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梦旭 张雪
[ 收稿日期 ] 2021-09-22 [ 基金项目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21年度教育学重点课题(AAA210015)
[ 作者简介 ] *文梦旭(1999—),女,四川南充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学前教育原理。
[ 摘 要 ] 学前教育专业是幼师培养的重要渠道,艺术教育是学前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其深刻影响幼师艺术教育教学能力的发展。为厘清学前专业艺术教育研究现状,运用CiteSpace文献计量软件对CNKI数据库2000~2020年该领域相关2 008篇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和可视化分析,发现研究主题聚焦于学前专业艺术教育背景、对象、内容与方式4个方面;研究发展在国内经历缓慢起步期(2001~2006)、迅速发展期(2007~2014)和相对成熟期(2015~2020)3个阶段。展望未来,一是应继续加强学前专业艺术教育理论机理研究;二是开展学前专业艺术教育综合性研究;三是促进学前专业艺术教育教学的创新发展。
[ 关键词 ] 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CiteSpace;可视化分析
[ 中图分类号 ] G613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005-4634(2021)06-0015-08
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1]。幼儿离不开艺术,幼儿园自然也离不开艺术。2001年7月,教育部印发《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教育内容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5个领域,其中就艺术目标、内容与要求、指导要点进行了说明[2]。然而,幼儿艺术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幼师的艺术教育教学能力。学前专业是幼师培养的重要渠道,学前专业学生(准幼师)艺术教育以提高学生艺术素养水平为目标,使学生具有在儿童教育实践中增强运用艺术手段进行教育实践的能力,同时将自身的艺术修养融会到与儿童的接触中,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儿童心灵、陶冶其性情,从而促进儿童精神世界的和谐与人格的完善[3]。学前专业艺术教育有异于其他各专业。2012年9月,教育部印发《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强调幼儿教师应具备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4]。其中,艺术教育教学能力是专业知识与能力的重要体现,教师艺术教育教学能力的高低深刻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基于此,本研究拟通过对近20年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梳理与分析,以了解学前专业艺术教育研究的热点、发展脉络与研究趋势,为促进学前专业艺术教育发展、提升学前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1 研究工具及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美国德雷塞尔大学(Drexel University)陈超美博士及其团队共同研发的CiteSpace可视化软件进行分析,通过运用CiteSpace绘制科学知识图谱,能够直观呈现相关研究领域在不同时期、不同发展阶段的研究概况、研究热点及发展方向,实现“一图谱春秋,一览无余;一图胜万言,一目了然”之功[5]。
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法与可视化分析法,以中国知网(CNKI)为数据来源,搜索近20年关于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相关的研究文献,通过CiteSpace生成的科学知识图谱探析该研究领域在时空分布上的规律及发展态势,以便进一步把握和解读研究中出现的热点。
1.2 数据来源与预处理
CiteSpace知识图谱合格满意的首要标准是数据完整。为保证数据收集的完整性,本研究需做到检索范围的全面化。来水娥在近20年学前艺术教育研究的统计中发现作为艺术教育的分支,以“音乐”“美术”“舞蹈”为篇名关键词的论文占学前艺术教育研究总论文的89%,以“艺术”为篇名关键词的论文占比12%,其他类仅占比1%[6]。除此以外,诸多学者在论述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艺术课程结构时,也常将其划分为音乐综合类、舞蹈综合类和美术综合类,如李丽华[7]、赵红霞[8]等人。由此,本研究分别以“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音乐教育”“美术教育”“舞蹈教育”为主题词与关键词在CNKI数据库中进行文献检索,检索区间为2001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共检索到文献2 345篇。其中,经人工剔除会议通知、报纸、无名称类等与主题无关文献62篇,最终获得相关文献2 283篇,其类型主要为学术期刊和硕博论文,以学术期刊为主,其中学术期刊共计2 122篇,占比92.95%,硕博论文共计161篇,占比7.05%。
CiteSpace数据预处理主要指对数据的格式转换、过滤与除重。首先,将在CNKI检索到的2 283篇文献以“Refworks”格式导入到以download _01-06命名的CiteSpace文件夹中,并通过该软件实现格式转换。其次,进行数据的除重处理。通过置入已转换的文件并选择Remove duplicates(WOS)识别重复文献275篇,最终获得有效文獻2 008篇。为进一步加强对研究热点及趋势的深入解读与分析,本研究事先对2 008篇文献进行发文量的可视化分析,如图1可知该研究整体呈上升趋势,且从2007年开始涨幅显著增加,表明该领域受关注程度日益提升,其主要源于国家对基础教育的重视及相关政策的引导。
2 学前专业艺术教育研究主题分析
关键词是研究主题的高度概括,频次高的关键词表明针对该关键词展开的研究更多,是一个研究热点[9]。通过对搜集到的2 008篇文献信息进行处理,时间跨度分割(time slicing)设定为2001~2020年,单个时间分区(#years per slice)为2年;以关键词为节点类型(node types),选择标准(selection criteria)中将阈值(top N)选择为50;采用寻径算法(pathfinder)和修剪合并网(pruning the merged network)对图谱进行修剪。通过运行,生成关键词共现的聚类图谱,其中关键词节点131个,关键词连线149条,模板值(Modularity Q)为0.798 7,平均轮廓值(Mean Silhouette)为0.941 3,均高于0.5,说明聚类的网络结构化程度较好,聚类结果具有高信度,图2显示前11个聚类。
在关键词共现的聚类图谱中,圆形节点代表关键词,圆形节点越大,表明该关键词出现的频率越高;圆圈颜色越深,表明关键词的中心性越高,则它对其他关键词的中介作用越强,产生的影响力也就越大,对应的关键词就越有可能是学前专业艺术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表1列出了排名前20的高频关键词频次与中心性。根据图2关键词聚类图谱及表1高频关键词列表,对学前专业艺术教育研究主题进行归纳梳理,发现主要聚焦于学前专业艺术教育的背景、对象、内容与方式4个方面。
2.1 学前专业艺术教育的背景方面
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幼儿教育五大领域内容之一,艺术是儿童教育实践的内容和方法,有利于激发儿童创造力、丰富其情感体验,促进其个性发展。《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对学前教育师资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艺术教育能力是幼儿教师必备的专业能力之一,幼师艺术教育能力的高低深刻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作为该领域研究的一类主题,学前专业艺术教育背景既是该领域研究的热点又是该领域深入研究的前提,其主要通过意义阐发、现状揭示和政策引领3种方式展开。从图2关键词聚类图谱“#6重要性”与表1高频关键词列表“现状”“改革”等可以佐证。学前专业艺术教育是指以提高学生艺术素养为目标,使学生具有在教育实践中运用艺术手段进行教育的能力。但菲指出学生在艺术教育中获得的审美经验对提高其在现实美的敏感性和识别能力上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10]。刘霞认为高师学前专业艺术教育有利于打通专业壁垒,拓宽学生视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创造力,陶冶情操,塑造品性等[3]。学前专业艺术教育现状揭示了该领域研究的实然背景,从现象层面为研究走向深入打下基础。孙琳指出“大部分准幼教师资培养院校存在重技能轻教育,重实用轻理论,重舞台轻实践的不足。”[11]叶平枝指出“我国学前师范艺术教育存在工具理性价值取向,艺术教育缺乏师范性与学前性等。”[12]伴随基础教育改革,相关政策文本(如《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等)为学前专业艺术教育提供了参照与指导,为该领域研究提供了政策背景。综上,学前专业艺术教育背景作为该领域研究热点,为该领域研究提供了认识论与价值论借鉴。
2.2 学前专业艺术教育的对象方面
学前教育改革离不开师资改革,2010年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和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皆强调多途径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幼儿教师培养体系,到2020年基本形成以本专科为主体的幼儿园教师培养体系[13-14]。当前职前幼师培养学校层次主要以专科类幼儿师范学校为主,伴随幼儿园改革对幼教师资质量要求的提升,幼教师资学历层次在不断上移。统计显示,20世纪90年代,幼师绝大多数为中等学历层次,90年代以后专科以上学历的园长和幼师比例从7%和2%增长至23%和11%,2016年研究生学历园长和幼师占比分别为1.05%和0.17%,本科学历园长和幼师占比分别为31.2%和19.7%,专科学历园长和幼师占比分别为53.2%和56.7%[15]。由此可以预见,未来幼师队伍将逐渐提升至以本科为主体,研究生学历者将占有更高比重。通过图2关键词聚类图谱发现“#5高职院校”“#3中职”占有较高研究比重,表1高频关键词列表以“高职”为研究关键词共出现131次,以“中职”“中职学校”“中职学前教育”为研究关键词共出现147次,由此可见学前专业艺术教育研究的对象主要集中于中、高职院校的学前专业学生。从发文时间来看集中于2011~2020年,从发文主题来看早期集中于美术、音乐等教学改进和学前专业生舞蹈能力的培养上,中期集中于美术教育方式、音乐教育理念的拓展上,如将皮影戏、民间美术应用于美术教育,采用奥尔夫音乐教育观念改进音乐教育,后期集中于音乐素养、美术素养等的培育上。整体而言,已有研究多集中于某一艺术门类,如音乐、舞蹈、美术等,整合性研究较少。对这一现象,亟需学者立足整体需要,转换思维定势,在已有分支研究基础上,加强综合性研究[6]。除此以外,伴随三级师范向二级、一级师范教育体系的过渡,教师学历规格与学术层次在逐渐上移,而以专科院校为主的学前专业艺术教育突出对技能性、实践性的重视,研究过于关注实践经验积累。这意味着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高等教育在该领域的研究工作,深化学理探讨,提升研究层次。
2.3 学前专业艺术教育的内容方面
从图2关键词聚类图谱与表1高频关键词列表可以发现“音乐教学”“舞蹈教学”“美术教学”等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表明学前专业艺术教育以音乐、美术和舞蹈等为主要内容。《教育大辞典》对“艺术教育”一词的定义为“以文学、音乐、美術等为艺术手段和内容的审美教育活动。它的任务是培养审美观念、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16]“艺术教育”与“学前专业艺术教育”两者具有共通之处,但又有所区别。前者侧重于广义范围的艺术教育,后者侧重于某一专门群体的艺术教育。相较于广义艺术教育,学前专业艺术教育应兼顾师范性与学前性双重属性。从师范性而言,学前专业艺术教育应培养学生运用艺术手段进行教育实践的能力,换言之,即一种化艺术素养为教育艺术的能力。从学前性而言,学前专业艺术教育应从学前儿童特性出发,了解儿童身心发展特征及儿童对艺术活动的需要,适时调整学前专业艺术教育内容的广度与深度,以适应幼儿教师职业发展的需要。从双重属性视域出发,当前学前专业艺术教育内容存在简单化、割裂化现象。所谓简单化并非指艺术教育内容难度较浅,而是指教育功能较单一,如教育内容中只关注技能性目标的达成,以学生是否会弹一首乐曲或跳一支舞蹈为教学目标,忽略学生审美与鉴赏能力的培养,亦忽略了学生艺术情感的体验。所谓“割裂化”指以割裂的视角去看待艺术教育,将艺术教育划分为独立的音乐教育、美术教育、舞蹈教育等,又将具体的每一分支划分为各自独立的构成要素。由此,艺术教育各门类间相互独立,丧失了系统论而言的“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意蕴。
2.4 学前专业艺术教育的方式方面
课程与教学是促进学前专业艺术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式。从关键词频次列表可见“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教学改革”等出现频率较高。其中,“课程设置”被引频次为48,首次被引于2007年,突现强度4.23,表明该主题自2007年始受到关注,并可能成为研究转折点;“教学改革”被引频次为54,首次被引于2012年,整体呈稳健上升趋势,预计未来几年有望继续作为热点研究领域。《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幼儿园应充分尊重幼儿个体差异,根据幼儿心理发展水平,研究有效的活动形式和方法,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等[17]。由此,以艺术技能与知识培养为主的传统学前专业艺术教育课程与教学亟待改革。根据图2和表1关键词共现情况来看,研究者对学前专业艺术教育方式的研究主要落脚于课程与教学两个方面。2007年,史丽君从建设应用型大学视角出发谈及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应以一线幼师为培养目标进行课程设置[18],打破了传统高师培养理论型人才、中师培养实践型人才的固化思路,顺应了我国师范教育体系三级向二级的过渡,也为后继研究提供了重要思路。王岳林认为课程设置是找准专业定位的首要问题,随着生源的变化,应充分考虑当今社会发展对学前教育人员的职业要求,根据学生艺术特长和学校特点综合制定课程设置方案[19]。孙文云以昆士兰科技大学为例对比了中、澳两国学前专业艺术教育课程设置的差异,并指出澳大利亚艺术教育综合课程对改变我国主要以艺术技能训练课程为主的课程设置具有启示意义[20]。课程是学前专业艺术教育的重要载体,设置什么样的课程及如何设置课程从本质上反映学校对该课程的认识及所秉持的理念,表达对幼儿教师理想形象的诉求。当前,学前专业艺术教育课程设计理念正从学科割裂走向课程整合,课程设计模式正从“技能模式”走向“实践反思模式”。从学前专业艺术教育教学方式方面,主要涉及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学体系等方面的探讨。陈昊指出应基于“互联网+”时代背景促进高校美术教学改革,激发“课堂教学”活力[21]。徐姗姗提出应构建符合当今幼儿园实际需要的教学模式,促进学前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22]。总体而言,学前专业艺术教育从课程、教学等视角出发为该领域研究提供了方法论依据。
3 学前专业艺术教育发展脉络分析
时间线图的本质是在关键词聚类基础上添加时间因素,由此可以显示聚类关键词的发展情况,展现各个时间段研究热点的变化与动态趋势,是运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发展脉络分析的必要途径。依据图1与图3可以发现该领域研究发展主要经历3个阶段:缓慢起步期(2001~2006)、迅速发展期(2007~2014)和相对成熟期(2015~2020)。
3.1 学前专业艺术教育缓慢起步期(2001~2006) 通过发文量年度趋势图可见,自2007年始该领域研究在数量上呈现快速上升趋势,2001~2006年平均发文量为1.66篇,2007~2014年平均发文量为46.37篇,后一阶段是前一阶段发文量的27.93倍。从图3可以显著发现2001~2006年热点涌现较少,在该区间内首次出现的热点词有:学前教育、高师、美术教育,其中“高师”一词节点较小,表明该词在该区间内首次出现后,后期研究势力不足。“学前教育”“美术教育”节点较大,表明其作为该领域研究的热点持续受到广泛关注。从发文量趋势来看,该阶段虽有小幅上升,但数量总体不高。就时代背景而言,2001年我国开始进行第八次课程改革,针对于以往课程过于注重知识取向、强调学科本位、课程内容难繁偏旧、课程实施机械化等问题进行系统化改革,此次改革对基础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受新课程改革影响,学前专业艺术教育课程改革亦将迎来新一轮发展。因此,尽管相较于后面两个时期该阶段表现出缓慢发展的特点,但结合时代背景来看,学界已经开始注意到学前专业艺术教育相关问题,并已展开初步探索,为后续研究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3.2 学前专业艺术教育迅速发展期(2007~2014) 由图3可见,学前专业艺术教育研究热点在2007~2014年集中涌现,相关领域发文量也显著上升,这表明受新课改影响,该领域研究已广泛受到关注。从涌现出的热点词可见,该阶段已开始从艺术教育课程设置、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艺术教育现状等多视角切入,如史丽君、王岳林从课程设置视角探讨艺术教育发展问题,孙文云从比较视野探讨澳大利亚艺术教育课程对中国学前专业艺术教育的启示,陈昊、徐姗姗、代丽莎等人探讨艺术教育教学改革的相关策略等。从政策视角而言,該阶段颁布的相关政策是推动该领域研究繁荣发展的重要原因。2010年11月,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要把发展学前教育摆在更重要的位置,多种途径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要求加快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教师队伍[14]。2012年9月,教育部印发《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强调幼儿教师应具备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2012年10月,教育部印发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艺术领域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导。由此可见,在相关政策的推动下该阶段呈现繁荣发展样态。知识线图中,关键词节点大小意味着该主题在首次出现后的研究频率高低情况。从图3关键词节点大小来看,美术教育、美术课程、培养模式、现状分析、美术、高职、幼儿教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等节点都相对较大,表明在该时期不仅涌现出较多热点词,且能很好地延续下去。
3.3 学前专业艺术教育相对成熟期(2015~2020) 从图1发文量趋势图可见,自2015年后发文量仍呈显著上升态势,2015年始年平均发文量为271.3篇,是第一阶段的73.92倍,是第二阶段的3.85倍。且由图3可见,自2015年后热点呈零散分布式排列,在部分聚类(如#0钢琴教学、#3中职、#4美术、#5高职院校)很少出现新兴热点词,学前专业艺术教育研究在历经迅速发展期后仍持续受到高度关注,且研究主题已基本固定,表明该领域研究进入相对成熟期。但从研究热点的角度出发该阶段多为既有主题的深化研究,新兴主题较少,也表明该阶段研究创新性不足。从时间线图来看第三阶段出现热点词的聚类主要有“#6重要性”“#8教学改革”“#9音乐”“#10应用”,出现的相关热点词有:教学策略、学生、核心素养、应用等,表明该时期学前专业艺术教育研究倾向于对学生本身的研究,尤其是对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研究在原有问题上的深入。核心素养的提出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创新点和突破点,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注入了活力,也为学前专业艺术教育改革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其中,2017年臧燕平就从核心素养视域出发探讨了高师学前专业的美术教学,文中从美术课程强调核心素养的必要性、美术课程的核心素养分析以及美术课程实施核心素养的策略3个方面进行探讨,为新时期学前专业艺术教育发展提供了新视角[23]。胡泊从艺术教育过程出发,提及艺术教育中的“核心素养”不是艺术教育教出来的,而是在艺术过程中浸润出来的,在丰富的、开放的艺术过程与活动场景中熏陶出来的[24]。尽管该阶段从发文量与研究深度来说相较于一、二阶段有显著提升,但总体来说,该阶段研究创新性不足,这也表明了学前专业艺术教育研究有待更丰富、多元的探讨。
4 学前专业艺术教育研究趋势分析
近20年我国学前专业艺术教育的发展历程,经历了起步—发展—成熟3个时期,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诸多不足。首先,学前专业艺术教育研究多以实践经验探讨为主,学理性不足;其次,学前专业艺术教育多以学科分化研究为主,综合性不足;最后,学前专业艺术教育新兴研究热点较少,创新性不足。展望未来,一是应继续加强学前专业艺术教育理论机理研究;二是开展学前专业艺术教育综合性研究;三是促进学前专业艺术教育教学的创新发展。
4.1 加强学前专业艺术教育理论机理研究
虽然历经20余年发展,人们对学前专业艺术教育逐渐形成了一些主流认知,但很多领域仍有待深入。与此同时,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如何运用大数据、虚拟现实/增强现实(VR/AR)、5G、人工智能等科学技术开展艺术教育实践、信息技术与艺术教育结合背后的理论机理等还需深入探寻。除此以外,对近20年我国学前专业艺术教育研究的文本分析显示,已有研究多停留在浅层的现状分析与描述、经验介绍与传播这一初级阶段,理论探讨深度不足。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分属不同的场域,理论是对实践经验的抽象概括与表达,是对实践规律的深层揭示。理论旨在服务实践,促进实践的展开。教育理论的价值,在于理论的启蒙、传播、检讨与批判,促进教育实践工作者对教育问题自觉、理性地反思,唤起教育实践主体内心的参与、价值的认同和精神的再生[25]。学前专业艺术教育研究理论深度不足,究其原因:其一是艺术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发展进程中曾遭遇忽视;其二在于幼师培养体系制度的发展不够健全。学前教育一直是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短板”,在师资方面存在幼师数量不足、质量欠佳等问题。从学前教育师资的层次而言,专科学历占主流。由此可见,以占主流师资培养机构的专科院校作为该领域学术研究的主要群体,突出对实践性、技能性的重视,致使学术性研究关注实践经验积累,学理性不足。新时期,应进一步加强学前专业艺术教育理论机理研究。具体而言,一方面应扩大研究群体,积极吸纳高层次研究者加入,鼓励开展跨机构的合作研究。另一方面应开拓学术视野,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艺术教育理念与方法,结合学前专业实际与信息技术时代发展优势,开展比较研究与多样化研究,实现该领域研究的繁荣发展。
4.2 开展学前专业艺术教育综合性研究
对学前专业艺术教育相关文献的统计分析显示,学界常孤立地研究艺术教育的某一分支或某分支下的一个主题(如音乐教育、钢琴教学)。长此以往,艺术教育将丧失其整体性价值。综合、整合是时代发展之趋,教育走向综合也是随着教育问题领域的拓展及研究基础与模式的多样化发展而出现的新格局。艺术教育因具有源于世界的综合性本质、人类社会的综合性需求以及教育综合化的影响而有异于分科的音乐教育、美术教育、舞蹈教育等[26]。王洪斌指出要树立大艺术教育观念,利用音乐、舞蹈、绘画、雕塑等多学科的综合,利用多种艺术对学生进行形象教育,尽量开设综合艺术课程,包含美学、艺术史、艺术创作与艺术评论4个方面[27]。学前专业艺术教育研究综合性不足,究其原因与研究者自身学术功底欠缺和存在的思维定势有关。所谓思维定势,也称“惯性思维”,是由先前的活动而造成的一种对活动的特殊的心理准备状态,或活动的倾向性。受之于传统分科课程思想的影响,学者往往基于传统分科思维处理艺术教育相关问题,致使研究日益分化。与此同时,由于受到学者自身特定学科研究领域的影响,其所持有的分支学科理论也在制约着学前专业艺术教育领域研究的思维方式。艺术教育本身是综合化的,艺术教育研究应遵循艺术规律,打破学科界限,还原艺术综合性原貌[28]。针对当前存在的学科分化这一现象,未来应开展学前專业艺术教育综合性研究。具体而言,一方面需要研究者加强理论学习,夯实理论素养,做到融自身专业成长与促进研究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另一方面亟需学者们转换思维方式,打破思维定势,立足学前专业艺术教育研究需要开展创新性、综合性研究。
4.3 促进学前专业艺术教育教学的创新发展
创新是发展的原动力。只有创新,才能实现事物发展。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VR/AR、5G、物联网技术等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艺术教育提供了新机遇。学前专业艺术教育研究需要依据社会与时代发展不断创新,然而通过对该领域近20年发展历程的分析发现该领域经历了缓慢起步期、迅速发展期和相对成熟期3个时期,且近几年研究主题创新力度不足。王文娟在艺术教育的现实困境与理论反思中提到“作为学校实施美育最具操作性的主要形式和最有效的途径,学校艺术教育正在沦为德育的附庸,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艺术教学惟知识与技能至上。”[29]新时期,学前专业艺术教育研究创新性不足,究其原因:其一与研究者的研究意识与创新意识不足有关。研究者是否意识到该课题是其进一步研究的关键,而研究者是否具备创新意识是该研究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前提。其二与该领域研究基础薄弱、研究受关注不足有关。由于受应试教育及传统观念影响,艺术教育一直处于研究的边缘境地。尽管近些年相关政策的出台推动了艺术教育的发展,但纵观艺术教育的已有研究多集中于中小学和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针对某一特定领域的艺术教育研究稍显不足。新时期,应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促进学前专业艺术教育教学的创新发展。具体而言,一方面应加强对研究者问题意识与创新意识的培养,为创新发展创造前提;另一方面应坚持与时俱进,基于时代变革视角寻找新命题、开展新研究,促进学前专业艺术教育研究新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印发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通知[EB/OL].(2012-10-09)[2021-09-22].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27/201210/t20121009_143254.html.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印发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EB/OL].(2001-07-02)[2021-09-22].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27/200107/t20010702_81984.html.
[3] 刘霞.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价值与实践[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8,34(6):29-32.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印发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通知[EB/OL].(2012-09-13)[2021-09-22].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6991/201209/t20120913_145603.html.
[5] 陈悦,陈超美,刘则渊,等.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科学学研究,2015,33(2):242-253.
[6] 来水娥.近二十年学前艺术教育研究的进展与走向——基于CNKI相关文献的统计分析[J].浙江社会科学,2018(11):85-91+115+159.
[7] 李丽华,许红梅.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艺术课程结构整合探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31(9):156-159.
[8] 赵红霞.学前教育专业艺术类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2(5):130-131.
[9] 彭芬,金鲜花.高校混合式教学的研究主题、发展脉络与趋势分析——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21(Z1):100-105.
[10] 但菲,王菊琴.关于学前教育本科生艺术教育改革的探索[J].辽宁教育研究,2001(4):29-30.
[11] 孙琳.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菏泽学院学报,2013,35(4):118-123.
[12] 叶平枝,夏雨璇.教育智慧视角下的学前师范艺术教育改革[J].学前教育研究,2019(9):14-23.
[1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EB/OL].(2010-11-24)[2021-09-22].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0-11/24/content_5421.htm.
[14]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EB/OL].(2018-11-15)[2021-09-22].http://www.gov.cn/zhengce/2018-11/15/content_5340776.htm.
[15] 胡艳,胡倩.改革开放40年我国幼儿教师教育的发展、成绩与问题[J].教师教育研究,2018,30(6):1-9.
[16] 教育大辞典编纂委员会.教育大辞典(第三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59-60.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工作规程[EB/OL].(2016-03-01)[2021-09-22].http://www.moe.gov.cn/srcsite/A02/s5911/moe_621/201602/t20160229_231184.html.
[18] 史丽君.从建设应用型大学的视角透视本科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J].梧州学院学报,2007(5):92-93.
[19] 王岳林.学前艺术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初探[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12):111-112.
[20] 孙文云,陶红.昆士兰科技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及特点[J].职教论坛,2016(9):90-96.
[21] 陈昊.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活力课堂的教学改革探究[J].美术文献,2019(12):106-107.
[22] 徐姗姗,罗文博.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中美术教学的现状与重构[J].职教论坛,2013(20):33-34.
[23] 臧燕平,周鑫.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34(1):79-82.
[24] 胡泊.重思艺术教育 提升核心素养[J].美术观察,2017(4):14-15.
[25] 王彦明.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的再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10,30(4):30-35.
[26] 刘立云,李林芸,柳良.走向综合:综合性艺术教育观念与历史概述[J].音乐探索,2020(2):3-11.
[27] 王洪斌.充分发挥艺术教育在“立德树人”中的独特价值[J].教学研究,2015,38(5):16-19.
[28] 郑莉.艺术教育综合改革研究[J].中国音乐学,2019(4):140-142.
[29] 王文娟.艺术教育的现实困境与理论反思[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9,8(6):68-70.
Abstract Preschool education major is an important channel for the training of preschool teachers, and art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preschool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which profoundly affect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aching ability of preschool teachers′ art education.In order to clarify the research status of preschool professional art education,CiteSpace bibliometric software was used to conduct bibliometric and visual analysis of 2008 literatures related to this field in CNKI database from 2000 to 2020.It was found that the research theme focused on the background, object,content and method of preschool professional art education.The research development in China has experienced three stages: slow start (2001~2006),rapid development (2007~2014)and relative maturity (2015~2020).Looking forward to the future, we should continue to strengthen the theoretical mechanism of preschool professional art education;second, to carry out comprehensive research on preschool professional art education;third, to promote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preschool professional art education and teaching.
Keywords preschool education specialty;art education;CiteSpace;visual analysis
[責任编辑 孙 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