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精神家园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2021-01-14 12:13牛彦营
三晋基层治理 2021年6期
关键词:精神家园作风建设党员干部

牛彦营

〔摘要〕党员干部精神家园建设是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党员干部能力素质和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路径。通过调研北京市S区发现,当前,党员干部精神家园建设在取得成效的同时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对精神家园建设理解不够透彻、缺乏有效的主题活动、精神家园建设形式单一、教育培训不够到位、缺乏有效的考核监管机制等方面。对此,应从开展党性教育主题活动、完善教育培训机制、创新精神家园建设方式方法、强化监督管理机制等方面探索党员干部精神家园建设的创新路径,以期构建党员干部精神家园建设的新格局,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内生动力和有力支撑。

〔关键词〕党员干部;精神家园;作风建设

〔中图分类号〕D2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8442(2021)06-0092-05

理想信念包括人們生活目标和追求,强烈的目标、追求必然为干事创业提供勃勃动力〔1〕。理想信念是精神家园的核心要素,为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提供内生动力。精神家园本质上是人建构的与物质家园相对应的主观世界,包含文化认知、思维模式、价值观和信仰这几个层面的内容〔2〕。精神家园建设是我们党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环节,广大党员干部只有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才能凝聚群众开拓创新、团结奋进的精神力量,才能更好地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可见,建设精神家园是新时期党员干部强化修养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党员干部精神家园是共产党人在长期奋斗过程中形成的思想观念、理想信念、目标追求的统一,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结合时代特点,党员干部精神家园的内涵可概括为五方面要素,即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修炼官德人品、扫除“四风”问题、践行初心使命。共产党人精神家园为个体生活方式提供价值导向、精神动力,赋予其生活方式以生命意义〔3〕。

为深入研究新发展阶段党员干部精神家园的建设状况,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个别访谈等形式进行了调研。在北京市S区区委党校2020年中青班、科级班和积极分子培训班中发放问卷230份,回收有效问卷218份,有效率为94.8%。其中,男性较多,占比56.4%;中青年居多,35岁及以下占比43.1%,36到45岁占比43.6%。从学历结构来看,专科及以下占比58.7%,本科占比38.5%,学历分布均匀。从职务层级来看,科级占比22.9%,科员占比14.7%,群众占比62.4%,主要涵盖群众和基层干部。从所属单位来看,街道占比39.0%,区委、区政府占比14.2%,企业占比14.7%,个体等其他占比24.3%,单位涉及各行各业。数据显示,此次被调研对象无论年龄、学历还是职务和单位都有较强的代表性,基本反映了基层干部群众对党员干部精神家园建设的真实看法。

一、党员干部精神家园建设的实践

调研数据显示,调查对象对本单位及相关单位“党员干部精神家园建设情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效果”,“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等三项的积极评价比例分别为:80.3%、78.9%及81.2%。这说明有八成左右的基层干部群众对党员干部精神家园建设的整体情况持肯定态度。在相关座谈会中,也得到类似反馈信息。S区党员干部精神家园建设实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开展“十百千”名干部讲党课

全面开展“十百千”名干部讲党课活动月。区级领导干部围绕精神家园建设带头讲党课,全区130多名正处级干部和1700名基层党组织书记围绕实际工作讲党课。此项活动促使全体党员干部内部不分级别、不分行业地相互学习和交流,无差别地探讨理想、信念、职业道德等精神要素,推动了党员内部的精神大团结。

(二)组织官德人品大讨论

在主题学习教育中,紧紧扭住党员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不断创新活动形式和载体,倡导加强思想理论学习,开展个人对照检查,组织专题征文活动,召开专题座谈会,深入开展官德人品大讨论等活动。实践证明,主题教育是拓宽党员干部精神领域、提升其思想水平的有效形式。

(三)强化党员干部教育培训

注重提高党员干部人品修养,发挥好党校干部培训主渠道作用。在党校主体班次中,注重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开设传统文化与幸福人生、中国古代用人艺术、国学与为政之道、曾国藩的领导艺术与修养方略等专题课程。同时,把道德品行列入主体班授课内容,开办“党员干部道德讲堂”和“周末道德讲坛”,举办官德人品演讲比赛,把学员培训期间的道德品行情况记入学习档案,作为提拔重用的重要参考。

(四)建立民生导向的考核标准

从实践层面出发,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比较分析中坚定理想信念,从党的光荣传统中传承红色基因,从根源上克服“四风”。同时,把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作为主要抓手,将精神家园建设与各单位综合考评紧密结合,纳入年度考核范围,努力把精神家园建设成效转化为改善民生的物质成果,以能否把群众的事办好、办实作为考核标准,在工作中践行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慎言慎行等优良作风。

二、党员干部精神家园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党员干部精神家园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调研后发现,依然存在理解认识不足、缺乏主题活动、建设形式单一、教育培训不完善、缺乏考核机制等问题。

(一)认识理解不透彻

如图1所示,调查对象比较认可理想信念教育、为民办实事、传承红色基因,占比分别为78.0%、63.8%、63.3%,而对扫除“四风”危害、培养官德人品的认可度不够高,占比为41.7%、36.2%,与学习业务知识(36.2%)、提高创新能力(34.4%)接近,反映出调查对象对党员干部精神家园建设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分项统计显示,认为应注重培养官德人品的群众占比26.2%,科级干部占比70.0%;认为应提高身体素质的群众占比28.6%,科级干部占比4.0%。可见,部分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和认知水平还不够高,对精神家园建设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偏差;对精神家园建设的宣传推广的力度还不够大,党员干部的知晓率和认同率还不够高。

(二)主题活动不丰富

调研数据显示,认为缺乏党员干部精神家园建设主题活动,尤其是党性锻炼活动的,占比20.2%。现实中,很多部门在党性锻炼方面的方法举措不够多,表现为组织少、体验少、历练少。认为服务群众走过场的,占比36.2%;认为工作内容空洞,没有重点考虑群众关心的问题,占比68.2%;认为干部缺乏自我批评,占比33.9%。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干部未能切实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参与党性锻炼、解决群众实际困难的时效度上还须持续发力。同时,由于主题活动缺乏科学、系统的设计规划,导致精神家园建设主题活动呈现碎片化、阶段化的特点,尚未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态势。

(三)工作形式單一

目前,有些部门缺乏新媒体技术和资金投入,仍然沿用橱窗、展板等传统方式,组织的集体活动少。有的部门党建信息不更新,内容单调、陈旧,缺乏吸引力。另外,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部门对精神家园建设的宣传力度明显不足。究其原因,主要是有些部门缺乏科学的发展理念,对宣传工作重视不够,导致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不够,地区融媒体中心的作用发挥不够明显,精神家园建设形式不够丰富。

(四)教育培训不到位

调研数据显示,认为党员干部精神家园建设的突出问题是理想信念、官德人品、红色传统教育不到位的人员分别占比57.3%、47.2%、35.8%,总体比例较高。党员干部精神家园建设亟需得到教育培训的支撑。究其原因,主要是对教育培训的需求调研不够扎实,培训规划设计不够科学规范,教育培训的方式不够丰富多元,导致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够强,不能很好地满足个人需求、岗位需求和组织需求。

(五)激励考核监管机制不健全

调研数据显示,在精神家园建设中,党员、干部、群众等主体的总体参与度还不够理想,认为缺乏激励机制的人员占比31.8%;认为缺乏有效考核监管的人员占比48.2%。这说明激励考核监管机制还不够完善,评价指标体系不够科学、规范、明确,导致可操作性和针对性不够强。上述情况有以下原因:有些部门对精神家园建设的考核重视程度不够,未将考核机制纳入到党员干部年度绩效考核和选拔任用体系中,缺乏有效的约束力。同时,有些部门监管理念陈旧,片面强调职能部门的监管效能,忽视了群众监督、媒体监督和内部监督作用的发挥。

三、党员干部精神家园建设的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创新,重点要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努力以思想认识新飞跃打开工作新局面,积极探索有利于破解工作难题的新举措新方法,把创新的重心放在基层一线”〔4〕。这为加强党员干部精神家园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党员干部精神家园由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民本情怀、理论视野和实践能力等共同构筑〔5〕,要围绕这些方面同向发力,提高建设效能。

(一)创新党性锻炼活动

要把党性锻炼贯穿到党员干部培养的全过程,广泛、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主题教育、为民服务、挂职锻炼等活动。

其一,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主题教育活动是加强党性锻炼的有效载体。要通过领导干部作表率、专题学习讨论、创新方式讲党课、召开党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加强学习考核等形式继续深化,优化主题教育的实际效果,实现主题活动的长期化、经常化、制度化。

其二,加强党性教育活动的统筹规划。有关部门要做好党性教育主题活动的设计规划,注重解决群众实际问题,要提高对党员干部党性锻炼的重视程度,健全党性锻炼的各项规章制度,多组织、多体验、多历练,增加党员干部接受党性洗礼和锤炼的机会,引导党性教育活动呈现系统化、长期化、可持续化发展的态势。

其三,大力推广党性锻炼活动。要强化组织统筹,提升锻炼效果。以党建为引领,通过开展“红色星期六”“微电影咖啡”等主题微党课活动,引导党员传承红色基因,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建立挂职锻炼机制。有计划地安排优秀的党员干部到上级机关或基层一线任职、挂职,从而熟悉各个机关运作模式。还可以在危难险急的任务中进行锻炼,例如,党员干部到街道一线进行“老旧小区改造”“拆违治乱”“接诉即办”,或者参与社会环境综合整治等活动,在实践历练中锤炼党性、提升能力。

其四,开展为民服务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常行利民之举,努力实现为民服务持之以恒,走访调研扎实有效,解决问题及时高效,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及时收集民意,瞄准群众的痛点、难点问题着重发力,妥善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赢得群众的广泛认可,要避免搞运动式、阶段式的活动,要形成长效机制,坚持不懈、久久为功。

(二)丰富教育培训形式

要更新教育理念、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载体,采取体验式教学、互动式教学、访谈式教学、警示式教育等丰富多彩的教育方式〔6〕。

其一,坚定理想信念,凝魂聚气。理想信念是党员干部精神家园建设最核心、最关键的组成部分。要把思想理论武装放在首位,以理论清醒推动政治坚定。例如,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教育作为理想信念教育的核心;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作为理想信念教育的必修课。

其二,传承红色基因,正本清源。红色基因是指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优良传统和良好作风,是建设精神家园的根基和源泉。一要利用课堂教育阵地,开展“四史”教育;二要安排党员干部开展异地培训,深入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等地,实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接受党员精神的洗礼。

其三,锤炼道德人品,强基固本。在党员干部综合素质中,道德人品是核心素质,锤炼道德人品是精神家园建设的基石。要把道德品行列入培训内容,通过开办“道德讲堂”和“周末道德讲坛”,开展道德大讨论,举办道德演讲比赛,撰写道德人品征文,引导党员干部自省、自重、自改,使道德品行教育入脑入心。

其四,扫除“四风”危害,扶正祛邪。扫除“四风”危害,是精神家园建设的重要内容。比如,党员干部到党校培训学习,一方面,学员要签订廉洁自律承诺书,积极撰写党性分析材料,并记入档案。另一方面,通过组织党员干部聆听廉政教育辅导课、品读廉政教育读本、参观反腐教育基地、参加现身说法警示教育活动等形式,开展反腐倡廉专题活动。

(三)开展宣传推广工作

通过开展宣传推广系列活动,引导公众形成明晰成熟的精神家园建设认识。

其一,充分发挥地区融媒体中心的枢纽作用,实现橱窗、展板、报刊、电视等传统媒体和网站、手机APP、微信、抖音等新媒体的深度融合,大力宣传精神家园建设成果,巩固强化意识形态领域阵地,增进公众对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培养官德人品等红色文化的理解,大幅提高其知晓率、理解率和认同率。

其二,宣传部门要做好宣传推广工作。要增加专项投入,及时更新党建信息,编印《党员干部精神家园建设专报》,利用好理论宣传平台,组织党员干部通过座谈、研讨等方式,围绕交流党建体会和成果。定期组织“优秀党员干部精神家园建设者”评选活动,并推荐到全国参加评选,通过树立典型、表彰先进、示范带动,进而取得实效。

其三,充分发挥宣讲团和党校教师的骨干作用,积极深入街道、社区、学校、企业巡回宣讲,积极宣传精神家园建设基本理论和优秀成果,传递出党的好声音,为公众答疑解惑,营造浓厚的精神家园建设的氛围。

(四)强化监督考评机制

建立健全精神家园建设绩效考评机制,是精神家园建设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的重要环节,也是保证精神家园建设责任制落到实处的根本措施和有效抓手。

其一,考评要坚持“三个结合”的原则。一是坚持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定性考核主要考核一个单位或部门精神家园建设的目标任务是否明确,责任制是否落实,效果是否明显。定量考核主要将政治业务学习频次、专题会次数、教育活动的人数、阵地建设经费保障等方面情况,作为工作绩效考评的重要因素。二是坚持定期考核与日常考核相结合。定期考核是半年初评、年终总评。日常考核是随时了解和把握考核对象的精神家园建设的情况,进行动态考核。三是坚持民主测评与组织检查相结合。在考评精神家园建设工作绩效时,采取民主测评的方法,把自我评估、群众评估、社会评估结合起来,保证考核结果的客观与公正。

其二,注重考评机制和奖惩机制的有机结合。要改变各单位各部门精神家园建设“任务无指标、工作无定额、考核无依据、奖惩不分明”的现象,必须加大精神家园建设考评奖惩的力度,注重发挥四项功能:一是舆论导向功能。要按照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原则,尽力提高奖励的规格档次,加大表彰的力度和声势,营造人人想做、会做、争做模范先进的氛围。二是典型引导功能。大力培植和宣传精神家园建设的先进典型,宣传思想政治工作对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促进作用。三是强化激励功能。颁布优秀人才奖,并把考评结果与他们的晋升、晋级挂钩,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四是注重鞭策功能。通过考评,对因主观努力不够,落实思想政治工作责任不到位,目标任务未完成,致使精神家园建设削弱,产生不良后果的,视情况给予批评教育,直至追究责任。制定党员干部职业道德规范,建立干部诚信平台,对存在道德人品问题的党员干部,实行一票否决。通过外部多元化硬性监督和职业道德规范的软性约束来提升党员干部道德人品修养。

综上所述,在开展党员干部精神家园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建立健全一系列高效管用的机制,包括建立党性锻炼机制,加强党员干部实践磨砺;创新教育培训机制,加强党员干部学习教育;完善宣传推广机制,达成公众广泛共识;强化监督管理机制,提供可靠有效保障等。通过充分发挥出各项机制的巨大作用,构建起党员干部精神家园建设的新格局,进一步提升党员干部队伍素质,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

〔参考文献〕

〔1〕牛安生.坚定理想信念,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论习近平关于坚定理想信念思想的特点〔J〕.学习论坛,2015(03):19-22.

〔2〕张瑜.当代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建构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18.

〔3〕曹峰旗.构筑共产党人共同的精神家园〔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12-27(09).

〔4〕人民日报评论员.在创新中赢得主动权——六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8·19重要讲话精神〔N〕.人民日报,2013-08-29(01)

〔5〕徐小娟.在全面从严治党中构筑共产党人红色精神家园〔J〕.青年与社会,2018(30):3-4.

〔6〕袁宜嫔,谭良娇,刘健.积极探索党章教育新方式共筑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J〕.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19(04):34-36.

责任编辑白慧玲

猜你喜欢
精神家园作风建设党员干部
同心战“疫”,市人大机关党员干部在行动
失乐园
失乐园
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要用好“五心”
《整顿党的作风》与党的作风建设
坚持严以用权 提高党员干部担责能力
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
绥棱县 “三个注重”着力打造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