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运通
(连云港市赣榆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江苏 连云港 222100)
在临床上,反流性食管炎属于比较常见的一种消化道疾病,是因酸反流导致的食管粘膜破损[1]。若不及时治疗,则会出现食管狭窄、溃疡,甚至发生恶变[2]。也有相关资料显示,其实反流性食管炎是一种消化道功能障碍疾病,主要表现以胸痛、发酸、吞咽障碍等为主[3]。由于该病具有较高的复发率,会严重伤害患者的身心健康,给予积极有效的治疗对改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预后非常关键[4]。因此,本文就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展开了研究,见下文。
选取我院2018.1—2020.6收治的12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均符合反流性食管炎的诊断标准,且通过胃镜证实,并排除其他全身性疾病者。采用随机抽签的方式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60例。其中对照组34例为男性,26例为女性;年龄25~70(48.56±16.43)岁;病程1~8(4.56±3.43)年;观察组33例为男性,27例为女性;年龄26~71(47.89±17.22)岁;病程1~7(4.10±3.55)年。比较2组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研究。
两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检查及对症治疗后,对照组给予埃索美拉唑(AstraZeneca AB,国药准字J20080032,规格:20 mg)治疗,温开水口服,每次20 mg,2次/d。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联合莫沙必利(成都康弘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1110,规格:5 mg)治疗,温开水口服,每次5 mg,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
治疗结束后观察临床症状(包括反酸、烧心、咽下困难以及胸骨后灼痛等),统计症状积分,根据其严重程度做出评分标准:无症状为0分;轻微可忍受的症状为1分;存在症状但不影响为2分;症状明显,需药物治疗为3分[5]。比较临床疗效,显效为临床症状基本或完全消失;有效为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无效为临床症状不仅没减轻反而加重。最后记录不良反应(便秘、腹泻、腹痛、头晕、恶心、呕吐等),计算总发生率。
在统计学(SPSS 22.0版本)中测算计量资料[表达形式:均数±标准差;检验方式:t值]和计数资料[表达形式:n(%);检验方式:卡方值]。P<0.05为差异显著。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比较2组的临床总有效率(n,%)
观察组的症状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比较2组的临床症状积分(±s,分)
表2 比较2组的临床症状积分(±s,分)
组别 n 反酸 烧心 咽下困难 胸骨后灼痛观察组 60 1.45±0.65 1.23±0.98 1.12±0.54 0.89±0.65对照组 60 2.23±0.76 2.23±1.00 1.78±0.76 1.45±0.65 t值 - 6.042 5.532 5.584 4.719 P值 - 0.000 0.001 0.000 0.004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67%,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比较2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n=60,n,%)
据临床资料显示,反流性食管炎的主要发病原因为胃、十二指肠出现食管清除功能紊乱、下食管括约肌张力降低等,大多患者以胸痛、发酸、吞咽障碍等表现为主[6]。研究发现,近年来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率较高,复发情况比较多,可能与人们的工作环境、饮食方式等因素有一定的关系,需要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7]。目前,药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是临床采取的主要方法,比如抗酸剂、抑酸剂、促动力药物等。
埃索美拉唑是一种质子泵抑制剂,通过抑制胃壁细胞的H+/K+-ATP酶来降低胃酸分泌,防止胃酸的形成,减少胃酸的发生,可取得让人满意的临床疗效[8]。莫沙必利为选择性5-HT4受体激动剂,能激动消化道黏膜下神经丛的5-HT4受体,促进乙酰胆碱的释放,从而产生上消化道的促动力作用[9]。有研究发现,单独使用埃索美拉唑或莫沙必利治疗,临床疗效不佳,不良反应较多,容易反复发作。因此,本文将这两种药物联合起来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症状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67%,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看出,埃索美拉唑与莫沙必利联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独治疗,不仅临床治疗效果大大提升,临床症状显著改善,还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说明联合治疗可以将彼此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弥补不足,从而提高治疗效果[10]。
综上所述,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可以发挥出最大的协同作用,疗效快,安全可靠,是一项不错的临床用药方案,值得普及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