这样的七组叠词,将人物的心理描写刻画得淋漓尽致,对一位愁妇的内心发展过程进行层层推进。此外,这七组叠词还具备较强的韵律美,对情感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这些叠词属于仄音入韵,并且每两个字便是一个停顿,音量也是先重后轻[3]。在这十几个字中,除去“觅”和“冷”,余者都是齿音,读起来比较急促,具有凄切之情,给人如泣如诉之感,将音乐美较好地展现出来。
在对艺术歌曲进行演奏时,其钢琴伴奏应依据作曲家设计的速度提示、情感标记等进行演奏,配合人声,并且合理使用踏板,选择适当的触键方式,对音色进行有效处理,以此推动整部作品的情绪、连接上下句、弥补歌词无法表达的情感空白。
前奏,即1至8小节,其速度采取“Lento(慢板)”,其拍号选择四二拍,伴奏音型采取左手柱式和弦、右手分解和弦。在演奏此部分时,由于采取四二拍拍号,旋律的流动性不是很好,所以,可以合理运用延音踏板来对其进行弥补,以切分踏板的形式,跟随和声变换进行踏板切换。其中,A部9小节至31小节的伴奏音一般与前奏部分比较相似,拍号不变,并且左手和右手的触键方式也可保持一致,引用延音踏板时仍采用切分踏板方式。当此部分音乐开始进入人声时,钢琴伴奏需要注意给人声让位,即弹奏力度需要适当减小,音量也要适当减轻,踏板深度不能太深,制音器部分和琴弦部分的间距也要适当缩短,以此有效配合人声,使演唱者可以演绎出更加完美的歌声。衔接部分的31小节是连接下行分解部分同弦式间奏之间的重要桥梁,通过模仿大雁飞过的方式突出下句中的落寞、寂寥之感,此时如果把延音踏板用脚一踩到底,则会使后半段显得浑浊不清,但假如在此间切换踏板,又极易形成断层感,导致旋律不流畅。因此,当第一个音出现时便要立即踩下踏板,直到乐句中间部分才慢慢将踏板松开,一直到最后一个音才完全将其放开,只有这样才可以统一音色。32小节至37小节采取的伴奏音型同A部比较相似,可采取切分踏板的方式。B部拍号采用八六拍,相比A段,此乐段的音乐织体要更加丰富,更具流动性。此部分踏板在应用时需从两方面进行:第一,38小节至47小节采取直踏板形式,演奏此乐段时,右手和弦经常会发生变化,和弦音响需饱满集中,以免出现浑浊音,其中踏板也许跟随和弦变化而不断切换,其动作必须干净利落,不可拖泥带水,需在第一小节中的第一、四拍踩踏板,在第三、六拍松踏板。第二,48小节至53小节的左手伴奏需以单八度音程作为基础,并将持续低音加入其中,以此获得干净、清澈的音质,此时则需采取抖动踏板的方式。抖动踏板不仅可以提升音乐的朦胧感,还可以避免音响出现浑浊,如此演奏者便可以更加准确地模仿出细雨绵绵的音效。结尾部分的伴奏音型和尾声旋律同前奏部分进行遥相呼应,由B段部分的第55小节直至59小节只需选择切分踏板,到60小节时则需跟随右手逐渐变慢的速度和逐渐变慢的力度慢慢松开踏板,到61小节时则完全踩下踏板做自由延长。
在《声声慢》中,其前奏部分和A部伴奏部分音型基本保持一致,进行触键时左手尽量不要抬手臂,甚至可贴键进行弹奏。而右手则可采用琵琶乐器的弹奏方式,需要放松其肩部和手腕,将力量全部集中到指尖部分,利用手掌关节进行发力,以此做到慢拢圆润。在间奏部分将四二拍改为四三拍,然后跟随人声再转回原来的四二拍。在弹奏时,双手需快速下键、快速离键,做到精准、干脆利落。34小节至37小节采取的伴奏音型与9小节至29小节中的人声部分比较相似,可采用A段部分的触键方式进行演奏。B部38小节至47小节采取柱式和弦伴奏音,触键时不要漂浮,确保按键深度。48小节至53小节在弹奏时右手仍需快速按键、快速离键,左手则采取浅触键方式,以此降低击键产生的噪音,使音色更加清晰干脆。尾声部分的伴奏音型同前奏部分进行遥相呼应,触键方式应保持一致。弹奏60小节时右手需贴键弹奏,以此更好地控制键盘,使演奏更加准确。尽管61小节为弱奏结尾,但其和弦依然要弹奏得饱满、扎实。
《声声慢》是婉约派词人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为凸显其风格特点,在对其上阕部分进行钢琴伴奏时必须弹得精致、内秀,左手切不可过度发力,弹奏时要控制好音量及自己的情绪,充分利用钢琴低音区,使音色显得更加扎实、更加深沉,以此突出该首曲目悲伤哀怨的情绪。此外,右手也应适当降低其音响锐度,使音乐如行云流水般自由灵动。对于31小节中的间奏部分,则应带有颗粒感。下阕在情感上则应更强烈,拍号采取八六拍,也使旋律更婉转流畅。此部分的钢琴伴奏需做好相应的情感铺垫,将情绪适当释放出来,弹奏时需饱满集中、抑扬顿挫。48小节至53小节是在模仿“细雨”落地的声音,采用持续低音的方式,需用指尖发力,快速离键、浅浅触键,使音色既带有朦胧感,又带有颗粒感。尾声部分和前奏部分比较相似,其钢琴伴奏可采取类似的音响效果。
中国古诗词歌曲兼具古代文学特点和现代音乐特征,将二者有机融合,对我国声乐艺术有重要研究价值。且在声乐艺术教学和创作中融入我国古诗词,不仅可以更好地展示诗歌中的艺术内涵、传达其内在精神,还可以进一步传承和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使中国传统文化屹立在世界之林,经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