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 巧,谢铁骊
(江苏省沛县人民医院,江苏 徐州 221600)
近年来受人口老龄化的影响,高龄患者越来越多,股骨骨折患病率逐年上升,股骨颈骨折[1]是现阶段常见骨科疾病之一,对患者正常生活与身体健康产生严重不良影响,若没有及时治疗甚至会导致患者残疾,危害极大。目前临床对该疾病主要采用手术进行治疗,PFNA(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是临床常用的手术方式,具有理想效果,为保证手术顺利开展,减少手术风险,采取有效的麻醉方案尤为重要。本文分析讨论联合阻滞麻醉对高龄患者PFNA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为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提供适合的临床麻醉方案。
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的方法,将我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60名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按照麻醉方法的不同分为实验组(联合联合阻滞组)和对照组(全身麻醉组),每组30例,年龄70~100岁。筛选标准;①手术失血量少于300 ml,②无心肺功能障碍,③无神经精神疾病史,⑷无慢支、肺气肿、肺心病病史,⑸无出血病病史和凝血功能障碍病史。
两组患者均禁食10小时,禁饮2小时,均在入室后检测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电图,桡动脉穿刺测压,开放静脉后均用静脉扩容500 ml,对照组选用静脉全身麻醉咪达唑仑0.05 mg/kg、依托咪酯0.2 mg/kg、舒芬太尼0.5 ug/kg及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15 mg/kg后行气管插管,术中以瑞芬太尼0.1~0.2 ug/(kg/min),丙泊酚4 mg/(kg·h),间断推注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06mg/kg维持麻醉,调节呼吸频率和潮气量,维持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在35 mmHg~45 mmHg之间;实验组选用联合阻滞麻醉,腰麻用药为0.5%的布比卡因1.0 ml~1.2 ml,置入硬膜外导管,根据平面追加1%的利多卡因,直至满足手术需求。
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对两组患者患者术后6 h,术后12小时认知功能评分并分别记录,分数越高越认知功能越理想[2],并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输液量、出血量、手术时间。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的认知功能情况具体如下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的认知功能情况(,分)
表1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的认知功能情况(,分)
27.14±0.55 29.14±0.59组别 术后6小时 术后12小时对照组实验组24.12±0.25 28.24±0.54
两组患者一般状态没有统计学差异,手术中出血量、输液量、手术时间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的患者的术后早期的认知功能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差异。
股骨颈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科疾病,会导致患者出现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对患者的正常生活有着极大不良影响,该疾病还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股骨头缺血坏死、肺部感染等并发症,严重时甚至出现残疾,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
骨质疏松会导致骨强度降低,进而很容易出现股骨颈骨折,而老年患者的骨质疏松情况更为严重,因此其发生股骨颈骨折的几率极高。近些年,受到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交通行业与建筑行业发展的影响,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发病率急剧增加,严重威胁高龄群体的健康安全。目前临床主要采用手术治疗该疾病,PFNA是临床常用的手术方式,其手术用时短,术中出血量低,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有利于患者术后尽早恢复,同时固定效果好,不会出现脱落、移位等情况。对于高龄PFNA手术患者,全凭静脉麻醉方式效果显著,但在全身麻醉方案中,由于其当中环节,例如拔管、诱导环节,高龄患者经常会存在应激反应,从而导致血流动力指数出现异常[3]。而联合阻滞麻醉操作,镇痛完全,平面固定后血流动力学稳定,病人可交流,更便于监护和观察,无苏醒延迟,术后肺部感染等的并发症少,减少了住院时间和患者住院费用。本次研究结果中:对照组患者术后6 h、12 h认知功能评分均显著低于实验组,有明显差异(P<0.05)。
综上所述,联合阻滞麻醉对高龄PFNA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影响较小,是一种更适合高龄PFNA患者的麻醉方法。本实验的不足之处,是仅观察了术后早期,而对术后12小时之后没有进一步跟踪,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