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教学生态系统运行研究

2021-01-16 16:16顾亚男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教学系统主体因子

顾亚男

(南京审计大学,江苏 南京 211815)

高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人才培养是其第一要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取得长足发展,自1998年我国高等教育大规模扩招以来,招生规模不断突破高等教育系统的生态承载力,出现了教育质量的滑坡现象,高等教育质量问题日益凸显。教学体系作为高校培养人才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对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长期以来形成的以教师、学生为二元主体的教学体系和不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等影响着人们对教学生态系统中各要素的认知,使得作为高等教育子系统的教学体系生态链效应运行低效。运用生态学的思维和方法来研究高等教育的教学生态系统,分析教学系统中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建立系统观、整体观和平衡观的教学体系,是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与推进大学内涵建设的现实需要。

一、高等教育教学生态系统运行低效的表现

教学生态系统是由保障教学运行的内在要素和影响教学运行相关的其他外部要素组成,在生态运行机制作用下形成的具有一定教学功能的有机整体。教学生态系统的有序运行不仅需要系统内部各要素积极发挥作用,且需要有充足的物质与能量输入,需要有力的外部条件的保障。现阶段,我国高校的教学生态系统内部运行不健全,外部条件的保障不足影响着教学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发挥。

(一)二元主体教学模式割裂了教学体系的整体性

教学生态系统是由条件因子、主体因子、载体因子以及评价因子等要素构成。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彼此共生,影响着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平衡性。作为系统的主体因子(教师和学生)对教学系统整体性功能的发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长期以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无论教学准备,还是教学形式的组织和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师都是教学体系的主导者。随着人们对教育教学规律认知的不断发展,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种认知逐渐成为共识。尽管这种认知凸显了两大主体因子的能动性,但以教师和学生为二元主体的教学模式,客观上将教学分为“教”和“学”两个方面,使教学作为一个系统,其整体性被分割。教学作为一个生态系统,“教”与“学”是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体。教师的教学效果需要通过学生的学习收获来体现,学生的学习需要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进行,由此可见,教师的备课与教学的组织等,应紧紧围绕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成长成才的需要来进行。以教师、学生为二元主体的认知观,客观上割裂了教学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与系统性。

(二)教学模式制约了教学生态系统运行的平衡性

“教育的品质是教师品质的反应。没有好的教师,就不会有好的教育。”[1]教师作为教学生态系统的主体因子,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指导者,其教学水平对学生的成长发挥着关键性作用。任何生态系统在运行过程中都进行着能量信息的输入和输出。当输入与输出达到平衡,则意味着生态系统有序运行。教学生态系统中教师是知识、信息和技能等的传播者,创造者,其教学的实施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学生自身的学习需求来开展。

当下大学教学体系中,教师的教学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一是在教学前的备课过程中,按照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体系进行,对学生的发展水平与知识结构等掌握不够充分,教师未能依据学生的学习需求、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备课;二是教学过程中,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难以做到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授课。学生的参与度、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到制约,学生的学习成效有待增强;三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结果缺乏有效跟踪,学生未能将个人学习情况与教师进行有效反馈,教师的教和学生之间没能建立高效的联系和互动。高等教育系统是以人为中心的系统,学校应为其消费者——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水平。然而,现行我国高校的教学生态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其能量与信息的输入和输出不平衡,无法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

(三)单一的教学评价体系难以激发教学生态系统的活力

生态系统中各要素处在不同层次结构上,彼此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发挥着各因子的作用和功能,使生态系统在动态中维持着稳定和平衡。教学生态体系作为一个人工系统,始终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成才,需要教学生态系统须形成有效的反馈机制,把握住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等动态情况,从而激励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评价作为教学生态系统的反馈因子,不仅是联系教师和学生的桥梁,也是激起系统活力的“关键因子”。现实中的教学评价体系却过于单一,未能真实评价出教师的教学水平,也不能客观与科学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主要表现在评价体系过于注重对学生学学习的评价,忽视了对教师教学情况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手段与内容过于简单和单一,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主要以闭卷考试为手段,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为主要考核内容,对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核不够;对学生的评价过于注重结果性评价,忽视对学生过程性和增值性的评价。教学评价作为教学系统的反馈因子,在系统运行过程中未能建立起有效的反馈机制,限制了教学生态系统良性和有序地循环,影响了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高等教育教学生态系统运行低效的成因

“‘生态’则意味着相互依存的共同体、整体化的系统和系统内各部分之间的密切联系。”[2]教学生态系统作为高等教育子系统,其协调发展不仅需要生态系统内部各要素良性有序的循环,还需要与之相联系的外部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不难发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总是随着生态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生态平衡总是在一定条件和一定时间内的相对平衡。高等教育教学生态系统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是其运行低效的根本原因,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和国家的政策,则是影响高等教育教学生态系统发展的重要外部因素。

(一)教学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失衡是其内驱力不强的根本原因

生态系统的总体趋势是根据自身的特点和现状协调内部结构,合理调配各因子在系统中的生态位,充分发挥各因子的作用,以实现系统的发展、结构和功能的平衡。我国教育进入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3]的重要阶段,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尤其是对学生的评价要“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知行合一,坚决改变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4]教学生态系统是高校培养学生的主要途径,承担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而教学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失衡影响着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教学系统的失衡表现为其育人功能和教学内容与受教育者需求之间的不协调。教学生态系统两大主体因子教师和学生之间须形成积极的能量信息输入和输出,才能实现高等教育教学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平衡。由于我国高等教育教学系统中,教师对学生的培养普遍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重专业,轻通识,重共性,轻个性等问题。在这样的教学生态系统中,两大主体因子之间在结构上的不协调必然影响着两者在信息与能量交流过程中的平衡和稳定,制约了教学生态系统整体性的优化和质量发展。

(二)教学评价体系的不完善是影响教学生态系统发展的重要因子

“任何一种生态现象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由多个生态因子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而产生的。”[5]在生态系统中,有机体与它们所在的环境相互作用与相互制约,高等教育系统是以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为核心的生态系统,该系统既具有一般生态系统的特征,但与一般生态系统又具有本质上的区别,即人对生态系统的决策与管理对系统的状况和质量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作为高等教育子系统的教学系统,高校的管理模式尤其是高校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体系,直接关系到教学生态系统的发展和变革。任何评价标准对被评价的主体都具有导向性。高校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标准是以促进学生的成长、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的水平和能力以及推动学校的发展为目的。

教学评价体系对教师的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发展等方面作出判断和反馈,评价标准的科学性与客观性等不仅直接决定了评价结果,还影响着其反馈机制的效度。高校的评价标准具有重甄别轻激励、重结果轻过程以及重共性轻个性等特点。高校对教师的评价是以科研能力为主要参考指标,对教学能力不够重视;以教师个人的成长为主要参考指标,教师对学生培养的质量关注度不够;高校对学生的评价以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为主要评价标准,以量化评价为主,缺乏定性分析;以结果性评价为主,过程性评价不够。高校的这种评价模式引导教师将更多的精力用于科研工作,对教学工作钻研不够;造成学生过度地单向发展,忽视了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养成学生平时不努力,临时“抱佛脚”的投机心理。这样的评价不能真正激励教师潜心教学育人,也无法从根本上促进学生潜心学习,提高个人综合能力。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一般失衡可以通过反馈调节或主动调节逐步建立新的平衡,高校对教育和学生的评价标准反馈机制的失灵,无法在生态系统中客观和科学地发挥反馈机制,必然直接影响教学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协调和平衡。

(三)教学系统投入的不足是影响教学生态系统高质量发展的原因

高等教育教学系统与生态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教学资源的供应不足会影响教学系统的生存和发展。教学生态系统的物质流主要是指用于教学所需的基础设施、仪器设备和实验实训室等,能量流是高校投入教育教学的经费,引进师资力量和培养师资能力,教育运行管理的经费等。在教学系统输入方面,如果规模扩张与教学条件不适应,会导致教学系统生态系统的失衡。教学条件是教学运行的物质保障。自1998年我国高等教育大规模扩招以来,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而教学系统的物力与人力方面的投入明显不足,尤其是师资力量的补给无法满足教学的需要,超越了教学生态系统的承载力。高校普遍重视科研,对教学教研的经费的投入低于科研经费,影响到教学生态系统效能的提高。高等教育要根据其生态承载力来发展,在大规模输入学生的同时,一定要输入相应的办学条件。师资的数量不足、队伍结构的不合理以及教学经费投入的不足,必将导致教学生态系统的超负荷运转和系统效能的低下。

三、提高教学生态系统运行效率的对策

高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学系统效能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高校人力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质量。高校教育教学生态系统存在的生态危机和生态断裂,要求加强对教学生态系统的研究,不断提高教学生态系统的效能,实现系统的协调、平衡和谐和可持续性发展,不断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一)建构生态学的教育理念,促进教学生态系统的持续健康发展

20世纪以来,生态环境的恶化、生态失调等问题日益严重。“在生态哲学的统领下,人类开始在广泛的领域内找寻对策,以求建立一种合乎自然规律的社会生态结构”。[6]教育系统作为社会生态系统的子系统,它的发展必然受到整个社会生态环境的影响。高等教育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和人才的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的不匹配问题,亟待建立生态学的教育理念,运用生态学的思维方法来分析高等教育生态系统的各因子以及生态系统不同层次和各个子系统的特点和运行机制,把握高等教育生态系统的运行规律,促进高等教育生态系统持续、健康和稳定发展。

(二)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生态观

生态系统的存在和发展依赖系统各因子的综合作用,限制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关键因子就是限制因子。教师和学生是教学生态系统的两大主体因子,教育者能满足受教育者的发展需求是系统维持平衡协调的关键。教学生态系统的运行功能是要完成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实现学生的成长成才。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必然成为教学系统的限制因子,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种二元主体教学模式不仅割裂了教学系统的整体性,还忽视了学生才是教学系统运行的终端输出者。毋容置疑,教师作为影响系统运行的限制因子,须建立“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思想,建立整体性与系统性的教学生态观,做好系统自身的变革和调节,实现系统输入与输出的平衡协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授课前要了解学生不同的知识结构和学习需求,结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分类为学生设立具体的学习目标;授课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浸入式”地参与学习,教师应以大量素材的为教学准备,从实际出发,以问题研究的方式,采用讨论和报告演示等方式方法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目标;课后及时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客观和有效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建立客观、科学与动态的教学评价体系和反馈机制

反馈现象是生态系统的一个普遍特性,系统的稳定是通过反馈机制来实现的。教学评价体系作为评价手段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具有导向性,从而形成激励效应。由此可见,建立客观、科学和动态的教学评价体系是教学系统形成有效反馈机制的前提。完善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能检验学科专业结构是否优化,教学是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否得到提高,教学是否满足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要。在我国高校评价体系的制定和执行中,学校是唯一的主体,必然导致评价活动的封闭性,评价信息来源的单一性,现行的评价体系严重影响了教学评价反馈的信息和效度。要建立客观、科学与动态的教学评价体系,高校需要改变单一的评价主体,坚持学校评价与社会评价相结合。要加强与社会合作,尤其要加强与行业合作,多元主体参与制定教学评价体系,才能使高校适应社会的发展,为优化高校的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结构提供有效的方法和途径。还应坚持量化和质量评价相结合,将结果性评价和过程性相结合,形成多层次和不同类别的评价体系,发挥评价的诊断和改进功能,引导高校科学定位,办出特色和水平。“把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作为评价教师的基本要求,引导教师上好每一节课,关爱每一个学生。”[3]作为教师评价标准;对学生的评价要“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办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3]

(四)加强对教学系统物质和能量的投入

“生态学是研究主体与主体之间,主体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7]显而易见,生态主体与生态环境就是生态学研究的基本视角。教学生态系统稳定和有序的运行与环境的作用紧密相连,充足的物质与能量的输入是保障系统运行的必要条件。当前学生规模的扩大超越教学系统运行的承载力,是系统运行失衡的重要因素。高校要为教学生态系统的有序运行提供充足的物质与能量的输入,学校加快师资引进的速度,合理规划师资结构是满足受教育者多样化需求的重要举措。当下班级规模的过大,制约了教师对每个学生的深入了解,影响课堂教学师生的互动性,是导致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需求不协调的重要原因。此外,学校加大师资培养的力度,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与教学内容的更新等都依赖于教师对教育教学的潜心研究,教师个人的能力和水平不仅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还关系到对教育教学的研究和探索。学校加大对基础设施、仪器设备和实验实训室的投入为教学系统的运行提供物质保障。

四、结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高等教育必须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教学生态系统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和途径,系统的运行状况直接影响着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要改变当前我国高校教学生态系统运行低效的现状,需要不断突破传统思维模式,建构生态学的教育理念,运用生态学的思维和方法研究教学生态系统内部的各要素以及影响系统发展的外部环境,把握教学生态系统运行的机制,构建一个协调、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生态系统,为我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猜你喜欢
教学系统主体因子
我刊2021年影响因子年报
论碳审计主体
淄博市大力推进交互式在线教学系统应用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基于Unity的计算机硬件组装仿真教学系统设计
一些关于无穷多个素因子的问题
何谓“主体间性”
基于移动学习理念的智慧教学系统
影响因子
略论意象间的主体构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