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斯高等教育合作策略研究

2021-01-15 20:38张慧芳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斯里兰卡办学一带

张慧芳

(黄冈师范学院 中斯文化交流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湖北 黄冈 438000)

一、中斯教育交流合作的时代背景

教育交流与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它对实施“一带一路”经济战略,为“一带一路”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发挥着基础和先导作用。同时对保持同沿线国家友好、开放和合作的关系,以及促进与沿线国家的民心相通方面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2016年,首届“一带一路”高等教育国际会议在海南召开,围绕“一带一路”高等教育系统的基本状况、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以及高等教育的学术创新和知识转化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揭示了高等教育研究在“一带一路”倡议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指明了该领域研究对推动高等教育发展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的重要价值。随后连续两年举办的第二届和第三届高等教育国际会议,分析和建构了“一带一路”大学排名的指标体系,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等教育在政策联通、学分互认机制、奖学金政策、深度合作办学等方面进行了较具体的研讨。2019年末的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调整,也加快了高等教育国际化格局的重塑。2020年12月,第五届“一带一路”高等教育研究国际会议,针对目前的疫情形势采取了线上模式,预测了高等教育的长远趋势,即国际化流动的方向不会改变,线下教育的优势不可取代。同时指出,在当前国际国内的严峻挑战下,我国的教育应站在国际化的最前列,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智力支持。

从2016年到2020年成功举办的“一带一路”高等教育研究的系列国际会议对推动高等教育发展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对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理论支持和实践支持,大大加深了中国与沿线国家高等教育的互通交流。《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以下简称《教育行动》)和《教育部2018年工作要点》一致强调,要深化国别和区域研究,与沿线国家携手推动教育发展,互鉴先进经验,共享优质资源,积极构建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构建“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全面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教育提速发展。

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做出了“十四五”时期的新型部署,在贯彻和落实“一带一路”高等教育的规划问题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关键的一点就是在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交流合作中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汇集点、中转站和补给站,斯里兰卡在地理位置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它已然充当并将长期延续连接中国与南亚、东南亚、东欧等沿线国家和地区海上丝路重要枢纽的身份,其战略意义重大且深远。2009年,斯里兰卡政府提出了“马欣达愿景”,旨在振兴国家发展、改善民生福祉。“马欣达愿景”在高等教育领域体现为“战略管理计划(2013-2017)”(Strategic Management Plan: 2013-2017,以下简称《计划》),《计划》拟对高等教育实施战略化管理,促进国内高等教育机构的国际化拓展,发挥高等教育推动国内经济发展乃至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作用。

我国和斯里兰卡的教育战略规划在教育交流合作上有着共同的愿景,双方都希望构建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新格局,推动高等教育多元化合作机制的纵深发展,在高等教育领域打造共同体,开放合作、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实现互联互通。因此,两国在高等教育领域的诸多方面,如跨境合作办学、国际化人才培养、科研学术交流、文化推广、智库建设等存在交流与协作的必要性。

二、斯里兰卡高等教育发展概况

(一)高等教育的规模和层次 按照马丁·特罗对于高等教育发展阶段的划分标准,斯里兰卡处于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阶段[1]。斯里兰卡现有不同类别高校近50所,从属性和主管部门上来划分,这些高校主要可分为公立大学、开放大学及高等专业学校三类,而这近50所高校中有15所公立大学和17所提供研究生教育的研究生院[2],可颁授学士、硕士及博士学位;斯里兰卡的科伦坡大学、佩拉德尼亚大学、凯拉尼亚大学等6所公立大学获得我国教育部认可。除公立大学和研究生院外,斯里兰卡还有10所提供学位教育的高等专业学校,如国家教育学院、约翰·柯特拉瓦拉将军国防大学、国家商业管理学院等。这些学校实行对口招生,不受大学奖学金委员会(UGC)的管辖。

另外,由于斯里兰卡高等教育体系的基础是古时的佛教僧侣训练中心,因此,斯里兰卡高等教育中还有着一个具备鲜明特色属性的机构,那就是高等佛教大学或佛学院(Pirivena),如斯里兰卡佛教与巴利语大学、斯里兰卡国际佛教大学等。佛教大学或佛学院在高等教育领域不仅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在佛教研究及巴利文、梵文、僧伽罗文等语言研究领域享有盛誉。

总体来看,斯里兰卡大学数量较少,高等教育规模较小,难以满足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一个新的群体——私立高等教育机构就应时而生,这些机构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大学,但其获得 UGC 的批准具备了学位授予权[3],通过设立外国大学分校或学习伙伴等国际化手段提供学位教育。

斯里兰卡要解决高等教育办学规模小、层次少的问题,突破高端人才短缺、高素质人力资源匮乏的难题,国内国际需双管齐下,增建本土高等教育机构,拓宽高等教育国际化合作办学的渠道,扩大高等教育的受教数量,提升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因此,斯里兰卡作为海上丝路的重要枢纽与中国高等教育机构进行合作办学、联合培养人才不失为有效的措施之一。

(二)高等教育的资金投入 从自身纵向发展来看,斯里兰卡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比较重视教育的国度,政府推行从学前到大学的免费教育,国家支付主要的教育经费,另外,私人或他国的捐赠构成了教育经费的小部分。然而,正是这样一个重视教育的国家,在同世界各国横向比较时却暴露出在教育经费投入上的严重不足。同所有中等收入国家相比,斯里兰卡对教育的公共资金投入居于末尾,仅占其国民生产总值的1.9%[4],更不用说同发达的中等收入国家相比,这些国家在教育的平均投入上已达到了国民生产总值的4.6%[4]。

当然,斯里兰卡从1983年至2009年持续长达26年之久的内战无疑直接冲击了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教育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这是导致教育资金投入严重匮乏的重要原因之一。2005年斯里兰卡教育总投入预算中高等教育占比14%[5],2008年出现了大幅度下滑,仅有1.42%的实际资金投入于高等教育,占该国GDP 的0.42%[6]。2009年,虽然内战已经结束,但战争带来的影响仍在延续发酵,在高等教育资金投入短缺的问题上,没有太大的改观。2012年国家教育支出仅占该国GDP的1.86%,居南亚最低[7]。近年来,随着斯里兰卡经济的逐步复苏,国家在教育上的投入开始有所上涨,2016年国家教育支出达到该国GDP的19.3%。

斯里兰卡高等教育为了解决教育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的问题,公立大学为了改变办学经费窘迫的难题,缓解经费不足的压力,不得不进行一些改革。公立大学开始收取一定的学费来维持高等教育的运作。

要彻底改变斯里兰卡高等教育资金投入的不足,国家意识到仅仅依靠公立大学收取学费来加强高等教育的资金供给显然只是杯水车薪。因此,除自身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外,欢迎、吸引高等教育的国际机构到斯里兰卡投资合作办学是克服资金短缺的途径之一。

中国在与斯里兰卡的教育合作方面,可充分考虑斯里兰卡的实际需求,以教育援助、设立高等教育专项教育基金、建立高级别项目的实验室或组建社会急需人才的技能培训中心等方式,帮助其培养人才,扩大人力资源链,增强科技创新力,提高可持续发展力。从而保证后续双方合作互惠互利。

(三)高等教育发展的国际化需求 高等教育在全球化浪潮的影响下越来越体现出开放性、合作性和互动性的特征。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就是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斯里兰卡高等教育的国际化需求也越来越急切,它也在积极推进大学自治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学术影响力,努力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打造国际教育中心,从而顺应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计划》明确拟定了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学术沟通、开展合作办学、接收和派遣留学生的规划。如,在与国际学术和研究机构合作的数量上,2017年增长60%[8];在公立大学的办学实力和国际声誉上,2017年至少有5个国立大学的国际排名提升至TIMES和QS排行榜前1000名[9]。在招收留学生的数量和规模上,每个高等教育机构每年增加至少250名留学生,到2020年达到10万名留学生[10]。

斯里兰卡高等教育目前的发展在规模和层次、资金投入方面都面临着不小的压力,突破藩篱、跨越障碍、摆脱困境、寻求出路,这是斯里兰卡高等教育的不二之选。在全球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大背景下,与中国的高等教育机构开展合作办学、跨境办学,联合培养优秀人才,联手进行科研攻关,不失为良策。而我国也可以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倡议所带来的机遇走出去,找准斯里兰卡高等教育的症结,开具良方,采取适当的策略和形式,加强与斯里兰卡高等教育领域的合作交流。

三、中斯高等教育交流合作的策略和途径

如前所述,中国的《教育行动》与斯里兰卡的《计划》高度契合,这为中斯高等教育领域合作提供了政策依据和理论参考。

要缓解斯里兰卡高等教育办学规模小、资金短缺的现状,满足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迫切需求,除自身扩大规模、加大投入外,寻求国外援助或是找准与国外合作的契机和交汇点,做到协同发展、双利共赢是一条必经之路。斯里兰卡对高等教育的愿景吻合中国“一带一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的要求。因此,斯里兰卡寻求中国援助或与中国合作是解决自身困境的有效策略,同时也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教育合作提供参考。

中斯在高等教育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可以在开展合作办学、设立高等教育专项项目、深入科研课题合作、吸引或互派留学生等四个层面深入开展,以互利共赢为原则,推动和夯实双方的深层次合作。

(一)开展合作办学,推进人才联合培养 “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度合作、互联互通急需人才投入和智力支持,这赋予了中外合作办学新的历史使命。中斯合作办学模式可从三个方面进行探索:

第一,合作建立分校,设立特色专业,满足对急需人才培养的需求。斯里兰卡作为具有“海上丝路”地理优势的国家,要实现海事航运、旅游业和贸易领域等的重要作用,亟需交通工程、航运管理、物流管理、旅游、贸易等专业的人才。各级各类高校都可以利用自身特色优势,顺应“一带一路”倡议对大量高端型、应用型或技术型人才的迫切需求,有针对性地与斯里兰卡进行合作办学,开设专业。我国部属重点高校可注重研究生层次的合作办学,侧重高端人才的培养。而拥有专业特色优势或地域区位优势的地方普通高校可推进区域人才培养特色化建设,侧重专科、本科层次的合作办学,培养应用型或技术型人才。比如,早在2006年大连海事大学和斯里兰卡科伦坡国际航海工程学院就开始了这方面的尝试,成立了大连海事大学斯里兰卡校区,联合培养航海科学、轮机工程等专业的本科和硕士层次人才。“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推进将加速两国在新的历史时期进行深度合作办校的探索。

第二,中斯两国可依托已有的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以合作院校为主导,以孔子学院的具体实施模式,在斯里兰卡大力推进汉语教学,传播和推广汉语文化,加强斯里兰卡的汉语师资建设,建立并加强汉语师范专业建设,使这些合作院校成为汉语教学的前线阵地、汉语推广的人才培养基地以及中华文明和中国文化的传播交流中心,增进斯里兰卡对中国发展模式、教育文化等各方面的理解。如此一来,因为熟悉汉语、了解中国文化和中斯国情,斯里兰卡各领域具有专业知识且通晓国际规则的专门人才,就能更为精准地促进两国双方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

第三,积极构建“一带一路”跨境大学,逐步推进建立以服务区域问题解决和发展为导向、具有高水平和高学术声誉的跨境高等教育实体机构。设置服务区域发展的专门学科专业,并充实这些领域的师资队伍,以保障教学管理和质量。同时,推进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搭建两国教育资源平台,开创跨境大学教育资源开放共享的局面,并形成可持续的发展。通过创设教育信息化平台,整合优化资源,高效便捷地服务区域发展。两国政府进一步拓展学历学位互认范围,加强跨境大学的制度保障,从而形成学校、地方和政府三方联动的质量保障体系;三方积极筹集资源,推动跨境高等教育多元深入合作,构建“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推进,合作办学、联合培养人才不仅能减轻斯里兰卡办学规模小、层次少、资金不足的压力,而且能满足各个领域对人才的需求,助推“教育共同体”的构建。

(二)设立高等教育专项项目,加强人心联通

中国可采取财政援助的形式帮助斯里兰卡建设高等教育专项项目,使其摆脱资金短缺及投入不足的困境,既利于斯里兰卡培训急需人才,解决内部问题,又利于增进两国情感,加强友好往来。两国可通过高等教育项目,创新教育互惠合作模式,加强人心联通。随着“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实施,中国加速了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高等教育项目的设计和建设。比如,孔子学院总部设立了“孔子新汉学计划”的专项项目,为各国高层次青年学者提供了来华学习和交流的平台,让他们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能深化探讨,达成共识,成为搭建国与国人心联通的桥梁。北京外国语大学作为目前世界上唯一开设斯里兰卡主要官方语言——僧伽罗语本科专业的国内高校,于2015年与斯里兰卡政府合作成功举办“一带一路”斯里兰卡高级政务研修班,加强了两国在政务领域的交流。

当然,开展专项项目必须以互惠互利为基础。两国政府相关部门和机构在寻求双方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可设立更多的专门项目,如开展中斯佛学交流、中斯茶文化交流。通过专项项目,中斯两国学者及中高级管理人才才有更多的机会以多元化的形式定期互访,开展实地考察和研究工作,了解和掌握两国最新发展状况,促进中斯人民的文化认同,缔结双方的情感纽带,扩大民间外交,助力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推进。

(三)设立联合研究中心,深入科研课题合作

中国希望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增进沿线国家对中国客观全面的了解,鼓励沿线国家开展或合作开展有关中国课题的研究,让中国的国家政策、发展模式为沿线国家所熟悉,让中国的教育理念、文化精髓为沿线国家所传播。中国政府倡议“建设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与对象国合作开展经济、政治、教育、文化等领域研究”[10]。

鉴于斯里兰卡高等教育资金投入短缺的现实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战略需求,中斯两国大学可互设和合作设立研究中心或研究院,优化整合政府、高校、行业、企业及其他一切可用的社会力量,形成政产学研合作“一条龙”的机制,做到权责明确、分工有序,建立国际联合科研平台、智库机构、国别研究中心、高校研究联盟,创新研究合作模式或机制,合作打造科研平台和决策智库,将创新合作打造成两国关系的战略支撑。例如,我国科技部在生物技术领域就征集过中斯双边政府间的联合研究项目,旨在支持两国的高校、科研机构和生化行业与企业开展高水平的联合研究,增进科技研发人员的交流,加强斯里兰卡科技能力建设。同时,双方可以多区域建立中斯合作高科技项目创新中心、大学生创业平台和孵化基地,在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上给予互惠政策支持,推动两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项目在高等教育领域结出硕果。

(四)吸引、培养或互派留学生,增强多领域合作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为发展中国家;以2015年来QS世界大学排名入选百强高校为例,在“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中,仅6个国家的11所高校入选前百强,而中国的高校有9所[11],占比81%以上。中国入选高校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高等教育总体水平的比较优势。因此,我国重点高校有较强的实力和吸引力来培养留学生。“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在斯里兰卡较大规模地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两国物理联通,这些举措无疑会助推斯里兰卡来华留学数量的增加。中国在教育政策、学习环境、留学成本以及就业前景等诸多方面的优势也可能成功吸引斯里兰卡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学生选择来华留学。通过赴华留学的途径,斯里兰卡可获取源源不断的、能适应“一带一路”倡议需求的本土人才。有了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的人才投入与智力支持,双方才能实现互联互通、深度合作的目标。而这也正吻合斯里兰卡在《计划》中明确提出的高等教育的具体目标。斯里兰卡在招生留学生、增强国际交流、加强学术研究合作以及打造高等教育国际枢纽上,有着迫切的内在需要。

另一方面,斯里兰卡的高等教育也有着自身的特色。如前所述,斯里兰卡的科伦坡大学、佩拉德尼亚大学、凯拉尼亚大学等6 所得到中国教育官方认可的公立大学办学历史较悠久,办学实力较雄厚,教育质量和学术研究水平也较高,在大学的国际排名中也有着良好的知名度。而且,斯里兰卡在宗教研究、僧伽罗语等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这些知名的公立大学里开设了宗教哲学等特色专业和学科。另外,斯里兰卡的异域文化风情、适中的留学成本等对国外学生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这些因素无疑也助推了中国学生到斯里兰卡留学的进程。在适度开展吸引留学生的双向教育交流的同时,中斯两国也可向双方的特殊领域、独有领域、强项领域派遣留学生,通过派遣留学生进行学习和交流,弥补双方相关专业和领域的不足,促进双方多领域合作和交流。

在“一带一路”的战略背景下,我国如何积极吸收借鉴世界先进跨国跨境高等教育发展经验,创新中斯高等教育合作模式,加强两国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提升中斯两国区域跨境高等教育发展的质量,促进中斯两国合作高校、跨境高校能力的提升,是一个值得继续探索和挖掘的课题。中斯双方只有加强交流与合作,才能顺应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新形势,走出一条创新引领、特色发展的新路。

猜你喜欢
斯里兰卡办学一带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一带一路风光无限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斯里兰卡的高跷海钓
抢加油
“对”队的斯里兰卡奇异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