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清东,荣 梅
(1.淄博牵引电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职工医院,山东 淄博 255000;2.淄博淄建集团医院,山东 淄博 255000)
骨折后膝关节粘连性僵硬(Adhesive stiffness of knee joint after fracture)是骨科患者骨折后常见并发症发生类型之一,对患者身心健康、肢体活动等造成了极大损害[1]。西医治疗主要以去除粘连、缓解僵硬、镇痛为主治疗策略,并在患者疾病治疗中发挥了显著的效果。尽管如此,受西医单独治疗的局限性影响,患者需长期接受治疗,治疗依从性不高。基于此,中西医结合的联合治疗方略在患者疾病治疗的研究,一度被相关学者所证实[2]。本研究为探讨临床对骨折后膝关节粘连性僵硬患者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以来80例骨折后膝关节粘连性僵硬患者的临床资料样本作为评定对象,具体实验过程总结分析如下。
采用前瞻性研究观察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以来我院收治的80例骨折后膝关节粘连性僵硬患者,按照治疗环节所选路径方法不同,随机纳入对照组及治疗组两列。其中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10~60岁,平均年龄(35.1±0.1)岁;治疗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12~58岁,平均年龄(35.0±0.2)岁。两组患者在其他临床资料,如家族遗传史、生活环境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分别施以西医对症支持治疗和中西医联合治疗临床观察和统计两组总改善率和预后情况。中医药汤剂组分为:香附、泽泻、柴胡、路路通各12 g、木香、乌药、陈皮、郁金、青皮各15 g、泽兰10 g。日一剂,水煎服,每日150 ml,早晚各一次。
将临床疗效分为明显完全有效、完全有效、无效三等级。明显完全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大部分消退;完全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缓解;无效:患者治疗效果不明显。总成效为完全有效加明显起效。
应用IBM SPSS Statistics 24.0(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对所有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当P<0.05时,表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总成效上数值对比为100%(40/40)和75.00%(30/40),有统计学意义(x2=24.659,P=0.000,P<0.05)。见表1所示。
表1 两组治疗总成效结果(n/%)
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粘连性僵硬改善指数、肢体功能改善指数、骨折愈合指数上数值对比分别为(9.11±0.2)和(8.37±0.1)、(9.68±0.3)和(7.86±0.1)、(9.1 5±0.2)和(6.5 4±0.1),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所示。
膝关节粘连性僵硬患者作为膝关节骨折患者的常见并发症,西医常规治疗在疾病开工至的同时,配合中医药治疗方法,具有舒筋活络、流通气血、祛风散寒、温经止痛、舒筋活血、通络止痛的效果[3]。
本研究的治疗结果表明,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总成效上数值对比为100%(40/40)和75.00%(30/40),有统计学意义(x2=24.659,P=0.000,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粘连性僵硬改善指数、肢体功能改善指数、骨折愈合指数上数值对比分别为(9.11±0.2)和(8.37±0.1)、(9.6 8±0.3)和(7.8 6±0.1)、(9.1 5±0.2)和(6.54±0.1),有统计学意义(P<0.05)。文献资料数据进一步佐证,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对比为97.78%和66.67%,差异显著(P<0.05)[4]。观察组的VAS评分、关节活动度、治疗总有效率(97.44%>79.49%),P<0.05[5]。HSS评分、100 m步行时间、跛足、拄拐率、跌倒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6]。
表2 两组预后其他指标结果
综合来讲,骨折后膝关节粘连性僵硬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在规避,西医单独药物治疗对胃肠道和肝肾功能的刺激和损伤外,还可显著提升中远期治疗效果,降低患者因骨折愈合不良导致再次入院的不良后果,整体上降低治疗成本,为患者疾病治疗提供中西医联合优势。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在骨折后膝关节粘连性僵硬患者中的临床疗效确切,具有较高的临床总成效,并显著改善了患者粘连性僵硬改善指数、肢体功能改善指数、骨折愈合指数,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