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构建中的功能研究*

2021-01-16 11:42张斌斌
关键词:共青团话语体系

张斌斌

(湖北师范大学 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湖北 黄石 435002)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高度重视、对青年成长成才尤为关心。2019年1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高度重视对青年一代的思想政治工作,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和形式,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自信,确保青年一代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等教育的永恒课题。

话语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媒介和手段,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研究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举措。高校共青团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织力量,参与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共青团的本职主责,共青团是构建高校“大思政”格局的生力军,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构建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含义与构成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含义

“话语”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符号系统,在语言学、哲学和社会学中都有涉及,但作为学术研究的“话语”这一概念则是从语言学中演变而来,是语言的具体实践。正因如此,德国哲学家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曾指出,谁拥有语言,谁就拥有世界。语言是话语表达的载体和形式,借助语言话语主体之间可以传递某种思想观念、政治观点、价值判断。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在《知识考古学》一书中指出:“话语是由符号序列的整体构成的,前提是这些符号序列是陈述。”[2]与此同时,福柯阐述了话语产生的前提条件,“话语是一种更为宏大的历史进程中的语言实践”[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力武器”,是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支配下,遵循某种特定的语言规则、规范和规律,并在高校这个特定的话语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中教育主客体之间用来交流、交往、说服、宣传、灌输,与此同时,进行解释、描述、评价、建构的“言语符号”[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就是在高校的话语环境中构建形成的话语共同体,这一共同体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发起者(教育主体)在其理论传播与实践传播过程中,为达到特定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遵循一定的原理、方法指导而形成的相互作用、彼此关联、相辅相成的有机语言结构整体[4]。这一有机语言结构整体共同作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之中,服务于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基本要求是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话语意识形态,价值目标是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构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是一个内涵丰富、结构复杂且相互关联的系统,根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特性,可以分为理论话语和实践话语两个部分。理论话语包括学科话语、教材话语和课堂话语,实践话语包括课外话语和生活话语。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5]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话语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理基础与前提。学科话语是学科发展的基石,也是学科本质的理论表现形式。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经过30多年的发展,出版了大量的学术专著,产生了一大批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逐步建立起了本学科的话语体系,如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原理、方法论、范畴论、载体论、价值论、机制论等。随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深化,2005年3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提出了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新方案的4门必修课严格要求采用高质量的国家统编教材,由中宣部、教育部负责教学大纲和教材编写工作,使得课程建设得到加强,教材质量显著提升。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肩负着对新时代青年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使命,从理论层面增强学生“四个自信”。理论话语的基础在学科话语,学科话语通过教材话语传递到课堂,转化为课堂话语。需要指出的是,虽然理论话语的主渠道在思政课堂,但其他各门专业课的课堂都应挖掘思政教育元素,承担起育人功能,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起来。

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一门理论性的学科,更是一项社会性实践活动,只有在实践中,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才能彰显其价值和生命力。理论课堂之外的第二课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是实践话语的产生地、传播地,包括高校共青团组织开展的第二课堂活动产生、使用的话语以及其它日常教育与管理过程中使用的话语。实践话语的“发声者”是高校学生工作队伍,其以辅导员(含共青团干部)为主体,是开展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事务管理服务的骨干力量。生活话语是在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为达到既定教育目的而使用的言语方式,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日常生活领域内的话语展现。实践发展永无止境。在改革开放40余年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中,我国已经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民族特色和实践特色的话语体系,这些话语蕴含着中国特色的智慧与光芒。与此同时,一些蕴含错误思潮的“非言非语”,一些低俗恶搞式的“污言秽语”等非马克思主义、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话语也参杂其中。高校作为社会发展闭环中的一员,不能也不应独善其身,要辩证看待、批判吸收社会发展中涌现出的“潮言潮语”“网言网语”,将其转化为学生听得懂、听得进、乐于行的教育话语。

理论话语和实践话语是相互作用、互为补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共同构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理论话语具有规范性、权威性和体系化等特征,是学科理论的话语表达;实践话语表达具有动态性、多变性、灵活性等特征,是话语主体在课外和生活的不同语境中所呈现出的言语表述,实践话语是理论话语的前提与发展的基础。理论话语与实践话语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两个方面,它们共同构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

二、共青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构建中的功能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共青团的核心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注重发挥共青团、学生社团、学生自治组织的作用,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要重视和加强第二课堂建设,重视实践育人,坚持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认识国情、了解社会,受教育、长才干”[6]。这些重要论述为新时代高校共青团的使命和功能指明了方向。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的核心任务是强化对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充分发挥自身组织优势,切实增强立德树人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做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知心人、引路人和好伙伴,不断巩固党执政的青年学生基础。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构建过程中,高校共青团是积极的参与者、重要的组织者和有力的创造者。

(一)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构建的积极参与者

思想政治工作从本质上说是做人的工作,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具有时代共性同时又有着强烈个性的鲜活个体。高校共青团是在党领导下的群众性组织,共青团以及由其指导的学生会、学生社团在大学生思想教育过程中有着许多“先天优势”。以共青团主导开展的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第一课堂的有力补充,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构建中扮演着积极的参与者角色。

经过长时期的探索、发展、改进,特别是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之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思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不断得到改善与提升。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对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进一步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全国上下打了一场全过程、全方位提高思政课质量和水平的攻坚战。但是,受传统教学模式与外部环境变化等主客观因素影响,作为主渠道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的“四率”(出勤率、抬头率、参与率、互动率)仍难在短时间内得到较大提高,在进一步提质增效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瓶颈,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传播效果仍需进一步加强。

高校共青团作为最贴近青年学生的群团组织,其工作具有内容丰富、灵活性强、覆盖面广的特点。青年学生通过参加各类活动,在行为选择和价值取向方面做出了自己的认识和判断,他们通过对这些认识和判断进行系统科学的整理分析,并将获得的基本信息进行及时反馈,使思政课教学内容在学生身边以某种主题教育活动形式“呈现”,让教学方法的改进有据可依,对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亲和力与针对性有重要作用。与此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的提升满足了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进一步夯实了他们的理论基础,提升了理论自信,激发了他们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更加愿意投身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去[7]。总之,高校共青团作为离青年学生最近、服务青年学生最直接的群团组织,积极参与到了青年学生成长成才全过程之中,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构建的积极参与者。

(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构建的重要组织者

经过长期发展实践,在高校党委领导下的“一心双环”团学组织格局逐步得到完善,高校共青团组织育人功能不断得到加强,团学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号召力不断得到提升,共青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构建中扮演着重要的组织者角色。

2019年,由部分高校青年学生发起的网络拉歌活动,受到全国各高校积极响应,大家心潮澎湃共同唱响《我和我的祖国》。国庆节前夕,亿万高校学子用青春告白祖国,用奋斗抒写华章,在网络和现实中掀起了一股爱国主义的浪潮。在高校共青团中深入开展的“一学一做”“四进四信”“青年大学习”等实践活动,在全国高校广泛开展的“我的中国梦”“与信仰对话”“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题教育活动以及“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等团学干部队伍建设项目,充分运用了共青团组织在青年学生中广泛的辐射面,充分发挥了其动员、号召青年学生的组织优势。

系列主题教育活动的组织开展,让话语的传播与表达有了合适的载体,牢牢把握住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主导权、主动权,使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建构按照既定预设的方向发展。因此,共青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构建的重要组织者。

(三)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构建的有力创造者

在高校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构建“大思政”一体化育人格局中,教育教学是“第一课堂”,作为重要的战略配合者,共青团组织必须服从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大局,但在课堂之外的社会实践及网络空间等“第二课堂”,高校共青团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自主、自觉、自育、自管的宽广舞台,提供了组织归属和系统化成长空间,是大学生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的组织依托与平台。共青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构建中扮演着有力的创造者角色。

比如,高校共青团每年集中组织开展的大学生寒暑假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青年学生提供了一个走出课堂、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的广阔舞台,是检验其所学知识、培养锻炼其才干的重要途径。这种社会实践活动,“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形成”[8]。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中,青年学生用脚步去丈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的辉煌成就、改革开放40年来波澜壮阔的发展,用汗水去感知中国在共产党领导下翻天覆地的变化,以此增加他们与社会各阶层的接触,拉近他们与社会的距离。在社会实践中开拓视野、增长才干,有助于青年学生更新观念,吸收新的思想与知识。自2013年6月17日中国共青团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召开以来,共青团把“进军网络新媒体”作为扩大团的工作有效覆盖的主攻方向,融合互联网思维打造线下线上互相促进、有机融合的青年工作新体系,对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作为“观念的东西”,在生动的社会实践活动和鲜活的网络空间中得以解释、检验和创造。

三、在共青团的功能发挥中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创新

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强调要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积极推进学术话语体系创新;积极发挥共青团、学生会组织和学生社团作用[9]。思想政治工作与共青团工作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体两翼”,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当前,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与推进共青团改革攻坚有着共同的目标方向与价值追求。一方面,加强与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从思想观念层面补齐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弱项”与“短板”,探索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青年化、生活化、大众化的实践转型路径;另一方面,共青团改革的本质是优化团的职能体系和工作布局,以强化共青团与青年的关系为抓手,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学生基础[10]。我们要抓住二者改革同向同行的契机,在推进共青团改革和功能发挥过程中,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

(一)突出价值引领,构建旗帜鲜明的话语导向系统

2015年7月6日,在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群团工作的政治性,主要体现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要承担起引导群众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任务,为夯实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作出贡献上”[6]。2019年3月18日,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在这个根本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含糊”[1]。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共青团改革指明了的方向。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不断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构建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为导向的话语体系,是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创新的前提。

在理论话语方面,要对教师、教材和课堂三个关键进行严格把关。一是要把好教师关,选优配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严格教师的选聘、培训、考核,按照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标准和要求,加大加强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不断完善教师评聘考核体系;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建立健全教师师德诚信档案,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二是要把好教材关,要对哲学社会科学教材选用进行严格政治把关,组织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的统一编写和使用,并对教材的使用情况进行督查。 三是要把好课堂关,正确区分学术问题与政治问题,正确处理学术研究与课堂教学的关系,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在实践话语方面,要着重在加强团组织自身建设和阵地管理两个方面下功夫。当前,高校共青团正着力强“三性”(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除“四化”(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就是要解决团组织脱离青年学生的问题,增强团组织的影响力、吸引力、号召力,使其能更好地团结青年、凝聚青年。同时,要加强对各种课外活动的管理,严格执行审批备案程序,特别要加强对意识形态类社团的指导与管理,高度警惕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普世价值论等错误思潮对高校第二课堂的渗透。

高校构建旗帜鲜明的话语导向系统,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就是要牢牢把“麦克风”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主动发声、敢于出招、善于亮剑,坚决与各种反社会主义、非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作斗争,针锋相对地批判那些打着“普世价值”幌子的错误社会思潮,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牢牢占领意识形态阵地。

(二)优化内容形式,构建立体多元的话语传输系统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和形式”[1]。话语内容、形式的优化创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构建的核心,要不断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内容供给,创新话语的传播形式载体,构建立体多元的话语传输系统。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表达是一个互相联系、连续性发展的过程,离不开对优良传统话语的继承,但又不能拘泥于传统话语。优化话语内容就是在辩证分析的基础上,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一种积极扬弃。回顾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史,无论是革命年代还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建设时期,对青年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有许多好传统、好方法、好经验,比如,理论灌输、谈心谈话、主题报告等,我们要继承下来。对与新时代发展要求不符、青年学生不喜欢、不接受的形式要予以扬弃,使思想政治话语内容由表及里得到优化升级。同时,要特别注重话语内容的生活化转向。作为人际交往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任何话语系统都表征着某种互动关系的建立,它天生地排斥主观化和抽象化,并且在社会实践和现实生活中产生意义而非强制加于受者[11]。“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12]日常生活是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话语场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向生活化的转向,实质上就是将理论话语的宏观叙事及实践话语的宏大主题与青年学生个体的具体生活经历相结合,是将理论主题的深度与生活气息的温度相结合。

话语形式是话语传输的方式方法,优化话语形式需要我们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载体。要注重网络新型媒体运用,充分利用“三微一端”,推进“网上共青团”建设。当代青年被称作“网络原住民”。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的衣食住行都更加依赖网络,大学生也能通过一部手机(网络)来解决物质和精神的需求。我们要“以网治网”,将思想政治工作与网络有机结合起来,做到青年在哪里网络的触角就延伸到哪里,树立“互联网+思政”的思维方式,形成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育人格局。同时,要进一步建立完善“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将高校共青团工作融入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使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形成良性互动,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话语与实践话语的有机统一。

(三)强化问题意识,构建机制通畅的话语反馈系统

“问题是时代的格言,是表现时代自己内心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13]在每天都有海量信息发布、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面临话语内容“曲高和寡”、话语关系“话不投机”、话语方式“自说自话”、话语场域“人去楼空”等困境[14],需要强化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构建机制通畅的话语反馈系统,形成教育主客体话语的良性循环互动。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蕴含思想性、理论性、价值性和艺术性的工作。在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实践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存着因理论功底欠缺而不能对有关理论性的问题进行阐述,只能做文本的“二传手”;存在着因对上级政策文件领悟不到位而不敢对相关问题进行宣讲解读,只能做文件的“复读机”;存在着话语传播方式方法不当而不善于对一些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辨析,只能做话语的“转发器”,如此等等,“满堂灌”“填鸭式”教育让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效力大大降低。长此以往,还会引起学生的排斥与反感,最后造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言者谆谆”,而“听者藐藐”。在高校开展的一些课外活动中,由于主动参与的学生较少,学校只能运用行政手段,将活动参与人数“额派”到学院,学院再将人数“额派”到各班级,一些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这些指令性的“额派”,按照学号依次轮流参加此类活动。“理论上不够彻底”与“实践上不够接地气”的话语表述,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欠佳。

此类问题背后所反映出的实质,是没有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真正做到围绕学生、关心学生、服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是现实的个人,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话语效果的提升,高校都要坚持以人(学生)为中心,尊重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理论话语方面,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评价体系建设,注重学生对任课教师、课堂的满意度测评,并将其作为教师考评的重要参考,强化师生的互动反馈,共同促进教育话语的有效传达;在实践话语方面,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改革导向,始终做到围绕学生,了解其心声、把准其脉博、服务其需求,问需问策问效于广大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团学活动的主角、站到团学活动舞台的中央,使高校共青团组织深深植根于学生之中。

猜你喜欢
共青团话语体系
第二课:共青团的创立之时代背景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2020年警院共青团大事采撷
“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名单(共三百五十七人)
共青团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名单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