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华
〔摘要〕社区网格化治理是一项社会治理创新工程,近年来,山东省海阳市把社区网格化治理作为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举措,目前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仍面临着网格员队伍不稳定、工作能力有待提升、工资待遇低、工作主动性不高、激励机制不完善、工作协调联动不到位、多元主体参与共治意识不强等困境。因此,应从抓好网格员队伍建设、基础信息采集、问题处置机制落实、部门共建等方面发力,通过探索打造过硬网格专职队伍、提升数字化社区治理水平、联系群众专访实效、凝聚强大工作合力等路径,不断优化城市社区网格治理,进而提升城市社区治理的精准化、精细化水平。
〔关键词〕社会治理;社区网格化治理;群众工作
〔中图分类号〕D66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8442(2021)06-0078-04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社区服务和管理理能力强了,社会治理的基础就实了。实施网格化治理模式,是当前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准确了解社情民意,打好基层组织决策的民意基础,有利于健全完善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常态化机制,有利于化解居民矛盾,维护基层社会和谐稳定。近年来,山东省海阳市把社区网格化治理作为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举措,科学谋划、全面部署、大力推进,社区网格化治理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是也面临一些困境。对此,应进一步优化社区网格化治理、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进而提升社区治理精准化、精细化水平。
一、海阳市网格化治理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山东省海阳市的网格化治理工作起步较早,2013年首批城市社区网格开始试运行,并通过系统总结经验的做法,逐步在全市推广实施。
(一)明确标准、科学规划,做细做实网格治理
一是织密全市网格大网。按照“一张网格管全市”的要求,梳理各镇区街道网格,按照每个网格500户左右的标准,把所有的小区住户、园区企业、商贸网点纳入网格治理。依据网格划分标准,全市11个城市社区分为156个网格,覆盖居民6.5万户、14.6万人,乡镇驻地园区企业、商贸划分为30个网格,732个村共划分二级网格4453个,城乡建立起了规范整齐、清楚明晰的网格划分台帐,实现了网格治理全覆盖、无遗漏。二是配强网格员队伍。按照“一员多用”的思路和“严格标准、保证素质”的原则,组织街区严格标准、保证素质,进一步配齐配强网格员队伍。在城市社区中,每个网格配备1名专职网格员(社区工作者),按照居民楼栋情况,每50户左右设置1名楼栋长(网格协管员),全市共配备专职网格员156人,新增41人、筛选配备楼栋长421人。三是加大网格员培训管理力度。各镇区街道每年都召开网格员培训会议,开展走访动员,培训工作技能。还建立了网格员管理考核奖惩机制,进一步提高了网格员工资待遇,提升了网格员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步步落实。
(二)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全面开展群众大走访
一是规范走访配套制度。制定了《全面深化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意见》和《网格员工作手册》等制度文件,统一制作网格员和楼栋长工作证,印制社区走访民情日记、社区居民信息登记表、服务联系卡等,并在居民小区显著位置设置网格员公示牌,确保网格化治理和大走访工作有章可循、有序开展。二是统一开展集中走访。日常巡查走访机制常态化,加大走访频率和密度,有效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三是建立健全矛盾问题发现上报处置机制。网格员对走访中发现的矛盾隐患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早解决,网格内无法解决办理的事项由社区负责解决,社区无法解决办理的事项上报镇区街道解决,镇区街道无法解决办理的事项上报市级办公室协调解决,最大限度地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难事不出街镇、重大疑难矛盾不出城市。
(三)强化科技支撑、规范系统应用,网格治理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
全面加大网格治理信息系统应用力度,组织各镇区街道和11个城市社区全部开通信息系统专线,为网格化治理提供有力信息支撑。依托综治信息系统网格治理模块,以网格为单元,全面采集人、地、事、物、组织等基础信息,建立动态更新机制,不断充实细化信息平台数据库,共划分10类25项网格信息,其中将特殊人群细化为社区矫正人员、精神障碍患者等10类,有力推动了网格治理的精细化、精准化。网格治理在服务群众、改善民生、掌握民情、安全防范、解决矛盾、维护稳定等方面有便利优势,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有助于实现社区治理的扁平化、精细化、信息化和社区服务的全覆盖、全天候、零距离。
二、海阳市网格化治理面临的困境
虽然海阳市网格化治理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对标先进地区,与群众期盼的精准化、精细化服务相比,网格化治理总体进度还要再提速、效能还要再提升。调研发现,目前海阳市网格化治理面临人员队伍不稳定、管理运行机制尚不健全等困境,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励沟通机制不完善,多元主体参与共治的主动性不足
在网格化治理过程中,网格化治理运行机制尤其是矛盾问题处置机制还需要继续完善,如果部门联动、协调处置机制不畅通,解决涉及跨部门的复杂问题就比较困难。一方面,激励机制不够健全或落实不到位。单纯依靠行政命令和简单的口号式宣傳,无法充分调动网格员工作积极性,导致其工作热情低,难以全身心投入到社区各项工作中,进而严重影响到整个网格化治理团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工作协调不到位。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社区治理暴露出了诸多新问题,如多元化矛盾调解、特殊人群帮扶、外来务工人员管理、老旧小区改造、城中村拆迁安置等多方面面临的问题,在处理这些矛盾问题时,主要依靠政府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而部门之间的数据如果无法合理共享,就会导致信息重复报送和“信息孤岛”现象并存。因此,打破以政府为中心的单一治理格局,形成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是各地应该探索的主要方向。
当前,造成多元主体参与共治意识不强有多方面原因:一是社区居民受传统认知的影响,对社区事务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加之受长期以来单位制管理的方式的影响,在面对社区事务时往往置身事外。部分外来人员对社区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很难树立参与社区治理的主人翁意识;二是即使有居民能主动参与治理,但由于缺少有效的沟通反应平台和途径,社区居民的建议往往通过微信群、电话反映,在得不到重视和落实的情况下,容易导致社区居民参与热情下降;三是对社会组织的培育引导机制不健全,由于社区、居民和社会组织之间沟通机制不完善,导致社会组织、团体和社区居民参与社区网格化治理的主动性不足。
(二)网格员队伍不稳定,工作主动性不高
一是工作人员数量不足。近年来,随着许多新住宅小区不断投入使用,社区居民入住率大幅提升,工作人员数量不足已成为制约网格化治理的重要因素。根据网格队伍配备标准,网格重新优化后需增加网格员41人、楼栋长1140人。二是人员队伍结构不合理、流动性大。现有网格员队伍中,在社区工作5年以上的网格员人数占比10%,工作3年以上的网格员人数占比约40%,一半以上网格员只有1到2年工作经验,高学历、有活力的年轻人招不来、留不住。同时,海阳市网格员队伍老龄化现象比较严重,80%以上的网格员使用电脑不熟练。由于人员队伍流动性大,新上岗的网格员对网格内基本情况掌握不深不细,与群众感情基础不深厚,既影响了工作稳定性和延续性,又造成了工作资源的浪费。三是职业培训机会较少。由于缺乏系统专业的培训,网格员只负责采集信息、传达要求等基础工作,工作能力难以有效提升。
此外,网格员工作主动性不高,主要是工资待遇低且工作任务繁重造成的。一方面,网格员工资待遇偏低。网格化治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海阳市社区网格化治理运行经费实行市镇两级共同负担保障机制,由市镇两级财政各按照网格基数所需经费50%的比例予以保障,但网格员总体工资水平偏低。海阳市城市社区网格员工资执行的是2017年最低工资保障标准,工资保险合计年收入31 176元,去除保险,每人每月工资收入约1 700元,总体来看,网格员工资收入偏低,并且缺乏工资增长长效机制。另一方面,网格员工作任务繁重。网格员既要履行社区走访职责,又要负责社区服务管理,还要参与阶段性重点工作,工作量非常大。据统计,社区网格员还承担着社区民政工作、党建、计生、保险医疗、安保维稳、安监、居民矛盾调解、护林防火、信访接待、经济普查等10余项工作任务。总之,网格员的收入与劳动付出不相称,严重影响了网格员工作的积极性,特别是在防火季、维稳期,网格员与在编在岗的机关干部一样,每人一岗位,承担着同样的值班防控任务,但是工资收入却偏低,这种工资差距给网格员造成心理落差,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区服务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优化网格化治理的路径
(一)抓好问题处置机制落实,提升联系群众走访实效
1.推动各项工作重心向网格下沉。坚持网格员日常巡查走访和重点人员排查走访同步推进,及时主动发现和受理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和诉求,进一步健全规范问题处置机制,按照上报、分流、办理、反馈、归档等环节,严格程序、落实责任、加强衔接,努力在联系群众、掌握民情、服务民生、调解矛盾、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等方面實现“网格治理、精准服务”的目标。
2.探索创建网格微循环、社区小循环、镇街中循环、全市大循环四级问题处置运行机制,综合统筹辖区内资源力量解决各类疑难问题。建立民生问题联动解决机制,拓宽群众问题反映问题渠道和平台,做到“事事有回应,件件有落实”,提升群众参与治理的积极性。同时,加大对职能部门网格化治理工作问题处置的考核力度,增强属地部门间工作合力,推动民生问题有效解决。
(二)抓好部门共建,凝聚强大工作合力
1.加强顶层设计,推进联动机制协同高效。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这就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明确了目标和方向。结合城市治理需要,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对摸排核查发现的重大问题,由城市社会治理中心统筹协调、分派落实,实现上下级、部门之间数据共享、信息共用,完善横向和纵向联动机制,实现精细化治理、全方位服务,推动网格化治理继续向深入发展。例如,学习借鉴“枫桥经验”,党委总览全局、协同各方,政府协调全市资源,统筹各部门间的高效联动,明确部门之间的联动机制、程序和流程,提高网格化治理中心指挥协调的权威性,切实履职尽责、贯彻落实相关规章制度。
2.构建多元参与治理格局,提高社区依法治理能力。依照“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区治理共同体的原则,推动政府、社会组织、居民共同参与社区治理,完善社区法治治理法律体系,把网格化纳入法治化轨道,严格界定政府、社会组织、居民之间的权、责、利,构建起以法治为本、重视德治、兼顾人治的治理模式。加强与组织、城管、民政、应急等部门的协作,坚持多网融合、一格多能,联动物业、志愿服务等社会力量,逐步搭建综合性多功能的网格治理信息化平台,不断提升城市治理和民生服务水平。
(三)抓好基础信息采集工作,大力提升数字化社区治理水平
1.推动“互联网+”治理模式,推进网格化数据治理探索。大数据时代,要充分发挥互联网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深度融合优势,以数字技术推动社会治理数字化转型,可以有效弥补传统“人治”的不足,实现社会治理方式从经验化向科学化、人工化、智能化转变,让城市运转的效能更高。不断创新数字治理模式,加快数字政府建设行动,加强基层数字社会治理建设,建立将基层治理、城市管理、平安建设融于一体的区域基层社会治理综合信息平台,推进社区网格化数字治理,不断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2.强化科技支撑,创新信息采集维护机制。依托综治信息系统网格管理模块,以网格为单元,全面采集人、地、事、物、组织等基础信息,建立动态更新机制化,不断充实和细化信息平台数据库,有力推动网格化治理的精准化、精细化。在具体工作中,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严格落实巡查走访制度,全面推行“网格化+微信群”工作模式,综合运用微信群、小程序等方式提高信息采集效率。
3.坚持体系建设、机制创新,推动网格运行治理长效化。加大基础信息统计力度,全面梳理确定重点治理服务对象,确保所有重点人员尽快纳入网格治理之中,严格落实网格员、楼栋长巡查巡访制度,实时掌握重点人员思想状况和网格内社情动态。建立健全综治维稳信息报告和问题隐患快速反应机制,最大限度地把问题隐患化解控制在当地。加大对综治信息系统应用力度,充分发挥信息系统在网格化治理工作中精细、便捷、精准的优势,为网格化治理提供信息和技术支撑,促进治理效率的提高。
(四)抓好网格员队伍建设,打造过硬网格专职队伍
1.推动人才资源下沉在基层,保证社区工作者的队伍稳定。基层治理的关键环节是留得住人。要提高网格员福利待遇,用薪资留人。加大网格经费保障力度,提高网格员和楼栋长补助,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建立健全合理的工资增长机制,通过不断完善网格员薪酬待遇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实现网格员队伍的长期稳定。
2.加强网格员队伍的教育培训,提升社区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其一,培训是快速提升社区工作人员素质能力的重要手段。年轻工作者有热情但缺乏工作经验,因此,应加大对此类人员综合素养的培训,提升其与群众打交道、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二,完善网格员和楼栋长设置机制,全面配齐配强网格员队伍,定期开展轮岗交流,拓宽社区工作人员眼界,提升其综合素质。其三,加强網格员在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综治部署、维稳要求以及工作能力方法等方面的综合培训或专题培训,加大信息化培训力度,提高网格员依法治理的能力和运用综治信息系统的水平。
3.推进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健全考核治理机制。可借鉴上海市先进经验,将社区工作者队伍纳入全市人才发展总体规划,打造“三岗十八级”职业化晋升体系,推进人员职业化建设。对社区工作者既要厚爱更要严管。基层工作者是与群众直接面对面工作,是代表党员形象的一面旗帜。因此,在工作中要加强对网格员队伍考核监督,健全考核管理机制,严格奖惩措施,确保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海阳市治理创新“一网”管全面〔EB/OL〕http://www. haiyang.gov.cn/art/2019/10/21/art_14041_2531268.html.
〔2〕洪丽君.社区治理的标准化路径探析——以海沧区社区管理标准化为例〔J〕.中国标准导报,2016(09):36-38.
〔3〕裘曙杰,汪斐卿.推进基层网格化管理的思考〔J〕.三江论坛,2016(02):28-30.
责任编辑白慧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