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海冬 陈 宝 热合木吐拉·艾山
(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6;新疆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6)
新疆中小学生是建设发展新疆的巨大潜在力量,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成长成才对新疆以及整个国家的发展意义重大。中小学生作为整个受教育群体中年龄较小的部分,自然有其特殊性。一方面,他们的思维活跃,思想开放,是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青少年群体,是整个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希望;另一方面,由于他们的思想正趋于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其价值观念仍然不够成熟,对不良诱惑的抵抗能力相对较差,对一些复杂事物难以进行有效辨别和应对,容易受到一些错误思想、不良思潮和不法势力的影响,使价值认知、价值判断、价值选择和价值实践受到一定的消极影响,甚至严重阻碍他们的健康成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种社会思想都会去影响青年,都会去‘争夺青年’”。[1]为了使新疆中小学生能够有效防止一些错误思想、不良思潮和不法势力的影响,铸牢国家认同意识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必然需要立足“五个认同”,将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简称“五个认同”)创新融入到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到新疆教育事业发展的各个方面,从而培养正确的价值认知,形成科学的成才路径。对新疆中小学生开展“五个认同”思想政治教育是引导新疆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思想基础,是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思想保障,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根基。
新疆地处我国西北,位于亚欧大陆腹地,周边与八个国家接壤,著名的“丝绸之路”在此将古代中国与世界各地联系起来。独特的地缘位置和人文环境使新疆成为多种文明相互交流、相互借鉴和共同发展的荟萃之地。但一些错误思想、不良思潮和不法势力也从没有放弃威胁这一“荟萃之地”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新疆中小学生作为新疆社会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疆未来各项事业建设的主要贡献者、参与者和见证者。而“五个认同”思想作为习近平总书记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所提出的核心思想,为新疆中小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国家认同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可行途径。因此,在新疆中小学生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正在形成发展的关键时期,及时有效地开展“五个认同”思想政治教育是极其必要的。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中华民族大家庭,并在共同建设、发展、巩固和统一伟大祖国的历史实践中交融凝聚成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新疆作为我国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其“各民族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家庭成员”,[2]并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共同生产生活,经济上相互依存,文化上兼收并蓄,情感上互相亲近,在与伟大祖国和中华民族同向同行、同频同振中形成了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团结局面。但在新形势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既面临着新机遇,也存在着新挑战,“当前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潮交流交融交锋,国内各种矛盾和热点问题叠加出现,境内外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一刻也没有放松”。[3]新疆作为我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而这一问题的有效解决需要我们从教育和培养新疆中小学生中去寻根。年龄较小的新疆中小学生由于正处于接受新理念、新事物的关键期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可塑期,理直气壮的将“五个认同”融入新疆中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是有效增强新疆中小学生爱国意识和民族团结意识、提升中华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巩固各民族良好关系的重要途径,也是有效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发展、捍卫国家统一安全的重要措施。同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实现中华民族整体性和中华文化多样性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使各民族的前途命运能够同国家的前途命运结合起来,自觉抵制各种敌对势力,铸牢意识形态和民族团结的防线,共同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实现长治久安。
新疆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以及各族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建设下,呈现出了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和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繁荣发展时期。事实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我国国情,维护中华民族持续繁荣发展的科学道路,也是保障新疆稳定繁荣的唯一道路。新疆中小学生作为维护新疆社会稳定,促进新疆繁荣发展的重要潜在力量,必须要给予充分的重视和科学的引导,使其与新疆的建设发展相助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4]作为青少年群体中的新疆中小学生势必是新疆未来建设发展的参与者和建设者,也是推进新疆未来繁荣稳定的主力军和生力军。因此,将“五个认同”融入新疆中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是立足新疆实际需要,着眼新疆未来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与“境内外敌对势力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展开的一场长期较量”。[5]将“五个认同”作为新疆中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能够正确引领新疆中小学生的思想意识,提高中小学生的政治素养,增强中小学生抵制错误思想和不良思潮的综合能力。同时,将具有鲜明意识形态导向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五个认同”教育的有效载体,能够提高新疆中小学生对“五个认同”的学习兴趣,增强中小学生对“五个认同”实质的深刻理解,铸牢中小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使他们能够将自身的价值理想与祖国的繁荣富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新疆社会的长治久安相结合,把趋向未来的爱国行动融入到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奋斗之中,投入到满足新疆繁荣发展的需要和建设之中,为实现新疆长远发展汇聚出强大合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民族工作要依靠两种力量,一种是物质力量,一种是精神力量。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在继续用好发展这把钥匙的同时,必须把思想教育这把钥匙用的更好”。[6]因此,将“五个认同”融入新疆中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是推动精神层面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其目的是培养中小学生在思想上、情感上和行动上对伟大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对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烈认同,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的根基得以有效铸牢,让新疆中小学生能充分认识和了解到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所逐渐形成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让他们明白只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才能实现各民族的繁荣发展;只有将本民族的利益融入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中,才能使本民族的利益得到合理地保障的正确观念。更要让他们认识到我国各民族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共同体,“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凝聚各民族、发展各民族、繁荣各民族”,[7]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才能抵制一切危害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错误思想、不良思潮和不法势力,才能共同创造美好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疆中小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正位于社会教化个人和个人反作用社会的形成阶段,及时有效地将“五个认同”融入到新疆中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是抵制不良外部因素影响、增强对中华民族身份的认同、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和积极履行社会义务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促使他们由单个的人转变为社会的人的重要方式,从而使他们能够将个人的理想融入到国家发展之中,将个人的价值实现与国家的繁荣富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牢牢地契合起来,把“五个认同”思想自觉转化为捍卫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实际行动,在多元一体格局的发展中,自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新疆地缘位置的特殊性、多种文明的交互性和一些不良影响因素的威胁性,使得通过科学文化教育来开阔和引领新疆中小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用爱国主义教育共建国家、身份的认同感,通过扎实的基础教育来争得下一代”[8]是十分必要的。“五个认同”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为新疆中小学生意识形态的形成和价值取向的塑造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现实途径。因此,用“五个认同”来引领新疆中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新疆的和谐稳定和国家的安全统一具有重大且深远的意义。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统一是国家统一的文化基础。国家通用语言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和“国民精神所寄托”。“在民族社会发展进程中,共同语言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多元族群的关系走向和共生态势”。[9]在我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家中选择一种社会功能广泛的语言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是从国家战略高度建立文化认同的社会基础,是各族群众共同建构中华民族共同体、有效汇聚各民族伟大力量、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历史必然。在对新疆中小学生进行“五个认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必须将国语教育作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和前提,推进国语教育的规范化,构建好相互沟通的语言桥梁,增强各民族中小学生对祖国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责任感,铸牢“五个认同”的文化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不断增强各族人民的文化认同,培养和树立各族人民的国家意识、公民意识和中华民族意识”。[10]而国家通用语言作为文化交流传播的有效载体,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巩固各民族大团结中发挥着重要纽带作用,成为铸牢“五个认同”文化根基的必然前提和基础。
新疆中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对国家通用语言学习、掌握和应用的关键时期。因此,必须要从新疆中小学生开始全面抓起,持续加强国语教育、重点推广国家通用语言,这不仅是中国国情和历史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促进新疆地区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汪洋主席在新疆调研时强调,“要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线做好民族工作,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的研究,持续深化各级各类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11]因此,在开展对新疆中小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将国家通用语言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创新开展“五个认同”思想政治的国语教育,让青少年更好的掌握“五个认同”的实质内容,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也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国语教育,通过课程学习、自主学习和互助学习等方式来增强各民族中小学生间的沟通交流,提高全体中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国语水平。同时,也要将“五个认同”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新疆中小学生的国语教育实践活动中,通过开展爱国演讲、书法比赛和民族团结联谊等活动,在增强国语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国语学习热情的同时,也加深对“五个认同”内容的深刻理解,使他们能够从情感上和身份上构筑起对伟大祖国和中华民族的强烈认同,从而成为坚决抵制一切敌对势力、维护新疆稳定发展、捍卫国家统一的生力军。
“五个认同”是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思想基础,也是培育所有公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根基和底线。将“五个认同”融入新疆中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并不断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维护各民族团结、强化新疆中小学生国家认同意识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方式。国家认同意识作为一种政治意识和文化意识,其可以有效激发各族群众的责任心和义务感,特别是对中小学各民族学生的国家认同意识培养,有利于祖国的统一和民族团结。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和精神力量之魂,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中华文化、捍卫祖国统一和推动历史进步而形成的源远流长的“大一统”思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进一步强化国家认同意识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筑牢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经济基础、政治基础、文化基础和社会基础。同时,也要与各种错误思想做斗争,澄清一切模糊认识,为国家认同意识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增强扫清障碍。
对新疆中小学生而言,只有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才能够确保他们享有幸福美好的学习和生活,才能够保障其人生理想和社会价值得以实现。同时,未来祖国的发展和新疆的建设也离不开新疆中小学生,他们是未来捍卫国家统一和守护新疆社会稳定的重要社会力量。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在新疆开展国家认同意识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新疆干部教育、青少年教育、社会教育,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2]在对新疆中小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将“五个认同”合理结合起来,培养新疆中小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爱我中华的种子根植在学生的心灵深处,让热爱伟大祖国成为每个新疆中小学生最崇高的人格尊严,从而自觉辨别和抵制一切分裂祖国的言行,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和宗教观,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同时,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我们必然需要拥有强大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来增强对国家历史、文化和政治的认同,以加强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凝聚各族群众的合力来共同创造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2]这就需要以“五个认同”内容为基础,不断加强对新疆中小学生“三个离不开”、新疆“四史”等教育,向他们讲清楚中华民族一家亲的道理,并从正确的历史观教育入手,让他们正确了解历史、认识历史和对待历史,让他们充分认识到新疆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各民族是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新疆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等内容。这是新疆中小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强化国家认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重要之举。
创新“五个认同”的教育形式,广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教师队伍素质,调动新疆中小学生对“五个认同”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培养新疆中小学生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全面正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加强民族团结,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13]习近平总书记对“五个认同”的凝练总结为新疆中小学校立足“五个认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为各民族中小学生加强民族团结意识,增强对伟大祖国的强烈认同以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有效方式,也为有效防范错误思想和不良思潮的侵蚀,铸牢意识形态防线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
而要想使“五个认同”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显著成效,增强新疆中小学生对伟大祖国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责任感,就必须从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出发,以创新教育形式为手段,持续加强新疆中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中小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一方面,教师要克服对“五个认同”教育内容和作用的抽象、片面、浅显的认知,充分认识到自身教育教学能力存在的不足以及采用单一式、灌输式和说教式的教学形式可能导致中小学生对“五个认同”学习兴趣和能动性的降低。教师要全面深刻地把握“五个认同”教育的内容和作用,提高教学的实践能力,明确施教者的角色责任,突破传统教育的固化模式,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型形式,在尊重中小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同时,充分调动中小学生对“五个认同”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中小学生对“五个认同”教育的认同感和参与感,铸牢中小学生的国家认同意识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另一方面,新疆中小学生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性地位,转变过度重视和追求学习成绩的传统观念,充分认识到“五个认同”思想政治教育对良好思想意识形态的塑造和促进自身成长成才的引导作用,增强自身对“五个认同”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热情,发挥自身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积极开展探索,自觉将“五个认同”作为自身成长成才的思想指南。同时,中小学生也要注重“五个认同”理论知识的实践性转化,积极参加志愿活动,努力开展互助活动,培养自身的服务意识、团结意识和责任意识,实现“五个认同”思想政治教育与自身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促进自身的健康成长。可以说,只有立足“五个认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教学形式,发挥好教师与学生的积极作用,“五个认同”思想政治教育才会取得良好成效,国家认同意识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会更加牢固,各种错误思想、不良思潮和不法势力才能够被彻底地根除。
新疆中小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中华民族的希望,也是新疆未来繁荣发展的建设者和贡献者,对他们开展“五个认同”思想政治教育极具必要性和紧迫性,是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重要途径,也是立足新疆实际、实现长远发展的重要举措。面对新形势下一些错误思想、不良思潮和不法势力的影响,无疑会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的新疆中小学生造成潜移默化的不良影响,使青少年群体和青年群众力量产生分化和分散的威胁。面对这些挑战,只有将“五个认同”作为青少年思想健康发展的指引,将“五个认同”的内容深度融入到新疆中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并不断丰富和创新开展“五个认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才能够增强他们对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强化各民族学生对国家和中华民族的认同,从而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