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依古力·热合曼,杨彦斌
(新疆库尔勒市第一人民医院CTMR科,新疆 库尔勒 841000)
类风湿性关节炎在实际临床中时比较常见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临床中病理改变为关节滑膜病变,患者在临床中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关节畸形,病症较轻时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病症较重时则会使患者的关节功能丧失,对患者的健康损害较大,在实际临床中多迁延不愈,反复发作,目前临床中未有良好的根治措施,以药物干预为主。类风湿性关节炎在病症早期症状比较隐匿,且病症发展缓慢,尽早进行病症治疗对患者的关节功能保留有重要意义,现阶段临床诊断以影像检查为主要方式,具体的影像检查方式较多,其中X线与磁共振在临床病症诊断中运用较多,其在实际临床中的运用优势不同,为提升临床对这一病证的早期诊断效果,对不同影像检查的临床运用价值进行探讨[1-2]。现就我院2018年4月—2020年2月收治的最终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82例,研究磁共振成像技术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诊断价值,结果报道如下。
研究对象选取2018年4月—2020年2月共8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此次研究,选取标准:选取最终检查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选取病程超过1年的患者;选取近半个月未进行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药物运用的患者;选取临床病症显著的患者;选取对此次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的患者;排除标准:排除合并其他重大疾病或者关节炎的患者;排除临床病历资料不完整的患者[3]。
8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男性31例,女性51例,年龄最小33岁,最大54岁,中位数为(41.3±3.2)岁,病程在1~12年,中位数为(6.4±1.7)年,所有患者的基线资料没有显著特异性,符合研究对象选取标准,院方伦理委员会审核,同意开展此次研究,可对比研究。
所有患者均采用X线检查与磁共振成像,X线检查:按照临床X线拍摄流程在相应的关节部位进行检查,具体由同一位临床影像技师进行检查,并进行阅片诊断[4]。磁共振成像检查:选用西门子公司Avanto1.5T成像系统,患者取俯卧位,双手上举超过头顶,固定上臂与手背位置,使指骨与掌骨处于统一平面,对双腕关节进行扫描成像,进行冠状位T1加权成像,TE控制在13 ms,TR控制在350 ms,间隔0.2 mm,厚度在2 mm,矩阵为510×250,T2加权成像,TE控制在56 ms,TR控制在1500 ms,间隔0.6 mm,厚度在5 mm,矩阵为460×206,采用注射器将30 ml生理盐水静脉注射,并将15 ml对比剂手推注射,在扫描后15 min进行2次扫描,两次采集,进行连续成像[5]。
图像分析由3位高年资影像技师完成,最终结果需统一,意见不统一时邀请科室主任进行图像分析,确保最终诊断意见统一[6]。
对比两组临床诊断效果,具体结果以临床记录数值为准。
用软件SPSS 20.0对两组的临床数据予以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x2检验。检测标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探究组与对照组诊断结果的比较,探究组骨质疏松、骨侵蚀、桡侧软组织肿胀检查异常率均大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诊断结果的对比[n(%)]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在实际临床中比较多见,但大多数患者病证诊断在中晚期,使患者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X线检查在临床中价格便宜且操作较为简便,因此在临床中运用相对比较广泛,但其在实际临床检查中对早期的滑膜炎与滑膜增生敏感性较低,因此在临床中的诊断效果有限,易出现延误患者治疗时机的状况。磁共振检查相较于X线,分辨率更高,能够更清晰的呈现关节图像,可以更好的发现早期滑膜增生或者滑膜炎,临床中诸多研究中便是磁共振成像对炎症活动与骨破坏的敏感性较高,因此在临床中尝试将其运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中[7-8]。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中选用磁共振方式有更好的诊断效果,在临床中的诊断效率较高,整体运用价值较高,原因分析为:磁共振在临床中的分辨率较高,对关节的解剖结构与病理变化能够清晰的呈现,通过T1加权成像与T2加权成像2次检查图像的连续呈现,可以显著的发现关节部位的异常,了解关节滑膜的增生与炎症状况[9]。综合来说磁共振成像方式在软骨中的检查效果较好,而关节部位以软骨为主要组成,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变在软骨部位,因此在临床中能够较好的进行病证诊断,尽早滑膜异常,使患者能够尽早得到救治[10-11]。
由此来看,相较于X线检查,磁共振成像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更好,更值得推广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