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低”的言者态度立场及主观性分析*

2021-01-15 19:42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9期
关键词:主观性情态副词

朱 敏

(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 人文与国际学院,江苏 苏州 215123)

“高低”在现代汉语中有以下五种用法[1]431:

例1a:况且因为颜色的不同,那山的高低也更显然了。高的更高了些,低的更低了些,山的棱角曲线在晴空中更真了,更分明了,更瘦硬了。(老舍《济南的秋天》)①

例1b:决胜局比赛,两对选手更是难分高低,双方比分交替上升。(新华社2001)

例1c:虽然孙老元觉得自己可以与李老喜平等了,但李老喜并不这么认为,他觉得孙老元家这么一个过去的佃户,靠刮盐土贩牲口起了家,也敢与人称名字,真是不知高低。(刘震云《故乡天下黄花》)

例2a:于是,他找妹妹谈话,要求她家带头纠正,妹妹高低不同意,他只好派人采取强硬措施,从此得罪了妹妹。(《人民日报》1998)

例2b:《方》这本书找了好几天,高低找到了。

以上五句中的“高低”,按照结构和功能可以分为两类:例1a—例1c为第一类,例2a—例2b为第二类。首先,从结构上看,例1a—例1c句的“高低”为名词,在句中可以作主语、宾语;例2a—例2b句的“高低”为副词,在句中充当状语。其次,从功能上看,例1a—例1c句的“高低”因语义表述的对象均为具体或抽象的客观事物,故从言者角度出发,“高低”一词不带有任何主观情感和态度;例2a—例2b句的“高低”语义虚化,起着标示言者态度立场(attitudinal stance)的作用,表达的是言者的一种主观态度,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

在语言交际过程中,为了表达的需要,交际双方会根据语义适切性原则来选择某个词语诸多义项中的一个义项进行交流。语言学的核心研究对象之一就是词义及其话语功能的产生、传递和获取规律。Hopper & Traugott认为:“意义演变最初是语用和联想的,它们出现在语流语境中。到后来的阶段,随着语法化的持续进行和形式变得惯例化,意义丧失或淡化就典型地发生了。”[2]92本文以汉语词语“高低”为例,分析其作为情态副词时表达的言者态度立场,并通过“高低”历时演变的主观化过程揭示其在言者表达强调意图时发挥的主观性作用。除特别注明外,本文语例全部来自CCL、BBC语料库。

一、态度立场标记——高低

(一)对态度立场标记的界定

语言通常被看作交流信息、传达意义的工具。Du Bois[3]139-182认为“我们使用语言时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表达某种立场”[3]139-182。Biber & Finegan把“立场”定义为互动交际的言者对所表达话语内容的判断、态度、情感、认知状态及话语命题呈现方式等意义的词汇、语法结构[4]93-124。作为立场表达的主要载体,立场标记语的使用关系到言者能否有效表达自己的观点以及能否与听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Conrad & Biber把立场分为认识(epistemic stance)、态度(attitudinal stance)和方式(style of speaking stance)三个子类[5]56-73。其中,态度立场涉及言者对所表达话语内容的判断和评价,如确定性(质疑性)、现实性(非现实性)等。

“态度”是一个抽象概念,“态度立场”是一个抽象范畴,后者可以是明确地肯定,也可以是不确定的疑惑、可能的推测以及各种情感。汉语有很多表达态度立场的方式,比如一些结构式“连……都”“哪怕……也”“尽管……还是”。此外也常常体现在词的概念义中,比如表达态度立场的动词“鄙视、呵斥、仰慕”,表达态度立场的形容词“气冲冲、冷冰冰、热情”,表达态度立场的副词“果然、竟然、幸亏”等。张谊生指出在副词中有一类评注性副词(evaluative adverbs),如“索性、反正、简直、也许、显然、难道”等,其基本功能为充当高层谓语进行主观评注[6]46。这种主观评注必定可以表达言者对某命题的态度和评价,体现对命题的态度与立场。

(二) “高低”作为态度立场标记

首先,“高低”由“高”和“低”两个音节组成一个音步,在作名词表达具体事物的高低落差或抽象概念的高低水平、程度的语义时,读音为双阴平组合[kau55ti55],前后两个音节的音长及轻重大致相当,无论是作主语还是作宾语,结构上都与所在短语或小句的核心动词或其他成分保持距离,韵律上允许停顿。而当“高低”作情态副词表达“无论如何”“终于”这种表达言者内心思想的语义时,第二个音节的韵腹有脱落的趋势[kau55t(i)21],整个音步呈现出第一个音节音长变长且需重读而第二个音节音长变短且需读次轻音的现象,并且结构上紧紧依附在核心动词的前边,韵律上不允许有停顿。

例3a:挑选合适的枕头,使头部高低适宜。(《养生与健美方法100例》)

高低/适宜 [kau55ti55]

例3b:人与人之间本就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只是各有优缺点而已。(《给老爸老妈的100个长寿秘诀》)

高低/贵贱 [kau55ti55]

例3c:我们要想把写字、书法这件事情,做成一个不被抛弃的、一个非常有用的学科,那就得好好学习,要把古今中外都要通起来。要通古今,知高低。(《百家讲坛》)

知/高低 [kau55ti55]

例4a:他说他还有别的重要话要向父帅当面说出,高低要求/见见你。(姚雪垠《李自成》)

*高低/要求见见你 [kau55t(i)21]

例4b:她本来高低不穿/这条红裤子,可是杏莉母亲和一些老妈妈一定要她穿,说结亲不穿点红生不了儿子呢。(冯德英《苦菜花》)

*高低/不穿这条红裤子 [kau55t(i)21]

其次,情态副词“高低”在语义及语言表达功能上发生了变化,即由表示对某具体事物或抽象概念的指称转变为强调言者明确的态度立场。从语义上来看,情态副词“高低”所在小句往往是对言者的某种思想状态或结果的描述。如果描述的是某种思想状态,则体现了言者对该命题持有某种强烈意愿和倾向;如果描述的是某种结果,则是言者预测的必然结果。言者使用“高低”旨在凸显对小句出现的某行为持有非常坚决的意愿和观点,希望听话人理解言者的立场,从而读懂言者内心的真实想法。“高低”所在小句体现出言者鲜明的态度立场,成为其想要表达的焦点所在。

例5:他们说:“旧社会害得咱睁眼瞎,现在坚决跟着毛主席闹革命,高低得办学,咱们的孩子都念书!” (《人民日报》1969)

例6:第五次以后总能评上,我自己高低不同意晋职,说自己的水平不够。(王小波《万寿寺》)

例7:我这些天天天跑,刮风下雨都没落下,高低把你等到了。(腾讯微博)

例8:这道题花了我大半天的功夫,高低做出来了。(腾讯微博)

综上所述,情态副词“高低”无论从韵律、句法结构上,还是从语义、语用功能上,与名词“高低”相比,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起到凸显言者态度立场、标引言者主观意愿的作用。情态副词“高低”已成为一个态度立场标记。

二、“高低”表达态度立场

态度立场是言者对所言命题表达的某种态度或倾向以及作出的主观评价或方向性预测,其体现了带有鲜明感情色彩的个体意愿。其表达目的在于把言者的心理意图、观点、感受直接传递给听话人,希望听话人理解言者心中所想。传情达意是语言交际的重要功能,因此态度立场标记“高低”所在小句常常成为言者表达的焦点所在。根据具体语境,“高低”具有强调、感慨、立誓、告诫等立场功能。

(一)表示强调——体现坚决的态度

例9:穆玉典找到教师鲁显科和李成军,可他们高低不去做这个证,说“就是工资不要,也不能昧良心说假话。”(新华社2001)

例10:你们都不把人当人,还会把猪当猪?我高低不去省里当你们的模范。(严歌苓《第九个寡妇》)

例11:后天我高低要考上,考不上都没脸来见你了!(腾讯微博)

例12:要不是你拦着,我高低买那款最贵的。(腾讯微博)

言者用“高低”凸显自己对某个行为的态度或想法非常坚定,为了体现这种坚定的态度立场,言者常常在句中添加相应的解释说明作为“佐证”。如例9中鲁、李二人情愿“工资不要”,也不愿“作证”,认为是“昧良心说假话”,显示了“不去作证”的坚决态度。例10中由于“我”对“你们”的做法非常不认同,进而凸显出非常坚决的“不去当模范”的态度。例11中言者使用“高低”表达了自己想要尽自己最大努力参加考试的决心,否则“没脸见你”。例12中言者向听者表达自己的购买意愿非常强烈,言外之意凸显了听话人的意见对言者非常重要,被否定的意愿越强就越能体现听话人意见的重要性。

(二)表示感慨——体现对来之不易的成功或对无可奈何的失败的评价

例13:我鞋都快跑掉了,高低赶上了火车。(腾讯微博)

例14:打拼了十五年,你高低出息了!(新浪微博)

例15: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该来的高低还是来了。(腾讯微博)

例16:我天天提醒,天天提醒,你高低还是叫他给骗了。(腾讯微博)

“高低”可以后接如意的事情,如例13“赶上火车”、例14“出息了”。人们总是对美好的事物心生向往,如意的结果是言者期待的,之所以还要发出感慨是因为这种成功总是在经历了许多波折之后才得到。因此,当态度立场标记“高低”出现在表达对成功的感慨小句中,前后句往往会附有表示“波折”的语义,这些“波折”正是言者为了追求如意而付出的努力,如例13的“鞋都快跑掉了”、例14的“打拼了十五年”。同时,“高低”也可以后接不如意的事情,如例15中根据语义“后重”的原则可以推测出“来的”是祸不是福。与表示如意类的“高低”前句会出现“波折”语义相似的是,在表不如意的“高低”句中,言者也会因为不愿接受不如意的预测结果而作出许多努力和尝试,这种努力和尝试可以是隐性的,只留下“高低”一词,如例15;也可以是显性的,在句中出现其他表示“努力”义的小句与“高低”互相呼应,如例16。

(三)表示立誓——体现对自己或对他人的承诺

例17:等我有钱了,高低买个皮夹克。(新浪微博)

例18:哎呀!姑姑罪过了!过年回来姑姑高低包个红包给你!(腾讯微博)

例19:明年我结婚,高低请你当伴郎!(腾讯微博)

显然,立誓和承诺的目标事实上还是未然状态,言者使用“高低”向听话人表达自己期望达成誓言或承诺的决心,并且态度立场标记“高低”句表达的誓言常常是建立在某种条件基础上的。如例17“买皮夹克”的前提是“等我有钱了”,例18“包红包给你”的前提是“你过年回来”,例19“请你当伴郎”的前提是“明年我结婚”。

(四)表示告诫——体现权威、毋庸置疑或善意

例20:赶紧的,高低带个女朋友回来过年。(命令)(腾讯微博)

例21:要是这价位,我高低不能给你好好主持了。(警告)(腾讯微博)

例22:别冲动,高低忍着!(劝说)(腾讯微博)

例23:他是故意坑你的,高低不能上当啊!(提醒)(新浪微博)

根据具体的语境,表达“告诫”态度时可以分为命令、警告、劝说、提醒等若干子类。当言者使用“高低”表达一种命令时,体现的是不接受反驳的确定态度,如例20;而用“高低”表达一种警告时,体现出言者已做出决定且不愿意与听话人再商量的坚决态度,如例21;当需要劝说听话人不要做某个行为、应该接受自己的某项建议时,“高低”体现了一种毋庸置疑的态度,如例22;当言者对听话人做出某项提醒时,“高低”体现了一份善意,如例23。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高低”在不同的话语情境中体现出多种态度立场功能,言者使用“高低”向听话人传递出内心的真实感受,表现出个体强烈的主观意愿,“高低”打上了言者主观态度立场的深深烙印。

三、态度立场标记“高低”的形成及主观性分析

(一)“高低”的形成

根据北大CCL语料库检索可得,“高低”一词在形成之初表示山形地貌的地理高低距离之义,始见于公元499—557年的南北朝时期。这一基本语义“高低1”保留至今。

例24:既攀藤而挽葛,亦资伴而相提穷羊肠之诘屈,极马岭之高低,雾昏昏而漫漫,风而凄凄,瞻洪川其如带,望巨海其如圭,执玉帛于兹地,会诸侯而赴稽。(六朝《全梁文》)

例25:上到峰之顶,目眩神恍恍。高低有万寻,阔狭无数丈。(唐白居易《登香炉峰顶》)

例26: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宋苏轼《题西林壁》)

到了唐代以后,“高低”的语义得到迅速扩展,发展出表示广泛的空间距离高低的用法,如以下三例中的“高低”分别是说古冢的高低、台槛的高低、天空的高低,为“高低2”。“高低”空间义表义范围的扩大为其语义扩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例27:高低古时冢,上有牛羊道。(唐白居易《登村东古冢》)

例28:流泉屈曲琉璃砌,台槛高低翡翠庄。(五代《敦煌变文》)

例29:凉风吹落叶,高低任意游。(五代《祖堂集》)

五代至宋元时期,“高低”的语义进一步逐渐从有形的具象向无形的意象发展,不仅“音量的大小”“物品的贵贱”等可以用“高低”来表示,像“水平”“地位”“身份”“认知”等抽象概念,也可以用“高低”来表示。甚至由“参差不齐的身份地位”来转喻“大众”,是为“高低3”。

例30:远近松相接,高低钟共闻。(南宋《南尊宿语录》)

例31:若论肯卖,不诤价之高低;若死腰楔,方便直须下脱。(五代《敦煌变文》)

例32:妙法经名既立,如来宣说流行,众生不拣高低,闻经例皆发善。(五代《敦煌变文》)

例33:不论贵贱与高低,拣甚僧尼及道侣。(五代《敦煌变文》)

例34:休道世情看冷暖,果然人面逐高低。(元《琵琶记》)

例35:陈旺的老婆是个蠢货,那晓得什么委曲,不顾高低,一直的对主母说了。(元《元代话本选集》)

例36:高低尽道好儿郎,远近皆言骨气异。(五代《敦煌变文》)

宋元以后,“高低”的表意进一步抽象化,在表抽象概念的基础上出现了表示“遍指”的语义,是为“高低4”。

例37:辩口利舌问,高低总不亏。(南宋《古尊宿语录》)

例38:因此高低不就,把女儿直捱到一十八岁,尚未许人。(元《元代话本选集》)

从句法功能看,“高低4”仍和“高低1-3”相同,作名词用,可在句中充当主语。从语义扩展的角度观察,“高低”在例37、例38中表现出“无论p(p为Np的水平、质量等)高还是低”之义。“高低”句的语义可表述为“无论p高还是低,都q”,“高低”后常出现(或补出)“总”“都”这样表遍指义的词语。这种“遍指”义的出现是“高低”从名词虚化为情态副词的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

从明代开始,“高低”在语料中出现了作副词的用法,置于动词前,语义从表示“无论高还是低”虚化为“无论如何”之义,是为“高低5”。

例39:你只说是那里见来,或是听见谁说,我好到那里刨着根子,就使一百千钱,我高低买一套与你。(明《醒世姻缘传》)

例40:且留这钱,不够,可把我几件首饰添上;再要不够,我问徒弟们家告助,高低赶五七出了这殡,看耽误下了。(明《醒世姻缘传》)

例41:晁思才气的暴跳,说道:“气杀我!气杀我!我从几时受过人这们气?他说我明日出殡不如他,我高低要强似他!”(明《醒世姻缘传》)

例42:夏鼎道:“不难,不难,我高低叫他上钩就是,只是迟早不定。现今日已过午,吃了饭我再慢图。”(清《歧路灯》)

清代以后,“高低”语义继续虚化,从“无论如何”之义衍生出“到底、终究”之义,表示“在做了许多努力后得到的结果”,是为“高低6”。(现在“高低6”的用法多见于北方方言中)

例43:夏鼎坐下,拍了拍手道:“……我不住使眼瞅你,想着叫你拔哨。你低着头只顾掷,高低叫他赢了七八百两。这银子他今日就要。……”(清《歧路灯》)

例44:这剧本写了大半年,高低在春节前完成了。(新浪微博)

(二)“高低”的主观性分析

上述历时性演变历程表明,“高低”词义出现了由表实体高低距离的特指到泛指(高低1→高低2),再由表有形的实物到无形的意象(高低2→高低3),继由表抽象概念到遍指意象(高低3→高低4)。“高低”完成了名词阶段的由具体到抽象的意义转变过程。基于隐喻的认知模式,“高低”在频繁使用中的语义泛化是导致其语义发生演变的重要原因。从魏晋到宋元,在隐喻认知模式作用下,基于自身的空间方位感知能力,人们总是通过意义相对具体的概念去理解意义相对抽象的概念,因此“高低”占据三维空间的实体语义逐步虚化,并最终投射到抽象实体,这些方位隐喻中源域和目标域之间关系的认知基础就是人们的生活经验[7]139-141。

之后,“高低”以遍指义为桥梁、“无论p(价格、水平、质量等)高还是低”这种具体的有所指的遍指义虚化为表示“无论如何”这种抽象的无所指的遍指义,继而衍生出“在做了许多努力后终于……”之义。由此彻底实现了名词到副词的转变(高低4→高低5→高低6)。在此虚化过程中,“高低”在表遍指义的“无论p高还是低”时,处于句子主语的位置,置于动词之前。因为“高”和“低”本就属于事物特征的两极,当“高低”很自然地衍生出表遍指义的“无论如何”时,因遍指的作用而导致p不宜再出现,虽然句法位置仍居于动词之前,但此时句中因表达需要出现了新的主语,从而促成了副词“高低”的产生。至此,“高低”的语法功能经历了由实转虚的语法化及客观意义减弱而主观性意义增强的主观化过程。在这个主观化过程中,“高低”几个义项主观性的强弱可以表示为如下序列(按主观性从弱到强排列):

高低1<高低2<高低3<高低4<高低5≈高低6(≈表示主观性大致相同)

这个序列与“高低”语义产生的先后顺序及其语法化历程形成鲜明对比(按语义产生及语法化从早到晚排列):

高低1>高低2>高低3>高低4>高低5>高低6

以上两个序列表明,“高低”的语义扩展、语法化程度和主观化程度三者之间如影随形,随着“高低”语义的扩展,其语法化程度随之加深,主观化程度也随之加强。伴随着使用频次的增加,语义虚化后的情态副词“高低”逐渐获得更多的主观性,通过表“无论如何”之义、表达(态度、主张、行动等)不受干扰的坚决语气,与后接的VP共同衍生出“在做了许多努力后终于……”之义。沈家煊指出这种规约化的语法现象是语用法“凝固化”的结果[8]1-8,即语用法的语法化。至此,在言语交际中,表达言者的主观意愿的情态副词“高低”,成为一个态度立场标记。

四、结语

“高低”自魏晋成词以来,随着使用频次的增加,在空间隐喻认知模式的作用下,语义不断扩大,到宋元时已完成对自身名词多语义的扩展,并在遍指义的介引作用下于明清时期完成了从空间域到认知域的虚化,且呈现为名词、情态副词多义并存状态。“高低”是现代汉语中反义对立式情态副词的典型代表,与之归为一类的还有诸如“早晚”“好歹”“死活”“横竖”“左右”等。他们有着相似的历时演变过程和语法化经历,受篇幅所限,对于反义对立式情态副词的统摄性研究将另文阐明,此不赘述。在日常交际中,言者使用这些反义对立式情态副词表达旗帜鲜明的立场和态度。这些带有强烈主观感情色彩的反义对立式情态副词以其丰富的表达功能频繁出现在现代汉语书面语和口语中,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Traugott认为主观化是一种语义—语用的演变过程,其间意义变得越来越依赖于说话人对命题内容的主观信念和态度[9]35。“高低”从标准读音到第二个音节的语音脱落、从名词到情态副词、从表指称的主宾语到表意愿的状语、从客观意义到主观意义、从句子成分到态度立场标记等演变历程恰好验证了Traugott的上述观点。

猜你喜欢
主观性情态副词
韩国语副词“더”与汉语副词“更”“再”的对应
耳鸣掩蔽和习服治疗在主观性耳鸣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情态副词“说不定”的情态化研究
表示“推测”的情态动词
短句—副词+谓语
从整一手法窥探外国喜剧艺术的主观性
副词和副词词组
花非“花”
情态动词专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