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与高职衔接机制研究

2021-01-15 20:23郭志成杜雪立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应用型职业院校技能

郭志成 杜雪立

(1.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 内蒙古 海拉尔 021008;2.呼伦贝尔市委党校 内蒙古 海拉尔 021008)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学校教育领域包括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型本科教育乃至专业硕士的培养,各阶段教育既要纵向贯通、相互衔接、自成体系,也要和普通教育横向融通、协调发展,既有“直通车”也有“立交桥”。可以说,缺少应用型本科牵引的中、高职教育是缺乏吸引力的“断头”教育,不能满足更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需要。各层次职业教育在技能型人才培养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中等职业教育有其历史和传承,在不同时期为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在发展中不断变革;高等职业教育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规模和质量都有了较大地提升,较好地完成了与中等职业教育的衔接融合,并开启了与应用型本科的衔接。本科教育一直以录取普通高中学生为主,偏向于研究型与应用型人才的协同培养,为社会发展培养了大量高水平人才。但是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中、高职学生更希望在掌握技术技能的同时接受高层次的学历教育,这就需要部分本科院校向应用型本科转变,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发挥承上启下作用,既与高职衔接,又为专业硕士培养奠基,满足更多职业院校学生接受本科乃至研究生教育的需求。

一、应用型本科与高职衔接的理论基础

(一)教育心理学理论

教育心理学理论认为,学生个体身心的发展是一个由低到高,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具有阶段性特征。这种阶段性与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密切相关,要求我们应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进行培养。可见,高职与应用型本科各自确定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的培养目标,实现沟通衔接,符合教育心理学的规律。

(二)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从低到高依次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这些需求都是按照先后顺序出现的,当一个人满足了较低的需求之后,将会出现较高级的需求,存在需求层次。接受更高层次的学历教育,体现自身价值符合人们渴望自我实现的心理,为应用型本科与高职衔接提供了理论基础。

(三)认知学习理论

认知学习理论认为,人的认知学习呈等级性或积累性规律,过去学习的知识和技能是学习新的、更复杂的知识和技能的基础和条件。目前,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较高层次,它是高等科学文化知识、高等专业理论及高级技能的综合教育,而应用型本科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更高层次,是对技术技能的提高和升华。随着社会对专业人才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中等职业教育将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学习准备,高等职业教育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延续和提高,应用型本科教育是高职教育的深化和再提高,这符合现代认知学习理论的“准备性原则”。

(四)终身教育理念

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协调发展是终身教育理念在我国的重要实践。职业教育作为一个教育类型,应该有一个从初级到高级的完整体系,既包括各级各类的全日制学校教育,也包括职业培训。国家非常重视各层次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正在构建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可见,终身教育理念为应用型本科和高职的衔接提供了理论依据。

(五)布鲁纳课程理论

布鲁纳课程理论认为,教育要适应学生的认知阶段,学科结构要适合学生的成长规律,要体现阶梯性、螺旋上升、分层递进。中职、高职和应用型本科应按照该理论合理设置课程,加强沟通交流、融合贯通,既不能断档也不能出现没有必要的重复。

二、应用型本科与高职衔接的现状

(一)部分本科院校职能的转变

本科院校承担着培养高素质学士、硕士、博士等研究型人才的重任,可以说培养的是人才队伍金字塔塔尖的部分。但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提高,国民学历层次的提升,本科生人数逐年增多,社会上出现本科毕业生又多又少的现象,即学历高、理论水平较强、动手能力较差的毕业生多,社会急需的高素质、高技能、动手能力强的毕业生少,从而出现结构性人才短缺。针对这种情况,国家进一步明确了本科院校发展方向,重新定位了不同类型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既有侧重于研究型人才培养的学术型本科,又有侧重于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应用型本科,这就要求一些主要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适合于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本科院校向应用型本科转变,以解决人才供给的结构性矛盾。国家的这一举措,对中、高职学校来说无疑是利好消息,使他们看到了高质量发展的希望,对职业院校的广大学生来说,更是一剂强心针,可以实现他们攻读本科乃至专业硕士的梦想。应用型本科的发展和专升本比例的提高无疑为应用型本科与高职的衔接创造了条件。

(二)应用型本科与高职院校衔接的现状

经过转型发展,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更加注重学生技术技能的培养,也启动了与高职院校衔接的工作,探索出五年一贯制职业教育、“3+2”职业教育、“3+3”职业教育、专升本职业教育等衔接模式。但在这些模式下,应用型本科和高职的培养仍是相对独立的,在生源、师资队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等方面的衔接有需要但不迫切,有举措但不深入,有行动但不主动,一体设计、协同培养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应用型本科与高职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录取职业院校学生数量较少,缺乏衔接的动力和基础

应用型本科院校录取的学生大部分是经过全国统一高考的普通高中学生,具备一定专业基础的高职学生所占比重较低,大部分学生更希望融入研究型人才大军行列,学习技术技能的主动性不强。

(二)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学历层次高,但实践动手能力相对弱,不能完全满足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这部分院校依然承袭了传统的教师引进模式,更加注重学历、资历和科研能力,很多教师都是从大学校门走进大学校门,他们更注重且擅长理论研究,主动转型为“双师型”教师的动力不足,进行实践教学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培养模式尚不适用于职业教育

目前,除了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等由高职院校升本的院校和转型比较成功的本科院校外,仍有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偏重于理论研究,依然按照学科体系培养研究型人才,而不太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不利于与高职有效衔接。

(四)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尚未转变观念,主观上没有做好培养职业院校学生的思想准备

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理念尚未深入人心,许多教师仍将职业教育视为低层次教育,从内心深处不愿意承接在普通应试教育中分数不高、理论学习能力不强的中、高职学生。

(五)应用型本科院校与高等职业院校之间沟通交流、衔接融合不够,还存在高职院校衔接的积极性较高,应用型本科积极性有限的现象

二者的教学模式和培养体系不同,双方的学生和教师交集不多,尚未形成协同配合的衔接机制,特别是应用型本科的师生融入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并不高。

四、应用型本科与高职院校衔接地建议与对策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终身学习理念深入人心,人们对高层次学历教育的需求不断增强,在不久的将来,将会有更多的职业院校学生进入应用型本科院校继续深造,这是大势所趋。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转变观念,未雨绸缪,从思想上、行动上做好承接中、高职毕业生的准备,并做好沟通和衔接工作。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一)做好与高职衔接的思想准备

应用型本科院校需主动转变观念,适应形势,深刻理解国家针对教育进行顶层设计的深意,积极开展职业本科教育,保持职业教育办学方向不变、培养模式不变、特色发展不变;应找准定位、主动出击、深入中职、高职等职业教育一线,提前了解职业院校的学生和教师,做好调查研究、分析研判,尽快适应与普通本科教育不一样的职业教育,积极融入职业教育行列,为培养大批量高层次技能型人才做好充分准备。

(二)做好师资队伍的衔接

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时应考虑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争取从职业技术师范学校引进一定数量的专业教师;同时,聘请企业技术骨干到学校从教,推进固定岗和流动岗相结合、校企互聘兼职的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现专业教师互聘,师资共享;继续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鼓励现有教师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学习,并组织职业院校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的规定,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

(三)做好实习实训基地的衔接共享

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加大实践教学力度,按照衔接融合的要求,积极推进与高职院校在实训设备、实训基地、教学资源等方面的共建共享;同时,积极推进校校合作、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订单培养,主动吸纳行业龙头企业深度参与专业规划、课程设置、教材开发、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共同建设应用型本科高技能人才培养需要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在教育教学中既注重学生理论水平的提高,更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四)做好人才培养目标的衔接

应用型本科教育和高职教育从根本上仍是学校教育,需要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兼顾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职业院校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应用型本科与高职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储备等条件确定各自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标准,并相互衔接,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高职阶段应更加注重学生的知识获取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人际和社会关系处理能力、职业判断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提升,帮助他们成为一名真正的职业人。这个阶段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选择就业创业或继续深造。到了职业本科阶段,无论是来自普通高中还是职业院校的学生,都应该按照职业教育的模式进行培养,既注重理论水平的提高,更注重技能水平的提升,打造有知识文化、有技术技能、有职业情怀、有责任担当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做职业教育人才结构金字塔的塔尖,以填补研究型本科和高职之间的空白。当然,来自高职的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更有利于在培养目标、职业标准等方面与应用型本科学校进行衔接,达到人才培养要求。

(五)做好课程体系的衔接

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更高层次的职业教育,应积极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一体化设计,设定职业教育各层次教育管理目标,牵头制定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分段培养并有效衔接的人才培养方案,科学设置各阶段课程和教学内容,实现课程体系、培养方案的有效衔接。

(六)加强专业教材的衔接

应用型本科与高职课程衔接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材的衔接。教材的质量影响教学和科研的发展水平,具有合作关系的应用型本科与高职应一体选用规范教材,体现知识技能的梯次结构。同时,通过共同编写教材,开发课程资源,实现教学内容的无缝对接。

(七)加强职业资格证书的衔接

职业教育是以能力为本的教育,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应用型本科与高职课程体系的衔接是知识技能的衔接,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已经根据不同专业的不同岗位确定了递进的职业能力标准和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这些证书能够体现学生的知识技能水平。高职和应用型本科应按照职业教育“1+X”证书培养要求,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设定合理的资格证书考取目标,并按“岗课赛证”融合的模式进行培养。以会计专业为例,高职阶段要为学生确定职业资格等级目标,如考取助理会计师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普通话等级证书、英语等级证书等,既为就业攒本钱,又为升学打基础。应用型本科阶段应在学生取得初级会计资格证书的基础上,为学生设定考取中级会计资格证书等更高层次证书的能力目标,为毕业后考取该证书做好充分的准备。

(八)加强评价体系的衔接

考核评价的衔接是课程体系衔接的重要内容,直接影响各层次职业教育能否顺利衔接。学分制是评价体系衔接的有效手段,积极推动高等职业院校与应用型本科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引入职业资格证书、技能大赛证书抵顶学分机制,使不同基础的生源通过学分互认达到培养目标,提高应用型本科与高职课程衔接的效率。

结语

综上所述,应用型本科与高职的有效衔接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目前还存在衔接不够顺畅的问题。随着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简称《意见》)的出台,将会推动相关问题的解决。比如《意见》提出:“要实现到2025年,职业教育类型特色更加明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建成,技能型社会建设全面推进。办学格局更加优化,办学条件大幅改善,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不低于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10%,职业教育吸引力和培养质量显著提高的阶段性目标”。实现这项目标,高职学生进入应用型本科院校继续深造的人数将显著增加,职业教育各方面条件将会明显改善,应用型本科与高职的衔接将更加顺畅,从而推动“直通互联”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将迎来职业教育的新发展。

猜你喜欢
应用型职业院校技能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应用型本科层次大学生网络在线学习策略及实践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劳动技能up up!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