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国恩 罗智霞 赵娜
摘 要: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大学课程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应该培养提升学生能力。本文首先构建了以能力提升为主线的《商务谈判》课程教学设计,然后综述了本课程的整体教学改革情况,并对其进一步改革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能力提升;教学设计;模拟谈判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01.029
课堂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在新时代,国家大力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背景下,如何有效避免“水课”,打造“金课”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金课”的典型特征是“两性一度”,即创新性、高阶性和挑战度,强调学生通过课程不仅学到知识,更能够提升能力。所以在教学设计及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科学构建知识和能力提升网。
1 能力提升为主线的《商务谈判》课程教学设计
《商务谈判》作为市场营销专业、工商管理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专业方向课,32学时,安排在5-6学期,是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课程之一,对于培养学生商业思维,提升未来职场工作能力也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1.1 确定《商务谈判》课程能力目标
课程能力目标是对课程预期学习结果的说明,清晰界定目标是确定教学内容、学习活动、评价方式的基础。
1.1.1 依据专业培养目标实现的需求
课程目标是专业培养目标的下位概念,是专业培养目标在课程领域内的进一步具体化、明确化,也是专业培养目标实现的基本手段。所以在制定课程目标时要考虑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支撑作用。
《商务谈判》课程是工商管理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市场营销专业的专业方向课,依据各专业培养目标及毕业要求,本课程主要支撑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和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信息获取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1.2 依据职业岗位要求
课程内容要与职业标准相对接,课程目标要与职业岗位要求相对接。通过调研陆森利商贸(北京)有限公司、北京威科宏瑞科技有限公司、蜀海(北京)供应链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等18多家企业,形成关于《商务谈判》职业岗位要求角度的课程目标。
企业反馈《商务谈判》课程目标要重在:培养学生的随机应变能力、谈判技巧运用能力、理解能力等。
1.1.3 依据学生自身期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目标是否达成的主要评价者,所以制定课程目标时要考虑学生对本课程的教学期望。通过调研修过本课程的毕业生46名及将要修本课程的学生32名,形成关于《商务谈判》学生期望角度的课程目标。
修过本课程的毕业生反馈《商务谈判》课程目标要重在:培养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谈判技巧运用能力、随机应变能力。将要修本课程的学生反馈《商务谈判》课程目标要重在:交流沟通能力、谈判技巧运用能力、理解能力。
综合以上,《商务谈判》课程能力目标确定为:培养学生的随机应变能力、谈判技巧运用能力、理解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信息获取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基于课程能力目标确定《商务谈判》教学内容模块
教学内容是教学目标实现的载体,依据教学目标确定《商务谈判》的教学内容为以下六个模块。
第一模块:商务谈判内涵与原则
第二模块:商务谈判准备——信息获取和方案制定
第三模块:商务谈判沟通
第四模块:商务谈判技巧运用
第五模块:商务礼仪
第六模块:模拟商务谈判实训
1.3 教学模块的教学设计
每一个教学模块都要有相应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内容和环节。
2 《商务谈判》课程教学改革
2.1 本课程教学改革基本思路
遵循教学基本规律,明确课程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内容采取相应教学方式,测评教学效果,根据教学效果修正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2.2 本课程教学改革整体教学安排
以模拟谈判形式整合32个学时,知识传授和能力提升同时进行。
2.3 本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内容
(1)教学目标:依据专业培养目标实现的需求、依据职业岗位要求、依据学生自身期望等方面确定教学目标。
(2)教学内容:依据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绝对不是一本教材所确定的,而应该按照教学目标,有效组织教学内容。
(3)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选用要考虑教学内容性质和教学目标实现,采用PBL、TBL、CBL、BOPPPS、体验式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
(4)教学评价:强调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并重,改革考核方式,采用课堂现场模拟谈判形式进行最终考核。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并重,通过学生评价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商务谈判》课程教学改革展望
模拟谈判的教学组织比较之前的试卷、论文考核,大幅度提升了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效果改革效果明显。但教学改革还有較大的空间,例如,各环节的教学方法还需要多轮实践,才能确定最恰当的教学方法。商科课程教学要进行真正的实践才能提升能力,所以下一步教学改革,要让学生参与到真实的谈判中,而不仅仅局限于模拟谈判。
参考文献
[1]杨梅玲,毕晓白.大学课堂教学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2]刘萍.对罗杰斯“学生为中心”教学思想的再思考[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3]肖锋.试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6).
[4]李萍萍,王晓川.“金课”建设过程中现存问题及对策研究[J].高教学刊,2020,(20):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