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应对“百万扩招”的教育教学改革研究15

2021-01-15 12:58梅木青焦爱新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百万扩招生源院校

梅木青,焦爱新

(1.浠水县竹瓦中学,湖北 浠水 438200; 2.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2)

“百万扩招”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决策,是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重要举措,给我国职业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历史发展机遇,除在生源数量和结构层面上有较大的体现外,还将为职业教育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但同时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1]。

一、高职院校“百万扩招”的现实意义

(一)提升了职业教育占位

高职“百万扩招”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国家竞争力、实现民族复兴的重大战略举措,并不是一时兴趣,也不是权宜之计。这标志着我国职业教育已经从微观的教育民生工程上升到了宏观的国家政策领域,体现了国家对高职教育的重视和关注,同时也是对中国职业教育改革探索者的期待和认可,具有全新的历史占位[2]。一方面,它是助力国家全面综合治理、维护社会安全稳定、推进教育资源共享、提升国民整体素质等民生福祉的必经之路;另一方面,它是提升人力资源质量、缓解社会就业压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选择。

(二)优化了职业教育结构

高职“百万扩招”延展了招生对象,赋予了公共职业教育培训服务更多功能和空间,回归到了职业教育最原始的目的,使高职教育目标不再像过去那样狭窄,凸显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职教观[2]。一方面,职业教育的改革步伐随着生源的多元化加快了,职业教育的内部结构随着公平竞争和有序发展也优化了,重新设计原来的单一性应届生源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模式、质量评价模式等;另一方面,高职院校面临着公办与民办之间的内部竞争,也面临着社会职业培训机构的外部竞争,如果不及时调整结构、提升质量,将会造成社会公众信任危机和高职教育招生危机。

(三)扩充了职业院校容量

社会生源比应届高中生源数量更多更大更广。高职“百万扩招”放开了招生对象,职业教育的受众空间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拓展,职业院校日益突出的招生难、生源荒问题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生源对象从应届高中生源延伸到退役军人、下岗工人和农民工等社会生源群体,打破了传统的纯粹学历教育的招生形式。

二、高职院校“百万扩招”教育教学面临的困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职业教育必须要坚持和遵循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教育教学基本规律”。我国施行高职“百万扩招”政策,生源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高职院校在资源配置、师资力量、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会面临一些新的问题。

(一)资源配置问题

高职扩招百万,生源结构由应届高中生源延展至社会生源,虽然并没有改变高职教育的根本性质,但高职院校的机构编制设置和教学运行系统要有所改变,要思考将来如何建立应届高中生源和社会生源并重的学校建制和系统。当前,高职院校管理机构数与校领导数、专任教师数、教职工数、在校学生数并没有太大的关联性,机构设置和领导配置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国家和地方也都没有统一标准和规范。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适当调整一下教学管理机构、重新划分一下工作职责,比如说,社会生源招生录取是由原招生机构负责还是改由继续教育学院负责;学制是采取灵活的学分制还是原来固定的三年制;班级建制是单独编班还是采取插班形式;教师教学形式是在校授课还是送教入企;学生学习形式是线上学习、线下学习还是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等等[3]。总之,生源结构变化了,机构设置、资源配置、学籍管理、服务模式都应该随之有所改变。

(二)师资力量问题

高职扩招后,生源数量增加、结构多元,学生综合素质千差万别,学生学习目标、就业去向各有不同,扩招所带来的生源结构变化对师资提出了新要求,需要改变高职院校过去的一以贯之的师资引进方式。第一,生均资源占有量问题,包括教育经费投入等财力资源和教师队伍等人力资源,按高职院校师生比测算,学生扩招100万需要补充教师至少5万。第二,高职院校间存在教师资源分布不均衡状况,部分示范校或骨干校的教师资源有富余,但有些高职院校教师资源严重不足[4]。第三,高职院校教师专业结构、准入制度、入职条件、编制管理等问题也需要及时调整和有效应对,应该聘请一批有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充实到兼职教师队伍中,使教育教学正常秩序得到保障。

(三)课程设置问题

退役军人、下岗工人和农民工等社会生源的家庭背景、受教育程度、学习经历、学习能力、学习需求与应届高中生源相比差异较大,高职院校原来惯用的教育教学模式很难适应。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智能化技术飞速发展,新材料、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合作层出不穷,随之劳动方式和生产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必须针对学情变化重新调整专业设置,重新定位培养目标,重新设计教学内容,保证知识的系统性和学习的连续性,避免碎片化教学的长期困扰,坚持立德树人,注重德技双修,培养关键技能,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

(四)教学方法问题

要想为退役军人、下岗工人和农民工等特殊的学习群体提供个性化的差异化的职业教育培训服务,高职院校需要针对扩招学生的年龄层次、知识结构、能力基础、就业需求等现状在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上进行较大幅度的改革,应该坚持贯彻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知行合一等原则[5]。比如,在学制设置上是否可以考虑开设短期职业资格证培训班、两年制学制班等,使这些特殊学生有选择的机会和余地,半工半读、边工边读、工学交替、灵活学习、自主学习;如何有效利用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方式;如何有力推进现代学徒制教学改革,做到教学做高度统一;如何促进行业企业广泛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如何充分利用好先进的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如何采取比较灵活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

三、高职院校“百万扩招”教育教学的应对策略

(一)明确办学思路

高职“百万扩招”政策的出台直接带来了高职院校生源结构多元和行业企业岗位需求精准等变化,高职院校在办学思路、办学机制、办学路径、办学模式等方面要进行比较全面的理论研究和比较深入的实践探索,以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社会现实需求。

1.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要把坚持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要始终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要融入到学校管理、建设和发展的方方面面。因此,百万扩招必须继续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宗旨的职业素质本位教育,重视受教育群体高素质可迁移的终身教育,这也是当前高职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

2.坚持产教融合办学路径

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必须将经济社会转型、产业结构升级与人才培养目标有机结合,促进人才培养和产业需求供给侧高度融合。必须围绕教学资源优化整合、教学方式灵活多样、能力提升精准有效、绩效评价指标规范等等方面来加速完善产教融合目标教学评价体系。

3.坚持灵活多样培养模式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我国要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的奋斗目标,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突破原来的教学管理固化,根据高职扩招后不同社会生源的认知水平、现实特点和实际需求采用个性化的教育进行因材施教,再结合实际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凸显我国职业教育机构的类型特征和办学优势。

(二)优化资源配置

高职院校要想办法重构学校机构或建制,适当整合或调整相关的职能部门,统筹配置、合理利用、高效管理优质教学资源,改革学籍、学历、学制管理制度,尝试构建书证融通制度和学习成果互认制度。

1.适当整合相关职能部门

高职扩招不是一种简单的社会培训,必须要明确它是一种普通的单独招生形式。高职院校要设置独具特色的职教职能部门,把原有的继续教育学院的一些职能和招生工作部门的一些职能进行整合,避免机构交叉设置或办事职能重复,加强与行业企业、乡镇社区、工会妇联或公益组织的合作,建立稳定的定向招生就业专门机构,搭建能统一发布招生和就业信息的共享平台,整合职能部门和专门机构的功能。

2.统筹配置优质教学资源

高职扩招后的教学硬件设施都可以通过校内改建、扩建、新建等多种途径进行解决,也可以有效组合部门间、校际间、校企间、校镇间的现有资源进行解决,提高职业教育优质资源使用效率,也可以让不同的社会生源学生采取居家走读等形式来暂时缓解学校住宿资源紧张的问题。同时,国家鼓励企业按要求、按程序、按条件进行备案、审批、建设新的高职院校,以弥补现有学校资源的不足。

3.构建书证融通制度

学籍管理模式要转变,构建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衔接制度。第一,构建可查询、可转换的终身性学籍学制管理模式,改变原来的应届高中生源的三年制学籍学制管理模式。第二,建立国家学分银行,实行完全学分制,加强学习档案建设,推动学习成果的认定和转换,把单一的全日制学制转变为弹性学制,满足社会生源灵活学习的需要。第三,有机融合学历教育和技能培养,实施“1+X”证书制度,满足多元化的生源需要,至于社会生源入学前已经积累的学习成果,可以通过水平测试等方式进行认定和转换,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的终身学习高速互通模式[6]。

(三)健全教师队伍

为了应对高职“百万扩招”教育教学改革,高职院校必须建立健全一支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1.严格执行职教改革方案

严格执行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方案里明确提出“从2019年起,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相关专业教师原则上从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中公开招聘,特殊高技能人才(含具有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人员)可适当放宽学历要求,2020年起基本不再从应届毕业生中招聘。”[6]

2.极力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对新入职的教师要进行职业素养及实践技能岗前培训,帮助其提高应有的实践能力。为了避免教师在工作稳定后产生职业倦怠心理,要想办法为教师提供各种教育培训或外出学习的机会,千方百计提升教师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系统设计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形式。

3.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以构建优良教风学风为重点,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促进新任教师尽快转变角色、适应新任岗位,使其扎根教学一线、满足教学需求,简化教师招聘、人才引进流程,改善高职院校人才环境,优化教职人员的编制管理,适当调整教师专业结构,建立省内高职院校联盟,统筹解决好师资力量不足和高职院校间师资不均衡、不充分、不合理等问题。

(四)重构教学内容

为了应对高职“百万扩招”教育教学改革,高职院校必须重构教学内容,分类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开发课程组合模块,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1.分类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国家教育部要求“贯彻实施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体系,针对应届与非应届、就业与未就业、不同年龄段等生源多样化特点,分类编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社会生源绝大部分都已经在过去的工作岗位上积累了不少工作经验,我们在制定社会生源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应该根据这些学生的知识薄弱环节来安排教学,在打破专业局限的同时少安排必修课多安排选修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需求来点单做菜、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完成自己最终的学习学分,不必局限于所学专业或专业群。重新规划、创新设计、大胆开发课程和教材,多开设一些社会实践课程,采用项目教学法、模块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大胆开发一些适用于不同生源类型的手册式、活页式教材。

2.创新开发课程组合模块

加大硬件设备投入和软件资源优化,以保障高职扩招的教学质量。第一,在现有教学设施和人力资源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安排课程和课表,创新开发个性化的课程组合模块,充分利用和共享这些现有资源。第二,创新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机制,让学生接受的教育更加契合企业的人才需求,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学、学生管理等方面推进人性化、个性化、目标化的管理模式和培养方式[7]。第三,优化高职院校人才引进途径,不断提高双师型、应用型、实践型人才的比例,大力推行项目教学法,鼓励引导教师结合自身优势和当前国内经济形势自编教材和讲义,及时更新理论教学内容,改进实践教学方法,从而培养学生从事实践的思维范式。

3.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高职院校要加强社会实践基地建设,走访调查区域内相关企业,深入探讨校企合作、考证培训、人才培养、创业实践、基地共建等领域的发展规划,交流分享学校实验实训中心、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经验做法和教学改革成果,深层次挖掘企业现实需求。高度重视行业企业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反馈,在教学实习和社会实践等方面增进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加强校企资源共建共享共用,加强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工匠培育、教育研究,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影响力和区域服务力。开设创业实践课程,推进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制度,专业设置适应本地区本行业的需求。改进现有的实践教学环节,提升实践教学的趣味性、实用性,广泛开展岗位实习、企业调研、拓展训练,引导学生制定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联合行业企业和高职联盟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实习标准等,在“校中厂、厂中校”培养模式下实施工学交替、半工半读,在实践教学中学习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7]。

(五)创新教学方法

高职院校要全面彻底地改革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模式,实施分类指导、分层教学,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因材施教,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1.精准实施分类分层教学

针对社会生源多样化特点,分类编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采用弹性学制和灵活多样教学方式,对退役军人、下岗工人和农民工等受教育群体单独编班,也可以实行假期集中面授、线上教学、自主学习和送教入企等灵活教学方式。根据社会生源群体的相关特点,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对接融合产业集群,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满足行业企业需要,遴选招生面广、就业率高的招生专业,并紧扣区域产业发展趋势建立动态调整机制[7]。还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定向招生和订单培养,满足社会待业人员或转岗工人的迫切需求。

2.大胆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教务、学工等职能部门应该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访谈等形式实地调研了解各种生源群体在求学过程中的不同需求,有目的地有针对性地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实时互动的远程教学模式。高职院校要推广普及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模块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方法和经验分享、现身说法、现场演示等教学手段[8]。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实际需求进行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选择性学习,高职院校和行业企业为其提供个性化学习的条件和环境。

3.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面对不同的社会生源群体,充分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探索数字教育资源共享模式,及时有效地利用资源来推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敢于针对不同需求的社会生源群体进行教学设计创新,增加互动环节和实践环节。结合不同的专业特色和课程特点,合理分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理实一体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课时比例,推广普及运用时间灵活、地点灵活、方式灵活的远程教学模式。

(六)强化教学监督

为了应对高职“百万扩招”教育教学改革,高职院校必须强化教学监督,严格规范质量评价标准,尽快完善质量监督体系,有效建立考核预警机制。

1.严格规范质量评价标准

按照国家教育部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的要求,切实加强完善高职院校内部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改进和完善监测与评价、诊断与改进等各项制度,加强政府督导、部门引导和第三方评价等制度建设。高职院校实施“宽进严出”的机制,严格学业成绩评价考核制度,严格执行“课程不及格一律得重修考核”,重修再不及格的学生就不能如期毕业,同时还要严格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过关制度[8]。

2.尽快完善质量监督体系

全面加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环节的质量监控,充分利用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和数字化教学平台,有效利用精细化监控手段,进行常态化的纠偏,采取阶段性的改进措施,及时了解实践课程教学情况,掌握学生对实践教学过程的实际需求,从而提出合理化建议来实时调整教学策略和安排。我们致力于实现理论和实践教学管理流程的公开透明,扎实推进建立学校内部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3.有效建立考核预警机制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或质量管理部门第一时间获取包括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在内的各教学环节的准备、运行和落实情况,从而及时准确有效地给全体师生发送考核预警信息,并督促相关人员限期改进,以保证教育教学秩序正常运转,进而保障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学校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百万扩招生源院校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论高职院校农村生源班级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的路径
“百万扩招”形势下高职院校的改革路径
百万扩招政策下高职教育的应对与转型
高职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高职“百万扩招”任务的责任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