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90医院信阳医疗区(464000)高飞 吴波 张安定 吕维东 陈玙炫 江加义 唐宝生
骨折为临床常见疾病,其中脊柱骨折在成人骨折中约占5%~6%,而胸腰段(T10~L2)椎体骨折在脊柱骨折中约占50%~74%[1]。手术为临床治疗胸腰椎骨折常用、有效的方法,但临床术式多样,包括后路开放性经肌间隙椎弓根螺钉固定、经皮微创单轴椎弓根螺钉固定等术式,选择不一,效果不同,如后路开放性经肌间隙椎弓根螺钉固定效果确切,但需广泛剥离、牵拉椎旁肌,且创伤较大、出血量较多等,可加大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本研究选取我院64例无神经损伤症状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旨在分析经皮微创单轴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的效果,现分析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64例无神经损伤症状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2018年1月~2020年1月),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n=32)。对照组女8例,男24例,年龄26~63岁,平均(44.71±9.03)岁,骨折节段:1例胸10、8例胸11、12例胸12、6例腰1、5例腰2;致伤原因:10例车祸、17例高处坠落、5例压砸。观察组女10例,男22例,年龄26~63岁,平均(45.28±8.76)岁,骨折节段:1例胸10、9例胸11、10例胸12、8例腰1、4例腰2;致伤原因:11例车祸、17例高处坠落、4例压砸。两组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
附表1 两组切口大小、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对比(±s)
附表1 两组切口大小、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对比(±s)
组别 例数 切口大小(cm) 术中失血量(ml) 手术时间(min)观察组 32 4.59±0.37 40.26±11.53 60.12±8.75对照组 32 10.24±1.18 84.27±20.49 58.43±9.11 t 25.845 10.589 0.757 P<0.001 <0.001 0.452
附表2 两组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对比(±s)
附表2 两组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对比(±s)
注:与同组术前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 Cobb角(°) 伤椎前缘高度比值(%)术前 术后3个月 术前 术后3个月观察组 32 20.17±5.26 8.36±3.27a 51.83±10.40 90.18±8.73a对照组 32 19.58±6.14 8.10±4.19a 50.96±9.87 89.74±9.11a t 0.413 0.277 0.343 0.197 P 0.681 0.783 0.733 0.844
1.2 选取标准 ①纳入标准:知情本研究并签署同意书;均经X线、磁共振检查确诊;骨折部位位于T11~L2;无神经损伤;椎管内骨折块占位<1/4椎管横截面积;拟行手术治疗且无凝血、免疫功能障碍。②排除标准:病理性骨折;伴有内脏、颅脑损伤;严重骨质疏松;需行椎管减压;手术不耐受。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接受后路开放性经肌间隙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将伤椎作为中心,沿着棘突作后正中切口,呈纵形,切开皮肤、腰背筋膜,暴露伤椎及相邻椎体的上关节突,确定进钉点,向椎体方向钻孔,之后插入导针,C臂机透视导针位置,攻丝,根据术中测量结果,选择并置入椎弓根螺钉,对预弯后的纵向连接杆进行安装操作,撑开复位,将螺帽旋紧后再次进行复位透视,确认骨折复位、内固定满意后冲洗切口,之后放置引流管,缝合。
1.3.2 观察组 接受经皮微创单轴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对伤椎相邻椎体椎弓根进行体表投影,于椎弓根体表投影外侧约1cm处,作纵行切口,在C臂机透视下,分别于左侧(9~10点钟方向)、右侧(2~3点钟方向)椎弓根外缘进行穿刺进针,至椎体后缘,之后拔出内芯、插入导针,将穿刺针管取出后测量导针深度。逐级扩张后置入工作套管,经导针进行攻丝操作,根据术中测量结果选择椎弓根螺钉,安装,将导针取出。根据患者胸腰椎生理弧度,对纵向连接杆进行弯折操作,前凸约10°,将连接杆置入椎弓根螺钉U型槽,对上位椎弓根螺帽进行预紧操作,按压连接杆,以纠正伤椎高度、后凸角度,对下位椎弓根螺帽进行锁紧操作,撑开复位,之后锁紧上位椎弓根螺帽,透视复位、内固定物位置,其余操作同对照组。
1.4 观察指标 ①切口大小、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②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值。③腰椎功能,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0~50分)评估,得分越高表示腰椎、腰椎功能障碍越严重。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切口大小、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 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切口较小,术中失血量较少(P<0.05),而两组手术时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见附表1。
2.2 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值 术前,两组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3个月,两组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均有所改善,但两组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见附表2。
2.3 ODI评分 术前,观察组ODI评分为(40.23±3.15)分,对照组为(39.74±3.82)分,两组对比无显著差异(t=0.560,P=0.578);术后3个月,观察组ODI评分为(9.84±1.27)分,较对照组(12.36±1.39)分低(t=7.571,P<0.001)。
手术为临床治疗无神经损伤症状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2]。后路开放性经肌间隙椎弓根螺钉固定临床治疗效果确切,但其术中需广泛剥离、长时间牵拉多裂肌,易导致肌肉瘢痕化、失神经改变,造成术后遗留腰背部不适的症状[3]。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切口小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且术后3个月,两组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无神经损伤症状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接受经皮微创单轴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能减少术中失血量,有效恢复胸腰椎结构,且切口小。经皮微创椎弓根内固定具有切口小、术中失血量少的优势,其将椎旁肌肉间隙作为入路,可直达椎弓根钉植入点,从而可有效减少术中操作损伤椎旁肌肉;实施体位复位、双掌向前加力按压伤椎操作,能直接顶推骨折椎体棘突,有效撑开前柱、压缩后柱,从而可达到复位骨折的目的,且术式符合生物力学特征(脊柱前柱承受应压力、后柱承受牵张力),进而能有效恢复胸腰椎结构[4][5]。此外,本研究还发现,术后3个月观察组OD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表明无神经损伤症状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接受经皮微创单轴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能有效改善腰椎功能。
综上所述,无神经损伤症状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接受经皮微创单轴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能有效改善腰椎功能,恢复胸腰椎结构,且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