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林深,朴 瑛,郑振东
(北部战区总医院肿瘤科,辽宁 沈阳110016)
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大肠癌年发病率约30~50万,大肠癌的发病率占恶性肿瘤的第1、2位[1-2]。目前结直肠癌的治疗首选手术根治切除,但术后一部分患者经常发生腹泻,有文献报道大肠癌术后腹泻发生率高达47.93%[3-4]。大肠癌术后腹泻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恢复和生活质量。现代医学主要以止泻为主,虽暂时达到止泻效果,但停药后腹泻又会出现。有研究表明运用中药可以显著改善大肠癌患者的腹泻症状[5-6]。笔者在临床实践工作中发现温阳法治疗大肠癌术后长期腹泻患者临床疗效确切,且无明显毒副作用,患者生活质量也明显提高。本研究选择自2018年1月至12月北部战区总医院肿瘤科对27例大肠癌术后腹泻患者应用中药汤剂温阳法对比西药进行疗效观察。
1.1 一般资料 收集北部战区总医院肿瘤科自2018年1月至12月大肠癌术后腹泻患者共54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升结肠癌10例,横结肠8例,降结肠10例,乙状结肠16例,直肠癌(保肛)10例 。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27例)和对照组(27例)。观察组中,男 15 例,女 12 例;年龄42~57 岁,平均(40.16±5.22)岁;病程 2~5 年,平均(2.12±0.55)年。对照组中,男 14 例,女 13例;年龄 43~58 岁,平均(41.19±5.27)岁;病程 1~4 年,平均(1.50±0.30)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患者知情同意,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通过。病例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全腹部增强CT或 全身PET/CT 影像学检查,同时行结肠镜检查,活检病理结果均是结肠或直肠腺癌,且均行开放手术或腹腔镜手术;②预计生存期≥6个月;③术后入院检查依据TNM 分期标准属于ⅡB~ Ⅲ期;④符合西医腹泻病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改司编写《慢性腹泻及功能性肠病诊断标准》[7]、《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及第九版《内科学》第二十三章慢性腹泻)[8]、中医泄泻诊断标准(参照新世纪第二版《中医内科学》)[9]。排除标准:①相关化疗禁忌证及药物过敏史者[10];②合并其他重要脏器疾病者,例如:严重心血管疾病、周围神经系统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③正在接受持续行皮质类固醇治疗者;④入组前3个月内参加过其他临床试验;⑤存在感染性腹泻、痢疾、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肠结核、肠伤寒及直肠造口等患者。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按指南规范行术后化疗,低位直肠癌(距肛门10 cm以下)给予放疗。化疗方案均采用XELOX方案。
1.2.1 对照组:患者给予蒙脱石散治疗,生产批号:M23925,1袋/次,3次/d,共口服28 d。
1.2.2 治疗组:患者采用温阳法治疗。自拟中药汤剂:基本方是附子理中丸,由黑顺片、党参、干姜、炒白术各10 g,炙甘草6 g组成,偏肾阳虚加吴茱萸3 g、肉豆蔻8g、补骨脂10g、五味子15 g,偏热加葛根15 g、黄芩10 g、黄连3 g,偏湿重加苍术10 g、炒薏苡仁30 g、车前子15 g,伴有腹痛、里急后重加防风、陈皮、炒白术各10 g,白芍20 g。其中附子先煎60 min。每日1剂,水煎2次,每次取药汁200 ml,每天2次口服,14 d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由我院中药房统一提供。
1.3 观察指标
1.3.1 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11]进行临床疗效判定。其中总有效率=(临床痊愈+显效+有效)/本组受试患者总数×100%。两组患者均以第一次腹泻缓解的时间和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时间开始计算,记录结果,并进行比较。
1.3.2 生活质量:根据生活质量评分(KPS)标准确定[12]。
1.3.3 肝肾功能及血常规:2周化验1次肝肾功能和血常规,高于正常值范围判定为指标异常。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腹泻患者治疗后疗效比较 见表1。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间腹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腹泻患者治疗后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 见表2。观察组和对照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比较(d)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变化比较 见表3。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KPS评分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治疗后的KP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安全性评价 观察组治疗期间未出现附子中毒症状,定期化验血常规、肝肾功能未出现异常。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KPS评分情况比较(分)
随着内镜技术的普及,大肠癌检出率明显升高,大肠癌手术也明显增多,而大肠癌术后常常引起腹泻,引起大肠癌术后腹泻的原因从西医角度可以概括以下几方面:首先大肠癌手术将结、直肠部分切除后,肠黏膜受损,引起肠黏膜吸收功能障碍;其次直肠癌手术过程中行保肛时,与盆神经丛不同程度损伤影响括约肌功能有关[12-13],临床表现为便次多,便意频繁,肛门坠胀感,便失禁等,称为直肠癌前切除术后综合征[14-15];再次放化疗或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引起感染,在使用药物预防或治疗感染的同时,使肠道菌群失调;放化疗时,药物对肠壁细胞的破坏也是重要的原因;手术并发症,如低蛋白血症,会使肠壁水肿及癌细胞刺激5-羟色氨释放,引起肠梗阻、贫血等,从而导致患者的消化吸收功能降低,也会导致腹泻的发生。
中医认为大肠癌术后腹泻,属中医“泄泻”范畴。从中医的角度则可分为以下四个方面:首先大肠癌患者大多数饮食不节、嗜食肥甘、酿生湿热,湿热容易导致大肠发病;其次部分大肠癌患者术前已脾气亏虚、中气不足,加上手术耗气,致脾阳更损,引起泄泻;再次情绪也是大肠癌患者的常见致病因素之一,患者对手术后疾病复发的担忧抑郁,常引起肝木不舒,肝脾不和,脾运失常而至泄下;虽然结直肠癌术后积滞已经消失,但在手术前后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加之手术对人体正气的损伤,常引起脾肾阳虚,肠失固摄,大肠滑脱不禁而发生泄泻。大肠癌术后腹泻也与湿邪有关,湿为阴邪,易伤机体之阳。泄泻有虚实之分,大肠癌术后腹泻多偏于虚证。李中梓在《医宗必读·泄泻》中提出了著名的治泻九法,是泄泻治疗学上的里程碑。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应用温阳法治疗大肠癌术后腹泻,温阳散寒,益气健脾,对肠道的生理功能恢复有显著的作用。
附子理中丸由《伤寒论》中理中丸加附子组成,能够温中健脾,针对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有良好的功效。附子理中丸出自宋朝《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制附子、人参(党参)、干姜、炙甘草、白术组成,每丸9 g,每次1丸,每天2~3次。其中制附子是中药的主要药物和重要药物之一,附子为乌头的子根,其有效成分主要为生物碱,具有补火助阳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阳虚症,有很好的回阳功效,笔者认为附子具有改善肠道微循环的作用,合理应用疗效显著,且未发现中毒现象,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挖掘。但附子有毒,所以在煎煮时要格外注意,要先煎60 min以上;党参、炒白术有补中益气、生津止渴、养血和营的作用,可以用于脾肺气虚、气血双亏等症;人参主补五脏,有调和人体气血、阴阳的作用;干姜能够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用于脘腹疼痛、呕吐泄泻;甘草具有健胃补脾、益气复脉等功效,可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等症。综上所述,附子理中丸具有温脾散寒,止泻止痛的功效,在治疗脾胃虚寒、腹痛、呕吐泄泻有显著作用。但有研究表明,附子理中丸长期反复给药对大鼠肝肾功能和脊髓有一定的影响[16]。
笔者在临床工作中采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方法,笔者发现结、直肠部分切除后,采用温阳法对大肠癌术后腹泻有显著疗效,观察组治疗2个疗程后,腹泻改善、胃肠功能恢复、KPS评分提高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对腹泻的伴有症状,腹痛、里急后重、排便不尽感、肛门坠胀等也改善明显。随着腹泻症状的缓解,患者体力状态评分明显增加,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且患者对治疗疾病的信心也大大增加。治疗期间未出现明显毒副作用。表明温阳法治疗大肠癌术后腹泻,经临床观察,疗效确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