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春花
(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江苏 南京 211300)
妊娠期糖尿病是孕妇中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不及时治疗,可影响母胎代谢,增加产妇发生难产、早产、巨大儿等妊娠结局的风险,威胁母婴的生命安全,因此做好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针对性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1]。而如何通过干预措施控制好孕妇的血糖,是目前护理研究的重点内容,分阶段护理干预主要是指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分阶段通过护理干预的模式,对孕妇的行为进行一系列指导干预[2]。本研究中主要探讨分阶段护理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干预效果,具体结果报道如下。
选取2018年6月~2020年3月我院妊娠期糖尿病患者50例进行研究,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试验组平均年龄(31.21±1.23)岁,平均妊周(30.2±2.1)周;对照组平均年龄(32.11±1.34)岁,平均妊周(30.6±1.8)周。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予常规妇产科护理干预,常规健康宣教及产检,指导孕产妇饮食、运动,并予指导胰岛素使用等。试验组在此基础上予分阶段护理干预方案,由产科护士、医师及营养师等人组成护理干预小组,辅助制定孕期护理计划,具体包括:①对患者进行一对一营养状况评估,创建妊娠期糖尿病基本信息管理档案,掌控患者身体状况及疾病发展趋势。开展妊娠期糖尿病健康讲座,对妊娠期糖尿病的病因、危害性等内容进行宣讲。此外给予生活指导,制定饮食计划,合理安排膳食,按时补充营养元素,保证孕期营养均衡,注意适量运动及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②对胎儿发育、羊水的监测进行加强,加强与孕妇的有效沟通,了解孕妇的心理状态,及时做好心理疏导,态度亲和细致,鼓励患者以良好的心态面对疾病,强调家属对患者的沟通与陪伴的重要性。③产前宣教,使产妇对分娩后的相关变化及保健充分认识,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在条件允许范围内尽量最大限度的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
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餐后2h血糖及患者产后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
采用SPSS 22.0数据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在分别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后,试验组患者餐后2 小时血糖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餐后2 h血糖(±s,mmol/L)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表1 两组患者的餐后2 h血糖(±s,mmol/L)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组别 餐后2 h血糖 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试验组(n=2 5) 6.9±2.1 2(8)对照组(n=2 5) 1 2.5±1.9 1 1(4 4)P<0.0 5 <0.0 0 5
妊娠期糖尿病的诱发因素多种多样,其发生发展与孕期激素水平变化、胎儿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增加等因素有关,患者血糖水平异常会引起母体蛋白质、电解质及脂肪等物质代谢紊乱,进而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严重威胁了母胎的生命安全及健康[3]。目前妊娠期糖尿病的主要治疗措施包括注射胰岛素、控制饮食及运动等方式,由于饮食、运动等生活多方面因素均可影响血糖变化,因此加强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孕期的护理干预及管理,减少其影响血糖的代谢因素,对改善母婴生命健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4]。在分阶段护理的干预模式中,坚持以人为本,以“患者至上”这一理念作为行为的基本准则,干预模式的实施由专家小组以患者身体状况及疾病发展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并且参考了患者的饮食结构、运动方式及生活习惯等多方面因素,从而制定出针对性较强的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为母婴结局的良好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分别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后,试验组患者餐后2 小时血糖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了分阶段护理干预模式确实能够使妊娠期糖尿病产妇更好的控制住血糖水平,获得良好的母婴结局。
综上所述,分阶段护理干预促进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的降低,使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下降,临床应用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