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春霞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需要组织学生展开哲学化阅读,以此培养学生的哲学思维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哲学思辨能力能帮助学生审视文章、思辨文章,从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促进语文核心素养具有积极且深远的影响。所谓哲学思辨能力,既包括独立思考能力,也包括独立分辨能力,具备这两项能力之后,学生在面对问题时,就能够建立全面思考的良好习惯,能够立足于有限的文本,快速阅读分析,并对其中的信息进行整理判断,完成整合利用,以实现对知识点的深入理解及高效掌握。
一、创设自由表达情境,为哲学阅读奠基
当学生对故事已经形成初步感知之后,为了能够使其自然地上升到哲理层面,教师可以建立角色置换,使学生的思维能够完全沉浸于故事环境中。
例如,在教学《守株待兔》这一则寓言时,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对寓言的哲理进行体验。
第一板块:引导“顺势劝说”。换角色之后,教师就是这位糊涂的种田人,完全放任家里的农田不顾,悠哉地躲在树下等另外一只兔子,学生可以任意选择劝说角色。角色置换的方式改变了原本的硬性学习任务,使其可以转化为具有情感维度的劝说方式。在这种氛围下,学生的兴趣立刻激活,有的学生选择扮演种田人的儿子:“没有那么多傻兔子每天都来撞一次,您再这么下去,我们今年就没有饭吃了,只能喝西北风了。”也有的学生以邻居的视角进行劝说:“你捡到兔子只是一个偶然事件,不可能天天都发生,怎么可以把希望寄托于这些不可能实现的事情上呢?”在完成这一板块的学习之后,学生的思维还处于模式化、套路化的层面。
第二板块:引导“升级劝说”。教师以种田人的角色进行回答:“昨天有,不代表今天没有,做任何事情都不可半途而废。你们这么劝我,谁能让我心服口服,我就听谁的,去种田!”教师的回复再次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以原有认知为基础,对语言进行重组,实现了劝说的升级:“做事情不可半途而废,种田也是一样,只有勤恳、认真、踏实才能有真收获,妄图天上掉馅饼,必然不能获取成功。”
第三板块:引导“延伸劝说”。通过链接生活,举出身边的典型事例:(1)考试之前的训练中,刚好有题目与考题相同,于是课堂不听讲,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考前训练押题上;(2)买彩票偶尔一次中奖之后,抛弃工作,期望买彩票再次中奖。教师组织学生以劝说种田人的方法,对“现代种田人”进行劝说。
案例以教材为蓝本,实现了对生活的延展,不仅成功地训练了学生的思辨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语言组织以及表达能力。
二、引导质疑批判阅读,为哲学阅读导航
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的质疑能力,培养其问题意识,这是发展批判性阅读思维的关键环节。
1.在质疑阅读中培养哲学思维
文本解读过程中,针对重难点的突破,教师可选择主动质疑的方式,一方面能促进学生的深度阅读,另一方面也可建立讨论场景,使学生自主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问题,然后在班级交流过程中对这些问题进行集中处理,这样学生就能得到更多的启发,更有助于激活其学习思维。
例如,《四季之美》是一篇以四季景色为内容的小品文,语言灵动优美,在组织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从景色动态描写这一视角提出问题:“四季各有不同的特色,在描写这些不同特色时,作者使用了哪些典型的句子?如果以这一视角进行质疑,你可以提出哪些有价值的问题?”学生纷纷深入文本,展开阅读以及思考。在展示环节,各种各样的问题相继提出:在描写春天时,为何要特别选择“红日初升”呢?在描写夏天时,为何要特别强调萤火虫呢?写到秋天,为何作者会写大雁南飞?针对学生所提出的各種问题,教师给出了个性化评价:“在作者写作过程中,紧抓景物动态描写,以这一角度设计问题,能够有效触动我们的思维,不仅有助于准确把握景物的动态特点,也能够在脑海中建立鲜活的认知。”
2.在质疑阅读中提升哲学思维
在进行文本解读的过程中,必然要亲历深度发掘的过程,但是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在深度挖掘的过程中必然会遭遇各种问题,此时教师的处理态度非常关键。首先,教师需要准确把握导致其思维受阻的关键节点;其次,教师要结合有效的举措激活学生主动质疑,这样才能够为接下来教学策略的调整提供支持和帮助。
例如,在教学《鸟的天堂》时,教师可先引入多媒体,为学生建立丰富的图景,然后结合图景回归文本:“这篇课文描绘的是鸟的世界,文中展示作者对于大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赞美。实际上,我们应该对大自然怀有敬畏之情,如果以这一视角展开思考,你认为,在阅读文本时还应当拓展哪些思考角度,可以以问题的形式进行设计,比一比谁的问题更具有启迪性。”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回归文本,展开深度挖掘,渴望触及文本内涵,在讨论的过程中形成个性化认知,教师也加入讨论,与学生之间展开多维良性互动,在展示环节学生也给出了积极回应:“在当前的世界中,环境保护是最为关键的任务,如果以这一视角来看,这篇课文必然会拥有更为丰富的内涵,其渴望引导我们所建立的是怎样的审美观念呢?表面上看,这篇课文所描述的是鸟的天堂,实际上也是世间万物的天堂,如果人类不能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谁能保证这些天堂不会最终消失呢?”在经历了师生共同探索之后,学生得到了更丰富的提示和启发,也将阅读教学推向高潮。
三、引导辨析文本语言,为哲学阅读助力
1.在辨析语言中感悟蕴含哲理
阅读时,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紧抓重点词句,使其可以深入透彻理解哲理散文的魅力,体会其渴望表达的内涵,这样才能与作者之间建立超时空对话,深入触及其思想和情感。
例如,在教学《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时,重点强调“花团锦簇”和“姹紫嫣红”,既为了聚焦学生目光,又为了实现合理的引申,使学生能够透过这两个词语对花的美丽拥有深刻的理解。又如,在教学《落花生》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反复品味文本主旨,体会其所渴望展现的内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在辨析语言中触及深刻境界
小学生的身心暂不成熟,抽象思维能力还有所欠缺,所以在阅读文本时,很难深入触及其内涵,特别是一部分表述含蓄内敛的作品,这是对学生理解以及鉴赏能力的挑战。此时,需要教师合理的启发、循循善诱,这样才能由浅入深,体会潜藏于其中的主旨和情感。
例如,在教学《南辕北辙》时,教师可先通过文本,建立初步感知,学生也能以此做出直观简单的判断,了解这个人的想法是错误的,选错了方向却自以为是,不听朋友的劝阻,跑得越远,偏离目标越远,最终徒劳无益。然后,教师让学生与同桌之间进行分角色朗读,通过反复品读的方式,体会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另外,还可以建立填空情境,删除对话,要求学生填写文章的主要内容。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需要树立正确的思辨意识,并成功地渗透于教学实践中,使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辨力以及鉴赏力,帮助学生体会文本内涵,让学生准确把握文章精髓。此外,建立思辨性阅读之后,还能使学生发现文本的独有魅力,促进学生文学素养以及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总之,新时代的学生认知能力和思维水平较高,而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也突出强调学生的思辨能力。所以对于教师来说,不仅要认清教学现状,而且要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严格落实生本理念,这样才能以学生的认知、发展、学习诉求为基础,以有效阅读为抓手,建立有助于发展学生思辨能力的科学策略,巧妙地传授技巧,丰富实践,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双甸小学)
(责任编辑 岳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