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友润
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即引导学生识别日常生活中所蕴含的数学信息,同时积极探索从数学角度解决实际问题的相应策略,并能活学活用所学知识以及方法。所谓数学应用意识,其本质的心理倾向即在学生遇到现实问题时,下意识地产生以数学知识、数学思想等将问题解决的冲动。对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可促使其逻辑与抽象思维的形成与强化,进而实现其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应用意识
想要保证学生能够真正拥有良好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最重要的就是将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实现教学存在于生活中,而又高于生活这一教学目标。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首先,教师需要放宽教学眼界,走出课堂这个小教室,进入生活这个大课堂中,在平时积极地收集生活中比较新鲜、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教学素材,以此保证能够将生活中的资源,通过合理安排和设计应用在教学中,促使学生形成应用相关知识点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其次,在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将教学与生活联系在一起,还要通过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用学习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样不仅能够保证学生积累生活经验,提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形成应用数学知识的习惯,最终拥有良好的应用意识和能力。最后,教师要保证学生真正进行思考,并且能够将思考的过程、结果与大家进行分享。
比如,在联系实际生活带领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并且提出合理的、与知识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自主探究,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之间的沟通变得更加频繁、有效,同时也能够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自主应用能力,真正实现综合素养的发展。譬如,通过设置学生熟悉的生活化的问题——快递费是多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图形与几何中图形的测量知识、数与代数中的计算知识以及分类思想,发散性思考如何包装6本字典以及如何选择包装邮费最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训练学生数学阅读、数学思考、数学表达能力的同时,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运用能力。
二、开展实践活动,正确引导学生
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最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有机会亲身实践。近年小学教材中越来越强调“实践”类的内容,在教材中设置相关的板块,并且不断对其进行修订,以达到提升学生发现、提出、解决问题能力的目标,以此促使学生实现融会贯通,增强知识的应用意识和能力,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想要保证实践活动能够真正对培养学生形成良好应用意识起到一定帮助,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需要改变自身的传统教学理念,重视实践课程,让实践、应用引领教学课堂。在实施教学的时候,需要做到内外结合,尽量使用教学辅助工具,如多媒体等,减轻教学负担,高效率地开展教学活动。其次,需要积极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真正理解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以此保证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实践活动中,并且从中获得美好的感受,形成正确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最终获得丰富的学习经验和数学知识。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将生活、课堂结合在一起,提升对数学知识的认知。最后,不管活动范围有多广、活动时间有多长,教学实践活动都应该是经过教师精心设计和准备的,在保证教学活动完整性、严谨性的情况下,才能够更加有效地朝着培养学生形成正确应用意识的方向前进。因此,教师在开展实践活动的时候,可以尽量让学生独立思考、亲自动手,鼓励和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发现一些有价值的数学知识,进一步引导学生制定出合理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有效增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比如,在学习完“比与比例”的知识后,教师可以将课堂转移至课外。教师可以设计“旗杆有多高”的实践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探究“我”的身高与“我”的影子之间的比例与竹竿的高度与竹竿影子之间的比例关系,启发学生借助“比与比例”的知识估计旗杆的高度。
三、巧用解决策略,促进能力提升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想要切实提升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及能力,需给予其各种创造性、综合性解决数学相关问题的方法,而非单纯的习题讲解与练习。通过积极动脑、动手,认真观察、思考,帮助学生在接收数学知识的同时,体会数学思想、领悟数学方法、掌握数学策略,充分体验其创造性,进而促使其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并受益终身。比如画图的策略,因小学生在认知水平方面尚存局限,故在符号及运算性质等的推理中存在一定困难。其一,可引导其在草稿纸上画一画,以使其思路得以拓展,继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因图画对于学生而言,为其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经由图画(直观图、树图、线段图等)可将较为抽象的数学问题具象化、复杂问题简单化。其二,可对推理策略予以指导,引导学生以逻辑推理来对自身猜测进行有效调整,如“分析法”“综合法”等,助力学生将重要的问题予以解决。其三,还可对列表策略予以应用,即将问题相关信息以表格形式列举,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有事半功倍之效。其四,对模拟操作策略的指导,该方法可引导学生以动手操作对相关的问题进行情境模拟,并经相关探索获取问题解决方法,在過程中,学生可将自己的探索及需要解决的问题予以转化,作为已知条件进行推导,经由此过程不仅使学生对相关问题予以有效解决,同时可以有效培养其创造性思维。
四、完善评价体系,强化培养成果
尽管“素质教育”已经提出很多年了,也有很多的教育者将这种理念贯穿于实际教学中,但是,当前我国的主要教学成果评价形式还是以考试为主,依然无法跳出应试教育的樊笼。在这种现实条件下,教师需要在培养学生成为符合当下教育要求人才的同时,不断地完善相关的评价体系,减少学生由于应试教育出现的各种负面情绪。为了保障学生能够有意识地锻炼数学应用能力,形成良好的应用习惯和意识,教师可以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组织学生参与到班级内部的“优秀学生评比”活动中,并且将“过程性评价”相关理念融入其中。比如,在评比“优秀学生”的时候,不仅要将学生的数学科目日常学习成绩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同时也要关注学生在学校中与教师和同学之间的相处情况、学生在各种课上的具体表现、生活中实际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等,将其作为评价标准,以此保证学生能够真正形成数学知识应用意识。
学以致用是学习知识的目的,小学数学也是如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需要改变自身的传统教学理念和模式,将培养学生应用意识作为首要目标,通过结合实际生活、创建实践活动、巧用解决策略、改变评价体系等方式,使学生能够正确看待数学应用能力的重要性,以此保证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正确带领下,有意识地形成良好应用意识,并激发其实践积极性,真正实现全面发展。
(本文系福建省福州市教育科研基地校2020年专项课题“基于核心素养下数学应用意识养成之实践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FZ2020JZX011。)
(作者单位: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三小学)
(责任编辑 晓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