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汶臻
陶笛被称为“管乐小精灵”,具有形制短小、易于携带、价格低廉、易学易入门等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本文在分析小学低段陶笛教学意义的基础上,探究小学低段陶笛教学策略,以期促进陶笛在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推广。
一、小学低段陶笛教学意义
音乐教育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小学低段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发展个性、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开阔思维、激发潜能和创造能力,继而提升学生个体的综合素质。小学低段学生通过陶笛学习,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审美能力、提高个人整体素质。
1.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
音乐教学过程是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状态关系到课堂效率。开展以陶笛为主的乐器教学,可以建立学生与音乐的联系,让学生用陶笛演奏音乐作品,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以“讲解示范—分组讨论—反复练习”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营造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注重教师与学生间的平等交流,进而增强教学效果,更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因此,小学低段学生通过陶笛学习可以了解相关音乐知识、基本乐理理论,并且掌握陶笛演奏技巧,激发学习兴趣,从而通过学习和演奏提高自身对音乐的热爱之情,也得以放松身心。这既有助于提高音乐课堂的效率及音乐教学质量,又有助于学生在悠扬的陶笛声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2.提升学生音乐审美水平
音乐是一种情感表达的方式。在小学低段开展陶笛教学,即以乐器为主要载体,学习相应的演奏技巧的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和表达,进一步提升学生音乐审美水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在掌握陶笛演奏技巧的基础上,了解音乐旋律、节奏及乐曲背景、音乐情感方面的相关知识,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了解音乐、感受音乐,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体会音乐中所蕴含的美感,继而渗透美育,实现陶冶情操、开发智力、思想教育的目的。
3.培养学生音乐表演能力
陶笛教学作为链接学生与音乐学习的途径之一,其教学成果关系到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一方面,学生在掌握相关演奏技巧与基本音乐理论的基础上,形成良性循环,为后续音乐知识的学习作铺垫,提升自我效能感与自信心,进而喜爱音乐学科,并给予更多的关注与思考,有助于乐曲演奏。另一方面,学生通过陶笛演奏乐曲,了解乐曲所蕴含的思想情感,以欢快或忧伤的情绪进行演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从而通过自身的演绎,将音乐情绪传递给听众,完成音乐表演。
二、小学低段陶笛教学策略
1.规范教学,引导学生正确演奏
规范的演奏方法是陶笛教学的基础与关键。初始阶段的陶笛学习以课堂教授学习、课后练习模式为主,在确保课堂教学的规整性与合理性基础上,才能使学生在陶笛学习的萌芽期逐步形成一定的规范性与自觉性。规范陶笛教学一是要规范技能教学的基本模式,二是要构建教学管理的基本模式。
规范技能教学的基本模式,要明确陶笛的标准吹奏方法,需要教师讲解与示范,教师可通过闻花香的吸气方式、腰腹部控制吹气动作等相关演奏技巧的讲解与示范,引导学生牢记演奏方法,并加深印象,以科学规范的方式进行演奏练习。同时在练习模式与环节中,学生要明确“唱—无声练习—边唱边吹—正式吹奏”的练习步骤,并遵循“先慢后快、先易后难、先分后合”的练习原则。
构建教学管理的基本模式,需要教师通过组织教学过程、优化教学内容,结合音乐课堂学习内容,创设有效环节,设计指令性教学语言,以指导学生的练习规范,如“拿笛”“含口”“放笛”等方面的教学内容,以保证“练而协调有序、吹而稳中不乱”的课堂次序,并有效引导学生的课后练习。
2.钻研教材,实现陶笛系统教学
教材是开展教学、承载学科内容、呈现学科体系的重要载体。小学低段学生理解和认知能力较弱,因此,教师要遵循学生成长与心理发展规律,结合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兴趣,从实际情况、心理特点出发,融合新课程音乐教学文本的单元主体,注重陶笛基础知识、基础训练、练习曲目、初始阶段乐曲等部分的系统性,合理编写教学大纲,并以此为教学依据,进行系统性、实效性的教学。
陶笛基础知识部分的相关教学内容包括陶笛外观形制结构介绍与认识、乐器操作使用须知、吹奏的标准姿势、乐曲的简谱或五線谱视唱能力等。
陶笛基础训练部分包括手指训练(手型和抬指练习)、气息训练(长气和短气的训练)、指法练习(右手和两只手)、演奏方式(坐奏和站奏)等。
陶笛练习曲目部分包括长短音练习、吐音练习和音阶练习等。
陶笛初始阶段乐曲部分可选择小学低段学生较为熟悉的乐曲进行演奏,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以激发学生的陶笛学习兴趣,如《闪烁的小星》《粉刷匠》《新年好》《祝你生日快乐》《欢乐颂》等,教师也可增加学生喜爱的其他曲目。
3.搭建平台,提供表演实践机会
在小学低段开展陶笛教学,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心理特点进行有效引导,为学生搭建平台,提供表演实践机会,提升学生自我效能感与自信心,充分调动学生的陶笛学习兴趣。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为学生创造平台,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充分认识陶笛、锻炼学生音乐表演能力、提升学生音乐审美能力。
第一,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小组练习+集体合奏”的模式。教师可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参与演奏与练习,让已经掌握方法的学生帮助还没有掌握技巧的学生,形成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奏。同时,教师要充分发挥组织者与指导者的作用,引导各个小组积极配合,通过合奏来提升学生演奏的信心。
第二,选拔优秀学生,组成校级“小乐队”,定期组织班级学习成果擂台赛与学习帮扶活动。此形式有助于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小乐队”成员定期开展陶笛演奏表演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陶笛学习的吸引力。同时,“小乐队”成员以“小老师”的身份督促班级学生的练习情况,提升课外自练的实效性,并将班级学生的练习情况及时汇报给教师,以便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教学。
第三,课堂练习结束后,教师可布置适量的作业,要求学生进行课后练习,并在下一堂课进行检查,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性,也可成为督促学生进行课下练习的动力,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同时,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督促学生完成学习,并根据教学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或方法。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形成音高概念,又有助于学生音乐表演能力与音乐审美能力的提升,从而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
第四,适时组织文艺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才能的机会。教师可借助劳动节、儿童节、教师节、国庆节、元旦等节日组织文艺晚会,并组织学生表演陶笛,为学生创造登台表演的机会,提升学生自身的素养,同时要不断创新教学形式,提升学生吹奏陶笛的水平,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与表演能力。
总之,将陶笛教学引入小学音乐课堂是小学音乐教学的一种有益的探索。学习陶笛这种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小乐器,既能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的同时感受音乐的美感,又能让学生在浑厚质朴的音色中静下心来沉淀自己,从而得到身心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湖北省武汉市光谷第二十六小学)
(责任编辑 岳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