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化建,王晓庆
(1.鄄城县人民医院,山东 菏泽 274600;2.鄄城县第二人民医院,山东 菏泽 274600)
股骨骨折是老年人最常见的骨折类型,由于老年人机体功能下降,多数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轻微的跌倒容易导致骨折[1]。发生股骨粗隆骨折,临床多采用手术内固定治疗,内固定方法较多其优势各不同,其中PFNA属于较常见的一种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手术创伤较小等优点[2]。本研究分析其临床使用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选择我院2018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8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骨折原因包括:交通事故中外来暴力导致44例,摔伤导致32例,其他因素导致10例。其中合并糖尿病28例,高血压34例,冠心病24例。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男性19例,女性24例,年龄60~78岁,平均年龄(67.64±5.13)岁;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22例,年龄63~80岁,平均年龄(68.24±4.81)岁。纳入标准:(1)患者均符合临床股骨粗隆骨折,X线检查确诊;(2)均对本次研究知情且同意参加;(3)股骨粗隆骨折发生时间与手术时间间隔在10天以内。排除标准:(1)存在其他部位骨折或脱位的患者;(2)其他开放性、病理性骨折;(3)机体肝肾功能障碍,凝血机制异常的患者;(4)认知功能障碍,沟通不便的患者,以及中途退出的患者。
所有患者基本资料差异不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
对照组采用DHS内固定,麻醉后患者采取仰卧位,在股骨外侧切开一条10~15 cm于大粗隆顶部,暴露骨折部位,使用C臂透视复位。克氏针暂时固定,应用定位器引导,在股骨大粗隆顶下2公分处入导针。选择合适的髋螺钉拧紧并拔出导针。安装DHS钢板,拧紧髋螺钉,滑动加压骨折端,依次固定其他螺钉,冲洗切口,置入引流管并缝合。观察组使用PFNA内固定,患者麻醉后仰卧位,摆好体位,患肢内收内旋牵引固定于牵引床。于大转子顶点向近端做一个4~8 cm的纵切口,在大转子中前1/3处偏内侧插入导针,C臂机透视确认导针在骨髓内,近端扩髓,插入髓内PFNA主钉。依定位器测量长度,放入相应长度的旋转刀片,在锁定刀片瞄准器下拧进锁定钉和尾帽,再次确认内固定情况,冲洗切口,放置引流管并缝合。
根据髋关节功能评分进行评价,统计优良率。差:分数<50;中:分数51~70;良:分数71~85分;优85~100分。优良率=(优的总占比+良的总占比)*100%。记录2组患者围手术期的各项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同时根据髋关节功能评价,评估治疗前、治疗半年后、治疗1年后的髋关节功能情况。
所有资料使用SPSS 20.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采用t检验。P<0.05表示对比数据存在明显差别。
观察组切口感染3例,延迟愈合1例,并发症发生率9.3%;对照组切口感染7例,延迟愈合3例,下肢深静脉栓塞1例,愈合畸形2例。并发症发生率30.23%。统计结果,P<0.05。
优良率比较情况,观察组的优良率为88.37%,对照组的优良率为60.4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对比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表2 2组患者围术期的各项指标(n=43,)
表2 2组患者围术期的各项指标(n=43,)
组名 切口长度(cm) 手术时间(h) 术中出血量(ml) 骨折愈合时间(d) 术后负重时间(d)对照组 11.23±2.75 1.23±0.24 312.64±34.53 100.02±28.72 52.78±24.86观察组tP 5.37±0.65 20.738<0.05 0.89±0.17 11.580<0.05 208.27±19.43 26.312<0.05 78.26±21.02 6.114<0.05 37.24±16.52 5.208<0.05
观察组治疗前髋关节功能评分为45.32±5.05,治疗半年后评分为76.02±10.85,治疗一年后评分为89.61±9.75;对照组治疗前髋关节功能评分为45.43±5.17,治疗半年后评分为68.92±10.47,治疗一年后评分为83.01±8.56(治疗前:t=0.152,P=0.879;治疗半年后:t=4.708,P=0.0001;治疗一年后:t=5.086,P=0.0001)。比较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半年后和治疗一年后评分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股骨粗隆骨折是老年患者常见的骨折类型,临床女性多于男性。若骨折发生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导致骨折愈合缓慢,甚至不愈合的情况。在恢复阶段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股骨粗隆部位血运比较丰富,有效的固定方式能够降低畸形愈合和髋内翻的发生,改善髋关节功能[3]。FNNA内固定优势较明显,更符合股骨近端解剖学特点,作为髓内固定系统,具有力臂小,锁定螺旋刀片的表面积比较宽大的优势,能够增加芯直径,使周围的骨松质与其更好的产生骨质嵌压,锚合更加紧密[4-5]。其主钉具有很强的稳定性,能够有效抵抗髋内翻和塌陷的发生。特殊设计的螺旋刀片打入骨组织能够使骨松质紧密的与骨质契合,具有抗旋转和稳定支撑作用,十分适合基底型股骨颈骨折的老年患者[6]。且切口较小、固定稳定、预后效果好、并发症发生情况少、愈合时间短等能够促使患者早活动、早锻炼、早愈合。而DHS内固定法属于髓外固定,创伤较大,容易出现固定不稳、钢板断裂等。此外,DHS在股骨外侧放置钢板,且其力臂更长,力矩大,容易破坏股骨距和引发内侧压力系统失衡,还有可能会压缩骨折线内侧,导致髋内翻,螺钉会出现脱落等,且容易出现感染、下肢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从而导致愈合缓慢[7-8]。
本文中两组患者对比,并发症发生情况中观察组9.3%明显低于对照组30.23%,治疗优良率观察组达到88.37%明显高于对照组60.47%。且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恢复等多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与何培亮等的6960例成年股骨转子下骨折手术的文献汇总分析的结果相应证,其指出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Harris评分优良率及术后并发症方面以PFNA为主的髓内固定手术效果明显优于髓外固定[9]。
综上所述,防旋股骨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效果较好,患者并发症情况较少,能够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改善预后,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且安全性较髓外固定系统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