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酞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导致的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评分及ASPECTS评分分析

2021-01-15 15:01朱竹君薛建琴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58期
关键词:丁苯神经功能大脑

朱竹君,薛建琴

(江苏大学附属金坛医院,江苏 常州 213200)

急性脑梗死发病率占据全部脑卒中的81%,可因多种因素引起脑部血液供应障碍,是导致患者死亡、残疾的主要因素之一,病死率仅次于癌症、心肌梗死,近年来已广泛引起学者重视。对于脑梗死目前常选择动脉取栓、静脉溶栓,但由于时间窗的限制和影响,部分患者因此错失此项治疗最佳时机,只能接受康复治疗和二级预防治疗[1]。丁苯酞是我国自主研发的药物,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具有独特作用,不仅具有保护线粒体、改善微循环等优势,还可增加缺血区域脑血流,提高脑缺血区的微循环,促进缺血区血管形成,从而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神经功能[2]。而本文分别对比了两种治疗措施优势以及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作用性,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50例大脑中动脉狭窄导致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试验对象,选择单双号随机化分组,分为两组,此次试验均在2019年5月—2020年4月期间完成。入选标准:①患者均符合《中国脑梗死急性期康复专家共识》[3]中急性脑梗死相关诊断标准;②患者经MRI检查,证实为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有明确神经系统定位体征;③患者入院前未给予溶栓或机械取栓治疗;④患者各项资料齐全。排除标准:①排除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脏瓣膜病、心房纤颤等病变患者;②排除合并存在其他大动脉狭窄患者;③排除既往存在脑出血或多次脑梗死患者;④排除责任血管为后循环患者。

观察组发病至就诊时间(5.10±1.55)小时,平均年龄(66.89±2.58)岁;病因分型:5例心源性脑栓塞,10例小血管闭塞性脑梗死,10例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性别:男性15例,女性10例。对照组发病至就诊时间(5.23±1.74)小时,平均年龄(66.58±2.13)岁;病因分型:3例心源性脑栓塞,11例小血管闭塞性脑梗死,11例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性别:男性14例,女性11例。两组资料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除了进行常规抗血小板凝集、调控血糖或血压等疗法后,再选择阿司匹林(国药准字:J20113256;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治疗,每日一次,每次100 mg;阿托伐他汀(国药准字:H20013258;辉瑞公司有限公司)治疗:每日一次,每次口服20 mg。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采用丁苯酞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50280;南京先声动元制药有限公司)治疗:每日两次,每次静脉滴注30 mg,治疗2周后,再改为口服丁苯酞(国药准字:H20014585;石药集团有限公司)治疗,每日3次,每次口服0.6 g。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ASPECTS评分(卒中操作早期急性卒中分级CT评分)、BI评分(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NIHS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血管TICI分级标准。

ASPECTS评分[4]:经头颅CT检查10个区域2个层面,其中基底节平面包括M3岛叶皮层外前方皮质区、M2岛叶皮层外前方皮质区、M1岛叶皮层外前方皮质区、岛叶皮层、内囊、豆状核、尾状核;脑室体平面包括M1-3上皮皮质区域,最高分10分,10分代表正常;0分代表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域广泛缺血。

血管TICI分级标准[5]:主要评估颅内大动脉狭窄情况,3分:正常或无狭窄,远端分支显示正常,前向血流通畅;2分:轻度狭窄,远端可见部分分支;1分:狭窄较为严重,远端无血管分支;0分:血管完全闭塞,无前向血流通过闭塞段。

NIHSS评分[6]:评估内容包括构音障碍、语言、感觉、肢体共济失调、上下肢运动、面瘫、视野、凝视、意识等,最高分42分,若当前神经功能受损越严重,分数越高。

BI评分[7]:评价内容包括平地行走、洗澡、修饰、穿衣、如厕、进食、控制大小便、上下楼梯,最高分100分,若生活质量越好,分数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实施SPSS 22.0软件统计学处理,ASPECTS评分、BI评分、NIHSS评分属于t检验,用(±s)表示,血管TICI分级标准属于卡方检验,用(%)表示,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治疗后2周、4周的ASPECT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观察组血管TICI分级3级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1 对比ASPECTS评分(±s,分)

表1 对比ASPECTS评分(±s,分)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2周 治疗后4周观察组 25 5.84±1.35 8.29±0.42 9.86±0.48对照组 25 5.69±1.42 7.15±0.39 8.58±0.26 t值 - 0.1635 4.7458 5.0326 P值 - P>0.05 P<0.05 P<0.05

表2 对比BI、NIHSS评分(±s,分)

表2 对比BI、NIHSS评分(±s,分)

组别 n BI评分 NIHSS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25 72.45±2.19 96.56±1.86 21.42±2.89 7.59±1.44对照组 25 72.68±2.54 85.21±1.77 21.56±2.55 14.68±2.54 t值 - 0.5848 20.5884 0.3154 16.5647 P值 - P>0.05 P<0.05 P>0.05 P<0.05

表3 对比血管TICI分级标准[n(%)]

3 讨 论

急性脑梗死属于心脑血管常见疾病,主要是因大脑中动脉M1段、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血流中断或突发病变引起血流受阻,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直至坏死,若干预不及时,可产生严重后果[8]。再加上颈内动脉和大脑动脉连接的解剖结构较为复杂、特殊,可引起血流急剧减少,导致血栓性疾病发生率增高,减少血管内皮细胞NO合成减少,从而引起严重大脑中动脉狭窄。

丁苯酞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一项新型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药物,属于人工合成的消旋体,主要成分为消旋体1-3正丁基苯酚,能够增加缺血区域血流量,促进缺血区新生血管形成,有效加快神经功能恢复,促进大脑循环[9],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中,不仅能够发挥保护神经元、缓解微血管痉挛、缩小梗死体积、保护线粒体、增加脑灌注,还能够改善能量代谢,抗自由基和神经元凋亡,从而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结局,保护内皮细胞,减轻血脑屏障损伤[10]。分析本次结果,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BI评分、ASPECTS评分、血管TICI分级3级率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说明,丁苯酞能够很好挽救缺血半暗带,改善神经功能和侧枝循环,恢复大脑中动脉血流灌注,提高脑血管灌注量,保护神经功能,减轻神经细胞损伤,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更利于改善机体高凝状态,减少血栓形成,恢复脑部供血,获取满意治疗效果。

总而言之,丁苯酞能够减少血栓形成,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和脑血管灌注量,用于大脑中动脉狭窄导致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丁苯神经功能大脑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高压氧辅助治疗对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5-HT、NE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一种过氧化物交联天然-丁苯绝缘橡胶及其制备方法
丁苯酞对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针刺改善血管性痴呆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21例
丁苯胶乳水泥浆体系在塔河油田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